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雷晓燕 |
释义 | 雷晓燕,教授,1956年8月生,江西丰城人,汉族,现任华东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华东交通大学“铁路环境振动与噪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华东交通大学校长个人履历1978-1984年在原上海铁道大学(现同济大学)土木系铁道工程专业大学本科和研究生学习,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86-1989年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固体力学专业博士生学习,获博士学位。1991-1994年奥地利Innsbruck大学访问学者,2001年日本九州工业大学客座研究员,2007年美国Kentucky大学高级研究 员。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高级会员,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昌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理事,江西省科协常委,江西省铁道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铁道学报》、《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编委。 成就及荣誉主持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招标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及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等4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一、二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国家新闻总署首届“三个一百”自然科学类原创图书1部,主持通过省部级科研鉴定项目8项。 主要研究方向①现代铁路交通环境振动与噪声;②高速铁路轨道动力学。 其他雷晓燕1956年出生,1978年他有幸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1984年他获得了原上海铁道学院铁道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89年又获得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博士学位。工学博士,教授,同济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位于江西南昌的华东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江西省科协常委,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ME高级会员,铁路高校工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理事,江西省铁道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铁道学报》、《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编委。 长期从事铁路轨道结构数值分析、铁路交通振动与噪声研究,主持国家、省部级、国际合作项目等2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奖、省自然科学奖共四项(均排名第一)。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1999年荣获第四届“詹天佑人才奖”,2002年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2005年被授予江西省劳动模范。撰写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21篇),出版专著5部。目前在研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江西省科研项目2项。 博士学成以后,雷晓燕一度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杜庆华教授一起从事科研工作,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在他的事业中就不断地有“第一”出现。 因为前一次雷晓燕在奥地利工作的业绩突出,1994年4月,他又一次应邀前往奥地利因斯布鲁克(Inmsdruck)大学参加合作研究,他的又一个成果“岩土工程接触问题数值分析方法”被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龙驭球教授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研究员组成的专家组认为:“大位移接角摩擦理论、消除接触摩擦单元界面虚假应力振荡现象及三维锚杆单元理论,这三个方面是研究者第一次得到的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此后,他撰写的《铁路轨道结构数值分析方法》被杜庆华教授认为是:“我国在铁道工程学科系统介绍用数值方法分析铁路轨道结构的第一部理论著作”;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水科所沈珠江研究员在读了雷晓燕的另一部专著《岩土工程数值计算》后认为:该书是第一部深入浅出地介绍岩土工程中的各种数值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实用算法的著作,对岩土工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雷晓燕回国以后继续从事大量的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在“九五”期间,他主持和承担了包括国家、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共36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4部。他先后主持的铁道部“五千吨重载列车对轨道结构的影响及对策措施”,“曲线钢轨调边使用技术条件研究”两项重大攻关项目,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两项课题于1996年和2001年通过了部级鉴定,第一次解决了重载列车对轨道结构的影响以及曲线钢轨调边等问题,仅这两个项目的推广,每年就可为国家节约资金5000万元。 雷晓燕获得博士学位的时候,也正是我国高层次科研人才奇缺的时期。在那个年代里,即使是我们国家自己培养的博士,在一般的高等学府中,也很难数出几个来。那时,清华大学每年培养几百名博士,他们之中能够到江西省来工作的几乎没有,雷晓燕是唯一的,这个记录持续了将近十年。雷晓燕来到华东交通大学以后,很快就成为这个学校的学科带头人,成为了科研、教学人员的一面旗帜。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力量,使雷晓燕既能在国际学术界取得成果,又能如此心甘情愿地立足于江西这块红土地呢?从雷晓燕人生的一次感触中,我们也许能够得到答案。 2001年,雷晓燕曾以客座教授的身份赴日本九州工业大学从事为期三个月的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他严谨的工作态度深得合作教授、日本九州工业大学Noda博士的敬佩。为了表达他心意,在雷晓燕回国前夕,Noda教授特意在日本九州著名的法国餐馆设宴为他送行。当他们驱车来到餐馆时,雷晓燕一眼就看到餐馆前广场上飘扬着的五星红旗和日本国旗。他半猜半问:“今天是不是有中国领导人在这里访问?”Noda教授回答:“没有,这是我特意为你安排的,以表达我们对你的感谢之情。”望着高高飘扬在异国他乡的五星红旗,雷晓燕的眼睛湿润了,他真真切切地感到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尊敬,更是对伟大祖国的尊敬,他感到了自己的成功是与祖国新时代的到来同步的。用雷晓燕的话来说就是“祖国培养我成长。”接下来还应该有一句话,雷晓燕没说,但人们却可以从他的行动中感受得到,那就是,我要为人民尽力。 近日接到国家科技部来文,华东交通大学雷晓燕教授的《昌九城际铁路环境振动与控制研究》获得科技部973项目立项,资助经费80万元.这是校史上第一个由本校教师主持且有经费资助的科技部项目。973项目属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它与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高新技术863项目同属国家重点支持发展项目。 同时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招标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铁道部科技发展计划及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等4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一、二等奖、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国家新闻总署首届“三个一百”自然科学类原创图书1部,主持通过省部级科研鉴定项目8项。 甘肃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雷晓燕、女、甘肃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本科、儿科主任,现任中华医学会甘肃省儿科分会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医药协会委员、甘肃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卫生厅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005年甘肃省优秀医务工作者、《中华现代儿科杂志》常务编委、兰州大学医学院儿科教研室主任。近几年主持完成省级立项科研8项,其中6项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同时获甘肃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另有2项通过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发表论著近50余篇,其中40余篇为国家级核心期刊。擅长新生儿疾病的诊断治疗、小儿哮喘、难治性肾病的治疗。曾在浙江医科大学进修学习。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