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
释义 | § 学校概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升旗仪式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占地205.63公顷(3084.43亩),建筑面积155.13万平方米,是1954年由原六、七医大合并而成的。六医大的前身是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和南昌医学院(前国立中正医学院);七医大的前身是太岳军区卫生学校(后发展成为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合校后定名为第七军医大学,1969年迁往上海市,1975年迁回重庆市,军委命名为第三军医大学。 学校下设基础部、军事预防医学院、药学院(医学检验系)、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医学影像系)、护理学院、人文社科学院、高原军事医学系、研究生管理大队;拥有三所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大坪医院);仪器设备总值18.32亿元,图书馆藏书62万册,中英文电子期刊2万余种。 学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个、博士点59个、硕士点71个。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近800人,博士生导师188名、硕士生导师36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名和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各类特殊人才217名。先后获得了以六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单位)为标志的1500多项科技成果。 学校拥有烧伤外科、防原医学、野战外科3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烧伤、野战外科、呼吸内科、肝胆外科、传染病、复合伤和免疫学7个全军医学专科研究所,烧伤基础研究、复合伤研究、战(创)伤研究、分子免疫学(开放)、呼吸病研究、交通医学、高功率微波和高原军事医学8个全军重点实验室,消化内科、泌尿外科、眼科、肿瘤诊治、心血管内科、肾脏病、胸外科、战创伤、健康教育和“三优”10个全军医学专科技术中心,现代战(创)伤救治和军事预防医学2个全军教育训练基地。 学校大力发展军事医学,构建了直接面向高技术战争的,包括烧伤外科学、防原医学、野战外科学、野战内科学、军事预防医学、高原军事医学以及新概念武器防治学的军事医学学科体系,形成了以战创伤为重点的军事医学特色和独特的办学风格。 学校向全国发行《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国内外发行《第三军医大学学报》(英文版)并主办全国性的《创伤杂志》、《免疫学杂志》以及内部发行的《医院感染》、《国外医学》等。 § 历史沿革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历史沿革图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是在1954年由原第六军医大学和第七军医大学合并而成,当时定名为第七军医大学,1975年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 第六军医大学的前身是第四野战军医科学校(前东北军区卫校,由松江军区医校与合江地区卫校于1949年1月合并而成)和南昌医学院(前身系1936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医学院),1949年10月合校成立华中医学院,之后相继改名为中南军区医学院(1950年11月)、第四军医学院(1951年11月),1952年8月命名为第六军医大学。 第七军医大学前身为1946年创办的称太岳军区卫生学校(前身为太岳军区卫生部教导大队),先后命名为中原医学院和第二野战军医科大学(1949年7月),1950年初定址重庆后,先后改名为西南军区卫生部医科大学(1950年5月)、西南军区医学院(1951年5月)、第二军医学院(1951年10月),1952年10月,中央军委命名为第七军医大学。 § 教育特色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学校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加强素质能力培养,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五位一体”的素质教育工程。本科生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四级首次通过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获国家、省部级英语竞赛特等奖7项、一等奖43项、二等奖63项,居重庆市高校前列。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在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优胜杯,总分居全国高校第5位、全军院校第1位。地方统招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95%。更新本、专科教学内容约1000学时,更新率近30%,更新了94余门课程的教材,出版教材17余部,引进原版外文教材28种。近年来,有150余名 本科学员、200人次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综合化的教学体系。着眼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为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构建了五大类综合课程理论和实践内容体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实验、军事医学、选修课综合课程体系,编写并出版了10部综合化课程教材,研制了300余个多媒体课件。综合课程改革成果经验在全军院校教改工作会上作了书面交流,受国家教育部委托出版了“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白皮书,编写出版了全军首部《军医大学教研室基本建设要求》、《军医大学军事医学演练教范》。同时,将教育研究课题立项与综合化课程教学改革相结合,取得明显成效。“十五”期间,全校承担省部级以上教育研究课题32项,其中国家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重大课题2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5项,总参面向21世纪教育课题2项,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获电教教材奖48项,其中获国家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7项,课题立项数与成果获奖数均比“九五”翻了两番。 以创新能力为灵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员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对长学制学员实行“定课题、定科室、定导师、定目标”的“四定”科研基础能力训练;本科生教学方面,狠抓公共外语教学改革,按照学员英语水平实行分层次编班与教学,强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并采取培训与竞赛结合、典型示范与观摩结合,因课制宜、循序渐进地开展了双语教学试点工作。 师资队伍培养机制。着眼于有利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管理制度与竞争机制,造就了一支政治坚定、严谨笃学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实施“三名(明)工程”,通过综合评审的方式,评出“教学名师”即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名家,“教学明星”为优秀的中青年教师,“教辅明星”即突出的教学辅助人员,并组织教学观摩和示范教学,交流教学经验,有力带动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水平提高。 正规化管理体制。创建创新人才的成长环境和机制,促进学员早日成长成才。改革课时制度,压缩单位课堂教学时间,将原来每节课50分钟,改为40分钟,拓展了学员的自习时间,积极引导学员自主学习培养学员的学习能力。建立无会日制度,规定每周三不安排任何会议,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干部必须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实情,搞好服务,形成了各级党委重教、议教、管教的局面。创设“名师讲坛”。先后有黄志强、樊代明、程天民、王正国等院士为本科生开设了专题讲座。完善了教学督导与评价制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核心,建立起学员评价、同行评价、督导专家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认证机制. § 对外交流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向国外派出了大批留学人员,虽有不少同志已学成归国,但仍有许多留学人员因种种原因, 至今仍在国外工作。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他们已在各自研究的领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纷纷表示愿为母校的发展尽一份力。 为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术上的优势,扩大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校领导的支持和学校各部门的大力协助下,通过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学校于2000年启动“海外学者交流计划,每年一届,2003年改为每两年一届,每届邀请10-12名学有所成的留学人员回校开展学术交流、技术指导和科技合作与协作活动。前四届会议主要以邀请学校留学人员和与学校有合作意向的海外华人学者为主,以举办“海外学者生命科学与医学学术报告会”为载体,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科技人员国际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 从2006年开始,海外学者交流计划以基础学科为依托,选择优势学科负责会议学术组织工作,支持基础优势学科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带动全校相关学科共享学术资源,促进学术进步。2006年在全军免疫学研究所开展试点,由吴玉章教授负责会议的学术组织工作,把“第五届海外学者生命科学与医学学术报告会”和“第七届分子与细胞免疫学国际论坛”结合起来举办,主题为分子与细胞免疫学进展,于2006年11月18~22日顺利举行。 § 重点专业 现设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病理诊断、核医学、高原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医学实验技术、护理、药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生物技术、计算机应用等14个本科专业,招收博士等4个层次的医学及相关专业人才。 专业 培养目标 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 培养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通科医师、教员和研究实习员。开设45门必修课和34门反映医学新进展的选修课。毕业时符合学位授予条例有关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科)培养达到硕士水平,基础理论扎实,实践技能熟练,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较强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时符合学位授予条例有关规定者,授予医学硕士学位。 核医学(五年制本科)为军队培养核医学专门人才,学员除掌握临床医学专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有核医学专业理论知识与能力。毕业时符合学位授予条例有关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高原医学(五年制本科)为部队培养从事高原医学临床和医学科学研究的通科医师。学员应完成临床主治医师的基本训练,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高原医学、预防医学等医学基础理论与知识。毕业符合学位授予条例有关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预防医学(五年制本科)培养从事预防医学工作的通科卫生医师。学员除掌握一般军医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学习预防医学专业的有关课程。毕业时符合学位授予条例有关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预防医学(三年制专科)招收士兵学员。培养从事预防医学工作的防疫医师。学员主要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毕业时应具有开展部队平战时卫生防疫、预防疾病发生及军队卫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临床医学(三年制专科)招收士兵学员。培养从事师以下部队医疗机构疾病诊断和防治工作的通科医师,开设专业、政治和军事、体育33门课程。 医学检验(五年制本科)培养从事医学检验技术工作的检验医师。学员在掌握一般军医所必备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还学习医学检验专业有理论知识和技术。毕业时符合学位授予条例有关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医学检验(三年制专科)招收士兵学员。培养从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工作的技士或技师。学员主要学习化学、基础医学、医学检验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护理(三年制专科)培养从事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工作的护师。开设公共基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和政治、军事(含体育)等27门课程。 § 校风校训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校风:求实、创新、严谨、献身 办学思想:以质量取胜、以特色取胜 治校方略:凝聚人心、内涵发展 发展思路:一条主线、四项重点 § 图书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俯瞰 第三军医大学图书馆前身为第六、第七军医大学图书馆。目前馆舍面积为1万平方米,阅览座位800个,200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新馆采用大跨度(15 m×15 m)、大开间(近2,000m 2 )、综合布线、充分体现人性关怀的现代化图书馆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自然采光好,借阅环境优美。设有藏阅一体的书库兼阅览室3个,309座电子阅览室一个,密集书库一个,每周开放时间70.5小时。图书馆智能化综合布线现代化程度高,目前为1,000M主干,100M到桌面,通过对交换机房设备的简单升级,即可实现万兆级网络的升级。拥有大容量磁盘阵列等各类先进的现代化设备,馆内提供近1,000个上网接点,同时可以通过进行无线局域网方式访问图书馆网络资源。 现有藏书52余万册(未含各附属医院图书馆藏书),其中中文图书28万册,外文图书12万册,期刊合订本12万册。有印刷版中文期刊1,500余种,外文原版期刊500余种。有各类数据库30余个,电子期刊2万种,电子图书10万册。数字资源丰富,引进有Web of Science、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ScienceDirect、Springer、LWW、OUP、Nature、ScienceOnline、Cell Press 、EMBASE、BIOSIS Previews、Medline、CBMdisc、中国知网的期刊及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网上报告厅等为代表的国内外重要数据库。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