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梨溪镇 |
释义 | 梨溪镇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城东北,距城25公里,系梨溪乡人民政府和梨溪、中和两个行政村村委会的驻地。唐武德期间(公元618年--626年),开始有人居住,始称芦茅洲。后因河溪两岸种植梨树甚多,改称梨溪。明清时代属贷七都。 基本信息面积:146.6k㎡ 人口:18103人 邮编:344402 代码:361026104。辖梨溪、中和、桐源、九车、官坪、三陂、外阴、里阴、尚源、上狮溪等10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民国期间第六区梨乡。建国后属六区梨溪乡、梨溪人民公社。1984年,,镇上有973户4378人。在明+清时代,梨溪集镇曾一度贸易兴旺。梨溪乡属山区,物产有稻谷、毛竹、木材、闽笋、香菇和草纸等。梨溪集镇位于梨水河畔,物品大多数都集中于此,然后销往毗邻的临川县,有的还远销南昌,福建,湖南,湖北等地。故以往梨溪集镇每日有三次圩:早晨赶“露水圩”,买卖肉鱼,蔬菜柴火;中午赶“草纸圩”。以买卖胶纸、草纸为主’;下午赶“木竹圩”,进行木材、毛竹贸易洽淡和成交活动。每年有两次庙会,第一次是农历五月十九至二十一日的划船会;第二次是八月十九至二十日的“黄牛会”,清末以后梨溪集镇逐渐衰落。 自然资源梨溪镇山地自然资源丰富,山林面积17万亩,毛竹面积近10万亩,占宜黄县毛竹总面积四分之一。以生产竹片胶合板、竹筷、竹拉丝等一系列竹木企业应运而生。水煮笋、黑笋干、闽笋、野生葛粉、石鸡、食用菌、茶叶、茶油、香菇、木耳等特色产品深受国内外的喜爱。水利、矿藏资源也很丰富,宜黄县四大水系之一“梨水”穿境而过,电力供应充足,现有2000瓦以上电站2座,小型电站5座。铁、金、银、铅锌、钨矿等遍布梨溪镇,铁矿、铅锌矿已经开采,金、银、钨矿经堪测储量较大,资料齐全,具有较大开采价值。旅游资源逐年增加,不仅有占地600余亩用于花卉苗木培育和供人休闲避暑的旅游胜地绿野山庄,还有颇富传奇的千年古刹——九峰山寺和白兔寺两大寺庙。人杰地灵的梨溪历史人物层出不穷,其中最有代表的是民国时期谢贤庆“组织农民自卫军,领导乡亲闹革命,歼灭土匪打劣绅,为民除害献了身”的故事在乡间广为传诵。 经济发展梨溪镇党委政府把“培财源、抓税收”作为突破口,不断创新思路,积极推进财源建设,加大税收征管力度,使梨溪镇财力大幅增长。2007年,梨溪镇财税收入达532.3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36.84%,比上年增长193.4%,增幅居宜黄县首位,并因此得到了县委、县政府财政上台阶奖。在培植财源上,梨溪镇在发挥资源优势、壮大现有财源的基础上,继续挖掘新的财政增长点。抓住与临川区龙溪、荣山、连源交界的地理优势,加大集市边贸建设,以此作为梨溪镇经济新增长点予以培植。梨溪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引资方式,以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八方客商来梨溪投资办厂,以此来培植后续财源。2007年引进了一家由北京客商投资5000万元兴建的下狮溪铅锌矿厂,企业的投产运行,为梨溪提供了强大的后续财力。在财税征管上,加大税收征管力度,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的税收征管组。坚持“依法征收、依率征收、应收尽收”的原则,严格了小水电、矿产、道路建设、房地产开发等行业的税收征管,防止税收流失。此外,对零散税源不漏征,多次组织财税人员上户征收车船使用税、农产品加工贩运、竹笋加工等零散税收,真正做到了大税不放过,小税不漏收。 农业产业梨溪镇党委、政府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积极扶持区域特色经济,着力建设特色农业,这是强镇富民的重大举措。梨溪镇立足农业产业“基地化、规模化、市场化”,不断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强势规模产业,重点扶持三陂、官坪、上下狮溪村高效产业毛竹示范基地,着力抓好里阴、外阴、九车、桐源、梨溪等制种基地建设,使制种面积达1600亩。继续稳定梨溪、外阴、里阴1200亩的白莲种植面积。同时,发展梨溪、中和、里阴的食用菌栽种基地,培植形成了以江西汉达绿野农业发展公司为龙头的以种植扶养殖、促生态的绿色产业链。 梨溪镇将烤烟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攻方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把烟叶生产作为“富民、兴村、强镇”工程来抓,以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为调动农民种烟积极性,梨溪镇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扶持政策,并对缺资金没技术的烟农及时给予资金帮扶和技术指导。严格实行烤烟生产目标责任制,将各村的烟叶种植任务落实到每位乡干部头上,纳入乡干部的年终考核中,直接与乡干部的经济挂钩。在梨溪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2007年,梨溪烟叶种植面积达1330亩,超额完成了县里下达的烟叶任务。随着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产业规模得以强力壮大。因此,2007年,梨溪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十强农业产业化乡镇”荣誉称号。 社会环境梨溪镇与临川区三乡镇交界,人口流动大、社情较复杂。为此,梨溪镇党委政府把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综治维稳工作以“服务经济第一要务”为中心,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主线,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打造和谐平安梨溪。梨溪镇坚持每月领导班子成员研究分析社会治安例会制度,明确每一阶段的综治任务,有效地做好各阶段工作;坚持重大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对排查出的问题落实到人,限时调处,努力做到矛盾不出村,纠纷不出镇。坚持群众信访接待制度,专门设有书记、镇长信访接待日,尽力做到群众来访有答复、有回音,对镇里一时难以解决的信访难题,镇综治委做到重点地方专人盯,重点人员专人跟,尽量使不稳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此外,坚持实行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企业生产进行经常性检查,不留下任何安全隐患。由于工作得力、措施到位,梨溪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呈现出“三无”(无刑事案件、无重大安全事故、无群体越级上访)的和谐稳定大好形势,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城镇建设梨溪镇举全力开发了茶苑新区,并按城市标准扩建了30米宽、500多米长的水泥街道。占地10余亩的大型农贸市场———梨溪商贸中心已经在茶苑新区筹建完毕,各种功能配套设施也已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同时,加大新区美化、亮化、绿化力度,在街道两旁种植绿化带,安装环镇路灯,充分打造美丽的新梨溪,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蓝本。梨溪镇按照“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务求实效”的原则,紧紧围绕“五新一好”的目标,重点抓好中和村五坑一组、二组、上下狮溪村汪家地组、下堡一组、下堡二组5个试点自然村建设。坚持以村镇规划和“三清六改”为突破口,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高质量地如期完成示范点建设,并按“试点示范、推广”的原则,全面推进梨溪镇新农村建设。在5个试点自然村建设中,梨溪镇共投入建设资金150余万元,拆除危房19间,粉饰旧房外墙3600平方米;拆除旧猪牛栏26间;拆除厕所110平方米,新建三格式厕所73户;清理垃圾污泥65吨,路障32处;完成水泥硬化入组3.5米宽的公路6750米,入户路2200米;梨溪镇5个点207户都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5个新农村建设点90%以上农户普及电视,16户安装了太阳能。现在,这5个试点自然村村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极大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 城镇总体规划(2010-2030)概述规划由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项目主持人为注册规划师彭琼。 依据上位规划对梨溪镇的定位和要求,通过县域各乡镇经济产业对比,寻找差异和机遇。我们认为梨溪镇应主动对接抚州市的经济辐射,着重发展为抚州市服务的相关产业。 性质定位宜黄县北部重镇,抚州市都市农业基地(远郊绿色果林蔬菜基地,乡村旅游、自驾车游目的地)。 镇域规划在分析现状现状村镇体系、人口、产业、交通和用地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形成“一心、一轴、三片、四点“的镇域空间结构。 一心:即梨溪镇区,这是梨溪镇域中心地。规划予以优先发展,增强其对镇域各村的辐射和影响,进一步发挥它在整个镇域中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用。 一轴:自梨溪镇区经九车、桐源至抚州和梨溪至宜黄的县道是梨溪镇境内主要对外通道,亦是未来梨溪镇“经济发展动力轴”。这条轴线联通了镇域主要村庄、宜黄县城和抚州市区,是镇域经济发展和物质输送主要轴线。 三片:镇域产业发展依托三大特色明显的产业功能区,即包括桐源、九车在内的西北部农业旅游结合型片区;东部以下狮溪、官坪、三陂为核心的农业林业结合型片区;南部以外阴、里阴、尚源为核心的生态农业型片区。 四点:即规划的四个中心村(外阴、九车、桐源、官坪)。规划的四个中心村因规划的梨溪经桐源、九车至抚州和梨溪至宜黄的公路而使其区位交通条件变得优越。规划将四个中心村周围的一些自然村和散居村民适当聚集到中心村,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并对周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起辐射作用规划期内对这四个中心村率先进行新农村建设规划。 镇域综合交通规划为了彻底打破梨溪镇对外交通瓶颈,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规划建议将直接连接外界大交通的镇区通往桐源、抚州方向的公路道路等级进行提升,对镇区至宜黄县城的公路进行修整,并在镇区规划建设客运站和物流中心。同时,在镇域范围内完善镇区、中心村、一般村之间的公路路网。 镇区现状分析镇区空间结构亟需调整:现状镇区形态由城北的老街起源,向南逐渐生长。镇区形态呈带状分布。城镇形态分散造成城镇运行效率的不高,镇区空间结构面临调整调整。 镇区形态、景观尚需整合提升:梨溪镇区经过多年的辛勤建设,城镇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梨溪河也将迎来新的整治和绿化建设。但城镇面貌的整体改善还需要将各个孤立的景观相互沟通,以取得联系,使整 个城镇的景观网络化,实现整体形态和景观品质的提升。 镇区功能尚需优化、充实:现状镇区功能主要包括居住、行政、集市贸易和少量的工业功能,对于即将成长为一个综合型的小城市来说,当前的梨溪镇缺少文化娱乐功能。文化娱乐功能对于一个旅游城市和 宜居城市来说是至关重要。 镇区交通组织面临重组,以应对镇区的不断扩张:现状镇区交通形成交通环,并与镇区通往各村的乡村公路取得联系。现状道路交通网能较好的满足当前发展的需求,但道路交通网还需要为将来城镇的发展做出适当的调整。 发展方向判断规划在充分考虑了梨溪镇区自然地质条件、交通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在镇区建设用地发展原则为 “北优、南限、西接、东拓”。 北优:镇区北侧为老城区,规划对老城区加以完善和优化。 南限:为避免镇区形态过于分散,规划限制镇区继续向南发展。 西接:规划在西侧设置产业园和仓储,以更好的实现产业与抚州市区进行对接。 东拓:镇区东侧可发展余地较大,地势平坦、地质条件良好,且紧邻镇区中心区块,是镇区发展的主要方向。 镇区总体布局结构我们在整体用地发展方向确定的前提下,综合考虑镇区的形态、结构、交通和景观,形成“一心强化、二轴联动、三溪环绕、四区望洲“总体布局方案。塑造”紧凑的形态、开放的结构“。紧凑的形态是为了实现城镇运行的高效率,开放的结构是为了使镇区可持续发展预留空间。 一心强化:打造和强化包括新镇政府、中心广场、酒店、商贸城、文娱综合楼的行政商贸中心,不断扩展城镇的功能内涵,提升城镇的吸引力。 二轴联动:在保留提升现有南北向商业轴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东西向商业轴,两条轴线联动发展,相互促进。两条轴线的交点即为行政商业、文化娱乐中心。 三溪环绕 :规划三条溪流进行驳岸改造、在梨溪河下游筑坝建堤蓄水,以使梨溪镇区段拥有充足的水源。沿岸和沙洲进行绿化,种植反映梨溪特色文化的梨花树,规划首次提出营造“梨花满溪”的景观形象。 四区望洲:规划的四个片区围绕梨溪和梨花洲进行集聚,最终形成四区望洲的格局。 道路交通规划现状镇区路网体系尚不完整,主次结构尚不清晰、城市交通与对外交通混杂。规划通过镇区路网的梳理和核心区外围路网的建设,使各村通往镇区的乡村公路从镇区核心区外围通过,减少对镇区核心的干扰。镇区道路交通规划为两环加放射状的三级路网结构,在环状路网南侧节点处设置客运站,在进出镇区主要出入口和中心区设置公共停车场。 景观规划以城镇周边的绿地山体为背景,以梨溪为脉络,沿溪流、中心沙洲进行绿化,同时对主要街道进行景观绿化,试图使自然景观与城镇景观之间产生联系,形成“两轴、两心、四点”的网状景观系统。 “两轴”即沿镇区南北景观轴、东西景观轴; “两心”即中心沙洲处的核心景观区、新城行政商贸中心。 “四点”即从中心沙洲处向四周各个功能区延伸的四个公园。 城市设计通过城镇的十字形主要商业景观结构和行政商贸中心构筑城镇建筑景观骨架,并与溪流和梨花洲自然景观骨架形成联系,塑造兼具自然山水风光、悠久文化底蕴和现代城镇风貌于一体的城镇形态。 相关词条排山镇 毛村镇 枧底镇 壶峤镇 泉波镇 下溪镇 孝岗镇 头陂镇 樟村镇 马圩镇 棠阴镇 白舍镇 孙坊镇 葛溪乡 东坪乡 龙安镇 上唐镇 三清乡 司铺乡 姚家乡 岩瑞镇 双明镇 四股桥乡 下塘乡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