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雷连城 |
释义 | 雷连城,1936年1月出生,河北满城人。中共党员。记河北省涞水县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毕业于河北保定师范学校。现任河北省涞水县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是河北省计划学会会员,中共涞水县委特邀研究员,涞水县理论研究会理事,涞水县祖冲之研究会成员,《涞水县志》主审。 工作经历雷连城从70年代初,即在河北省涞水县计划委员会从事国民经济计划的编制、实施和管理工作,经历了单纯的计划经济体制阶段和改革开放以后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及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改革阶段,以至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过程,积累了深厚的计划实践功底。 主要成就作为一个钟情事业的老计划工作者和部门领导,从1984年贯彻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他就产生新的灵感,着手探索计划体制改革方式。从而,在他工作职能以外,自己又开辟一块计划改革理论研究的新园地。他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强烈的改革开放意识和为振兴地方经济作出贡献的使命感,在这块新的园地中,默默的耕耘,持之以恒20年,不求新潮,不为人动,保持一颗宁静的心,进入理论探索意境。在计划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中,他始终坚持自觉性、经常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为从理性认识上提高自己,10多年中,他先后参加了河北大学经济系教授讲授的《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计划概论》研究班,全国县级计划研讨班。通读了《国民经济计划学》、《县域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模式改革》等书30余部。多年坚持阅读国家计委机关刊物《中国计划管理》、《宏观经济管理》、《计划经济研究》和《经济改革与发展》及《中国计划学会通讯》。为了解和掌握全国计划动态,他和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建立了工作联系,以获得其支持。为此常年为他提供印发的参考资料《政策与建议》,从而获得了全国计划工作的大量信息,拓宽和提高了他研究中的思维空间和层次。近20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他从理论和操作两个方面,对我国国民经济计划体制改革,开展系统地研究,获得多项研究成果。1987年,在国家计委主办的《中国计划学会通讯》第9期发表《对影响计划质量因素的分析》、第11期发表《对于县级计划改革的探讨》。并且,此论文作为河北省县级计划工作研讨会入选文章,后又作为艺文,收入《涞水县志》。1988年和1989年,在湖北省计委主办的《计划与市场》发表《对县级计划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思考》和《试论计划管理对县级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同期,在《保定日报》发表《学点价值规律原理》的论文。1991年在《河北经济报》发表《用好国家农业开发资金》。进入90年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1993年在北京市计委主办的《首都经济》发表《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计划观念》。在河北省计委主办的《河北综合经济》发表《论加快县级计划改革》。1994年在该刊发表《论以工代赈的效益目标》。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1995年即在《河北综合经济》发表《论县级“九五”计划的操作问题》的论文。同时,1989年他的有关县级计划体制改革的论述,在国家计委主办的《中国计划管理》和广东省计委主办的《计划与发展》也摘要发表。《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计划观念》和《论县级“九五”计划的操作问题》等论文,分别入编《改革与经济发展论文集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库》、《中国财政金融大典》、《中国社会科学文库》、《中国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探索》、《经济改革理论研究》等典籍。他还热爱文史研究。近年来,挖掘和整理的文史资料有《涞水的祖氏名人》、《对十三王爷及其家族的考证》、《涞水赋浅释》、《十三王爷允祥葬在涞水》和《清代王室陵寝考略》等,入编市、县政协《文史资料选辑》、《涞水县志》和发表于《保定日报》。同时,编辑出版《河北省涞水县地图》两版,在史地学术领域,也获一定成果。他的人生信条是“事业有成不止步,一往情深再追求”。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