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东林寺 |
释义 | § 寺庙简介 东林寺东林寺座落于庐山西麓,是净士宗发源地。东林寺为晋代东方名僧慧远于东晋太元九年(公元384年)创建,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它椽摩栋接,丹辉碧映,“规模宏远,足称万僧之居”,是中国佛教八大道场之一。 唐代,东林寺极盛一时,经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经讲学,慧远和东林的教义也随之传入日本。据说,日本的“东林教”即渊源于此。在历史上,东林寺对于中尼、中印、中日的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曾作出了贡献。群山环抱,溪水回流的东林寺,寺南翠屏千仞,寺前一泓清流。 虎溪迂回向西而去,溪上跨着一座石砌拱桥,这就是中国文化史上传为佳话的“虎溪三笑”故事发生的地方——“虎溪桥”。据传,慧远和尚来东林寺后,“影不出山,迹不出俗”,一心修行,连送客也未曾过虎溪桥,若是过了桥,山上的神虎就要吼叫。一天,慧远送陶渊明与陆修静,三人携手边走边谈,越谈越开心,不觉过了石桥,谁知没走几步,山上的神虎便吼叫不止,他们这才恍然大悟,三人相视仰天大笑,惜别分手。这就是广为流传的文苑佳话“虎溪三笑”。 东林寺过虎溪桥,北行约百余米为东林寺的第一道山门,门墙书有“秀辑庐峰”四个篆体大字,山门上竖挂着“晋建东林寺”石刻。跨进第一道山门有一条南北伸展的石砌甬道,甬道东侧屹立着一棵苍劲挺拔,形如圆盖的罗汉松,其旁立着刻有“护法殿”,正中盘坐着大肚弥勒佛,其后立着韦陀佛。由此再往里走,可见一排正殿。其中究其精巧壮观者首推“神运宝殿”,它殿堂高大,精雕细镂,廊腰缦回,檐牙高啄。殿内有一口神话传说中出木建寺的“出木池”。据传,神运宝殿就是用“出木池”中涌出的良木建造而成的。 “神运殿”西侧是接待室,东面是“三知堂”。与“三笑堂”毗连的为“十八高贤影堂”,是慧远与共修净土的十八位佛教徒结白莲社诵经的地方,故亦称“念佛堂”。堂内西壁嵌有刘程之、雷次示、高僧慧远、梵僧佛驮跋陀罗等“十八高贤”石刻像。雕塑精细,形象逼真,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在“十八高贤影堂”和“神运殿”后有两口水泉。一口叫“聪明泉”,是慧远与其好友殷仲堪经常一起研究“易经”,盘教谈天的地方,另一口是在文殊阁下墙根处的“古龙泉”,相传为慧远和尚举杖扣地而成的水泉,后因其弟子慧安为计时立芙蓉十二叶于泉水中,据波转定十二个时辰,故亦称“莲花漏”。东林寺西的山丘上,有东方佛教“净土宗”的始祖慧远墓塔——“荔枝塔”。 § 大雄宝殿 东林寺 一般寺院的主殿称为大雄宝殿,“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佛有大力能伏“四魔”。但东林寺的主殿称“神运宝殿”这是什么缘故?相传慧远初到庐山西麓时,选择结庐之处,认为东林寺址在丛林之中,无法结庐。打算移到香谷山去结庐。夜梦神告:“此处幽静,足以栖佛”。是夜雷雨大作,狂风拔树。翌日该地化为平地,池中多盛良木,作为建寺之材。“神运”之名,由此而来。 § 聪明之泉 东林寺寺前有“聪明之泉”。聪明泉原称古龙泉。相传慧远初到庐山,拟择地建寺。但不知何处为好。于是慧远在此以杖叩地,井冈道:“若可居,当使朽壤抽泉”。言毕,清泉果然涌出。后遇大旱之年,慧远在泉边诵念《龙华经》 ,以祈甘霖降世,见神蛇腾泉而出,大雨即倾盆而下,此即古龙泉泉名之由来。江州刺史殷仲堪来寺,与慧远谈论《易经》于泉旁。殷仲堪博学善辩,口若悬河。慧远非常钦佩他的口才,于是说:“君之辩如此泉涌”,从此古龙泉改称聪明泉。今游人对聪明泉倍感兴趣,往往投币许愿,成为一处人文景观。 § 素斋 东林寺在东林寺,俗客可与僧众共进素斋,尝尝做和尚的滋味。游客步入斋堂,男先女后,男居右,女居左,齐齐而坐,不能紊乱,不能出声。食前由众僧膜拜诵经,主持立于佛祖像前,其余僧众右排列,又是叩首,又是鼓乐,充满了美妙庄严独特的佛国气氛。斋饭均为素品,但制作精细,别有滋味。食时不可有声,不可剩余,添饭时以筷子示意,在碗内划圈,自有专司添饭的和尚为你添饭。膳毕,碗筷摆放整齐,由侍立的僧人取去,僧众又在主持的带领下再膜拜诵经一番,之后向“俗客”道一番祝词,然后退出斋堂。 § 文化交流 东林寺唐代鉴真东渡扶桑的故事,恐怕尽人皆知,但了解鉴真到过东林寺的事未必都知。唐天宝元年(742年),鉴真在扬州大明寺为众讲律,日本僧荣睿和普照祈请东渡传戒。鉴真接受邀请,六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取得成功。鉴真第五次东渡时在唐代天宝七年(748年)春,从扬州出发,经过无数险阻,竟被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东行经万安州(今万宁),渡海至雷州。经广西藤州、梧州至桂州(今桂林市)。是时双目失明。天宝九年,经大庚至江西虔州、吉州,北行至江州(今九江市)。途经东林寺,在东林寺停留,与东林寺僧人智恩志同道合,最后一次东渡时智恩共行,将东林寺教义传入日本。因此,东林寺在中国思想文化交流史上,产生过积极的作用。 § 慧远法师 东林寺净土宗第一祖庭东林寺,坐落在庐山西麓,开山祖师是慧远法师,也是莲宗(净土宗)始祖。慧远法师于公元334年,诞生于山西燕门楼烦(今原平大芳乡茹岳村)。师幼年勤奋好学,常随母亲往本村楼烦寺礼佛。12岁跟舅舅游学许昌、洛阳。师博览儒家经典,通达老庄之学。由于时局不安定,师(22)岁想和南方名儒范宁隐居。因地方势力割据,相互诛杀,道路受阻,未能实现。师听说佛学泰斗道安法师在恒山弘法,便前往。听道安法师讲《般若经》 ,豁然开悟,感觉佛法博大精深。师叹道:“儒道九流,皆糠枇耳。”从而皈依道安法师。师勤诵多思,昼夜钻研,很快精熟《般若经》。登坛讲经,道安法师听了赞叹他说:“使道流东国,其在远乎!”时局动荡,师跟随道安法师至襄阳弘法。后襄阳沦陷,道安法师被前秦军所留。师别恩师,率弟子数十人往广东罗浮山。路经浔阳,师爱惜庐山幽静秀丽而闲旷。江州刺史桓尹拨银子为师建东林寺。师在东林寺弘法三十余年。在三十余年中,师讲经论道,培养弟子,并派弟子外出弘法,使南方佛教兴盛。师邀请西来的佛驮陀罗等来东林寺译经。师与全国名僧广泛联系,使庐山成为当时的佛教中心。师与南北政界人物交往,使佛教在乱世中站稳,使佛教得到发展。师著有《沙门不敬王者论》、《沙门袒服论》、《三报论》、《发性论》、《明报应论》等。师在东林寺结莲社,参加的僧人居士123人(其著名的是十八高贤)。他们在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专修念佛三昧,共期往生极乐世界。师在定中三次见阿弥陀佛、观音和势至圣像。晋义熙十二年(416)七月三十日晚间,师在空中见阿弥陀佛、观音和势至左右侍立。阿弥陀佛说,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你,你于后七日当生我国。又见社中先期往生者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等。八月初师身体不舒,六日安坐而化。 东林寺慧远法师圆寂,谢灵运悲恸地写了《远公法师诔》。 远祖师历朝谥号: 晋安帝义熙年,谥庐山尊者鸿胪大卿、白莲社主。 唐大中戊辰年,谥辩觉大师。 南唐升元三年,谥正觉大师。 宋太平兴国三年,谥圆悟大师。 宋乾道二年,谥偏正圆悟大法师。 东林寺经历了风风雨雨,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府宗教部门请果一法师回师修建祖庭。果一法师含辛茹苦地中兴净土宗祖庭。如今东林寺绿荫掩映着仿宋式大雄宝殿、东西罗汉堂、念佛堂等。寺院殿宇布局严整,气象威严。 § 寺内景观 东林寺东林寺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386),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开山祖师慧远大师的巨大影响,东林寺历代倍受朝野崇敬,殿宇辉煌。鼎盛时期寺内殿堂楼室多达三百多间,藏经一万多卷,为当时全国寺院之首。千百年来,东林寺几经兴衰,现建筑是1978年以来修复、增建和扩建的。今日东林寺殿阁塔院交相辉映,呈现出新时代的辉煌。大雄宝殿是东林寺的主要佛殿,高19米,进深24米,总建筑面积386平方米,是一座宏伟的仿宋建筑,建成于1989年,全殿共有大小金身佛像七十余尊。五百罗汉堂。东林寺旧有五百罗汉阁,宋开宝九年曹翰下江州,调发巨舰十余艘,尽载金帛,将东林寺五百铁罗汉置其上,归至颖川。现五百罗汉堂为1987年后重修,在大雄宝殿东、西两侧,为东林寺重要佛殿之一。重塑的五百罗汉为泥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祖堂,在藏经楼东侧,出木池旁。旧称“远公影堂”、“十八高贤堂”、今仍有“远公堂”匾额。1987年东林寺全面复修时移建于此。念佛堂。东林寺主要念佛场所。亦称“白莲旧社”,纪念慧远大师率息心贞信之士123人在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专修念佛三昧,共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壮举。远公塔院。又名“下方塔院”,在东林寺西半里许。远公以晋义熙十二年(416)卒葬此山,其墓塔叠石如荔枝,王思任称为荔枝塔。旧有塔院在清代就已毁圮,现塔院为1983年重建,2000年又修葺一新。[1] § 乘车路线 东林寺1、在九江市火车站或市区乘坐的士前来东林寺,包车(不是打表计费)费用在35元左右,直接送到东林寺门口。如果来的人多的话,还是出租车划算又方便。 2、在九江火车站可乘坐102号公共汽车到十里大楼下车,转乘十里大楼往通远(或赛阳)方向的中巴(3元/人)到东林村路口,沿路前行1公里左右即到。 3、在九江汽车站下车后乘坐101路公共汽车到十里大楼下,其余同2。 4、在庐山火车站,可包的士前来,费用25元左右。 5、自己带车过来的话,注意沿途的路标,有些地方标记了东林寺的指示牌。如果是从九江到东林寺要从莲花镇走岔路过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