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毛汉礼
释义

§ 简历

毛汉礼

1919年1月25日 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毛家园村。

1943年 毕业于浙江大学史地系地理专业,获学士学位。

1943-1947年 任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助理员。

1947-1951年 在美国加州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进修海洋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1951-1954年 任美国加州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副教授。

1954-1988年 在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以后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任职,历任该室(所)副研究员(1954-1963)、研究员(1963-1988)、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57-1984)、副所长(1978-1984)等职务。

1955年 参加“九三学社”,1957-1988年当选为该社青岛市委委员、常委,1984年 当选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毛汉礼

1956年 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海洋组成员,参加国家《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其后改任国家科委海洋学科组成员。

1958-1961年 参加全国海洋普查领导小组,兼任普查办公室技术指导组组长。

1973-1988年 任山东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届常委,第六届委员。

1978-1987年 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海洋科学编委会副主任,区域海洋学分支学科主编。

1979-1988年 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及其所属水文气象学会副理事长与该会期刊《海洋与湖沼》副主编。

1979-1988年 任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与该会期刊《海洋学报》副主编。

1979-1988年 任国际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中国委员会委员及其下属的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IAPSO)中国委员会主席。

1979-1988年 任中美海洋渔业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1980年 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1982年 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

1984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 任青岛市老年海洋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长。

1986-1988年 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洋学科组成员。

1988年11月22日 逝世于青岛。

§ 生平

毛汉礼

毛汉礼,1919年1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家境贫寒,全家积极耕耘方得温饱,无力供养子女接受中、高等教育。毛汉礼自幼随家人下地劳动,深感劳动人民创造财富之不易,立志刻苦读书,为将来走“科学救国”道路创造条件。在他的努力争取下,1938年终于全靠奖学金以优异成绩完成正规的高中学业,并于当年考取了国立浙江大学史地系。但由于家庭无力支付学费,不得不申请暂时保留学籍一年。这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期,浙江省大部分国土沦为敌占区,浙江大学只得内迁广西宜山。毛汉礼求学心切,1939年不顾旅途艰险,背着行李,餐风露宿,徒步长途跋涉3000余里,终于去广西宜山找到了学校就读。以后又随学校迁至贵州青岩,再迁贵州遵义。经过4年的艰苦奔波和半饥半饱的学生生涯,1943年全靠公费(林森奖学金)读完了大学,并以成绩优良留校就读研究生兼助教,继续深造。

毛汉礼在浙江大学史地系地理专业读书期间重点学习了气象学。他因此经常接触老一辈气象学家竺可桢校长和涂长望教授等。他的刻苦钻研、努力向上精神博得了竺校长的赏识,1943 年秋天介绍他到四川北碚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任助理员。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随该所迁回南京。1946年夏天,毛汉礼考取了教育部招收的公费留学生。经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赵九章的介绍,于1947年8月赴美国加州大学斯克里普斯(Scripps)海洋研究所进修海洋学。经过4年的刻苦攻读,至1951年8月,先后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他备受鼓舞,在取得学位之后马上申请回国,为社会主义祖国效力。但当时美国政府却以他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朝鲜正处于交战状态”为借口,不予放行。为了生活,他只得暂时在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谋得一个研究副教授职务,用节省下来的薪金,聘请律师,运用法律手段与美国移民局进行斗争。这场官司从地方法院一直打到最高法院,历时3年之久。在此期间,他还通过中国的家属写信给周恩来总理汇报情况请求援助。1954年夏,周总理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揭露了美国政府无理扣留中国留学生和科技人员的丑恶行径,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美国才不得不解除了毛汉礼回国的禁令,批准他离境。但在他离美前夕,美国政府还不死心,无耻地引诱他去台湾,又遭到毛汉礼大义凛然的拒绝,1954年8月他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毛汉礼回国之后,立即来到新中国惟一的海洋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即海洋研究所前身)。经副主任曾呈奎和山东大学海洋系系主任赫崇本介绍,任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副研究员,领导该室海洋环境组工作。1959 年1月该室扩大为海洋研究所时,他改任为物理海洋研究室主任,1963年8月晋升为研究员,1978年又晋升为副所长,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

毛汉礼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任职期间,还先后兼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海洋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海洋专业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洋学科组成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及其下属的水文气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海洋学报》与《海洋与湖沼》学报副主编,国际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中国委员会委员及其下属的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IAPSO)中国委员会主席,中美海洋渔业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山东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五届常委、六届委员。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和青岛市老年海洋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长等。毛汉礼在担任上述众多专职与兼职期间,施展专长、竭尽心力做了大量工作,在中国外共发表了40余篇(册)论著、译作、调查报告与科普读物,为中国建设“两个文明”和振兴海洋科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同行誉为中国海洋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被列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知名科学家(设有专条)。

§ 开创成果

海洋

毛汉礼从事海洋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雄厚的理论基础。他在留美期间与日本海洋学家吉田耕造合作研究上升流就曾取得过引人注目的成果。在他参加领导的全国海洋普查胜利结束之后,毛汉礼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扩建为海洋研究所时调整了科研组织,将原来由他领导的海洋环境研究室的海洋化学、海洋地质、地貌和情报资料3个组划出去独立建室(后来又将仪器组也划出去独立建室),将其余部分建成物理海洋学研究室,下设水团、海流和混合三个实验室,率领管秉贤、任允武等开展“黄东海环流(海流与水团)”中心课题的调查研究。为了做好这一中心课题,他们一方面安排目标明确的深入调查,另一方面尽量搜集外国同期调查资料以弥补中国资料调查范围的不足。经过三四年的调查研究,获得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成果有:他与管秉贤合作的关于黄、东海海流系统的论文,发表了第一次由中国人描绘的整个黄东海的冬夏两季海流系统模式图;他和任允武等发表的论文,首次应用大面积同期资料详细阐述了冬夏两季黄东海的水文特征与水团分布,并第一次应用T-S多边形混合百分比法定量地分析了黄东海的水团,说明各水团之间的混合关系。与此同时,他还率领甘子钧等对长江口与杭州湾进行了海洋综合调查,他们发表的论文阐述了长江冲淡水的扩展范围与季节变化,指出该冲淡水冬季沿海岸南下,夏季其舌轴转向东北弯曲,并提出了杭州湾潮混合的上界和混合椭圆等。这是中国在河口海洋学方面最早的论述,为中国外学者进一步研究河口区咸淡水混合问题指明了方向。上述这些成果,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他主持了院管重点课题“黄东海大陆架综合调查研究”和“黄东海环流结构与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在他领导的这两项研究中,共完成重要论文报告30余篇,其中“东海环流结构中的两个主要分量(长江冲淡水及东北部气旋型涡旋)”和“黄东海水文物理学的调查研究”分别获得了中国科学院1985年重大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

§ 人才培养

《海洋科学》

毛汉礼非常重视培养人才。他曾大声疾呼:“要出高水平的成果,必须有高水平的人才。”他经常鼓励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超过他们的老师,要“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由于海洋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他特别强调培养海洋科技人才,重点应放在建立一个专业配套的科学集体上,其中尤其应注意对“学术带头人”即“将才”与“帅才”的培养。他时常对大家讲:“没有一个能打硬仗的科学集体,是不能进行科学攻关的,更不能达到科学的最高峰。”

在毛汉礼回国的30多年中,对待培养人才他总是孜孜不倦,呕心沥血,千方百计,不拘一格。在日常工作中,他提倡“以老带新,互教互学,能者为师”。当时大、中学生都学俄文,能直接读英文书的人极少。他为了让大家借鉴西方经验,不惜日夜操劳,在其夫人范宜君的帮助下,短期内就翻译出了200万字的经典著作,其中1956-1963年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有:①《动力海洋学》(英国Prodman,J.著);②《海洋》(美国Sverdrup,H.U.等著);③《湾流》(美国Stommel,H.著)。这些译作对培养中国海洋科学人才起了很大的作用。为了让更广大的青年了解海洋科学,他还抽暇撰写了一本通俗读物——《海洋科学》

。1956年为了执行《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规定的重点任务“中国海的综合调查”,他申请并批准从应届毕业生中招收学海洋物理、化学、地质、地貌、外语等专业的大学生15 名、中学生30名及选拔在职人员组织教师组,办了一届“海洋调查技术培训班”。这批人绝大多数在1958年开展的全国海洋普查中成了骨干力量,现在多数已担任高级职务,有一部分已成长为中国知名科学家(诸如秦蕴珊、甘子钧、范时清、金翔龙、顾宏堪等),并担任海洋机构的领导职务。1960-1963年,为了造就更多的海洋科技人才,他在海洋研究所党政领导的支持与安排下,在全国理工大学三年级学生中招收学员40名,选派在职人员任教师,办了一届物理海洋专业大学本科培训班(学制3年)。这批学生毕业38人,分配于全国各海洋机构,现多数已担任高级职务,有的已登上领导岗位,如张立政、何延成、姜富等。

招收研究生更是毛汉礼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为了建立专业配套的研究集体,他招收研究生时,不只是招收在学校学海洋学专业的人才,同时也招收一些(他本人较为欠缺的)学数学、力学和新技术专业的人才。1961-1964年他共培养了4名研究生,其中袁业立就是学流体力学出身的,他赴美进修获博士学位,回国担任了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所长职务。80年代以来,他组织导师组大量招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他先后共培养出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各7名,其中11人由他推荐出国进修。他还从在职人员中选拔了19人先后推荐出国进修和工作。在他领导的物理海洋学方面经他培养出的人才计有:研究员级14人,副研究员级46人,其中,方国洪1978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科学工作者,1991年2月和胡敦欣一起被山东省命名表彰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胡敦欣现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袁业立1989年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1990年被评为国家海洋局先进工作者。毛汉礼为发展中国海洋科学培养人才所作出的贡献则被同行誉为“精心育人、桃李满园的科学家”。

§ 参考资料

[1] 数字科技网 http://www.cdstm.cn/zhuanlue/persondetails.jsp?personid=17234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7:5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