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也孙 |
释义 | § 也孙 也孙铁木儿 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1276年十月廿九出生,1328年秋七月辛酉逝世)是元朝第六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从1323年九月庚午到他逝世。 关于泰定帝的出生年,《元史》中的说法互相矛盾,在《元史·泰定帝一》中称“至元十三年十月二十九日,帝生于晋邸。”至元十三年是1276年,但在《元史·泰定帝二》中又说“庚午,帝崩,寿三十六”,按这个说法他应该是1290年(至元二十七年)出生的。他的父亲甘麻剌是元世祖太子真金的长子,被封为晋王,出镇岭北。 1302年甘麻剌死后也孙铁木儿袭晋王位。 1323年三月也孙铁木儿在元英宗附近的亲信向他告密说英宗将对也孙铁木儿不利。同年八月二日,也孙铁木儿获得英宗将被刺杀,他将被迎立为皇帝的消息。英宗被刺后也孙铁木儿果然被拥立为皇帝,当年九月他在龙居河登基。虽然也孙铁木儿是知情人,但他登基后就下令将刺杀英宗的人都处死了。 1324年泰定帝改元泰定,三月立八八罕氏为皇后,立阿剌吉八为太子。追封其父甘麻剌为元显宗。 从1325年开始,泰定帝因国库收入少于支出,开始减少国家支出。七月,他下令不允许汉人收藏和携带兵器。九月,泰定帝改革全国的行政区划,将全国分为18个道。 泰定帝还下达了一系列命令禁止和尚和道士购买民间的土地,克制僧院的过分富有。 在泰定帝统治期年,广西、四川、湖南、云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经常爆发反抗元朝统治的暴乱,泰定帝一般使用软硬兼施的手段来平息这些暴乱。但从整体来说整个国家基本上比较安宁。 § 帝位之争 元世祖孙成宗铁穆耳在位时间最长(1295年~1307年),但也不过十三年。他基本上执行着元世祖的既定政策,是个守成之君。死后无嗣,由其侄海山继承,这就是武宗。武宗在位四年多(1307年~1311年),后由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嗣位,即仁宗。仁宗在位九年多(1311年~1320年),死后,传位于子英宗。英宗统治时期,内部矛盾十分尖锐,皇权之争与权臣派系之争非常激烈,政局不稳。以御史大夫铁失为首的一派权臣,勾结诸王亲贵,发动政变,于上都之南三十里的南坡,刺杀英宗,史称“南坡之变”。他们拥立忽必烈孙、晋王也孙铁木耳为帝,是为泰定帝。v 泰定帝死后,五年之间,换了五个皇帝。泰定帝的儿子天顺帝在位不到两个月,就被武宗次子文宗图帖睦尔赶下台。文宗即位一年后,迫于形势,又让位于总领漠北军事的异母兄明宗和世?。明宗自一月即位于和宁之北,至八月,就被权臣燕铁木儿和文宗密谋害死,文宗复位。他在位四年,死后,由文宗皇后与燕铁木儿等立明宗年仅七岁的次子为帝,即宁宗。他十月即位,十一月就死了。燕铁木儿和文宗皇后又立明宗长子妥懽帖睦儿为帝,即元朝末代皇帝顺帝。他利用权臣之间的矛盾,维持了三十多年的统治。 § 相关史料——《元史纪事本末·三帝之立》 九月,晋王即帝位于龙居河,大赦天下,以也先铁木儿为右丞相,倒刺沙为中书平章政事,铁失知枢密院事。时诸王买奴言于帝曰:“不诛元凶,则陛下善名不著,天下后世何由而知陛下心。”帝深然之。十月,造使至大都,以即位告天地、宗朝、社稷。诛逆贼也先铁木儿、完者、秃满等於行在所。以旭迈杰为中书右丞相,纽泽为御史大夫,遣入京师,收铁失及其党赤斤铁木儿等,悉诛之,戮其子孙,籍没家产。惟铁木迭儿子锁南议远流(流放远处),张圭曰:“锁南从逆贼,亲斫(砍杀)丞相拜住臂,乃欲活耶?”十一月,帝至大都。十二月,御史台经历朵儿只班,御史撒儿塔罕、兀都蛮、郭也先忽都,并坐党铁失免官。于是监察御史赵成庆等言:“铁木迭儿在先朝,包藏祸心,离间亲藩,诛戮大臣,使先帝孤立,卒罹大祸。其子锁南。亲与逆谋,久(逃)天宪,乞正其罪,以快元元之心。月鲁、秃秃哈、(散)[速]敦等。皆铁失之党,不宜宽宥。”遂并伏诛。 流诸王月鲁铁木儿於云南,按梯不花放海南,曲吕不花放奴儿干,孛罗、兀鲁思不花于海岛,并坐与铁失逆谋。 时旭迈杰等言:“南坡之变,诸王买奴逃匿潜邸,愿效死力。且请诛戮元凶,上契宸衷(符僵皇帝心意),尝蒙奖谕。今臣等议,宗戚之中,能自拔逆党尽忠朝廷者,惟有买奴。请加封赏,以示激劝。”遂以泰宁县(三)[五]千户封买奴为泰宁王。 议讨逆功,以倒刺沙为左丞相,[马某沙],纽泽、锁秃并加光禄大夫,赐旭迈杰等金有差。 诏改明年元为泰定。《元史纪事本末·晋邸之立》 泰定帝泰定元年(甲于,公元1324年)正月,召图帖睦尔於琼州。十月,封图帖睦尔为怀王,居建康。 致和元年(戊辰,公元1328年)——九月,文宗天历元年——三月,徙怀王图帖睦尔於江陵。 七月,帝崩於上都,年三十六,葬起辇谷,称为泰定帝。 王伟曰:武宗以兄弟相及,约继世子孙迭居大位。而仁宗惑於检言(小人之言),不守宿诺(过去的承诺),传位英宗,仍 武宗二子明宗、文宗出居於外。及英宗遇杀,而明宗在北,文宗在南。晋邸乘间入继大统。或谓晋邸非所宜立。虽然,晋王於世祖,孙也,於次为长,虽守藩服,尝有盟书,今而国统之弗继,则求所当立者,舍晋王之系,将谁属耶?然则谓晋邸非所宜立者亦过也。旧传英宗之弑,晋邸与闻乎,故其殁不举请谥升付(给死去的帝王加谥号,并将牌位移入皇家庙内)之典,明其为贼也。然考之《实录》,皆不得其实,传闻之谬,乌可信哉。《元史纪事本末·三帝之立》 十月庚子,麒王懿遴质班即皇帝位。王,明宗第二子也。帝始崩时,燕帖木儿请皇后立皇子燕帖古思,后不从,命立麒王,时年甫七岁,百司庶务,感启皇后取进止(全都奉告皇后听取决定)。 “ 十一月戊寅,尊皇后为皇太后。任辰,麒王薨,庙号宁宗。 皇太后遣右丞阔里吉思迎妥欢帖睦尔於静江。初,妥欢帖睦尔既废,徙高丽,使居大青岛,后又徙静江。至是,麒王薨,燕帖木儿复请立燕帖古思,皇太后曰:“吾子尚幼、妥欢帖睦尔在广西,今年十三矣,且明宗长子,於理当立。”乃遣阔里吉思往迎之。六月己已,妥欢帖睦尔即皇帝位於上都。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