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冷蒿
释义

冷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70厘米,全体密被灰白色或淡黄色绢毛。根状茎横走,不定根发达。茎基部木质,叶具短柄或无柄,两面密被灰白色或淡黄色绢毛。花半球形,花冠细管状,黄白色。果短圆形,褐色。花期8-9月,果期9-10月。广泛分布于草原带和荒漠草原带,沿山地也进入森林草原和荒漠草原,多生长在沙质、沙砾质或砾石质土壤上,是草原小半灌木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他草原群落的伴生植物,为生态幅度很广的旱生植物。冷蒿在牧区为牲畜营养价值良好的饲料;其全草可供药用,有止痛、消炎、镇咳作用。

中文学名:冷蒿(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拉丁学名:Artemisia frigida Willd. Sp. Pl.

别称:白蒿,小白蒿,兔毛蒿,寒地蒿,刚蒿,茵陈蒿,阿格,杭姆巴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合瓣花亚纲

目:桔梗目

科:菊科

属:蒿属

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1964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时略成半灌木状。主根细长或粗,木质化,侧根多;根状茎粗短或咯细,有多条营养枝,并密生营养叶。茎直立,数枚或多数常与营养枝共组成疏松或稍密集的小丛,稀单生,高30-60(-70)厘米,稀10-20厘米,基部多少木质化,上部分枝,枝短,稀略长,斜向上,或不分枝;茎、枝、叶及总苞片背面密被淡灰黄色或灰白色、稍带绢质的短绒毛,后茎上毛稍脱落。茎下部叶与营养枝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宽0.8-1.5厘米,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2-)3-4枚,小裂片线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叶柄长0.5-2厘米;中部叶长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宽0.5-0.7厘米,一至二回羽状全裂,每侧裂片3-4枚,中部与上半部侧裂片常再3-5全裂,下半部侧裂片不再分裂或有1-2枚小裂片,小裂片长椭圆状披针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3毫米,宽0.5-1.5毫米,先端锐尖,基部裂片半抱茎,并成假托叶状,无柄;上部叶与苞片叶羽状全裂或3-5全裂,裂片长椭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半球形、球形或卵球形,直径(2-)2.5-3(-4)毫米,在茎上排成总状花序或为狭窄的总状花序式的圆锥花序;总苞片3-4层,外层、中层总苞片卵形或长卵形,背面密被短绒毛,有绿色中肋,边缘膜质,内层总苞片长卵形或椭圆形,背面近无毛,半膜质或膜质;花序托有白色托毛;雌花8-13朵,花冠狭管状,檐部具2-3裂齿,花柱伸出花冠外,上部2叉,叉枝长,叉端尖;两性花20-30朵,花冠管状,花药线形,先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圆钝,花柱与花冠近等长,先端2叉,叉端截形。瘦果长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上端圆,有时有不对称的膜质冠状边缘。花果期7-10月。

生态环境

东北、华北省区分布在海拔1000-2500米,西北省区分布在海拔1000-3800米,西藏分布在海拔4000米附近;分布广,适应性强,在我国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及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的山坡、路旁、砾质旷地、固定沙丘、戈壁、高山草甸等地区都有,常构成山地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植物群落的建群种或主要伴生种。

地理分布

产于黑龙江(西部)、吉林(西部)、辽宁(西部)、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区;蒙古、土耳其、伊朗、苏联(中亚、西伯利亚及欧洲部分地区)及北美洲的加拿大北部、美国西部、中部及西南部都有。

生物学特性

冷蒿是一种多年生轴根小半灌木。春季返青早,生长快。在内古,3月中旬至4月开始生长,8月中旬开花,9月初结实,10月初成熟。根系发达,在草场正常利用的条件下,主根可伸入100厘米的土层中,侧根和不定根多,大量集中在30厘米以内的土层中。根系入土深度超过株高的4~5倍,根幅大于冠幅2~3倍。利用过度,生境干旱程度加剧,植物地下部分则犬于植株高度的10~20倍,主根作用减弱,不定根大量出现,甚至发展到以不定根代替主根的作用。另一特点是,枝条在适宜条件下能长不定根,当枝条长出不定根,植株受践踏后,枝条脱离母株,亦能发育成新个体。在内蒙古高原上,它可向着由风力而形成的薄层沙地延伸。冷蒿属于温带旱生小半灌木。性耐干旱和严寒,适生于≥10℃的积温2000~3000℃、年降水量150~400毫米的气候条件范围内。在高平原、山地、丘陵、沙地或撂荒地的沙质和砾质土壤上,均能繁盛地发育生长,但不能进入低湿的盐渍化生境。一般在于草原和山地草原常与多种禾本科植物,如针茅、赖草、隐子草等组成群落,并在群落中占优势地位。

应用价值

药用价值

全草入药,有止痛、消炎、镇咳作用,还作“茵陈”的代用品。

饲用价值

在牧区为牲畜营养价值良好的饲料。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在草原牧民中间也流传着一种说法,“羊要肥壮,多吃冷蒿”。牧民对其评价极高,被认为是抓膘、保膘与催乳的植物之一,生长冷蒿之多少成为选择草场的条件之一。适口性,羊及马四季均喜食,而极喜食其营养枝及生殖枝。秋季可食率达80%以上,采食后尚有驱虫之效。产羔母羊采食后,下奶快而多,羔羊健壮。牛亦喜食,牧民认为,牛食后上膘快。夏季适口性降低至中等,家畜主要采食其生殖枝。冷蒿对冬季家畜尤其产羔母畜的放牧具有很大价值,在霜冻之后或冬季内,营养枝尚保存良好,柔软而多汁,保持其原有色泽,因此家畜,特别是绵羊、马极喜采食。骆驼终年喜食。干草也为家畜喜食。

相关的种

与冷蒿(Artemisia frigida Willd. Sp. Pl.)相关的种有:

中亚苦蒿(Artemisia absinthium Linn.)

银叶蒿(Artemisia argyrophylla Ledeb)

银叶蒿(原变种)(Artemisia argyrophylla Ledeb. var. argyrophylla)

小银叶蒿(变种)(Artemisia argyrophylla Ledeb. var. brevis (Pamp.) Y. R. Ling)

褐头蒿(Artemisia aschurbajewii C. Winkl.)

紫花冷蒿(变种)(Artemisia frigida Willd. Sp. Pl. var. atropurpurea)

冷蒿(原变种)(Artemisia frigida Willd. var. frigida.)

绢毛蒿(Artemisia sericea Web. ex Stechm. Artem.)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7 15:0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