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滩头东汉墓
释义

§ 景点概况

东滩头东汉墓东滩头东汉墓在静海县东滩头村东,一号墓规模最大,由前后墓道、甬道回廊、4个墓室、4个耳室组成。该墓结构独特,在墓室外筑回廊一周,在回廊上又起14个卷顶,形成小室。墓室中多处标出题铭,如后墓道是“北出大户”,回廊有“徼道东入户”、“徼道西入口”,墓室有“太仓”、“吏舍食”、“车马宄”等,显然是按当时地方庄园构筑的。这种结构的东汉墓,为全国首例。

东滩汉墓群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在墓葬形制、埋葬习俗及出土遗物特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其砖室墓是汉代十分流行的一种墓葬形制,在中原及岭南地区均广为流行,且出土的铜镜、鼎、五铢钱等在汉王朝中心区域同期墓葬内十东滩头东汉墓

分常见;二是在保持一统格局的前提下,汉墓的区域性特征也很明显,如汉墓数量较多、结构多样的积贝墓,是汉墓形制区域性特征的重要实证。汉墓内还发掘出土了一批鎏金青铜器和车马冥器饰件、五铢钱、玉器、原始青瓷、12块汉画像石及玉衣的玉片,且部分玉衣的玉片雕有图案并镶嵌金箔。汉画像雕刻有“十字串环”、伏羲女娲、鱼凤鸟兽、人物歌舞等精美图案。汉墓考古成果证明,东汉汉墓对于中原史地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 地理气候

地理环境东滩头东汉墓所在地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一年中四季分明。冬季多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天气寒冷干燥,少雪。春季日平均气温回升迅速,可由3月的5℃左右逐渐升至5月的近20℃;秋季气温下降明显,至11月日平均气温可降至4~6℃。夏季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部边缘影响,多偏南风,且高温、高湿,雨水集中。春、秋两季为季节转换期,冷暖空气交锋频繁,春季干旱多风少雨,冷暖多变;秋季风和日丽,深秋季节常有寒潮侵袭。

年平均气温为11.4~12.9℃,一年中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为-3.0~-5.4℃;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5.9~26.7℃,年平均无霜期为19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射2610~3090小时。由于受季风影响,风随季节变化明显。冬季盛行西北风,春季多西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秋季风向多变。年最多风向为西南风。一年中春季大风日数最多,平均风速最大,冬季次之,夏季平均风速最小。

§ 出土文物

出土的五铢钱五铢钱  五铢钱始铸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钱重五铢,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钱文“五铢”二字,分列方孔左右,通常是右“五”左“铢”。它的标准重量为4克,钱径2.5厘米,厚0.12厘米。它继承了秦半两钱的形制,确立了圆形方孔,内外有郭,并发展成为轻重大小适度的铜质钱币。自汉武帝元狩五年至西汉末年,币制不复改变。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六年铸行东汉五铢钱。此钱径2.5厘米,重3.4~3.5克,外郭较窄。灵帝时铸“四出五铢”,即钱背有四道斜纹,由穿孔四角至外郭,其形制、质量与东汉五铢钱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蜀汉铸直百五铢;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始铸“太和五铢”,宣武帝永平三年铸“永平五铢”,孝庄帝永安二年铸“永安五铢”;西魏文帝大统六年铸“大统五铢”,形制似“永安五铢”。萧梁初期,曾铸“大样五铢”;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铸“常平五铢”。581年,隋统一后,另铸“开皇五铢”,结束了长达一百余年币制混乱的局面。唐武德四年铸“开元通宝钱”,废止五铢钱。五铢钱流通七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

汉代铜镜  汉代是中国铜镜发展的重要时期。汉镜出土的数量最多,使用普遍,汉镜不仅在数量上比战国时期多,而且在制作形式和艺术表现手法上也有了很大发展。从其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重要的变化出现在汉武帝时期、西汉末年王莽时期、东汉中期。汉代除了继续沿用战国镜外,最流行的铜镜有蟠螭纹镜、蟠虺纹镜、章草纹镜、星云镜、云雷连弧纹镜、鸟兽纹规矩镜、重列式神兽镜、连弧纹铭文镜、重圈铭文镜、四乳禽兽纹镜、多乳禽兽纹镜、变形四叶镜、神兽镜、画像镜、龙虎纹镜、日光连弧镜、四乳神镜、七乳四神禽兽纹镜等。西汉前期是战国镜与汉镜的交替时期。直到 西汉中期汉武帝前后,一些新的镜类流行起来了。这些新的镜类对后世铜镜的发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原始青瓷原始青瓷  原始青瓷是处于发生阶段的青瓷器,这种青釉器,胎色灰白,结构坚密,火候高,硬度大,叩之有金石之声;器表施有青色或黄绿色的玻璃质高温釉。由于当时的工艺技术水平较低,原料的处理和坯泥的练制比较粗糙,没有经过精细的过滤、淘洗、捏练、陈腐等工艺过程;而且胎料的可塑性小,造型也比较单调。常见器型有敞口长颈、折肩深腹圆鼓、圆底尊;敛口、深腹圆鼓;敞口圆底钵;敛口深腹圆底罐;敛口短颈深腹圆底 ;浅盘卷沿圆底高柄豆;双耳簋等。

器物纹饰简单,主要有方格纹、锯齿纹、水波纹、去雷纹、叶纹、S形纹、网纹、圆点纹、弦纹和附加堆纹等。胎料中杂质尚多,胎体颇多裂纹,釉以不稳定。总之,与後期成熟的瓷器比较,带有明显的原始性,所以称之为原始青瓷。进入东汉以後,原始器的品种和纹饰都有变化。西汉曾一度流行的瓿和钫等器类,此时已不再生产,而罐类等日常生活用器的烧造量迅速增加,表明其制作已转向经济实用。东汉时期开始出现成熟瓷器。因为是由原始瓷器发展而来的,所以无论在造型技术和风格等方面,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与原始瓷器的相似之处。

§ 建筑结构

东滩头东汉墓内部结构回廊墓规模宏大,形式特殊,南北长39.7米,东西宽15.4米,由4条墓道22个墓室和徼道(是庄园卫士巡警的道路。《汉书》载:“龟兹王数来朝贺,归其国,汉官室,作徼道,周卫出入。”墓前3条墓道,中间墓道长10.4米,墓后1条墓道长7米。墓室有前、中、主、后4室和耳室,中间1条南通墓室,连接前后墓道。墓室的券门正中多墨书题记,前室方形,边长2米,南连甬道,北接中室,东西两侧开券门通徼道。中室方形,边长2.4米,壁用花纹砖平铺交错砌成,地面铺素面大砖。东壁砌两个券门通向南北两耳室 ,耳室做穹窿顶。

主室是最高大的墓室,长方形,南北3.9米,东西2.1米,壁残高2.6米,穹窿顶,底铺素面砖两层。后室近方形,南北2.1米,东西1.8米,高2.3米,穹窿顶。北壁设券门,正中有墨书“北出大户”题记。东西两壁设券门通徼道,券门正中分别有墨书“徼道东入户”、“徼道西入户”题记。徼道绕墓室修建,状似回廊,周长49.8米,宽75-80厘米,墙壁平铺交错砌成,沿线砌有14个穹窿顶小室,高1.7-2.2米,均匀分布。此墓用材讲究,砌墙用的素面青,砖质坚、火候高;券门和穹窿顶都用楔形砖;墙面和门用砖都有菱形、乳钉等花纹,局部有墨、朱、白等不同颜色的彩绘。砖壁皆采用平铺交错砌法,缝隙灌注白灰浆。

§ 参考资料

[1] 中国通用旅游 http://www.51766.com/channel/intro/dtthmq

[2] 中国寿光网 http://www.sgdaily.org.cn/news/2008-07/04/content_39802.htm

[3] 遨游搜 http://www.auyou.cn/sceneryinfo-11803.html

[4] 钟鼎散客网 http://www.oyly.net/destination/sceneryinfo_1191.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6: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