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黎巴嫩真主党 |
释义 | 黎巴嫩真主党(阿拉伯语:حزب الله;英语:Hezbollah)是1982年黎巴嫩人为了抵抗以色列侵占该国南部,在伊朗的帮助下成立的什叶派伊斯兰政治和军事组织。目前是黎巴嫩最大的政党。 基本简介真主党(阿拉伯语:حزب الله;英语:Hezbollah;法语:Hezbollah)是1982年黎巴嫩人为了抵抗以色列侵占该国南部,在伊朗的帮助下成立的什叶派伊斯兰政治和军事组织。目前是黎巴嫩最大的政党。 1982年的黎巴嫩正处于内忧外患,内战进入第7个年头,以色列大举入侵黎巴嫩,占领了黎巴嫩半壁河山,近60万名什叶派难民涌入首都贝鲁特南郊。这些难民没有住房,没有工作,也没有人关心。他们渴望返回自己的家园。于是,在当时伊朗精神领袖霍梅尼的一手支持下,真主党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南郊诞生了。它是穆斯林什叶派政党,打出的旗号是开展武装斗争,将以色列占领军赶出黎巴嫩南部,帮助难民早日返回家园。 历史脉络成立于1982年6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期间,创始人是穆萨维。该组织成立初期一直处于秘密状态,1984年开始使用“真主党”的名称,1985年发表声明宣告正式成立。 1990年黎巴嫩内战结束后,黎各派别根据政府的决定,解除了各自的武装,但真主党以抗击以色列为由,没有解除武装组织及上缴武器。 1991年阿以和谈开始后,真主党频繁袭击以色列在黎巴嫩南部设立的“安全区”。因此,以色列一直视真主党为“恐怖组织”,并将其作为重点打击和报复的对象,多次袭击其基地。1992年2月,真主党总书记穆萨维在以色列的空袭中被炸身亡。此后,哈桑·纳斯鲁拉接替穆萨维的位子,成为真主党的领袖。 真主党从1992年起参加黎巴嫩议会选举,并成为黎巴嫩最大的反对党。 2000年5月以色列从黎巴嫩南部地区撤军后,该地区实际上由真主党控制。由于以色列没有从黎巴嫩、叙利亚和以色列交界地区有争议的萨巴阿农场撤军,真主党武装组织对以境内目标的袭击一直没有中断。 政党现状真主党遵从霍梅尼的意识形态,号召在黎巴嫩建立伊斯兰共和国形式的政府。2003年的竞选口号是通过和平民主的手段建立伊斯兰政府。支持消灭以色列并与哈马斯等其他伊斯兰军事组织在这一目的上合作。目前除军事部分外,还有慈善、新闻、教育,社区建设等机构,是黎巴嫩主要的政党之一。 真主党主要由从“伊斯兰阿迈勒运动”分裂出来的力量组成,其组织严密,装备精良,拥有民兵约5000人,在年轻的穆斯林中很有影响。真主党总部设在贝卡谷地的巴勒贝克市,最高领导机构是由12人组成的协议委员会,主要活动区域集中在贝卡谷地、贝鲁特南郊和黎巴嫩南部等什叶派地区。现任书记是哈桑·纳斯鲁拉。 其合法存在被很多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所承认。然而,西方国家包括英国[2]、美国[3]认为真主党是一个恐怖组织,欧盟则认为其保安系统是恐怖组织。其名为“伊斯兰抵抗组织”的军事机构可能支持了其它军事组织。 2006年7月12日,真主党因绑架以色列2名士兵导致以色列猛烈轰炸黎巴嫩南部,双方爆发军事冲突(参见2006年以黎危机)。 政党军事兵力:600正规游击队、3,000后备军、10,000民兵武器:13,000支火箭、弹道导弹、C-802导弹、迫击炮 战力:世上最有实力游击队之一。 黎以关系以色列从黎巴嫩撤军以后,它与真主党武装的冲突也几乎没有停止过。双方经常展开大规模的袭击和报复性反袭击。以色列在遭受袭击后却一反常态地采取了较为克制的态度,仅对真主党方面进行了强烈警告和低烈度的报复,再次说明了黎以关系及中东局势的复杂性。一方面,以色列受到了美国的强大压力,表示要进行精确打击,避免冲突的升级;而真主党背后的伊朗和叙利亚也要求其保持镇静,避免自己与美国关系的进一步紧张。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美国结束伊拉克战争以来,正在寻找下一个打击对象,而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一直与美国和以色列为敌,也被美国政府视为“铁定的恐怖组织”。面对美国的强大压力和伊拉克的教训,真主党武装正在悄悄地改变策略,不再宣称将对美国目标发动袭击。 武装问题自2006年3月开始以来已举行多次的黎巴嫩全国对话会议上月29日再次无果而终,这次会议仍未能就解决真主党武装的问题达成一致。如何对待真主党武装是全国对话会议尚待解决的最后一个、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议题。黎巴嫩真主党是在反对以色列的斗争中建立和壮大起来的,它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坚持武装抵抗以色列对黎巴嫩的侵略和占领。1990年黎巴嫩内战结束后,真主党是黎唯一仍保留武装力量的政治组织。除了坚持抵抗路线以外,真主党还广泛设立基层组织,建立遍布各地的宗教和社会福利机构,兴办电台、电视台,因而在黎东部贝卡谷地和黎南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真主党及其同盟力量在实行议会民主制的黎巴嫩议会拥有四分之一强的议席数,在黎南部,该党更把当地的所有议席尽收囊中,凸显其在与以色列毗邻黎的南部地区的巨大影响力。在目前情况下 ,黎各党派一致认为,以色列仍然占领着黎领土萨巴阿农场,不断威胁着黎巴嫩的国家安全。因此以抵抗侵略、保家卫国为己任的真主党武装,也就有了存在的依据。 然而,真主党“拿着枪杆子参政”,毕竟不符合现代国家的模式,被认为是黎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行使权力的一个制肘因素。一方面,黎总统拉胡德公开表示,黎政府军是完全不可能独自抵挡以色列的进攻的,真主党武装有其存在的必要。另一方面,黎总理西尼乌拉则反复强调“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政府、一支军队”,以及军令政令统一的重要。为此,西尼乌拉近期奔波于美、英等国之间,呼吁他们向以色列施压,促其撤离萨巴阿农场,以便使黎政府能更有理有据地说服真主党解除武装。 真主党拒绝解除武装:除此以外,真主党由于坚持反以斗争的强硬立场和具有强烈的宗教背景,被美国列入了"恐怖组织"的黑名单。美国等西方国家以“打击恐怖主义”为名不断逼迫真主党放弃武装,以插手黎巴嫩事务、扩大其在黎的影响力。 鉴于真主党与叙利亚的关系密切,真主党武装问题其实与黎叙关系互相交织、互为因果,如果叙黎关系不能取得重大进展,解决真主党武装问题就只能遥遥无期。因此,黎国民议会议长、全国对话会议的倡导者贝里在本次全国对话会议召开前突访叙利亚,与叙总统巴沙尔进行了会谈。但是他在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拒绝透露访叙的具体内容。黎总理西尼乌拉29日则透露,他对叙利亚的访问正在有条不紊地安排中,他认为黎叙双方只能都坐下来,坦诚地解决两国关系问题。 真主党武装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解决过程的长期性,但问题久拖不决同样不利。与真主党有着政治合作关系的"自由爱国运动"领导人、前军政府总理奥恩公开宣称,全国对话会议已经"流于形式",会议此前就多个重大问题达成了一致,但是政府未能有效执行,因此“有必要对政府进行信任投票”。黎政府在内外压力下,将如何妥善处理真主党武装问题,尚待观察。 政党总书记赛义德·哈桑·纳斯鲁拉(阿拉伯语:حسننصرالله,1960年8月30日-),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1960年出生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郊区的一个什叶派穆斯林家庭。16岁时,纳斯鲁拉到中东著名的伊斯兰教什叶派圣城,伊拉克南部城市纳杰夫学习宗教。在纳杰夫,纳斯鲁拉结识了后来成为黎巴嫩真主党首任总书记的赛伊德·阿巴斯·穆萨维。创建真主党:1978年夏天,纳斯鲁拉回到黎巴嫩。次年,他加入了“阿迈勒运动”,担任贝卡地区的领导人。1982年,以色列军队入侵黎巴嫩,大量什叶派穆斯林难民涌入贝鲁特南郊。难民们希望拥有自己的组织,于是纳斯鲁拉脱离“阿迈勒运动”,在伊朗的霍梅尼的支持下,纳斯鲁拉和穆萨维一起创建了真主党。穆萨维被推举为首任总书记。 担任总书记:1992年2月16日,穆萨维在黎巴嫩南部被以色列战斗机炸死。真主党领导层内部在总书记人选上发生了争执。因为纳斯鲁拉同穆萨维的特殊关系,他最终成为了真主党的总书记,并一直担任此职到今天。 痛恨以色列,成为以军“清除”对象:从创建之初起,真主党就把以色列视为头号敌人,而以色列也把它看作是眼中钉,对当了十多年真主党总书记的纳斯鲁拉,以色列也一直想早日除之而后快。 在几年前以色列军队的一次军事演习中,有5名特工因演习事故丧生,演习流产。美国媒体透露,这是一次以纳斯鲁拉为假想目标的行刺演习,如果成功,就要付诸实施。计划的具体内容就是根据事先取得的情报,出动由精干特工组成的特遣队对纳斯鲁拉进行“定点清除”。2003年8月22日,以色列一家报纸刊登一副“扑克牌通缉令”。在这副“扑克牌通缉令”中,阿拉法特是“大王”,纳斯鲁拉则是“小王”。纳斯鲁拉的排名如此靠前,足见以色列对他是多么恨之入骨。为了保护自身安全,纳斯鲁拉行踪飘忽不定,仅有极少数亲信才知其确切去向。他有多处办公地点和住所,从不在一个地方长时间滞留。他出门时乘坐高级防弹车,且行驶速度极快,以免成为以色列战斗机的活靶。 日前,纳斯鲁拉已接受叙利亚一位制片商的邀请,准备拍一部他自己的纪录片,片名就叫《纳斯鲁拉——谜一般的人物》。纪录片的问世,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这位真主党总书记。 黎巴嫩政党列表政党名称 建立时间 黎巴嫩未来阵线 2007年8月9日 黎巴嫩真主党 1982年 黎巴嫩长枪党 1936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