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佩雷尔曼
释义

§ 他的世界没有童年

4岁结束童年

1966年,佩雷尔曼出生在列宁格勒市(现称圣彼得堡市)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妈妈是老师,爸爸是犹太人,工程师。儿时的佩雷尔曼一头卷发,是个漂亮的男孩。在这个家里,每一分钱都得计算着花。平凡的父母不能给他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却给了他一个好学的头脑。

对佩雷尔曼来说,他的童年在4岁时就结束了。当同龄人尽情地玩沙堆游戏,骑自行车横冲直撞的时候,胖乎乎的小佩雷尔曼却在埋头啃着小学数学课本。“佩雷尔曼是个怪孩子,我从没见他和院子里的孩子玩耍过”,佩雷尔曼家的邻居齐娜伊达·季莫菲耶夫娜回忆道,“他对小孩子的疯闹一点儿都不感兴趣。其他孩子都在踢足球,可他不是钻到历史书里,就是和父亲下象棋。这孩子早熟,说起话来像个小大人儿。”

6岁上学

6岁时,佩雷尔曼走进了学堂,这是列宁格勒一所普通小学,他的妈妈就在这里教数学。当佩雷尔曼已经能轻松自如地在脑子里进行三位数的加减乘除时,同学们却刚刚学会百位以内的笔算。他的同学叶卡捷琳娜说:“我们学校有个传统,好学生要帮助差学生。老师把成绩最差的一个学生分给了佩雷尔曼。也就是半年时间,他硬是把那个男孩子从‘二分生’变成了优等生。”

10-11岁上数学物理化学班

小学4年级一结束,佩雷尔曼的父母就给他在少年宫报了个数学班,1年后,他又开始上化学和物理班。从此,佩雷尔曼每天的时间都被排得满满的。

中学的生涯

1982年,佩雷尔曼该上中学了。为了进入列宁格勒第239数学和物理中学这所名校,他的妈妈不知往学校跑了多少趟,不厌其烦地向老师讲述自己儿子令人惊讶的数学才华。最终,佩雷尔曼以全优的成绩顺利考入第239中学。在第239中学的楼道里,贴满了获得俄罗斯和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奖学生的名字,里面就有佩雷尔曼。他曾两次成为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优胜者,还获得过1982年国际代数和几何奥林匹克竞赛金奖。当时,这个16岁的男孩得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分——满分42分。这个成绩至今都没被别人超越。获奖1个月后,这个数学神童接到了美国一所大学的邀请,他们为他提供了一套住房和丰厚的奖学金。美国人当时就明白,这个天才有着不可限量的未来。但他最终拒绝了美国人的邀请。中学毕业后,佩雷尔曼免试进入列宁格勒大学数学系。

编辑本段活在自我世界的“外星人”

同学评价

进入大学后,佩雷尔曼选择了数学学科中最复杂的研究方向——几何学。这里聚集着很多在数学领域具有独特天赋的学生,甚至还有10岁左右的神童在一边旁听。回忆起大学时代的佩雷尔曼,同学们一致这样形容:“他像外星人一样聪明,对所有问题都很精通。可如果你从没和他交谈过,简直就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

一个叫伯尔热佐夫斯基的同学回忆说:“佩雷尔曼非常聪明而且极有个性。不管我们讨论什么问题,他总有这样那样奇怪的观点,而且从来不会和大多数人取得一致。想说服他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他就像坦克一样不可穿透,总是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唯一正确的。”

“他只按他喜欢的方式生活”,另一个同学格奥尔金耶维奇继续说道,“他身体不太好,军训时,同学嘲笑他的动作滑稽可笑,他理都不理。他也从不主动交朋友,不追求女孩儿。他甚至对自己的外表也漫不经心,经常拎着一个破袋子,穿着一件磨出洞的衣服,头发长长的也不去剪。他不吸烟,不喝酒。在大学的最后几年,他和我们除了数学什么都不谈。他在这一领域的判断力总是让我感到惊讶。尽管我们身边都是这方面的优秀人才,但毫无疑问,他更出色。”佩雷尔曼还有一个很奇怪的习惯,冬天从来不戴手套。后来大家才知道,这是为了能够方便地记下自己的奇思妙想,即使在大街或是公交车上也不例外,甚至在听音乐会时,他也会把小本子拿出来记下一些公式。

大学同学得知佩雷尔曼拒绝领奖后,都丝毫没有感到奇怪。他们知道,对佩雷尔曼来说,破解庞加莱猜想首先是为自己,至于公众如何反应,他肯定不屑一顾。

父亲出走,从此封闭自己

1987年,佩雷尔曼大学毕业了。后来,他考取了圣彼得堡大学司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的研究生,并在毕业后留在研究所工作。慢慢地,他也开始应邀到国外讲学。作为一名成功的数学家,他有了不错的收入。可一切在一瞬间发生了逆转。1991年底,佩雷尔曼的父亲决定移民以色列,可他的母亲却坚决不愿离开俄罗斯。父亲固执地出走了。从那时起,佩雷尔曼将自己彻底封闭起来,并下定决心,永远不离开圣彼得堡,不离开自己的母亲。于是,本已孤僻的佩雷尔曼过起了“隐居”的生活。

佩雷尔曼在圣彼得堡有一套一居室的住房,这离他母亲的住处只需步行10分钟。在拒领这笔难以置信的巨额奖金后,为躲避前来采访的记者,他搬到了母亲那里。在母亲的“保护”下,继续过他平静的生活。

“我最后一次见到佩雷尔曼是在几天前”,数学家的邻居说道:“他穿着一件带风帽的防水布雨衣,一条溅满泥点的灰色长裤。我是在信箱旁碰见他的。他当时取了报纸正往六层走。他在门上发现一张留言条,读了之后就离开了,根本没进屋。”现在,佩雷尔曼家的电话线已经切断,门铃也不响。这个邻居继续说道:“他真是个很奇怪的人。他在这儿住了7年,我却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开始我还以为,这里住进了一个精神病人:不剪头发,不剃胡子,指甲长长的,穿得像个穷人,比水还要安静,比草还不起眼儿。从不挑起是非,从不大声说话,也从不领女人回家。您知道他的生活有多贫困?有一次,我的电话坏了,找他帮忙,顺便往他屋里瞅了一眼。除了床、床头柜和电话,里面什么都没有。”

不去领奖的说法之一

§ 因为没路费而不去领奖?

佩雷尔曼在研究所工作了几年就离开了那里,很多人说他是自愿离开的。不过,他的一位中学老师并不相信这个说法。她向记者透露了一些不为人知的内情。她说:“任何一个科研机构的研究员、副教授和教授每五年都会重新选一次。这样,佩雷尔曼就必须写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可他没有做到这一点,因为从1994年起,他就开始专心破解复杂的庞加莱猜想。为此,他丢掉了研究员的职位。当全世界都知道了他的伟大发现之后,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有意隐瞒了这个事实。”

佩雷尔曼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是投稿到数学刊物,而是贴在网络上,并且得到数学界的认可,这是绝无仅有的成功。一方面说明他不在乎个人名誉,只为数学而数学。另一方面说明网络的力量:只要是正确的重大发现,就能够得到全世界的认可。为尽量减少人才埋没提供了平台。

离开研究所后的佩雷尔曼加入到失业者的行列。他没什么积蓄,仅有的一点钱刚够供自己和母亲的房租、出行等生活费用。几年前,有个朋友问他:“你有女朋友吗?”这位天才数学家无奈地摊开双手:“我连买音乐会票的钱都没有,什么样的姑娘会和我在一起呢?”现在,佩雷尔曼母子俩就靠着微薄的退休金勉强度日。在这位老师看来,他之所以拒绝到西班牙领取“菲尔茨奖”,是因为他没有路费,而他逃避媒体也是因为不好意思承认自己生活贫困,觉得让全世界都知道俄罗斯学者生活窘迫是件很尴尬的事情。

不过,佩雷尔曼在研究所的同事瓦古连科并不这样认为,他说是因为佩雷尔曼在几何研究室与同事发生争吵后,被调到了另一个研究室,但这里的研究方向和他并不对口。渐渐地,佩雷尔曼也就不来研究所了。在他看来,佩雷尔曼和其他天才数学家一样,非常了解数学,却根本不了解人。“您记得电影《雨人》吗?我们的佩雷尔曼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 破解世纪难题,拒领百万奖金

新闻报道

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2010年3月18日对外公布,悬赏10年、奖金100万美元的千禧年数学大奖终于有了第一位获奖人。44岁的俄罗斯天才数学家格里高利·佩雷尔曼因为破解庞加莱猜想而荣获此项殊荣。虽然庞加莱猜想有了答案,但千禧年数学大奖很可能找不到这位神秘的获奖人。早在2006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决定将40岁以下数学家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授予佩雷尔曼,而他拒绝出席领奖。

今获“千禧年数学大奖”

3月18日,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克雷数学研究所宣布,数学家佩雷尔曼由于解开了困扰了全球数学界近100年的著名的“庞加莱猜想”,已经被 该研究所授予奖金高达100万美元的“千禧年数学大奖”。

2000年,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宣布为世界“七大数学难题”悬赏700万美元,每一道难题价值100万美元,而“庞加莱猜想”正是其中之一。 无数数学家为此费尽心血,但最后大多选择了放弃。

然而2002年和2003年,俄罗斯司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的数学家佩雷尔曼却在网络上发表了三篇论文,成功破解了“庞加莱猜想”。

据悉,克雷数学研究所原本要求获奖者必须在权威数学期刊上发表论文,但性格怪异的佩雷尔曼只在网络发表论文,始终不向权威期刊投稿。

克雷数学研究所在7年之后,最终将破解“庞加莱猜想”的“千禧年数学大奖”颁给了佩雷尔曼。

多次拒绝领取大奖

16岁时,他拒绝了美国耶鲁大学20万美元的奖学金和住房.

中学时,佩雷尔曼在国际代数和几何奥林匹克竞赛中创造了至今没人超越的有史以来最高分——满分42分!美国耶鲁大学拿出一套住房和20万美元的奖学金,向只有16岁的佩雷尔曼发来邀请,但出乎意料的是佩雷尔曼竟然拒绝了他们:“我并不需要别人给我住房和奖学金! ”

26岁时,他拒绝了欧洲数学协会决定颁发给他的100万美元奖金.

几年后,佩雷尔曼取得了一些足以引起世界关注的成就,经常被邀请到国外讲学。1992年,欧洲的一家数学协会决定要为他颁发一项100万美元的奖金,但佩雷尔曼只在电话中用了一句“我暂时不需要那些”给拒绝了。

40岁时,他拒绝了被称为数学诺贝尔奖的“菲尔兹奖”和100万美元奖金.

佩雷尔曼不屑于按研究所的要求在指定的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而是将论文刊登在网上档案馆,用“就是这样”几个字加以简单概括之后就不知踪迹。整整四年,没有人知道他究竟隐居在哪儿。

2006年,学术界将佩雷尔曼列为数学诺贝尔奖“菲尔兹”的得主,人们千辛万苦地找到了他,然而当西班牙国王在3000名世界一流数学家面前,准备为佩雷尔曼颁奖时,经济拮据的佩雷尔曼却在巨大的荣誉和奖金面前缺席了。

44岁时,他再次拒绝了“千禧年数学大奖”和100万美元奖金!

作为“千禧年数学大奖”的唯一得奖人,相关机构辗转找到他的住处后,在门前贴了一张通知纸条,然而佩雷尔曼发现这张纸条后,却连房子都没有进就直接去了母亲家,在母亲的“保护”下继续过他平静的生活。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位天才数学家生活得并不富裕,他和老母亲相依为命,靠老母亲每月45美元的退休金过日子!和佩雷尔曼做了七年邻居的女士惊呼:“天哪!他就是伟大的数学家格里高利·佩雷尔曼吗?我们没人知道他的名字,他应该是个穷人,房子里面除了床、床头柜和电话,什么都没有! ” “格里高利·佩雷尔曼的生命只属于他心中的信仰——数学!他不需要任何奖赏、资金和职位! ”在最近出版的美国《自然》杂志上,有一篇文章这样评价佩雷尔曼。

目前与母亲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尽管克雷数学研究所没有透露佩雷尔曼是否同意接受这个大奖,但俄罗斯媒体纷纷称,佩雷尔曼对“千禧年数学大奖”和100万美元的奖金丝毫没有 兴趣。

因为,佩雷尔曼不仅是一名卓越的数学家,同时也是一名与世隔绝、谜一样的“隐士”。

佩雷尔曼7年前成功破解“庞加莱猜想”后,不仅辞掉了在司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的职位,还拒绝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主动提供的职位。 据俄罗斯媒体称,如今他在圣彼得堡市的一座公寓中和老母亲生活在一起,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庞加莱猜想

法国数学家庞加莱1904年提出一个猜想,即在一个三维空间中,假如每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成一点,这个空间一定是一个圆球。

缘起

如果我们伸缩围绕一个苹果表面的橡皮带,那么我们可以既不扯断它,也不让它离开表面,使它慢慢移 庞加莱猜想图示

动收缩为一个点。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象同样的橡皮带以适当的方向被伸缩在一个轮胎面上,那么不扯断橡皮带或者轮胎面,是没有办法把它收缩到一点的。我们说,苹果表面是“单连通的”,而轮胎面不是。大约在一百年以前,庞加莱已经知道,二维球面本质上可由单连通性来刻画,他提出三维球面(四维空间中与原点有单位距离的点的全体)的对应问题。这个问题立即变得无比困难,从那时起,数学家们就在为此奋斗。

一位数学史家曾经如此形容1854年出生的亨利·庞加莱(Henri Poincare):“有些人仿佛生下来就是为了证明天才的存在似的,每次看到亨利,我就会听见这个恼人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庞加莱作为数学家的伟大,并不完全在于他解决了多少问题,而在于他曾经提出过许多具有开创意义、奠基性的大问题。庞加莱猜想,就是其中的一个。

1904年,庞加莱在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一个看似很简单的拓扑学的猜想:在一个三维空间中,假如每一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到一点,那么这个空间一定是一个三维的圆球。但1905年发现提法中有错误,并对之进行了修改,被推广为:“任何与n维球面同伦的n维封闭流形必定同胚于n维球面。”后来,这个猜想被推广至三维以上空间,被称为“高维庞加莱猜想”。

猜想比喻

如果你认为这个说法太抽象的话,我们不妨做这样一个想象:

我们想象这样一个房子,这个空间是一个球。或者,想象一只巨大的足球,里面充满了气,我们钻到里

面看,这就是一个球形的房子。

我们不妨假设这个球形的房子墙壁是用钢做的,非常结实,没有窗户没有门,我们现在在这样的球形房 庞加莱猜想

子里。拿一个气球来,带到这个球形的房子里。随便什么气球都可以(其实对这个气球是有要求的)。这个气球并不是瘪的,而是已经吹成某一个形状,什么形状都可以(对形状也有一定要求)。但是这个气球,我们还可以继续吹大它,而且假设气球的皮特别结实,肯定不会被吹破。还要假设,这个气球的皮是无限薄的。

好,现在我们继续吹大这个气球,一直吹。吹到最后会怎么样呢?庞加莱先生猜想,吹到最后,一定是气球表面和整个球形房子的墙壁表面紧紧地贴住,中间没有缝隙。

我们还可以换一种方法想想:如果我们伸缩围绕一个苹果表面的橡皮带,那么我们可以既不扯断它,也不让它离开表面,使它慢慢移动收缩为一个点;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象同样的橡皮带以适当的方向被伸缩在一个轮胎面上,那么不扯断橡皮带或者轮胎面,是没有办法把它收缩到一点的。

为什么?因为,苹果表面是“单连通的”,而轮胎面不是。

看起来这是不是很容易想清楚?但数学可不是“随便想想”就能证明一个猜想的,这需要严密的数学推理和逻辑推理。一个多世纪以来,无数的科学家为了证明它,绞尽脑汁甚至倾其一生还是无果而终。

编辑本段破解的风波

2006年6月初,哈佛大学教授、中国籍数学家丘成桐宣布,中山大学朱熹平和美国利哈伊大学曹怀东两位华人教授完全破解数学世纪难题之“庞加莱猜想”,国内媒体竞相报道,各界为之兴奋不已。然而,狂欢未能维持多久,关于究竟谁破解了“庞加莱猜想”却让丘成桐、朱熹平和曹怀东三位学者成为关注的对象。美国权威杂志《科学》在年底一篇题为“2006年十大科学进展”的文章中,为“庞加莱猜想”做了盖棺定论。文中指出:“俄罗斯人佩雷尔曼给出的庞加莱猜想证明至少是10年内最大的突破。而其他人却花了这10年中相当多的时间来证明他的结论。佩雷尔曼解决了数学界最令人肃然起敬的问题之一。但是猜想的解决却触发了一场充满争议和戏剧性的风波,几乎令这一辉煌的工作黯然失色。”

§ 佩雷尔曼的启示

启示一:意志坚定、勤奋执着,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佩雷尔曼的成功正是由于他具备了这样的条件。他的一位同学曾这样评价他:“佩雷尔曼极有个性,不管我们讨论什么问题,他总是有这样那样新奇的观点,而且从来不会和大多数人取得一致。想说服他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他就像坦克一样不可穿透,总是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唯一正确的。”佩雷尔曼还有一个很奇怪的习惯,冬天从来不戴手套。后来人们才知道,原来这是为了能够方便的记下自己的奇思妙想,即使在大街或是公交车上也不例外,甚至在听音乐会时,他也会把小本子拿出来记下一些公式。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执着使得佩雷尔曼终成令人瞩目的一代数学大师。同理可知,无论是做科学研究,还是从事工作实践,要想有所突破、有所成就,都必须要有坚定的意志,必须付出辛勤的汗水。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努力,需要竭尽全身心的投入,需要排除一切来自外界的干扰和诱惑。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假定你有两次生命,那还是不够的。”我国清朝人彭端淑在他的《白鹤堂诗文集》里讲到的一个传说,对于个人意志、执着精神在实现自己理想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有着典型的意义。书中说:“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我们在工作中能够拥有远大的理想,并愿意为实现这一理想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们就一定能战胜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就一定能具有关党组所殷切期望的完美执行力,就一定能做出无愧于时代要求的突出业绩来。否则,如果一个人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碌碌无为,他就是具备了多么好的客观条件,到头来也会是一事无成,这对社会、对家庭、对人生来讲都可以说是一个悲剧。

启示二:淡泊名利、心无旁骛,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必备品质。佩雷尔曼由于对证明20世纪七大数学难题之一——“庞加莱猜想”做出的重大贡献,被授予了菲尔茨奖。然而,佩雷尔曼竟然对出席颁奖仪式表示了“没兴趣”,甚至拒绝了受奖。佩雷尔曼为什么拒领菲尔茨奖?据报道,他一贯处事低调,藐视荣誉和金钱。早在1996年他就曾拒绝接受欧洲数学学会颁发的杰出青年数学家奖,还拒绝过一笔100万美元的数学奖金。对他来说,平静的生活和数学的成就才是最大的乐趣。潜心研究、淡泊名利,是他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为此,有人将佩雷尔曼称为数学“隐士”。当然,佩雷尔曼的做法值得商榷,但其淡泊名利的思想的确令人敬佩。佩雷尔曼是一位很有个性的数学家。他不计名利、拒绝诱惑,只是埋头搞数学研究;他深居简出,不向杂志投稿,回避记者的聚光灯。就连他关于“庞加莱猜想”的论文——这是他呕心沥血研究了8年的学术成果——发表方式都与众不同。他没有将论文提交给专门的学术刊物,而是发到了互联网上。然后在网上幽默了一句:“如果有人对于我解决庞加莱猜想的方法感兴趣,这就是全部。让他们去查看阅读吧,我已经将所有的计算都发表在上面了。这就是我可以向公众提供的一切。” 佩雷尔曼的朋友说:“佩雷尔曼对物质享受毫无兴趣,他需要的是数学,而不是奖赏、金钱和职位。”更有多位学者及媒体称他为“不被名利征服”的人。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曾说过:“数学家主要看重的应该是数学上的工作,对社会上的评价不要太关心。”他以他的老师、法国数学家嘉当为例:“他这个人对于名利一点都不关心。普通人对他和对他的工作不是很了解,只有当时最有名的数学家欣赏他。”但这丝毫无损嘉当成为21世纪对数学影响巨大的科学家之一。淡泊名利,是一种对待人生的态度,是一种人生哲学的风格,是一种美德和修养,是思想境界的升华。只有淡泊名利,才能不被名利所累,才能不被名利征服。一个被名利征服的人,就必然过分追逐身外的东西,就会裹足不前。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过分沉溺于名利的追逐,必然以牺牲自己在事业中的跋涉为代价。王选院士曾说过:“一个真正有才能,正在创造高峰的科学家,哪有时间去频频上电视。”言辞中肯,令人思索。佩雷尔曼“不被名利征服”,体现出其对真理的尊重,更体现出其可贵的品格。这种淡泊名利的精神品格,正是目前我们许多人所欠缺的。钱钟书先生曾经说过:“名利地位都不要去追逐,年轻人需要的是充实思想,要多层次、多方位去思维。”的确,“不被名利征服”,不仅是学者所应当做到的,而更应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铭记的人生信条。

启示三:安贫乐道、一心向学,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必然要求。我们知道,菲尔茨奖不仅可以为佩雷尔曼带来荣誉,而且还能为其提供由美国私人数学研究所克莱学院颁发的100万美元奖金,但是这一切对于佩雷尔曼似乎没有什么吸引力。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佩雷尔曼并非百万富翁,他从去年12月份就失业了,现在与自己的母亲住在圣彼德堡的一间小公寓里,仅靠母亲每月30英镑的养老金艰难度日,然而,他在自己的数学王国里却有着常人难以领略的富足和快乐。这种精神上的快乐是古今中外许多饱学之士毕生追求的。孔子曾说过:“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在现代社会诸多诱惑面前,人们常常会迷失自己的本性,忘却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和追求的目标。否则,世上也不会有“痛苦的哲学家”和“快乐的猪”之争了。只有那些在五彩缤纷的世界上,不为名利所动,安心本职,固守精神家园的有志者,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成为人们学习的楷模。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是我国历史上安贫乐道,一心向学的榜样,孔子曾赞扬他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我们可以看出,古今中外凡是取得事业成功的人,大都具备了平和、恬静、专注、执着的修养,这也应是有志于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的必修功课。当然,笔者所述,不是要求人们拒绝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而是希望人们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倡导一种艰苦奋斗、讲求奉献、安不忘危的生活理念。古人云:“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俗语亦云:“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只有具备了这些良好的传统美德,才能平心静气地看待我们自身的利益得失,才能静下心来思考怎样干好我们的本职工作,才能坚持不懈孜孜不倦的读书学习。只要做到了这些,就已经踏上了成功之路。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5: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