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释义

§ 简介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年11月9日-1883年9月3日),是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早期写诗(《帕拉莎》《地主》等)。

屠格涅夫以写作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闻名,其实他最初是以诗人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写作抒情诗、叙事诗和诗剧,翻译莎士比亚、拜伦和歌德等人的诗歌作品。他曾经有机会见过普希金,非常崇拜他的诗才,他自己的诗歌创作也深受他的影响。《散文诗》是他晚年的代表作。

§ 生平经历

童年的屠格涅夫(7岁照)

屠格涅夫,出生于世袭贵族之家,生于俄国奥廖尔省奥廖尔一个旧式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个骑兵团团长,十六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屠格涅夫的妈妈脾气很不好,经常打骂自己的孩子。

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  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屠格涅夫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一年,随后转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经典著作,俄国文学和哲学。

1838年前往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在欧洲屠格涅夫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被视为“欧化”的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

1843年春,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共同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别林斯基好评,二人建立深厚友谊。

1847~1851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

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为怀念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1862)、《烟》(1867)、《处女地》(1859)。

1860年代后期,他长年居住在国外。他结识了许多外国著名作家,如他与法国作家乔治·桑、福楼拜、都德、左拉和莫泊桑等人关系密切。他向西欧介绍俄罗斯文学,特别是普希金和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从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时间在西欧度过,结交了许多著名作家、艺术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龚古尔等。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文学大会”,被选为副主席(主席为维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对俄罗斯文学和欧洲文学的沟通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70年代,屠格涅夫定居法国。期间他创作了一系列“回忆的中篇小说”,如《草原上的李尔王》、《普宁与巴布宁》和《春潮》等。1877年他发表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处女地》。

1883年8月22日他病逝于巴黎。根据他生前的遗嘱,遗体被运回俄国安葬在彼得堡的沃尔科夫墓地的别林斯基墓旁。 [1]

§ 婚姻爱情

屠格涅夫的夫人是波林娜·伽西亚·维阿多,她是西班牙男高音歌唱家马努耶尔·伽西亚的女儿。波林娜不仅弹得一手好钢琴,还继承了父亲的创作才能。李斯特、肖邦、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均赞赏过她的音乐才华。她知识广博,能流利地讲五种语言:西班牙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英语。

§ 主要作品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长篇小说

《罗亭》(1856)

《阿霞》(1858)

《贵族之家》(1859)

《前夜》(1860)

《父与子》(1862)

《烟》(1867)

中短篇小说

《初恋》(1860)

《春潮》〔1872〕

《普宁和巴布林》(1874)

剧本

《贵族长的早餐》(1846)

《一著不慎,满盘皆输》 (1847)

《单身汉》(1849)

《村居一月》(1850)

作品翻拍

《春潮》〔1989〕 《猎人笔记》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2: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