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银联 |
释义 | § 简介 中国银联 China UnionPay中国银联(英文:China UnionPay),全称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联。 是中国大陆的一个股份制金融服务机构,是由八十多家中华大陆的金融机构共同发起设立的。中国银联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的中国银行卡组织,成立于2002年3月,总部设在上海,注册资本16.5亿元人民币。中国银联是为了建立和运营全中国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实现银行卡全中国范围内的联网通用,推动中国银行卡产业的迅速发展而设立的。[1] § 银联标识 中国银联旧标识中国银联最初的标志在2001年3月启用,上有红、蓝、绿三色块排列组成,并且上面有白色的简体中文字体“银联”。2002年1月10日,不少银行及金融机构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等五城市发行带有银联标志的银行卡,后逐渐扩展至整个中国大陆。 2005年10月18日,中国银联启用新标识,对旧标识的三色块的面积、倾斜度等局部要素做了微调,并增加了英语UnionPay。目前,旧标识的银联卡将和新标识的银联卡一起流通使用,未来旧标识的银联卡将逐渐不能使用。银联 带有银联标识银行卡的主要特征: 银行卡正面右下角印刷了统一的银联标识图案; 卡片背面使用了统一的签名条; 贷记卡卡片正面的银联标识图案上方加贴有统一的全息防伪标志; 银联标准卡的卡号前六位银行识别码(BIN)为622126—622925。 § 公司概况 中国银联成立以来,顺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用卡需要,牢记历史使命,履行社会责任,充分发挥银行卡组织的职能作用,推动我国银行卡产业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使我国发展成为全球银行卡业务增长最快、潜力最大的国家之一。 处于银行卡产业核心和枢纽地位的中国银联,对银行卡产业发展起到了基础性作用,各银行通过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系统之间互联互通,进而实现银行卡跨银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在建设和运营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的基础上,中国银联推广统一的银行卡标准规范,提供高效的跨行信息交换、清算数据处理、风险防范等基础服务;通过成员机构组成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委员会、市场发展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借助制定和推广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入网标准,统一成员机构的银行卡跨行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形成银行卡产业资源共享机制和自律机制,促进市场主体之间业务联合、资源共享,推动银行卡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同时联合商业银行,创建银行卡自主品牌,推动银行卡产业自主科学发展,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目前,中国银联已经成为不仅服务于中国,而且服务于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拥有200多家境内外成员机构的银行卡组织,银联受理网络覆盖全国范围,并延伸到亚太、欧美、非洲、澳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银联自主品牌成为国内普遍认可,国际具有影响的银行卡品牌。 截至2007年底,境内发卡机构169家,发卡总量15亿张。境内银联受理商户达到74万户,POS机118万台,ATM机12万台,分别是中国银联成立前(2001年底)的4.9倍、5.4倍和3.2倍。大中城市规模以上商户普遍受理银行卡,中小城市受理商户普及率迅速提高。创建自主银行卡品牌是银联的长期目标 中国银联2008年至2012年的发展目标是,一年夯基础,三年上台阶,五年新跨越。通过五年努力,成为国内具有公信力、权威性,国际具有竞争力、影响力,境内外机构广泛参与的银行卡组织和具有良好法人治理结构、高效运作的现代企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银行卡组织发展道路,并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在全球银行卡产业占有重要地位,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性银行卡组织。 § 公司组织结构 目前,中国银联董事长为刘廷焕,许罗德任总裁。中国银联设有业务管理委员会、争议处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技术专家委员会、银行卡产业咨询委员会及信息安全委员会等委员会,并在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众多大中城市设立有分公司。 组织结构图 § 使命与职责 性质与职责: 中国银联是中国银行卡联合组织,处于银行卡产业的核心和枢纽地位,是实现银行卡系统互联互通的关键所在。依托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CUPS),中国银联制定和推广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入网标准,统一银行卡跨行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形成银行卡产业的资源共享和自律机制,从而对银行卡产业的发展起到引导、协调、推动和促进作用。 各商业银行通过中国银联的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保证银行卡跨行、跨地区和跨境的使用。 中国银联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建设和运营银联跨行交易清算系统这一基础设施,推广统一的银行卡标准规范,为商业银行、特约商户、持卡人提供跨行信息交换、清算数据处理、风险防范等银行卡基础服务,推动银行卡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同时联合商业银行,创建银行卡自主品牌。 联网通用: 中国银联从2002年成立伊始,通过三步走的方法,推动银行卡联网通用在全国的实现。 第一步,同城联网通用。通过城市银行卡信息中心,实现银行卡在中心城市的同城通用。 第二步,重点城市联网通用。按照温家宝总理提出的联网通用“314”目标(即在全国300个以上地市级城市实现各商业银行系统内银行卡的联网运行和跨地区使用,在100个以上城市实现各类银行卡的跨行通用,在40个以上城市推广普及全国统一的银联卡),实现银行卡在重点城市的跨银行、跨地区通用。 第三步,全国联网通用。在重点城市联网通用的基础上,逐步把网络覆盖到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和发达地区县级城市,并通过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把联网通用扩大到农村地区。中国银联 自主品牌: 中国银联已经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全国统一的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 与商业银行协同,初步建立了符合国际通用要求的银行卡标准规范体系,并在银联标准卡上集中应用这些标准规范。 银联卡在我国港澳地区以及新加坡等国,已经成为境内持卡人境外用卡的首选品牌。 自主品牌银联卡(银联标准卡)是商业银行(含信用社)按照中国银联的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发行的,采用中国银联国际Bin号标准,卡正面右下角带有“银联”标识,卡号前两位为62的银行卡。 国际化:中国银联 为满足中国人日益增长的境外商务、旅游、学习的用卡需要以及把境内商业银行的服务通过银联网络延伸到境外,中国银联积极展开国际受理网络建设。截至2008年年底,银联卡已可在境外近50个国家和地区的ATM机取款,31个国家和地区的POS机刷卡消费,港澳以及境外受理商户约43万家,POS机约54万台,ATM机近60万台。银联卡在我国港澳地区和新加坡等国已成为境内持卡人境外用卡首选品牌。 与此同时,中国银联还积极推动境外发行银联标准卡,为境外人士到中国工作、旅游、学习提供支付便利,目前已有8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家金融机构正式在境外发行了当地货币的银联标准卡。 中国银联将不断加快国际化进程,努力把中国银联建设成为在国内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在国际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性银行卡组织,把银联品牌建设成为不仅服务中国,而且服务于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自主支付品牌。 2010年6月28日,中国银联与第三方处理服务商—阿联酋Network International(NI)签署合作协议,在包括阿联酋在内的20多个中东、西亚及非洲国家开展银联卡商户和ATM收单、发卡等业务合作。6月30日,银联在台湾的ATM业务开通。而7月初,银联与日本最大的信用卡公司三菱日联NICOS达成合作协议,后者逐步开通旗下商户的银联卡受理业务。[2]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联盟 2010年5月,为中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营造和谐、健康的产业生态环境,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移动通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等,共同成立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联盟,通过整合各方力量,共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支付标准规范和业务模式。 § 出台广电支付标准 中国银联助理总裁刘风军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金融发展论坛”上透露,中国银联已经在着手广电网络支付渠道的建设,为即将到来的三网融合做准备。 刘风军表示,中国银联目前正在酝酿互联网电视机支付、IPTV机顶盒支付等广电支付标准的制订,作为目前市场正在推行的手机支付形式的补充,让人们能足不出户进行水、电、煤气各项生活费用缴纳。 [3] § 银联荣誉 2003年1月:“中国银联成立”入选《金融时报》“2002年中国金融十大新闻” 2003年4月:中国银联荣获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联网通用突出贡献奖” 2006年4月:中国银联客户服务中心荣获“2006中国最佳呼叫中心”称号 2006年9月:中国银联当选为第三届中国国际金融论坛“2006中国十佳成长金融机构” 2007年1月:中国银联荣获由人民日报社、中国国际品牌学会、世界第一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颁发的“第三届中国十大影响力品牌”称号 2007年7月:“银联卡开通香港受理业务”荣获新浪、《21世纪经济报道》等多家媒体联合评选的“香港回归十周年最具影响力十大事件” 2007年11月:中国银联获得第五届中国营销领袖年会“科特勒.标杆20”中国营销荣誉奖 2007年11月:“银联伴您畅游香港”主题营销活动荣获由《21世纪经济报道》和Interbrand联合评选的第三届中国品牌价值管理论坛“中国最佳品牌建设案例奖” 2007年11月:中国银联获得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和《IT经理世界》评选的“2007中国杰出创新企业”奖 2008年4月:中国银联客户服务中心荣获2008年中国金融行业最佳呼叫中心称号。 § 历史性事件 2002年3月26日中国银联在上海举行开业典礼。 2002年10月8日成功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申请首批国际BIN号代码。 2002年在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中国银联与各商业银行通力合作,基本实现银行卡联网通用“314”目标。 2003年3月26日上海市银行卡产业园开园仪式暨中国银联信息处理中心奠基典礼在浦东举行。 2003年8月27日南京商业银行发行了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张银联国际BIN号—“62”字开头的信用卡,银联标准卡正式问世。 2003年全国地市级以上城市基本实现银行卡联网通用。 2004年1月18日经过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正式开办内地银联人民币卡在香港地区的POS消费业务、ATM查询和取现业务,迈出了银联国际化的第一步。 2004年4月30日中银香港在香港发行第一张境外银联标准人民币卡,成为银联卡海外发行的开端。 2004年5月9日招商银行作为全国性商业银行首家发行了中国大陆地区第一张“62”字头银联标准借记卡。 2004年12月10日中国银联自主设计、建设的新一代全国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2005年1月10日银联卡在新加坡、泰国及韩国的ATM和POS受理业务正式开通,标志着银联品牌正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2005年9月13日中国银联与花旗金融集团在上海签署协议,实现银联卡在花旗集团全球ATM网络上的受理。 正式启用银联新标识2005年10月18日银联新标识正式启用。 2005年12月5日中国银联和美国发现金融服务公司(Discover)在美国纽约举行银联卡在美国的受理业务开通仪式,标志着银联卡正式登陆美洲。 2005年12月13日 中国银联与EUFISERV宣布,正式对到访欧洲的中国游客开通ATM服务,特别是在德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及卢森堡,标志着银联卡正式登陆欧洲。 2006年4月银联卡反欺诈服务中心成立。 2006年5月8日中国内地之外的第一家分公司香港分公司正式成立。 2006年9月13日澳大利亚国民银行的ATM机开始接受银联卡,标志着银联卡正式登陆澳洲大陆。 2007年3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视察中国银联,对发展我国自主银行卡品牌表示高度支持。 使用银联的银行卡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中国银联上海信息中心,充分肯定了银行卡产业发展成绩和银联工作。 2007年6月7日银联卡在埃及的受理业务开通,银联卡正式登陆非洲。 2007年12月18日日本三井住友卡公司在日本发行银联标准日元信用卡,标志着中国银联在日本的业务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008年3月14日与法国旅游局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08年5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视察中国银联。 2008年5月27日东亚银行(中国)发行了首张银联标准人民币借记卡。 2008年6月10日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张左己一行视察中国银联。 2008年6月16日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赴上海调研组视察中国银联。 2008年6月16日湖南省省长周强率湖南省党政代表团一行视察中国银联。 2008年6月21日第三届“银联杯”全国收银员银行卡知识技能大赛总决赛在北京举行。 花旗银行 2008年6月21日中国银联甘肃分公司正式成立。 2008年6月23日中国银联与新华社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2008年7月22日-23日中国银联2008年年中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 2008年7月24日渣打银行(中国)发行银联标准人民币借记卡。 2008年7月28日中国银联第三届监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宁夏召开。 2008年7月30日花旗银行(中国)发行银联标准人民币借记卡。 2010年6月初,针对Visa忽然对其会员银行发表声明“宣布在8月1日以后,凡是在中国大陆境外受理带Visa标识的双币种信用卡时,都不得使用中国银联的清算通道,否则Visa将重罚收单银行”,银联便迅速对此做出回应:“任何一方都无权单独对持卡人选择境外支付通道做出限制。”[2] 2010年8月31日,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央行原副行长苏宁担任该公司董事长,接替68岁的前董事长刘廷焕。 [4] § 服务范围 银行卡管理和经营银联标识。如,授权银行发行带有中国银联标志和其他信用卡公司标识的双币信用卡(多为人民币和美元)。目前在中国大陆境内流通的银行卡大多都带有银联标志。 建设和运营全中国统一的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网络。事实上,中国银联的服务早已超出了中国大陆,目前在香港、澳门、韩国、泰国、新加坡、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或地区,也可以在部分地区使用银联服务,包括查询,刷卡消费,提取现金等。 提供先进的电子化支付技术和与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相关的专业化服务。目前在中国大陆的主要城市,多数自动柜员机上都贴有银联标志,可以为有中国银联标志的银行卡提供服务。开展银行卡技术创新。 制定银行卡跨行交易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协调和仲裁银行间跨行交易业务纠纷。如,在跨行使用银行卡的时候,发卡行和收单行的手续费分成等问题。组织行业培训、业务研讨和开展国际交流,从事相关研究咨询服务。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相关服务业务。 § 服务种类 1.基础服务 中国银联的基础性作用在于,建设和运营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这一基础设施,推广统一的银行卡标准规范,提供高效的跨行信息交换、清算数据处理、风险防范等基础服务。同时,联合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卡自主品牌,推动银行卡产业自主科学发展,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 刷银联卡畅游世界2.银行服务 中国银联坚持“服务第一”的理念,为国内主要商业银行提供了集清算数据处理、技术支持、风险控制、数据分析、产品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方案。中国银联通过银行卡跨行交易清算系统,为国内商业银行提供了跨行、跨地区、跨境的银行卡转接服务,同时本着“同创品牌、和谐共赢”的原则,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与商业银行一起做大做强中国银行卡产业。 3.商户服务 中国银联从银商合作共赢为出发点,为商户提供了配套的综合服务,努力为商户提供各种多样的支付解决方案,帮助商户解决支付应用方面的实际问题,目前已经为国内40多家知名企业集团提供了综合支付解决方案,实现商业运行的高效和便捷。 自2005年起,中国银联联合中国商业联合会共同举办“刷卡无障碍”评选活动,促进商户受理银行卡的积极性;2004年开始联合举办“银联杯”全国收银员大赛,提升窗口行业整体服务素质;定期组织特约商户开展银行卡相关培训,普及银行卡在商业领域的应用。 可爱的银联卡4.持卡人服务 通过多年努力,中国银联不断建立健全持卡人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了形式多样的持卡人服务平台,满足持卡人多样化的增值服务需求。中国银联不断创新,在银行卡产品研发方面与商业银行推出了多种类别的银联标准卡,深受市场欢迎;华彩俱乐部通过《爱卡惠》杂志定期更新信息,为银联标准卡持卡人提供专属的特惠折扣、积分、机场贵宾礼遇、商旅预定等一体化服务;银联客服热线95516,每天24小时提供与银行卡相关的咨询服务;还有境内、境外全年不间断的组织各类营销活动,让每位持卡人感受银联卡的方便与快捷。[5] § 产业服务体系 银联商务有限公司1.银联商务有限公司 银联商务有限公司是从事银行卡受理市场专业化服务的全国性集团公司。依托广泛的服务网络、高素质的服务队伍、先进的管理、领先的技术,为发卡机构、特约商户和广大持卡人提供优质、高效、规范、专业的银行卡收单专业化服务。 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2.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 银联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是为金融机构提供银行卡数据处理服务的专业化公司,集成和提供各类银行卡业务所需的解决方案、服务平台和网络基础设施。 银联电子支付有限公司3.银联电子支付有限公司 银联电子支付有限公司是银行卡增值业务应用的专业支付公司,拥有面向全国的统一支付网关——网付通(ChinaPay)。主要从事以互联网等新兴渠道为基础的网上支付、网上跨行转账、网上基金交易、自助终端支付等银行卡网上支付及增值业务。 银行卡检测中心 4.银行卡检测中心 银行卡检测中心是银行卡产品和机具检测机构,拥有国家级检测中心资质以及符合国际标准的EMV检测实验室,对各种银行卡和受理机具等进行科学、公正的技术质量检测,确保银行卡交易通畅、安全。 中金金融认证中心 5.中金金融认证中心 中金金融认证中心(英文简称CFCA)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信息安全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互联网第三方安全认证机构,通过发放数字证书为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提供安全认证服务。 § 手续费与罢刷银联卡 使用银联刷卡中国银联的收入的一部分来自于消费者从商家通过POS刷卡结账而得到的手续费。按照规定,刷卡结算和现金结算,消费者应付金额是一样的。这样,消费者刷卡结账,商家就不能得到货款的全部,而需要将一部分作为手续费支付给中国银联。起初,中国银联制定的消费刷卡费率是1%,即消费者在POS机上刷卡消费,商家需将刷卡金额的1%交给中国银联。2004年,部分深圳商家不满意银联的手续费收费标准,欲与中国银联就手续费问题谈判。5月30日,银联坚守0.8%的费率不肯让步,商家与中国银联谈判未果。6月1日,不少商家均以POS机在维修等理由拒绝客户使用带有银联标志的银行卡,但并没有商家明确承认是故意不让顾客使用银联卡刷卡结账。后经媒体报道,此事引起了广泛关注。商家约定,在6月28日再次发起罢刷银联卡。但在6月28日前,经过政府部门工作,中国银联和深圳商家就手续费问题达成共识,因此,第二次罢刷并没有真正实施。在深圳罢刷事件后,上海、温州等地也发生了罢刷事件。而其他地区的商家,也放言若不降手续费也会罢刷。此后,中国银联在各地的手续费大多都有所调整。 虽然银联规定,商家不能因为客户刷卡而多收取消费者其他费用,但是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大额消费的时候,商家会要求消费者另付刷卡手续费。 § 社会责任 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前行的脚步,中国银联自成立以来不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银行卡组织发展道路。在成长历程里,中国银联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我们也坚持奉献和关爱,发挥产业优势,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组织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 ●震灾无情银联有爱: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地震,百万群众受灾,中国银联第一时间通过红十字基金会向灾区捐款,目前捐款数已经增加到719万元;此外,银联还为各级慈善机构开通了刷卡、网上支付等快速捐款通道,快速汇聚爱心捐款。 ●抗击雪灾银联有情: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百年不遇冰冻灾害,中国银联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向灾区捐款100万元 ●银联希望小学:2005年,中国银联捐款50万元,在江西兴国县龙口镇为当地的孩子筹建了一所希望小学 ●抗击非典: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成立不足1年的中国银联通过红十字总会捐200万元;随后又向抗“非典”专项援助资金捐款人民币90万元,同年获得“中国红十字会博爱奖章”。 ●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2004年,中国银联响应中科院22院士吁请社会各界支持与艾滋病作斗争的“121联合行动计划”,向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捐款20万元,以支持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和捐助那些被艾滋病掠去父母、生活在困境中的孤儿。同年6月,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向中国银联颁发“人文关怀奖”。 ●东南亚海啸:2005年初东南亚遭受罕见海啸,数万人无家可归,中国银联员工募集捐款24.5万元。 ●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2005年底,在人民银行倡导下,旨在帮助解决农民工带钱返乡难题的“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启动。中国银联积极响应并参与,结合银联跨行网络优势,将分散在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32000多家农信社连接起来,为外出务工人员打造了一条金融汇路。通过该服务,千万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农民工实现了“打工地存款,家门口取钱”的愿望,免去了携款回家的不便,2007年共帮助外出务工人员取款超过20.8亿元。 § 联系方式 个人业务咨询:95516 服务时间:全天24小时 银行合作:(+86)21-68401888转银行服务部 行业与商户合作:(+86)21-68401888转受理市场部 国际业务合作:(+86)21-68401888转国际业务总部 品牌与赞助:(+86)21-68401888转品牌营销部 § 与VISA争端 自2010年9月开始,中美双方就中国银联的市场垄断问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2011年2月1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正式向WTO提出申请,要求针对中国银联在中国国内市场的垄断问题,启动专家组裁决程序。[6] |
随便看 |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