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老圩乡 |
释义 | 革命老区老圩乡地处“鱼米之乡”的江苏省兴化市东北部,北与盐城市相连。全乡1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近3万人口,4.2万亩耕地。在新世纪、新时期的今天,这个传统农业之乡正以开放的姿态,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前进。 中文名称:老圩乡 行政区类别:乡 所属地区:兴化市 下辖地区:辖15个行政村 电话区号:0523 邮政区码:225700 面积:52平方公里 人口:3万 方言:兴化话 行政区划兴化市辖乡。江苏省商品粮和优质棉生产基地。1957年建老圩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46公里,距盐靖公路6公里。面积52平方公里,人口3万。辖肖家庄村、文邱村、王好村、小潘村、周徐村、兴徐村、葛杏村、葛徐村、朱郭村、吴思村、葛芝村、西孙村、孙王村、三垎村、瓦韩村、双夏村、朱裴村、章营村、钟夏村、易童村、万胜村、孙定村、王许村、苏南村、徐秀村、葛茶村、杨林舍村、文王村、徐村、明李村、周桥村、陈新村、三星村、凤凰村、西韩村、王道村36个村委会。以农业和种植业为主,主要产品有三麦、水稻、棉花、蚕茧等。 经济发展老圩乡农业资源较为丰富。单一的粮棉种植模式早已打破,老圩乡4.2万多亩耕地,粮食、棉花、水产养殖、桑果蔬“四分天下各占其一”。优质大米、特种水产品、时鲜蔬菜、良种棉花等农产品品质好、产量高。已栽意杨35万株,为发展林业打下基础。劳动力资源也较为充裕,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达8000多人。 老圩乡为完成新增高效种养面积3000亩,新培植达市考核标准的畜禽养殖大户20户的高效农业建设目标,对在老圩乡境内实施的、符合高效种植业连片50亩以上(设施种植业连片20亩以上)、高效水产业连片100亩以上、生猪饲养1000头以上、母猪栏存20头以上、蛋禽栏存2000只以上、肉禽出栏5000只以上、山羊栏存50只以上等要求的高效种养业,实行乡财政资金奖励,高效种植业每亩奖励50元,钢架大棚每亩奖励2000元,特种高效水产业每亩奖励20元,生猪每头奖励20元;家禽每千只奖励100元,山羊每只奖励20元,新发展设施农业连片100亩以上,由乡负责配套路渠水电,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落实配套措施,并积极上争项目扶持。并对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成效显著的村干部实行专项考核奖励,新发展50亩以上高效种植业每亩奖励30元,新发展设施农业20亩以上每亩奖励100元;新发展100亩以上高效特种水产业每亩奖励5元,新发展畜禽规模养殖大户每户奖励200元。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全民创业为主线,工业经济增长加快。2003年以来,新企业29家,集聚效应正逐步显现。工业用电量、工商税收增幅明显,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招商引资招商引资环境较佳。区位交通条件十分明显,宁盐高速公路从老圩乡西部境内穿过,连接京沪、宁盐、沿海高速公路的332省道,也从老圩乡南部境内通过。老圩乡与南京、无锡、上海、泰州、盐城等大中城市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10分钟上高速、30分钟上铁路已成为现实。乡内交通实现村村通公路。自然环境、水气条件较为理想、适合人居要求,政策环境宽松,实行“零收费”、“一站式”服务,工业园区水、电、路配套,用地预留。治安环境良好,社会秩序稳定。 集镇建设方兴未艾。采取行政推动与市场拉动相结合的机制,树立经营集镇的理念,建设投入不断加大,规划0.8平方公里的新区主街道已经建成,以中心中心、中心小学、卫生大楼等公建项目为标志,集镇面貌日新月异,集镇常住人口达4000人。 发展规划老圩乡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力争实现财政收入3年翻番,工业增加值4年翻番,地区生产总值5年翻番。到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亿元,财政收入1000万元。老圩乡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较大转变。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为25:40:35。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交通建设实现历史性飞跃,集镇建设进程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阶段性重大成果。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加强,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明显成效。 社保工作老圩乡乡党政主要负责人充分认识到,农村养老保险和其它几大险种在农村推行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是党和政府对面广量大农民的关心和爱护,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德政工程。搞好宣传发动,提高思想认识是做好社保扩面工作的先导。为了把好事做好,老圩乡在宣传发动中狠抓了三个方面: 第一,抓宣传发动。通过专题会议和业务培训,把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和其他几大险种意义说明,层层统一思想,造势推进。通过上下齐动,左右联动,切实增强做好社保扩面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利用电视、板报、标语等形式,采用身边人和身边事现身说法,把参加社会保险的好处向广大参保对象说透。老圩乡还把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经济帐印发成6000份宣传提纲,分发制到广大群众手中,提高他们的认识,引导群众算好现金帐与收益帐,增强他们的参保积极性。 第二,抓培植典型。党政联席会议后,老圩乡召开了全体干部会议,举办了保险业务骨干培训班。在宣传发动、业务培训的基础上,选定韩周村进行试点。该村在老圩乡属规模中等、经济基础一般的村,有60%以上的主要劳动力流动在外经商打工,在家留守多数是老少和妇女同志。村支书在任务接手后,一筹莫展,既要完成工作任务,又没有做工作的对象,出现过怕难、怕烦的想法,但通过乡政府的正面引导和政策宣传,振作了村支书一班人的精神。针对本村的状况,首先将自己和家属朋友参保,然后再到该村人员比较集中的上海新桥、无锡、杭州去宣传政策,扩大参保人员。经过努力,该村仅用了近10天时间,就顺利完成该村的农村养老保险扩面任务。 第三,抓典型带动。力求宣传发动再深入,全员认识再提高,形成先进更先进,后进赶先进,竞相发展的态势。在韩周村的带动下,前后10天左右时间全乡有7个村完成农村养老保险扩面任务。先后有12个村外出,结合其他工作,宣传农村养老保险扩面工作;238名干部家属、亲戚带头参保,为党委政府顺利开展农村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队伍建设抓好队伍,永葆生机活力。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镇党委在抓私营企业党建工作中,始终坚持党员标准,把好入口关。镇党委每年组织共青团、妇联在私营企业中开展“双推”活动,通过市、镇党校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发展对象的教育,从源头上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做到培养有目标,发展有对象。在发展党员程序上,一是坚持民主测评推荐制度。二是坚持党员发展对象过“三关”制度。即现实表现关、一票否决关、张榜公示关,凡是在守法遵纪、讲道德、倡导文明等方面不能体现先进性的实行“一票否决”,并全面推行对党员发展对象张榜公示制度。三是坚持“票决制”。在支部大会讨论接收新党员时,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既充分发扬了民主,又保证了在私营企业中发展党员的质量。“一个党员一杆旗”,“让每一位党员都有感召力”,这是张郭镇私营企业党建工作保持生机活力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镇党委要求每个委员担任一个或几个私营企业的党建理论辅导员,定期向私营企业的党员宣讲党建理论、党和国家关于发展私营企业的方针政策,正确引导私营企业的发展。各私营企业党组织围绕企业经营活动开展工作,充分利用车间板报、厂区宣传窗,及时报道生产中的优秀人物,宣传先进事迹,开展积极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培育企业文化,营造企业精神,从而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合力。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4421916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