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以色列 |
释义 | § 历史 港口城市海法标志性建筑 “船型大厦” 以色列历史悠久,是世界主要宗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莱人。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居到巴勒斯坦,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公元前722年和586年,这两个王国先后被亚述人征服和被巴比伦人灭亡。 公元前63年罗马人入侵,大部分犹太人被赶出巴勒斯坦,流亡欧美各国。 公元7世纪巴勒斯坦被阿拉伯帝国占领,阿拉伯人从此成为该地居民的绝大多数。16世纪巴勒斯坦被奥斯曼帝国吞并。19世纪末,欧洲犹太资产阶级发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并于1897年成立了“世纪犹太人复国主义组织”。 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11月2日发表《贝尔福宣言》。 表示主张“在巴勒斯坦为犹太民族建立一个由公共法律保障的犹太人之家”。1922年,国际联盟通过了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训令”,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以后,世界各地犹太人 大批移居巴勒斯坦。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正式成立。2005年9月,以色列国防军在原加沙定居点附近的以军总部举行告别仪式并降下国旗,宣告以色列对加沙长达38年的占领就此结束。 [1] § 概况 国旗 到1933年第18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者大会时,沃尔夫森所设计的那面旗帜便正式被确定为该组织的旗帜。这面犹太组织的旗帜产生后,立即为广大犹太人群众所接受,一直引导他们为实现新的生活,建立自己的国家而进行斗争。他们不管在什么地方,或何种场景都常使用过这面旗帜。1948年以色列国建立后,就在当年的10月28日,以色列临时国务委员会会议正式决定它为以色列国国旗。同时对它的规格也作出了统一规定:长为220厘米,宽为160厘米;白底色,上下各有一条宽25厘米的蓝色条子,该蓝条各距上下边沿为15厘米;两根蓝条中间的白底上有一个“大卫盾”;“大卫盾”由6根长5.5厘米的蓝色线条组成两上等边三角形;“大卫盾”在旗帜中与四方边沿等距。 象征意义 大卫星(即六芒星,又名大卫之盾、所罗门封印、犹太星),是犹太教和犹太文化的标志。以色列建国后将大卫星放在以色列国旗上,因此大卫星也成为了以色列的象征。 发展历史 1354年波希米亚国王查理四世为布拉格的犹太人制定了一面红色的旗帜,上面有大卫盾作为图案。 15世纪时犹太人被匈牙利国王召见时的红旗上有两个金色的五角星。因此五角星过去可能也是犹太人常用的标志。一本1073年的手稿上就已经有五角星了。 1460年布达佩斯的犹太人从匈牙利国王获得了一面红旗,上面有两个大卫星和两颗星。 1512年在布拉格印刷的第一部犹太祈祷书的封面上有一颗很大的大卫星。 1592年在布拉格的犹太人被允许建立一面自己的旗帜,上面有一颗大卫星。 1648年为了表彰他们保护布拉格抵御瑞典人的功绩布拉格的犹太人再次被允许建造一面旗帜:红底上有一颗黄色的大卫星,其中心是一颗瑞典星。 犹太传说将大卫星与所罗门王的印联系到一起。传说所罗门王有一个戒指可以使他指挥魔鬼和幽灵。另一个传说说这个标记与大卫王的盾有关。传说大卫王有一面保护他的盾。法国大革命后随着犹太人的解放他们选择大卫星作为自己的代表,就如十字是基督教的代表一样。今天大卫星被放在以色列的国旗上。 大卫星的形状是一颗六角星。在其它信仰中有类似的标志。在这些信仰中六角星的使用有可能比犹太人的使用还要早。今天在犹太文化尤其在神秘学中它被使用。在占星术中大卫星也是一个重要的符号。还有人认为它是象征大卫王诞生的星。 一些正统犹太教人士反对使用六角星因为这个符号与“魔力”和神秘学有联系。虽然如此大卫星依然是犹太传说和卡巴拉学派最重要的符号。一些非常保守的犹太学派反对使用大卫星因为它与犹太复国主义有联系。虽然如此,在全世界大多数礼拜堂的正面门上最显眼的地方今天有一颗大卫星。在欧洲近两百年来大卫星经常被用来放在犹太墓碑上。它早已成为犹太人万能的标志了。 国徽 为长方形盾徽。蓝色盾面上有一个七杈烛台,据记载此烛台为耶路撒冷圣殿中点燃祭坛的物件。烛台两旁饰以橄榄枝,象征犹太人对和平的渴望。烛台下方用希伯莱文写着“以色列国”。 国歌 《希望之歌》 独立日 约公历5月。以色列于1948年5月14日宣布独立。以色列虽然在日常生活中采用公历,但是民族节日均采用犹太历。因此,每年的独立日不一定是公历的5月14日。 大屠杀纪念日 根据犹太历法确定的,按照公元纪年则每年有所不同。 国家政要 总统希蒙·佩雷斯 (Shimon Peres),2007年6月当选;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 ,2009年3月就任;工党主席、国防部长埃胡德·巴拉克 (Ehud Barak) ,2007年6月任职 。 [1] §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 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52万平方公里。位于亚洲西部,北与黎巴嫩交界,东北部与叙利亚接壤,东面是约旦,西濒地中海,南连亚喀巴湾,是亚、非、欧三大洲结合处。沿海为狭长平原,东部有山地和高原。属地中海型气候。 [1] § 人口 以色列居民主要由犹太人、阿拉伯人、德鲁兹人、贝都因人和切尔斯克人构成。 738万(2009年1月),其中犹太人约占80%,其余为阿拉伯人、德鲁兹人等。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均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居民中大部分信奉犹太教,其余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其他宗教。[1] § 首都 建国时在特拉维夫(Tel Aviv),1950年迁往耶路撒冷 (Jerusalem),未得到普遍承认。1980年7月30日以色列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但它的政府所在地仍在特拉维夫。”[ 对于耶路撒冷的地位和归属,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一直有争议,阿拉伯国家要求“以色列撤出1967年以来它所占领的一切阿拉伯领土,包括阿拉伯的耶路撒冷(指东耶路撒冷)”。绝大多数同以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仍把使馆设在特拉维夫] 。耶路撒冷市人口约63.4万(2000年)。 [1] § 政治 以色列是议会制国家,没有宪法,只有议会法、总统法和政府法等基本法。 议会是以色列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负责制订和修改国家法律,对政治问题表决,批准内阁成员的任命并监督政府工作,选举总统、议长等。 议会有权解除总统职务,也可自行宣布解散并提前举行新的选举。总统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职能基本上是礼仪性的。 [1] § 宗教 依据以色列人口统计处的调查,有76.1%的以色列人是犹太人、16.2%是穆斯林、2.1%是基督徒、1.6%是德鲁兹教派、3.9%未分类。 大约12%的以色列犹太人属于哈拉迪教派(极端正统派犹太教徒),有9%则是“有宗教信仰”,而35%则自认为是“传统派”,43%自认为是“现世派”(被称为hiloni)。而在现世派中,有53%的人相信上帝。不过,有78%的以色列人都有过逾越节的习惯。犹太教有犹太教改革派、犹太教保守派等等。 在阿拉伯裔以色列人中,有82.6%是穆斯林,8.8%是基督徒,而有8.4%是德鲁兹教派。另外以色列也有一些艾哈迈迪教派(Ahmadi)的穆斯林。 以色列境内也有14种不同的佛教群体,有混合了犹太教与佛教的犹佛教(Jubus),也有从越南逃难来到以色列而获得公民权、为数不多的越南裔佛教徒。以色列也有一小群的印度教团体,包括了毗湿奴派(Vaishnavism)的信徒。另外也有为数不多的伊斯兰教伊斯玛仪教派,以及锡克教徒(Sikh)。以色列也是巴哈伊教的世界中心,巴哈伊教的“国际正义院”座落于海法,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来自全球各地的朝圣教徒。 § 经济 50多年来,土地贫瘠、资源短缺的以色列,坚持走科技强国之路,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使经济得以较快发展,199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1.6万美元。 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举世瞩目,特别是在电子、通讯、计算机软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工程、农业以及航空等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和优势。 以色列地处沙漠地带边缘,水资源匮乏。严重缺水使以色列在农业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滴灌节水技术,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将大片沙漠变成了绿洲。不足总人口5%的农民不仅养活了国民,还大量出口优质水果、蔬菜、花卉和棉花等。 [1] § 外交 开展全方位外交。保持与西方国家传统的友好关系;维护与美战略盟友地位;积极发展与独联体各国和东欧国家关系;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力图实现同阿拉伯国家的和解;拓展与非洲、亚洲各国的关系。 与中国关系 1950年1月9日,以色列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92年1月24日,以色列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2003年12月,以色列总统卡察夫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2007年1月,奥尔默特总理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2005年11月,以色列政府正式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2010年5月,中以两国签署第三号财政合作议定书。自1995年,中、以两国签署第一号财政合作议定书以来,双边财政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中国驻以大使馆提供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以双边贸易额超过60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13.4%,中国已成为以色列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 [1] § 文化 古城阿克 以色列文化是由犹太教和犹太人数千年以来的历史经验所交织构成的。具有来自全世界六大洲上百个国家的各式移民,以色列社会相当的丰富而多元,也极具艺术创造力。以色列政府鼓励并且也会资助艺术的活动,特拉维夫、海法、和耶路撒冷等城市都建有完善的美术博物馆,许多城镇农场也都有类似的博物馆或古迹景点。位于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博物馆藏有古老的死海古卷,以及其他大量有关犹太教和犹太人艺术的广泛珍藏品。位于特拉维夫大学校区的大流散博物馆(בית התפוצות)也相当知名。以色列的许多城镇还建有艺术村。除此之外,在同性恋权利议题上,以色列一直是中东地区最为开放并宽容同性恋族群的国家。 文学 以色列文学绝大多数都是以希伯来文写成,以色列文学的历史也是见证了希伯来语在现代复兴作为主要语言的过程。 自从19世纪以来,希伯来语被越来越多人使用作为书写和沟通的语言,文学上的创作从散文、诗歌、和戏剧都包括在内。在以色列,每年有数千本希伯来文的新书被出版,之中大多数都是以希伯来文原创撰写的。 以色列作家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在1966年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音乐 小提琴手伊扎克·帕尔曼。以色列的音乐是混合了西方音乐与东方音乐的综合体,也因此以色列音乐通常采取折衷主义,并且吸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散犹太人所带来的影响。以色列音乐也吸收了现代文化的成分。从犹太教歌曲、亚洲歌曲、阿拉伯流行歌曲—尤其是叶门歌手,乃至于嘻哈音乐和重金属音乐都是构成现代以色列音乐的成分。小提琴手伊扎克·帕尔曼 以色列传统的民间音乐通常是与锡安主义的理想和愿景有关,例如描绘年轻的犹太子弟建构并防卫一个美好家园的题材。类似的题材通常被称为שירי ארץ ישראל(“以色列之歌”)。 以色列的古典音乐管弦乐团以及目前由祖宾·梅塔领导的以色列爱乐管弦乐团(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也在国际间赫赫有名。Dudu Fisher、伊扎克·帕尔曼、Pinchas Zukerman等人都是来自以色列的知名古典音乐演奏者。 在以色列广受欢迎的音乐型式包括了流行音乐、摇滚乐、重金属、嘻哈音乐、以及各种族群的音乐。 运动 运动在以色列就如同其他国家一样,是非常重要的全国性休闲活动。以色列的运动文化较为类似欧洲的国家。以色列的体育发展可以追溯至以色列建国时期。虽然足球和篮球被视为是以色列最受欢迎的运动,但以色列在许多其他的运动如手球和田径上也有非常杰出的表现,并且也积极投入各种体育项目的发展和推广。 服饰 圣诞教堂 以色列穿着随便,基本不穿西服,极少打领带,即使是在正式场合也少有人西装革履。这既是由于以色列多数时间气候炎热,也是受建国几十年来习惯的影响。女性则与世界各地的现代女性差不多,但相比较而言其衣着更富随意性。按照犹太教规定,男性应头带小圆帽(Kippa)。而犹太教的“拉比”(相当于牧师)则应全身穿黑色服饰,头戴黑色毡帽,并在耳朵上沿留着长而卷曲的鬓发。 饮食 犹太人的主食是饼,用小麦或大麦面制成。饼被犹太人视为生命线,所以人们吃饼通常不用刀切,只用手掰,唯恐用刀割断了生命线。信奉犹太教的以色列人在饮食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在当地这种饮食被称为“Kosher”。他们禁食猪肉和其它某些肉类、贝类、无鳞鱼和任何种类的食腐动物的肉,肉制品和奶制品也不能同时食用。这些人在外就餐只能去符合“Kosher”规定的餐馆,而餐馆需每年从由犹太教拉比组成的专门机构申领证书。 安息日 安息日是犹太教每周的休息日,来源于《圣经·创世纪》(上帝在六天内完成创造世界,第七天休息)。安息日从每个星期五日落时开始,星期六黄昏时结束。安息日人们吃三顿饭,即周五晚餐,周六午餐(早餐午餐合二为一)和安息日结束餐,周五晚餐应是一周中最为丰盛的。安息日所有商店停业,公共汽车也停止运行。严格来讲安息日还不准开关电器,如果要用电灯、电视等须在安息日到来前打开并一直开到安息日结束。 基布兹 基布兹食堂 基布兹是以色列特有的一种集体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内部实行“各尽所能,平均分配”的分配原则,一切财产归集体所有,成员之间完全平等,大家共同劳动,集体生活。以色列第一个基布兹建于1910年,现全国有大小不等的基布兹275个,每个基布兹人口在200-3000人之间。现在居住在基布兹的人口约为12万人,仅占全国人口2%左右,农业产值却约占全国的42%,农产品出口占全国的43%,是以色列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在以色列建国初期和战争年代,基布兹为保卫国家生存,发展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以色列社会迅速向经济私有化和自由化过渡,原来的集体生产方式难以适应资本主义私有化的自由竞争和由此给社会带来的一系列变化,要求对基布兹内部改革的呼声日增。 节日 1、犹太新年(RoshHashana) 2、赎罪日(YomKippur) 3、住棚节(或译结茅节) 4、诵经节(SimhatTorah) 5、点烛节(也称灯节) 6、普尔节(Purim) 7、逾越节(Pessah) 8、燔祭日 9、阵亡将士纪念日 10、独立日(IndependentDay) 11、篝火节 12、耶路撒冷日 13、五旬节 14、禁食节 § 科技 以色列对于科学和科技的发展贡献相当重大。自从建国以来,以色列一直致力于科学和工程学的技术研发,以色列的科学家在遗传学、电脑科学、光学、工程学、以及其他技术产业上的贡献都相当杰出。以色列的研发产业中最知名的是其军事科技产业,在农业、物理学、和医学上的研发也相当知名。 总计有四名以色列人曾获得诺贝尔奖。包括了生物学家Avram Hershko和Aaron Ciechanover,两人在2004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色列裔的美国心理学家Daniel Kahneman也曾在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2005年,来自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罗伯特·约翰·奥曼也赢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高科技产业在以色列经济中举足轻重,尤其是在过去十年中。以色列有限的自然资源以及对于教育的强烈重视使得高科技产业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大,以色列在软体开发、通信、和生命科学上都是世界顶尖的国家之一,以色列还经常被称为是第二个硅谷。 直到2004年,以色列获得的风险资本投资总额高过了任何欧洲的国家,并且有着世界最高的VC(投资资本)/GDP比率。除了美国与加拿大以外,以色列有着全世界最多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以色列出产的学术论文数量就人口来算也是全世界最高的,平均10,000人里有109篇。以色列的专利权申请档案数量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 在研究和开发(R&D)花费指数上,以色列是第三高的国家,在科技准备(产业界在R&D上的花费、科研社群的创造力、个人电脑和网路覆盖率)上是第八,在科技创新上是第十一,高科技出口总额上是第十六。 § 军事 以色列空军的F-15I战斗机 以色列的军队由一支统一的以色列国防军(IDF)组成,在历史上还没有其他的军事部门独立出现过,海军和空军都是由陆军管辖。也有其他一些准军事的部门负责不同层面的以色列国家安全(例如边界警察和内部安全局)。以色列国防军的前身是在英国管辖时期组织的地下军队(Haganah)。 以色列国防军的国防预算是中东地区最高的军队之一,并且也被列为世界上训练最为精良的军队之一,在建国半个世纪以来参与了五场主要的大型战争和其他无数的小型冲突。在人员上,以色列国防军的主要优势是其人员训练的精良品质以及完善的制度,而不是人员的数量多寡。以色列国防军也大量依赖于高科技的武器系统,以色列国内也有一些专门替国防军生产和开发武器科技的机构或企业,其他的则进口自国外(大多来自美国)。 大多数以色列人(无论男女)都在18岁时被征召从军。虽然阿拉伯裔的公民不在征兵范围内,他们也可以自愿从军。同样的政策也套用在贝多因人和许多非犹太裔的公民上。服过义务兵役后,以色列男子转入国防军预备役部队,每年从事几个星期的服务,直到40岁为止。 § 交通 航空 以色列航空 空运是以色列与外部世界进行联系的重要交通手段。从1948年起,国家就开辟了空中航线,以色列国家航空公司通航四大洲,并定期有班机通往纽约和欧洲。在耶路撒冷与埃拉特,均建有现代化机场,在利达建有国际机场。1989年,乘包机到达以色列的旅客达54万人。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色列空运客流量比50年代初增加100倍以上。 以色列同中国建交后,旅游业务得以开发。1992年7月,以色列航空公司与中国国际旅行总社达成一项合作开发旅游市场协议。为了发展旅游,从9月3日起,以色列航空公司开始从特拉维夫至北京直接通航。特拉维夫直达北京航线,不仅为以色列和欧洲游客前往中国提供了方便,而且为东南亚游客访问地中海东岸国家开辟了最佳航线。 公路网络 以色列国幅员不大,从东部的耶路撒冷驱车到西海岸的特拉维夫仅用1个多小时即可到达。这决定了以色列的交通以公路为主。它是在英国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时期优质公路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在以色列境内的公路从城市到乡村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网络系统。公路一般都是双车道,沿着海岸有一条四车道公路,将特拉维夫和海法联接起来,并通往耶路撒冷和比尔谢巴。据统计,90年代初,以色列全国公路总长度为1.3万多公里,同50年代初比较,公路长度成倍增长。 在安息日,耶路撒冷市内的一切交通机关,全都停止工作,饭店也悉数关门。这一天,观光客最好勿搭车前往正统犹太教徒的居住区。否则,那些犹太教徒会怒不可遏地向车上的人投掷石头。 § 旅游 以色列风光 以色列复杂的地形地貌、古迹和宗教场所,几乎一年四季都有的灿烂阳光和地中海沿岸现代的休假设施,以及基内雷特湖(加利利海)、红海和死海,这一切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旅游观光者。2000年,来到这个国家的游客数量达到有史以来最多的241万(与之相比,1950年为33,000,1960年为118,000,1970年为441,000,1980年为118万,1990年为134万)。 旅游业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例如在2000年,旅游收入达到38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收入的7.7%和劳务出口收入的26.6%。虽然旅游业的产值不足国民生产总值的3%,但它有85%的外汇附加值(其附加值居国内各出口行业之首),并使大约40,000人就业。拥有巨大潜力的旅游业—目前仅开发出其潜力的一小部分—是以色列经济增长计划及消除国际收支赤字的主要支柱行业。 2001年经济大滑坡在这个行业体现的最为明显:游客数量减少了54%,仅为不到120万人,收入、就业人数和投资都相应下降了。 § 行政区划 全国划分为6个区,30个分区,31个市。115个地方委员会,49个地区委员会。根据1947年巴勒斯坦分治决议,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现在实际控制约为2.5万平方公里。 区和分区名COKE1997面积(km2)首府CC1995 耶路撒冷区 Yerushalayim [Jerusalem]1701,734652耶路撒冷 Jerusalem617,042 耶路撒冷分区 Jerusalem11701,734652 北部区 HaZafon [Northern]21,001,8494,478拿撒勒 Nazareth51,946 阿卡分区 Akko21435,321935 戈兰高地分区 Golan 2232,5301,154 加利利海分区 Kinneret2386,455533 耶兹列分区 Yizre'el24360,9611,188 采法特分区 Zefat2586,582668 海法区 Hefa [Haifa]3774,914863海法 Haifa255,914 哈代拉分区 Hadera31267,201572 海法分区 Haifa32507,713291 中央区 HaMerkaz [Central] 41,307,8301,276拉姆拉 Ramla57,356 佩塔提克瓦分区 Petah Tiqwa 41446,781284 拉姆拉分区 Ramla42190,811339 雷霍沃特分区 Rehovot43375,772304 沙隆分区 Sharon44294,466349 特拉维夫区 Tel Aviv51,139,980171特拉维夫 Tel Aviv348,245 特拉维夫分区 Tel Aviv511,139,980171 南部区 HaDarom [Southern]6813,44514,231贝尔谢巴 Be'er Sheva'149,404 阿什凯隆分区 Ashqelon61364,4501,285 贝尔谢巴分区 Be'er Sheva62448,99512,946 朱迪亚-撒马利亚和加沙地带区 Judea Samaria & Gaza Areas 7160,1886,241 朱迪亚-撒马利亚 Judea and Samaria71154,4395,878 加沙地带 Gaza Area725,749363 以色列 Israel 5,899,94022,145耶路撒冷 Jerusalem 备注:CentralP虽然很多地方都声称有30个分区,但资料只显示15个。30个分区可能包括阿拉伯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