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冷少农 |
释义 | 人物简介冷少农 (1898-1932),贵州瓮安人,出生于农民家庭。6岁接受私塾教育。1912年考入县高等小学堂。1917年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贵州省公立法政专科学校。在校期间,“五四”运动爆发,参加了贵阳学生运动声援北平学生,抗议北洋军阀统治。1921年,从法政专科学校毕业,先后任《民意日报》编辑,贵州筹饷局紫云、开阳印花税督催员等职。1925年,全国革命运动已形成,决心投身革命。1926年7月,受党组织的派遣,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北伐。1932年3月,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冷少农是中共安插在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的重要人物,如获至宝,宪兵司令谷正伦亲自下令逮捕了冷少农。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得知冷少农被关押在宪兵司令部看守所,曾多方设法营救,但终因案情重大而均未成功。同年5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南京雨花台。 人物概述冷少农(1900—1932),男,原名冷肇隆,贵州省瓮安人,1900年1月25日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6岁即入私塾,14岁考进瓮安县立高等学堂。1917年秋天,考入贵州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就读第三期法律本科, 此后,更关心国家大事,经常阅读进步报刊、书籍,并做了大量读书笔记。又与思想进步的同学研读、宣传马列主义,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遂将自己的名字“肇隆”改为“少农”,以表达为劳动大众献身的愿望。 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贵阳,各校学生代表集会,成立贵州省学生联合会,组织3000多名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冷少农积极参加,成为一名先锋分子。在此期间,广泛接触社会各界,了解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真情,目睹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他断言:“军阀残暴必败,革命事业必成”,并毅然弃职返乡。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他立志以身许国,振兴民族,遂将自己的名字“肇隆”改为少农,决心为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贡献一生。? 1923年,冷少农从法政学校毕业,先在贵阳《民意日报》任编辑,后在省筹饷局工作,又到紫云县、开阳县任印花税督催员,在此期间,他深刻体验到军阀的残暴统治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深为学了法律不能保护劳动人民而内疚,1925年夏,他愤然弃职回家,寻机参加革命。1925年秋,冷少农与志同道合的两个同乡相邀,一齐赴广州投身革命,被安排到周恩来领导的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工作,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技术书记(秘书)。同年秋天,被黄埔军校录取。毕业后,分配到黄埔军校政治部周恩来主任办公室。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冷少农随军转战至武汉。大革命失败后,根据党的指示,隐蔽了党员的身份,到南京从事地下工作。并利用与何应钦师生及同乡的关系,打入到国民党训练总监部与军政部,任总监办公室秘书和军政部部长办公秘书,给党搜集了一、二、三次“围剿”等重大军事情报,对前线反“围剿”的斗争和保卫地下党的安全,起了重要作用。在此期间,还秘密参与抗日反帝大同盟和革命互救会活动,策划国民党军队暴动和协助南京市委恢复党的组织等工作。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分别在上海、武汉发动政变,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共产党转入地下斗争。1928年,根据共产党的指示,冷少农隐蔽共产党员身份前往南京,几经周折,他利用与何应钦的同乡关系,先后打入其把持的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军政部任秘书等职,并以此身份作掩护,为共产党做大量的情报工作。他将国民党第一、二、三次围剿红军的重要军事情报按约定的秘密通讯方法及时转报党组织,为三次反围剿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1931年5月,冷少农奉党的指示秘密参与组织恢复“反帝大同盟”和南京地区“革命互济会”工作,按党的指示在中央大学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 1932年前后,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屡遭破坏,冷少农的工作更加紧张,风险更大,但他不顾个人安危,利用一黔籍同乡在浙江警备司令部任职的关系多方说情,设法营救在浙江被捕的共产党员。冷少农身居虎穴,忠心耿耿,任劳任怨地为党工作,而家中老母不了解情况,写信责备他“不忠不孝,忘恩负义”,对于家中误解,他心里很痛苦,但又不好明说,他写信向母亲解释,表示要把孝移去孝顺大多数受苦的人类,忠实地去为他们努力。1932年3月,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冷少农是中共安插在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的重要人物,如获至宝,宪兵司令谷正伦亲自下令逮捕了冷少农,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得知冷少农被关押在宪兵司令部看守所,曾多方设法营救,但终因案情重大而均未成功,冷少农在狱中非常沉稳,始终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性,不为高官厚禄所诱,不为严刑酷打所屈服,1932年5月,冷少农被敌人秘密杀害在南京雨花台。? 1950年,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冷少农为革命烈士,1985年1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冷少农的故居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