词条 | 黎黍匀 |
释义 | 黎黍匀,营养专家,以思想深度研究营养学,广泛涉猎天文地理、古代典籍、现代生化、医学临床、文化渊源等学科,出版有《肠胃决定健康》等书籍,发表大量营养学论文,编撰大型营养百科丛书《黍匀营养》系列30卷,是营养界卓有成就的专家之一。 职务履历黎黍匀,著名营养师。长期研究各个重点领域,最高年阅读量1000余本,以“专心专业,无微不至”之理念成就丰盛业绩。至2009年,营养咨询经验多达5000多人,培养上千名营养爱好者,撰写临床营养作品论文10多篇,教材十几本,出版专著多部,科普演讲600多场,受众60000多人。 太平洋亲子网等栏目专家 广西科普演讲团特聘专家 广西亚健康科技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广西创造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2005年南宁市聘为科普专家团专家 研究领域黎黍匀营养学领域研究内容涉及:营养学历史(涉及起源、代表人物等)、营养学基础(涉及营养素、非营养素、抗营养素等)、营养学技能(涉及刮痧排毒、护理方案设计等)、营养学流派、营养保健品(涉及原始生产类、化工合成类、自然材料类等)、营养诊断学(涉及手诊、产品化验等)、各国营养学、中国营养学、营养学与医学、营养学与生化、营养学与讲师、营养学与餐饮(涉及减肥饮食设计等)、营养学与食品、营养学与美容、营养学与运动(涉及运动增补剂、肌肉增长等)、营养疾病护理学(涉及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等)、营养与健康护理、营养教材编制、营养学与区域,以及营养学其他全新理论及成果。 奖励荣誉获奖记录 2006年广西医师协会等单位颁发广西亚健康论坛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2008年中国优秀营养师开拓创新奖 2008年广西科技厅等单位评为创新企业综合奖代表 2009年中华健康论坛优秀论文评比一等奖 2009年《肠胃决定健康》获得媒体选为值得推荐阅读的健康书籍 2010年第三届中国民族卫生医药发展论坛收录五份论文,两篇获优秀论文称号。 ——2007年中国西部网等网站开始转摘黎黍匀健康文章 ——2007年9月首次招收欧洲学员(西班牙)。 ——2010年全国转摘其相关文章达到5000多人次 学术专著创作方面包括论文和书籍、教材方面。 论文系列学术论文索引: [1] 黎黍匀.综合型病患者营养护理的确定方法[C].首届广西亚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53~55. [2] 黎黍匀.我国现代保健食品的综合分类[C].首届广西亚健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77~79. [3] 黎黍匀.慢性病发病机理的初步探讨[J].蛇志,2007,19(1):88~89. [4] 黎黍匀.五维系统护理对亚健康人群中的运用[J].蛇志,2008,20(1):83~84. [5] 黎黍匀.关于手纹诊断指标数据化评估的初步探讨[C].2010年第三届中国民族卫生医药发展论坛民族健康发展专题论坛论文汇编,2010:37~40. [6] 黎黍匀.关于人境破坏对健康带来危害的初步探索[C].2010年第三届中国民族卫生医药发展论坛民族健康发展专题论坛论文汇编,2010:41~43. [7] 黎黍匀.非营养素对亚健康的防治作用[C].2010年第三届中国民族卫生医药发展论坛民族健康发展专题论坛论文汇编,2010:143~145. [8] 黎黍匀.食物钾钠比例对亚健康防治的积极作用[C].2010年第三届中国民族卫生医药发展论坛民族健康发展专题论坛论文汇编,2010:153~156. [9] 黎黍匀,古秋娥.我国民族健康产品发展问题与对策[C].2010第三届中国民族卫生医药发展论坛会刊,2010:67~74. [10]黎黍匀,中国古典营养学的发展概述[DB/OL].黍匀营养创造网,2010-1-1. [11]黎黍匀,日本营养学的发展概述[DB/OL].黍匀营养创造网,2009-12-3. [12]黎黍匀,美国营养学的发展与趋势[DB/OL].黍匀营养创造网,2009-11-23. [13]黎黍匀,我国台湾现代营养学发展史[DB/OL].黍匀营养创造网,2010-3-7. [14]黎黍匀,当代营养学思想发展趋势分析[DB/OL].黍匀营养创造网,2009-10-13. 教材方面2005年01月《营养师概论》 2005年03月《基础营养学》 2005年06月《营养师实践技能》 2005年12月《营养与疾病》 书籍方面2007年07月《创造思维的本质》 2007年08月《肠胃决定健康》 2007年12月《卓越营养讲师》 2008年01月《肠胃中心论》 2008年3月 《美容营养学》 2008年4月 《孕妇营养学》 2008年5月 《厨师营养学》 2008年5月 《健康管理教程》2008年6月 《实用营养师技能讲义》 2008年7月 《运动营养师》 2009年3月 《系统深层排毒》 2009年5月 《规律决定健康》 2009年6月 《五分钟学中医》 2009年10月《白领健康手册》 2010年10月《看图学营养》 核心观点黎黍匀专家研究观点摘录。 科学的走向人类科学的发展有分解性研究和整合性研究。分解性研究在400年以来对当代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在能量的利用度层面产生极大的需求,人类的资源使用从海陆空领域进行全面的利用。这样的研究从100多年前的工业革命时代到信息化的科技时代都具有明显的烙印。人类文明的诱惑已经引发了笛卡儿等人的出现,佛洛伊德在梦分析的结构以及罗素哲学带来的思想风暴,已经将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领域进行全面的探索和涉足。当代教育的思维模式已经演绎出了解析几何等内容,麦肯锡的咨询管理规律已经生动体现机器化的时代特征,而摩登时代的卓别林将这些思维演绎得淋漓尽致。整个人类的年轮已经开始步入了分解思维的模式。 而对整个西方到东方的影响,已经从文化、科学、艺术、政治、逻辑、文明等方面进行了有效的解构和渗透。爱因斯坦对光学的物理研究和核磁共振的技术出现,从量子力学领域对量子医学进行了深度的延伸。显然1927年的海森堡通过测不准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UP)已经终结了爱因斯坦的解释。量子力学的渗透已经把一个宏观世界的物质进入到微观世界的领域,让生物光子的影响力在在UP原理中显耀。然而一个个的理论推进,到大小宇宙法则、可复制宇宙法则的提出,一直让量子力学进入一个至今无法解释的现实。二十世纪的末期,剑桥大学的物理年会上,已经有放弃了对量子力学的固执,承认了对该领域的困惑。而古典哲学更容易解释这样的结局。从整体的1开始分解为1/2、1/4、1/8、1/16、1/32、1/64、、、、、、其实已经将分解得到最合适的比拟。 当代医学、生理学、营养学无法脱离这样的安排。从历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项中已经昭示了人类科学的研究倾向。在1965年F.雅各布、J.L.莫诺、A.M.雷沃夫(法)研究有关酶和细菌的成果中,已经在整体的微观末端对科学的研究发出的了倾向。而之前的1937年维生素的化工合成成果,只是一个模糊的线路。1974年A.克劳德、C.R.德·迪夫(比利时人)、G.E.帕拉德(美)从事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研究,再次将该路线清晰化,1979年A.M.科马克 (美)、G.N.蒙斯菲尔德(英)开始了用电子计算机操纵的X 射线断层扫描仪,在科学领域引领入了一个正式的门槛,从此这样的线路已经不需要任何过多的掩饰,我们可以直接进入一个被成为可以无孔不入的微观世界来解释前所未有的发现。显然,发现的过程一直在进行着,但是无比遗憾的是,科学的发现总是在替代中进行,一如人类使用的通讯工具。1983年B.麦克林托克(美)发现移动的基因,已经可以在动态方面进行了信息的截取。如果说1983年的科学可以在静态的研究中发现,那么之后却是动态的进行,这样的速度加快了各种研究的进程。尽管研究的领域是针对生理医学方面,物理化学方面已经不可避免的融合进来。 整合性研究已经被支解为了分解后的恢复。然而一切的思想认为整合就是原理上的方向回归,就无法避免了一种人为的干扰误区。人类并没有在整合领域进行任何可以再生的能量。在古典的整合思维不断的出现,希望尽快适应当前的处境,也是分解性研究的局限开始到来。 当代的整合只是守护整合的古典意义,而这些意义却在不断被怀疑。当孔子的思想认为是拯救未来的文明的出路时,显然只是一种很古典的整合思维而不是一种能量的发现。这就是为何没有广泛为认可的本质原因。而现实的处境却是,我们的历代科学研究者,一直因为动态研究的缺乏而没有进入了整合科学的领域,因此担当了守护者的角色。在庄子、老子、墨子、西方的希.波克拉低、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人都对整合进行了深度的研究和发现,然而他们的结果是放弃了,老子最终以《道德经》而遁世,从此不知所终。孔子却以经世的态度进行引导和对抗,很显然在东方的中国是取得成功的,宋代的半部论语治国的影响力已经显示。然而,相对而言,亚里士多德的信念并没有被坚持多久,笛卡儿就被出现来挑战了整个西方的体系,当然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并出现了真正的《解剖学》专著和现代营养学的模型。当清朝的结束,中国的模式也开始了混乱和跟踪的过程,最终在鲁迅、詹天佑的引领下进入了真正的告别时代,微观的研究体系不再守护庄子、老子的哲学。而张岱年试图在构建自己的国家哲学体系,在北京大学并没有取得成功,而南怀瑾走向了另外的道路,取得了古典领域的真正达成:他恢复到了古典的哲学精要。而没有多少人明白这个道理。 在整合的模式中,晋代的葛洪希望在当代人称为化学的练习中发现其中的奥妙,显然他的目的是对世界的定义能够有新的探讨。他如同一个调皮的捣蛋人物,当发现了简单的组合带来的可怕结果而放弃了,而分解的层次在中国没有得到进行。 精神的分解在中国终于得到了兴盛。后代的人物对孔子的研究达到了分解领域的最大范围,直到自我的迷失。而物质的分解在笛卡儿的时代已经开始,从此也预示着精神领域的另一个迷惑:越了解而越误解和无解。但是已经没有人能够阻挡它的变化了。从1900年开始的诺贝尔文学奖,已经开始从1950年后在美洲的消失,而美国为代表的影视却开始兴盛。诺贝尔文学奖开始了“大陆漂移”。至尽为止,没有人对美国失去诺贝尔奖励文学历史而发出惊讶,因为美国已经在物质领域进入了一个其他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历年的物理学、化学、医学、生理学已经全部倾斜到这个国土上面。当然当地的人们对诺贝尔奖只是当作一种工作之外的意外——仅仅是意外而已。显然连诺贝尔组委会也无法洞察这样的趋势了。 在历史进行了3000年左右的人类社会,其中当代科技文明的比例不到10%的时间,但是却将守护了2700多年的整合模式进行了终结。人类仍然可以看到一些悲伤的情绪,印度的泰戈尔说出了这样的无奈: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他同时赢取了诺贝尔文学奖。不知道诺贝尔文学奖的组委会发现了他的方向还是觉得唤醒一种古代的整合模式,之后的文学奖就不再延续这样的思想走向了。也许,真的是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 诺贝尔奖的趋势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诺贝尔奖的设立,无疑是一种最初的善良梦想:对那些已经无法维持生计的科学家进行有人道的荣誉和金钱的支援。开始的时代,已经不可避免的宣告诺贝尔的尴尬:他已经处于一个在科学一个极端的发展模式的道路上,他当然不知道,也当然不清楚,他只是一个热爱炸药、富有的很的科学爱好者而已。当生命的终结带来的遗嘱是无法有任何人可以合法继承的时候,他选择了这样的决定。是上天的故意安排还是他本人的智慧缺乏呢?已经没有多少可以猜测到了。我们却可以从在红酒摇曳的灯影中感受到诺贝尔奖带来的巨大影响。诺贝尔奖在影响整个科学界的走向,而文学的设立是精神领域的预测,其他生理医学、物理化学等是一个物质领域的预测,如此人类在各种的奖励之中可以触动感官地认为是否公平了:这只是一种认为的娱乐,尽管发达国家都知道这样的效果,但是不影响他们的科学家在自己的领域进行专著的探索。显然影响最大的是中国,中国的特殊历史和人才的资源巨大,在这样的研究领域却没有带来这样的影响力,显然让本国的民众容易产生诸多的情绪反映,而仅仅也是情绪而已。诺贝尔奖在中国已经演绎为一种病态的情绪对待,不知道这样的情绪化反应是有意还是故意引起,都已经在沸腾。 牛津大学一位教授首先对这样的现象发表了看法。他认为科学的走向出现了一种不可预测的倾向。他认为所谓的“专家”,就是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面越来越专业、越来越细节的掌握研究的人。在深度领域的细节把握越多,而其带来的效应就越可以数据化。对于数据化的走向一直是当前科学走向的趋势,当然诺贝尔奖的设置也考虑了这样的现实,组委会没有办法左右研究的走向,因为一切的开始已经在笛卡儿的时代已经出发了,这样的尴尬不是没有,而且尤其值得警惕的是,这样的科学家逐渐在某个单一的领域已经无法跨越出去。形成了新的固执或者为偏执狂,显然一个计算机能手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前任总裁和CEO安迪·格鲁夫说的真相。在计算机的影响下,人类的科学研究已经无法避免地创造一大批的偏执狂出现。而电脑就在这样的人手中不断更新,从386、486、586、686、、、不断升级,人们的跟随尤其紧张。科学的研究在这样的细节竞争面前,开始左右人类的生活,显然企业界更喜欢说细节决定成败的思维。而科学家已经在细节的程度上没有退路了,这样的结构就是不断地消耗能量和资源,在支撑这些资源的基础就是不断地更新换代。人类的电子垃圾也非同寻常地复杂起来。 显然基因的成果是能够更好地发现人类幸福的生活,但是结果却是相反。基因已经成为了科学吸取各种资源的理由之一。在适应这样的成果面前,我们已经知道了庄子为何说出了“安知鱼之乐”的感悟。在综观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历史中,分解思维成果几乎达到了左右奖励比例的第一位。而这样的趋势是诺贝尔奖机构没有办法阻挡的大势。显然在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伦,在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及其导致胃炎、胃溃疡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机理。是间隔了20年之后的祝贺,也体现了组委会的经验,这样的整体还是一种简单的回归,回归也是好的。很显然基因在这样的研究面前凸现了幼稚:基因并非如此重要地影响人类的健康的。但是,在这样的趋势面前,中国已经走在了科学炒作的前沿,基因检测的兴起就是一种炒作的走向,没有人可以明白这样的结果实质是什么,但是没有问题的是人们喜欢。而这些在笛卡儿思想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人们,当然是喜欢的了。 在观察诺贝尔奖的科学家相片,他们更像一个调皮的孩子而不是一个赋予更多其他含义的表情。而我们的狂热却是在徘徊在整体守护和分解走向的迷惘状态。这样的态度容易带来太多的负担和不必要的混乱,如果这只是一个游戏,那么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娱乐,而我们显然整体缺乏这样的心态。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影响到如此的深度,我们还是遗憾地看到科学的走向,越来越困惑。至少连美国自己的营养学家走在抱怨:他们正在走向困惑。 诺贝尔奖的设置,也无法脱离这样的结果:越遗憾越要维持,但是如果不这样还能怎样呢? 当代营养学的出路当代营养学,划分了社会营养学、生命营养学、基因营养学、物理营养学、分子营养学、政策营养学、文化营养学、功能营养学、古典营养学(中医领域)、临床营养学等领域,但是很多划分是毫无意义的,可是没有这样的划分我们就迷失,所以宁愿没有意义也需要一种引导。当代营养学的走向从营养素领域开始,已经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终结,而非营养素的出现,让科学感到吃惊,因为这是分解思维无法企及的高度。因为当前对中医提纯的做法,并没有真正成功,局部的改变没有成为规律性的定理,诺贝尔奖对于只是个人的测试行为和临床行为,产生了怀疑和忧虑:他们宁愿把一个诺贝尔奖发给一个刚上任美国的总统也不轻易对生命科学领域表态,因为也许这个方向是对的,也许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而我们的发现却是一个笑话的比例为多。 认为营养素的趋势也是非营养素领域的走向,显然又是一种浪费资源的摸索。尽管有新的成果出现,而抗营养素的出现又让人摸不到踪迹。现代营养学的掌握并不在分解思维之下,我们如果继续了原来的走向,最终是迷失而不是发现。当然如果认为当作一种发现,那么就是一种所谓的纠正行为发现。至多是这样而已。 从能量释放的研究开始,营养学在营养素领域产生极大的兴趣,而且认为几乎是核心的三大能量营养素,正在制作成为衡量一个生命健康与否的标准,在美国、中国近年的修订食物能量需要量的工作中,我们已经清晰地发现如此的走向。 但是没有人认识到这样的趋势是一种很危险的选择。至少我们不能如此过度地推崇。我们不断来推动信息化的软件行为,其实是在深化了笛卡儿的分解思维。而这样的行为并不能给营养学的发展带来任何好处。营养素的发现是诺贝尔奖青睐的地方,但是已经没有多少可以被发现了,因为即使发现也是远古禁忌的成分,诺贝尔奖当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局。但是非营养素的领域和抗营养素的领域,使用当前的机器化行为又无法发现,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没有人敢承认,即使是从固体、液体、气态到晶体的发现,再到第五中结构的发现,仍然是一种值得怀疑的走向。诺贝尔奖委员会在牢固地坚持了一种稳定规律的审核。显然营养素成果将难以超越这样的关注和审核,注定要从精神领域出发。 当代营养学的出路应该选择从物质层次的思维转化为精神领域的思想构造,从单一的元素发现到整体的模式研究,从发现物质到组合物质的思想进发。 黍匀谈琴1、专心专业,无微不至。 2、其实我们早已认识,只是从未谋面而已! 3 、营养学只有注入思想,才能成就她的高度。 4 、营养学的学习:没有记忆,只有理解。 5 、我们只有每6个月一次的更新,才能明白营养带来的效果。 6 、我培训的目的就是:让你充满碳水化合物! 7 、今天我们做着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明天我们就得到别人得不到的东西。 8、 当别人看不见我的时候,我正在突飞猛进,当别人看见我的时候,已经是掌声与鲜花的时候。 9 、思想有多高的高度,营养研究就有多深的深度。 10、如果你从来没有进入营养的门槛,培训就是一种浪费;如果你已经入门,接受培训就是一种价值体现。11 、人们评价你的学术水平,很多时候开心成为第一感觉,人们评价你的研究水平,很多时候明白成为第一感觉,如果人们对你的水平都不开心不明白,就是你的错。 12 、营养学是很神圣的工作,所以每一个理想成为营养师的人,都应该承担让人们远离疾病的代价与医药的痛苦,让他们获得健康和幸福! 13 、营养本身不复杂,复杂的是研究的过程。 14 、如果你学习手诊,我的建议是你一定要看够1000人之后才能用,如果你阅读营养书籍,我的建议是你一定要看够100本才能说看了,如果你阅读论文,我的建议是你一定要阅读够500篇才能说阅读了。 15 、没有冷门的专业,只有冷门的能力。 16 、改变你的思想比改变你的看法更重要。 Change your mind is better than change your eye. 17 、任何行业,都需要经过三个不同的阶段。 一是懂了。你对这个行业、这个工作是否懂了?时间一般需要一年。二是会做。经过了解和理解,你是否得心应手,是否应付自如,轻松能处理呢?时间也一般需要一年。三是一流。经过会做,那么是否做到行业的第一?是否成为高手?这是最高的境界。一个员工,如果在一个岗位上没有待过三年,经常跳槽,就是让自己贬值,失去发展潜力。。 18、莫堪三教异同,先辨人禽两路。意指人们首先不要对观点进行辨别,先对说话者是人是兽作辨别。要知道,分析观点,没有穷尽的,如果说者非人,却要警惕了。 19、很多人的问题不在于没有生存能力,而是希望获得高质量生活的实力。很多人的问题不是没有具备承受失败的能力,恰好相反,很多人不具备承受成功的打击。回忆你的过去,你一定经历过很多不具备成功条件却已经成功的事情。希望你当时不被成功打击了。 黍匀标准黎黍匀提出了卓越的营养师,应该集合了西医基础、中医技能、厨师、心理师、健康管理师、运动专家、营销专家、思维专家等优点于一身的高级专业人才,应该符合十条标准,称为“黍匀营养师标准”,对行业具有参考价值。具体如下: 黍匀营养师必须管理客户的日常饮食和体质指标变化——健康管理师工作。 黍匀营养师必须熟悉人体八大系统疾病的形成原理和原因——临床营养师工作。 黍匀营养师必须熟悉中医的基本预防疾病的诊断技能——中医师工作。黍匀营养师必须让咨询者获得真实的反应又兼顾心理积极诱导——心理师工作。 黍匀营养师必须会计算不同方案带来的经济收入和患者可承受方式——经济学工作。 黍匀营养师必须擅长良好的沟通技巧,将专业的知识传达给用户,而非恐吓——商务沟通工作。 黍匀营养师必须具备独立分析、诊断营养缺乏、调查体质、共享资源解决问题——逻辑思维工作。 黍匀营养师必须具备体育、运动基础,结合营养予以设计方案和措施——运动专家工作。 黍匀营养师必须熟悉一年四季的食物、善于烹饪技艺,把饮食当艺术对待——厨师工作。 黍匀营养师必须熟悉市场洞察能力,知道那种服务利于市场需求,而不单一业务推荐——市场营销工作。 职业规范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营养师以各种形式进入千家万户,黍匀营养师逐渐受到各行业的青睐和欣赏,成为行业备受瞩目的群体。为了适应新的变化和新的需求,黍匀营养专家特地为营养师设定了十条职业道德规范,以利于营养师发挥优秀技能,为服务于身边的每一个人作力所能及的贡献。 1、任何保健品企业不得将非专业、无临床水平的膳食营养工作者称为营养师,并进行推荐产品工作。 2、任何保健品企业不得生产加药的保健品、化工成分的保健品、含残留致癌成分的保健品。 3、任何保健品不得隐瞒添加剂成分和分量,消费者有知情权选择。任何营养师不可为所谓的跨国企业、所谓的名牌、所谓的世界标准、所谓的专利、所谓的百年企业包装而鼓吹,要坚持产品质量第一位,民众健康第一位的职责,不必也不应该为企业包装而夸大达到销售目的。其余略(注:避免侵权,引用部分。)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