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立夏 |
释义 | § 概述 日期 立夏 立夏,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5月5日或5月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中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1]。 释义 “立夏”代表天气转暖温度升高,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同时雨水增多。[2] 日期计算 [Y*D 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5.52,20世纪=6.318 举例说明:2088年立夏日期=[88×。0.2422 5.52]-[88/4]=26-22=4,5月4日是立夏。 例外:1911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1] § 由来 立夏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古时按农历划分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是说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易纬》有立夏“电见”之说。但就南方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华南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于4月上、中旬,“电见”无须等到立夏。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夏三月是指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 § 气温 立夏 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中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 华南其余的地区气温为20℃左右;而低海拔河谷则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热,立夏时气温已达24℃以上。[1] § 物候 《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描述的就是孟夏之初的物候景象。 进入了五月,很多地方槐花也正开。 § 农事 农作 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冬小麦扬花灌浆,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农谚有“立夏看夏”之说。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进入了大忙季节。 据记载,周朝时,立夏这天,帝王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迎夏”,并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励农民抓紧耕作。 立夏以后,江南正式进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显增多,连绵的阴雨不仅导致作物的湿害。还会引起多种病害的流行。小麦抽穗扬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时期,若预计未来有温暖但多阴雨的天气,要抓紧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喷药防治。南方的棉花在阴雨连绵或乍暖乍寒的天气条件下,往往会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发,造成大面积的死苗、缺苗。应及时采取必要的增温降湿措施,并配合药剂防治,以保全苗争壮苗。 “多插立夏秧,谷子收满仓”,立夏前后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季节。“能插满月秧,不薅满月草”,这时气温仍较低,栽秧后要立即加强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虫,促进早发。中稻播种要抓紧扫尾。茶树这时春梢发育最快,稍一疏忽,茶叶就要老化,正所谓“谷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辍”,要集中全力,分批突击采制。 立夏前后,华北、西北等地气温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风,蒸发强烈,大气干燥和土壤干旱常严重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尤其是小麦灌浆乳熟前后的干热风更是导致减产的重要灾害性天气,适时灌水是抗旱防灾的关键措施。“立夏三天遍地锄”,这时杂草生长很快,“一天不锄草,三天锄不了。”中耕锄草不仅能除去杂草,抗旱防渍,又能提高地温,加速土壤养分分解,对促进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壮生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饮食习俗 立夏节称小孩 旧俗立夏日又为民间传统节日,称“立夏节。”古代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举行祭祀炎帝、祝融的仪式。到明代民间始有尝新风俗,清代更有祭神、尝新、馈节、秤人、烹新茶等俗。 江浙一带保留有吃立夏蛋、健脚笋、五虎丹、三两半等“吃补食”的饮食风俗;云南宣威地区则有大门插皂荚枝、红花以压崇,围灰墙脚以避蛇之俗。部分少数民族亦有过立夏节的习俗。民间立夏日风俗习惯必须吃蛋,还有吃七家茶、吃李子、吃麦豆粥等,据说有祛病的妙用。 盐城称重 盐城境内居民对立夏节颇为重视,这天的饮食有熟煮蛋、熟莲藕、裹粽子、蒸粘饼等等。此外,还有两项特殊的习俗:称体重和吃黄烧饼。 福州吃鼎边糊 鼎边糊 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鼎边糊(又称锅边糊),用米浆涮锅边烧煮而成,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或少量香菇、蛏干等海鲜清汤。 江南吃三新 江南地区有立夏尝“三新”的俗谚。“三新”即樱桃、青梅、鲥鱼。“三新”也有指“竹笋、樱桃、梅子”,“樱桃、青梅、麦仁”,“竹笋、樱桃、蚕豆”的。总之,在立夏时节,可吃上时令新鲜的食物。 立夏吃蛋 “立夏吃蛋”的习俗由来已久。俗话说“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相传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晴暖并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有身体疲劳四肢无力的感觉,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经受“疰夏”的考验。立夏日一般在农历的四月,“四月鸡蛋贱如菜”,人们把鸡蛋放入吃剩的“七家茶”中煮烧就成了“茶叶蛋”。后来人们又改进煮烧方法,在“七家茶”中添入茴香、肉卤、桂皮、姜末,从此,茶叶蛋不再是立夏的节候食品,而成为中国传统小吃之一。“立夏吃只蛋,力气大一万”,宁波人有立夏吃茶叶蛋的习俗。 § 养生 注重对心脏的养护 莲子猪肚 立夏、小满在农历四月前后,称之为孟夏(夏之初),天气渐热,植物繁盛,此季节有利于心脏的生理活动,人在与节气相交之时故应顺之。所以,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医学源流论》曰:“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3] 防止外感 立夏节气常常衣单被薄,即使体健之人也要谨防外感,一旦患病不可轻易运用发汗之剂,以免汗多伤心。老年人更要注意避免气血瘀滞,以防心脏病的发作。故立夏之季,情宜开怀,安闲自乐,切忌暴喜伤心。清晨可食葱头少许,晚饭宜饮红酒少量,以畅通气血。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切忌狂喜大怒伤心。 预防上火 立夏之时,雨量较少而大风天气较多,故而气候干燥。人体容易“上火”,诸如咽干口燥、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要防止“上火”,首先要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在饮食上要多吃蔬菜、水果,忌吃辛辣食物。多饮水,促进体内致热物质从尿、汗中排出,达到清热排毒之目的。立夏后,白天长夜间短,晚间睡眠往往不足,人们应增加午休。[4] 三浴锻炼 天气热起来,可对孩子进行“三浴”锻炼。也就是每天多通风,让孩子开窗睡觉,进行空气浴。带孩子到户外进行日光浴,夏季在每天早9:00左右为宜。日光中的红外线照到皮肤上,对心肺功能起到有益的作用。紫外线照到皮肤上,可使全身功能活跃且循环加速,并能刺激骨髓制造红细胞,防止贫血,此外尚有杀菌消毒作用。还有就是水浴,天气热了,孩子们可以在水里多玩儿一会儿,注意水温在35℃左右,一边洗澡,一边游戏,洗澡要天天进行,不只为了干净,还为了增强体质。[3] § 农谚 立夏 农时节令到立夏,查补齐全把苗挖。 粮棉作物勤松耪,灭草松土根下扎。 水稻插秧突击搞,季节不容再拖拉。 玉米花生继续种,红麻黄姜和芝麻。 闲散地上种黍稷,南坡北洼栽地瓜。 麦浇开花灌浆水,防治锈病和麦蚜。 苹果梨子早疏果,稀密恰当果子大。 适时防治枣步曲,一般不宜过立夏。 牛驴骡马喂养好,加强防疫常检查, 使役需要讲科学,强弱快慢巧配搭, 小猪要动大猪静,放羊满天星为佳。 静水鲤鱼流水鲶,科学喂养鱼龟虾。 立夏麦龇牙,一月就要拔。 立夏麦咧嘴,不能缺了水。 立夏天气凉,麦子收得强。 立夏前后连阴天,又生蜜虫(麦蚜)又生疸(锈病)。 立夏前后天干燥,火龙往往少不了(火龙指红蜘蛛)。 小麦开花虫长大,消灭幼虫于立夏。 豌豆立了夏,一夜一个杈。 立夏大插薯。 清明秫秫谷雨花,立夏前后栽地瓜。 立夏芝麻小满谷。 立夏的玉米谷雨的谷。 立夏种绿豆。 季节到立夏,先种黍子后种麻。 立夏前后种络麻。 立夏种麻,七股八杈。 立夏前后,种瓜点豆。 立夏种姜,夏至收“娘”。 立夏栽稻子,小满种芝麻。 立夏三日正锄田。 节气到立夏,就把小苗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