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三阶教 |
释义 | § 创始人 三阶教释信行(公元540—594年),隋代创立三阶教的僧人。魏郡(今河北临漳西南)人,俗家姓王。信行幼年时代,即富于同情心,善言好辩。唐《续高僧传》卷十六说他“蕴独见之明,显高蹈之迹”年十七,在相州(今河南安阳)法藏寺出家。受具足戒后,博览群经,探求奥秘。他认为弘扬佛法,应少空谈,多行济度,根据不同对象,因机施教。他不满传统的佛教形杰因而产生一种创立新兴教派的思想。他又感到实行济度,即是行菩萨道,而比丘身份,又有诸多不便。因此他为了实现自己的主张,乃于法藏寺舍比丘戒,成为菩萨僧。隋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十二说他“居大僧下,在沙弥上……头陀乞食,日止一食”。这说明信行虽舍了比丘戒,但并未成为俗人,他还是在修头陀苦行,过的是出家人生活。 信行的行为“与先旧德,解行弗同”的是,他学《法华经》中的常不轻菩萨,在路上遇到儿不问男女,他都下跪膜拜。他“单衣节食,挺出时伦”。由于他的行为如此特殊,所以“四远英达者,皆造门而诘问之”。信行即“随事直陈,曾无曲指。诸闻信氛莫不顶受其言,通舍章疏,从其化及,禀为父师之礼也”由此可见信行的所作所为,在佛徒中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取得了很大成功。 由于信行讲修持,曾一度被隋朝廷所重视。开皇九年(公元589年),他应召赴京(今西安),仆射高颖请他住真寂寺。不久,信行即在京城修建了化度、光明、慈门、慧日、弘善五座寺院。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卒于真寂寺,终年五十五岁。 信行为宣传他的三阶教主张,曾编写很多著述。值是隋以后的各家《经录》所载部数都不相同。与信行同时的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十二中只收录了信行的两部著述;一、《对根起行杂录》三十二卷;二、《三阶位别集录》三卷。道宣的《大唐内典录》卷五记载信行的著述也是两部,书名与《历代三宝记》同,但卷数有所增加,即上述第一部书三十二卷增加到三十六卷;第二部书三卷增加到四卷。武则天时代,由明侄等人编写的《大周刊定众经目录》收录信行的著述二十二部,二十九卷。唐智升的《开元释教录》收录倍行的著述三十五部,四十四卷。后两家《经录》都列有具体书名和卷数。很可能就是前两家《经录》中的《对根起行录》的具体内容。现根据《开元录》卷十八抄录书名如下:《三阶佛法》四卷、《十大段明义》三卷、《根机普药法》二卷、《三十六种对面不识错法》一卷、《大乘验人通行法》一卷、《对根深浅发菩提心法》一卷、《对根深浅同异法》一卷、《学求善知识发菩提心法》一卷、《广明法界众生根基法》一卷、《略明法界众生根基法》一卷、《世间出世间两阶人发菩授心法》一卷、《世间十种恶具足人回心入道法》一卷、《行行同异法》一卷、《当根器所行法》一卷、《明善人恶人多少法》一卷、《就佛法内明一切佛法一切六师外道法》二卷、《明大乘无尽藏法》一卷、《明诸经中发愿法》一卷、《略发愿法》一卷、《敬三宝法》一卷、《对根起行法》一卷、《明人精行法》一卷、《大众制法》一卷、《头陀乞食法》一卷、《明乞食入门法》一卷、《十轮依义立名》二卷、《诸经要集》二卷、《十轮抄略》一卷、《大集月藏分依义立名》一卷、《大集刀藏分抄》一卷、《月灯经要略》一卷、《迦叶佛藏抄》一卷、《广七阶佛名》一卷、《略七阶佛名》一卷。 信行的著述,多为集经论内容而成,应当说还是正当的佛法。但一律被列为伪书,似乎不太公正。他所创立的三阶教,在隋代和初唐曾风行一时,信仰的人很多。或许因为三阶教不利于统治阶级,所以在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被隋文帝扬坚诏令禁止。入唐以后,武则天和唐玄宗亦都明令取缔,故三阶教在中唐以后就消失了。但三阶教在佛教史上,曾经一度盛行,有一定的影响。这是历史事实,是无人能否定得了的。信行创立三阶教的目的,也许是针对当时佛教内部某些不良现象的一种改革尝试,亦未可知。但他未能成功,他死后六年,就开始被禁止了。 § 学说 三阶教三阶教把全部佛教依时、处、人分为三类,每类又各分为三阶。①时的三阶。以佛灭后初 500年的正法时期为第一阶;第二个 500年的象法时期为第二阶;1000年后的末法时期为第三阶;②处(即所依世界)的三阶。处有净土、秽土之分。净土是第一阶一乘所依的世界;秽土是第二阶三乘及第三阶世间众生所依的世界;③人的三阶。是依人的根机而区别的。第一阶是最利根的一乘,包括持戒正见与破戒不破见两种根机;第二阶是利根正见成就的三乘,包括戒见俱不破和破戒不破见两种根机;第三阶则为戒见俱破的世间颠倒众生的根机。 他们又将佛法分为普法和别法。所谓普法,即于法不分大小,于人不辨圣凡,普信普敬。所谓别法,是分别大小乘法和圣贤凡夫。三阶之中,第一阶机唯学一乘法;第二阶机唯学三乘法,所学各别,是名别法。具称别真别正佛法。第三阶机有空有偏见故,若偏学大乘或小乘,爱此憎彼,必造成谤法之罪,故第三阶相应之法,名为普法。具称普真普正佛法。 三阶教认为佛灭千年以内,还有利根真善正见成就的圣人,可用第一、二阶的别佛别法,但此后即没有圣人,而只有一些怀着空见有见的破戒众生,故须依第三阶的普佛普法。在隋代时当末法,处为秽土,人则戒见俱破,正属第三阶机。故对根起行,必依普法才能相应,而以普法为三阶教立教的基础。 普法的教义,对人既无差别,对法又无爱憎,故对一切已成未成诸佛主张普敬,但与普敬同时又说认恶。普敬是敬他,认恶是认识自身的过恶。所谓敬他身上八种佛法,自知己身有十二种颠倒。 § 信仰 三阶教皈依的佛有五种,即真佛、应身佛、形象佛、邪魔佛(外道诸神、佛菩萨所变应身)、普真普正佛。而普真普正佛又有四种,即如来藏佛、佛性佛、当来佛、佛想佛,所谓普法四佛。依三阶教教义所说:一切迷于现实的众生,从其本有可以为佛的可能性,即从如来藏或佛性来看都是佛,因此一切众生即为如来藏佛和佛性佛。其可能性开发实现时便成为佛,故一切众生都是当来佛。对一切众生皆作佛想,故一切众生都是佛想佛。由于世界众生无不为佛,故四佛实际是一普佛,这就是普佛思想。 该教派以苦行忍辱为宗旨,每天仅乞食一顿。见人不论男女,一概礼拜。竭力提倡布施。死后置尸体于森林,供鸟兽食,叫做以身布施。反对净土宗所提倡的念佛三昧,主张不念阿弥陀佛,只念地藏菩萨。说一切佛像是泥龛,不须尊敬,一切众生是真佛,所以要尊敬。 § 典籍 以类聚经文为主,其主要典籍《三阶集录》或《三阶佛法》可说是《大般涅槃经》、《十轮经》、《大方等大集经》等经文的丛钞。唐代诸经录所著录的三阶教典籍,早已全部失传。只有窥基《西方要诀》,怀感《释净土群疑论》,智俨《华严孔目章》、《华严五十要问答》,贤首《华严五教章》,善道《念佛镜》等,为了批判三阶教义而传下它的片段文义,略可窥其大纲。现存敦煌发现的三阶教典籍残卷,有《信行遗文》、《三阶佛法》4卷、《三阶佛法密记》卷上、《对根起行法》、《无尽藏法略说》、《大乘法界无尽藏法释》、《七阶佛名》等。8世纪时,三阶教典籍曾传入日本,11世纪传入朝鲜。 § 历史际遇 三阶教的学说与行持,同当时佛教各宗派很不协调,屡遭攻讦和非难。《开元释教录》认为信行的撰述是“乖反圣旨,复冒真宗”。故自隋开皇十四年(594)信行去世至唐开元十三年(725)前后百余年间,曾遭到四次打击。①隋开皇二十年,被禁断传行,但未禁绝;②武周证圣元年(695),三阶教典籍被认为违背佛意,命尽数送礼部集中,作伪经符箓处理;③武周圣历二年(699),限制三阶教徒,除乞食、长斋、持戒、坐禅而外,其他行为都属违法;④唐开元十三年,命诸寺三阶院除去隔障,和大院相通,使三阶教僧与一般僧侣同居,不得别住。所有三阶教典籍,全部除毁。 三阶教虽受上述种种打击,但它的学说仍在传播,活动也一直在信徒中进行。如在武则天执政年代,该教主张的“无尽藏”(提倡布施,三分积聚财物,一供全国修理寺塔,一施天下贫穷老病,一为自由支配)也仍在推行。唐开元元年,虽对三阶教所创设的“无尽藏院”开始取谛,禁止信徒对它施钱,但后又命令以化度寺无尽藏的财物、田宅、六畜等,分散与京城观、寺,以修理佛像及堂殿桥梁,有余归化度寺常住所有等。 代宗、德宗时(762~804),三阶教又有复兴的迹象,特别是德宗贞元间活动尤盛。据日本所传古写本《贞元释教录》卷二十八记载,当时京城内55寺各有三阶禅院,其住持相续达200余年,僧尼二众有千人以上,都奉三阶教法。贞元十六年(800),化度寺僧善才等还状请三阶教典籍入藏获准,于是信行的《三阶集录》等35部,44卷,又被圆照编入《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唐末,日趋衰微,终于湮没不传。 § 疑案 凡论三阶教者,皆云信行(540—590)是三阶教的创始人,写入佛教史籍,几成定论。但《大唐净域寺故大德法藏塔铭并序》即《法藏禅师塔铭并序》中却另有一说,文云:自佛般入涅槃,於今千五百年矣。圣人不见,正法陵夷。即有善华月法师,乐见离车菩萨,愍兹绝纽,并演三阶,其教未行,咸遭弑戮。有随信行禅师与在世造舟为梁,大开普敬认恶之宗,将药破病之说,撰成数十馀卷,名曰《三阶集录》(见《全唐文》卷三百二十八)。 由此观之,善华月法师才是三阶教的创始人,但其事迹,佛教史籍失载,遂成一疑案。据文义度之,善华月当生活于北魏末,至东魏北齐间,此时皇室暗弱,天下大乱,僧俗痛苦,三阶教宜于此时应劫创立,唯内中详情,有待考古发掘金石资料验证。 见心疑案 来复(1319—1391)字见心,自号竺昙叟,丰城人,擅长诗文书法,历主宁波天宁及杭州灵隐诸大刹,元季航海至定水寺,受四众归敬。洪武初召至京,太祖览其诗,褒美赐金缕袈裟,授僧录司左觉义,诏住风阳槎牙山圆通院,后坐胡(丞相胡惟庸)党凌迟,存有《蒲庵集》十卷。《四会语录》及《蒲庵集外集》六卷。来复《蒲庵集》题《山村图》诗道:“仇池先生列仙徒,握手一见相欢娱。西湖北山莽空阔,沧烟白鸟迷秋芜。”《谨案旧志》来复传另据《稽古录》称来复十八年以赋诗忤上意被刑,野史载见心应制诗有殊域字触太祖,怒赐死事。 专制社会以人治为核心,不合统治者之意者,便受到严刑峻法的残酷镇压,和尚也不能幸免。明御史中丞涂节告胡惟庸谋反,胡惟庸案前后株连竟达十余年之久,诛杀三万余人,为明初一大案。见心应制诗载《皇明雅颂》初无殊域字触怒太祖之事,实为接近胡丞相之故,俗语流传可为一笑。见心以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死非十八(1385年)也,兹改从《明诗综》小传。 § 参考资料 1、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9134b401000a61.html 2、http://www.zjypw.com/News/2008/02/19796.htm 3、关于三阶教的八种普敬之法,详见杨曾文:《三阶教教义研究》页79-80 4、http://www.famana.com/hjcq/tjtsj.htm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