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雷马屏监狱
释义

1952年,根据毛泽东主席“三个为了”的方针,在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邓小平同志的亲自批准和西南公安部的具体筹划下,始建雷马屏监狱。

简介

1952年,时任西南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同志亲自批准,新中国改造服刑人员的重要基地在雷马屏宣告成立。

雷马屏农场,是在四川与云南交界处的小凉山地区,行政区划属凉山彝族自治州。

这农场其所以叫“雷马屏农场”,就因为它是建立在雷波、马边、屏山三县交界的边远山区。这地区解放前是种鸦片烟的烟匪盘踞的地方,国民党和四川军阀的军队,许多年都没有能铲除盘踞在这里的烟匪,甚至还吃过不少败仗。解放后,烟匪肃清了,这地区当然不能让它再种鸦片。后来是公安部门的人发现,这是一座天然的监狱,只有一条公路与外边相通,后面是豹子和豺狼出没的原始森林,以及一条任何游泳健将都难于泅渡的金沙江,是办劳改农场的最理想的地方。于是,这里便建起了“国营雷马屏农场”。不过,这是对外的名称,在内部,它就是“四川省第一监狱”。

近年来主要关押刑期20年以下、男性一般刑事犯,平均年龄37岁,大学(本科)学历占13.8%,大专学历占64.7%;离休民警76人,退休民警395人,工人(含退休工人)569人,五类人员371人。

筹建过程

西征烽火

1952年6月20日,川南公安厅在泸州正式挂牌成立“国营雷马屏农场筹备处”。王秀廷、吕显共同主持筹备处的具体工作。

经过动员,来自机关、部队、学校、农村大批青年怀着“一切听从党召唤”、“越是艰苦越光荣”的信念,很快组建起新中国第一代警官队伍。

从7月28日起,各路“大军”按支队、大队、中队序列,陆续依次向垦区进发。

行军途中,前有先遣队,提前向当地政丨府通报情况,组织民兵巡逻守夜并安排好当天的食宿;后有收容组,搜索掉队服刑人员,并向当地群众做宣传解释工作。

从筹备处成立,到4个专区、几十个县市编成的两个支队,8个大队,42个中队,160个分队,共1.5万名服刑人员全部进入垦区,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拓荒垦场

雷马屏垦区,位于川、滇两省接合部的金沙江畔,横跨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乐山、宜宾两地区的雷波、马边、屏山三县,并与云南省的绥江、永善等县隔江相望,人烟稀少,满目荒凉。那么多干警、服刑人员进入垦区以后,如何解决住房、交通、通讯、医疗卫生及生产生活物资的供应是考虑的首要问题。

1952年8月29日,率先进入垦区的吕显同志,主持召开第一次场务工作会议,决定将“国营雷马屏农场指挥部”改为国营雷马屏农场场部,下设六个股室,分别开展各项业务的基础建设工作。

到1952年底,全场共建草房1703间,干警、服刑人员总算有了安身之所。

经过1952年下半年和1953年的艰苦奋斗,各项工作逐渐走上正轨。经四川省人民政丨府批准,农场正式命名为“国营雷马屏农场”。

平叛捍狱

1956年,凉山实行民主改革,部分反动奴隶主分子不甘心自己的灭亡,纠集原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渣余孽,举行武装叛乱。从美姑县天喜至雷波县西宁300华里的战场上,聚集叛匪5000余人,约3000条枪,以恩扎、石图、后补等家支反动头人为首,砍羊头、喝血酒,叫嚣要“杀尽农场干部,解放服刑人员”。对雷马屏垦区和地方政府进行疯狂的袭击、烧杀和抢劫。

据不完全统计,雷马屏垦区在平息叛乱中光荣牺牲的干警达10人,受伤14人,战斗中死亡的职工和服刑人员20人;匪徒烧毁房屋185间,烧毁抢劫粮食6万余公斤,农具1460件,服刑人员装备1130件。被匪徒袭击骚扰的中、分队40余个。发生大小战斗近百次。干警组成的自卫队,配合平叛部队歼敌1000余人。

集训队

简介

雷马屏农场是一个方圆百里的大监狱,大监狱里面有一个小监狱叫“集训队”。所谓“收监”,便是把在各个中队劳动的犯人重新收进集训队关押的意思。其所以叫“集训队”,是因为这里关押的,是从全农场各个中队押送来的犯人中的“反改造分子”,把他们集中到这里来加以整训,故名为“集训”。有的犯人,因为“重新犯罪”,情况比较严重,需要“加刑”或“公审处决”的,一般也是先送到这里关押。不过,要处决或需要隔离的“重犯”,一般是关在集训队特设的“小监”里面。这小监又叫“独居”,一间“独居”只能容一个人,整天关着,吃饭由炊事房送,也不参加集训队的劳动与学习。要等重新处理后,才从独居里放出来。这样的独居,是“小监中之特小监”,是只有劳改队的监狱才有的。

特殊

集训队是农场里的一个特殊单位,整个农场,只有这个队里的犯人是关在围墙里面的。围墙的前后有高高耸起的碉堡,由刺刀晃亮的武警日夜守卫。犯人进出集训队的大门,都用枪杆子押送,在工地上劳动时,也有划定的警戒线,有武装的警卫人员在四周看守。据说,集训队原先是叫“严管队”,即对反改造分子“从严管制”的意思。这个队,没有生产任务,犯人一般只半天出工,半天学习。出工时,也只是在队部周边的蔬菜地里种菜扯草,或作点“学大寨”改田改地的劳动。假若不是精神压力特别大和粮食定量特别低,单从劳动方面来看,这里倒是个休闲时间比较多的地方。

编制

集训队是中队编制,有中队长、指导员和管教干事,还有几个日常带队出工的分队长。集训队隶属于桂花大队,而桂花大队就是总场部唯一的一个直属大队;总场部附近的几个中队,如桂花溪中队、通木溪中队、山西寨中队、白岩中队等,都属于桂花大队。而集训队所在监狱的警卫工作,则是由总场部的警卫营派出的一个加强排在管。这个加强排,是由一位副连长负责。总的来说,这个小监狱的管理和警戒,是相当严密的。

成分

集训队的犯人,成分非常复杂,有国民党的老反革命,包括特务站长、反共救国军副师长、四川地方党政官僚及下级军官和土匪司令等。有右派升级为“新反革命”的,包括原来的干部、记者、作家、大学生、中学教师和解丨放军的军官、战士、文职人员等。也有刑事犯,包括抢劫杀人犯、小偷、飞车大盗和在大跃进中犯了各种错误的“五风干部”。还有个别比较特殊的“农村反革命”,有“大同党”的、“民意党”的、和农村会道门抬出来的“真龙天子”之类。所以这集训队里面,犯人之间的关系,也是相当复杂和微妙的。一般说来,“右派”在其他犯人中,是比较受尊重的。他们认为“右派”文化水平高,懂得的事情多,而且“右派”不害人,而老反革命则是喜欢打小报告害人的。但老反革命犯和“右派”犯人之间,则常常是格格不入的。大概因为在这两类犯人之间,过去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敌对心理,仍然有某种程度的遗留。虽然大家都作了犯人,仍然是相互戒备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5 8: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