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东晋南朝政区
释义   东晋南朝上承三国﹑西晋﹐地方政区实行州﹑郡﹑县三级制﹐其特点是州郡越分越多﹐辖区缩小﹐又设置了侨州郡县﹑双头州郡等。

政区制度 东晋南朝地方政区分实﹑侨两种。实州郡县即一般州郡县﹐既有其人民﹐又有其土地﹔侨州郡县即故土沦亡﹐以原籍州﹑郡﹑县名寄治别处﹐只有侨民﹐而无土地。此种侨州郡县﹐十六国﹑北朝亦存在﹐而以东晋南朝为多。西晋末年﹐大量流民南渡。东晋南朝政府为表示正统所在﹐且以安抚侨流和招徕北方士族﹐在南方大量设置侨州郡县。侨置情形至为复杂。侨州郡县设立后﹐又多迁徙不定﹑省置无常。在侨州郡县着籍者﹐可以减免赋役﹔加之侨实混杂﹐户籍紊乱﹐难于管理﹐影响政府赋税收入﹐故侨州郡县设置后不久﹐即不断实行土断。土断后的侨州郡县﹐领有实土﹐其户籍和赋役与一般州郡县相同。

此外﹐还有双头州郡﹑左郡左县﹑僚郡﹑俚郡等。双头州郡即两州﹑两郡同治一地﹐一人带两州刺史﹑两郡太守。这主要起源于侨寄﹐即一州一郡本土沦亡﹐寄治他州他郡﹐如南秦为侨州﹐寄治梁州治南郑﹐由一人任刺史﹐称为梁﹑南秦二州﹔又如巴西为侨郡﹐寄治梓潼郡治所涪县﹐由一人任太守﹐称为巴西﹑梓潼二郡。亦有两郡本土并未沦亡﹐但合治一处者﹐仍可称为双头郡﹐如宋泰始(465~471)以前﹐淮北的陈﹑南顿二郡﹐皆有实土﹐但南顿帖治陈郡﹐即双头郡。南朝时﹐又在边地民族聚居区设置左郡﹑左县和僚郡﹑俚郡。当时习称“蛮民”为“蛮左”﹐左郡﹑左县即因蛮左而置﹐有南陈﹑边城﹑光城等二十多个左郡和太湖﹑南陈﹑吕亭等十多个左县。僚郡﹑俚郡则置于僚族﹑俚族聚居区﹐如东宕渠僚郡﹑越嶲僚郡﹑沈黎僚郡及吴春俚郡等。

州置刺史﹐郡置太守(唯丹阳郡以京师所在称尹)。与郡同级的有王国和公国﹐置内史和相﹐县置令﹑长(宋广建公﹑侯﹑伯﹑子﹑男诸国﹐因诸县之地而封建﹐置相﹐任同令﹑长)。自宋以后﹐令多于长。

州郡县有大小﹑高卑之差别。扬﹑荆二州地位最重﹐号称“二陕”﹔江﹑南兖﹑南徐诸州皆属重镇﹔交﹑广﹑宁等州远处边陲﹐地位较卑。梁制诸州佐吏“各因其州之大小而置员”。天监(502~519)中﹐诸州佐吏以班多者为贵。其中以扬州最多﹐南徐州次之﹐荆﹑江﹑雍﹑郢﹑南兖五州又次之﹐湖﹑豫﹑司﹑益﹑广﹑青﹑衡七州又次之﹐北徐﹑北兖﹑梁﹑交﹑南梁五州又次之﹐越﹑桂﹑宁﹑霍四州又次之。陈代诸州中﹐扬﹑南徐﹑东扬三州为三品﹐荆﹑江﹑雍﹑郢﹑南兖﹑湘诸州四品﹐豫﹑益﹑广﹑衡﹑青(领冀州)﹑北兖﹑北徐﹑梁(领南秦)﹑司﹑南梁﹑交﹑越﹑桂﹑霍﹑宁等州五品。郡亦有大小远近之异。梁制﹐郡守及丞各为十班﹐丹阳﹑吴郡﹑会稽等郡﹐同太子詹事﹑尚书班﹐高凉﹑晋康等小郡﹐三班而已。陈制亦丹阳﹑会稽﹑吴郡﹑吴兴四郡﹐地位特高﹐为五品﹐其它郡﹑国领户万户以上者六品﹐不满万户者七品。县也有品级之分。

疆域与政区 东晋偏安江左﹐南北构兵﹐疆域广狭无常﹐政区建置亦因而有增减。太元八年(383)肥水之战前﹐前秦统一北方﹐奄有淮河以北及巴蜀之地。东晋唯有扬﹑荆﹑江﹑广﹑交﹑豫﹑徐﹑兖﹑青﹑冀﹑司﹑幽﹑并﹑益﹑宁十五州。其中兖﹑青﹑冀﹑司﹑幽﹑并﹑益诸州本土沦亡﹐为侨州﹔其它诸州﹐也有侨郡县。义熙(405~418)中﹐北灭南燕﹐西定谯蜀﹐西北灭后秦﹐东北有今山东半岛﹐西北有关中﹐北抵黄河﹐西南至今越南横山﹐统有扬﹑北徐﹑幽﹑冀﹑东秦﹑青﹑并﹑兖﹑豫﹑江﹑北青﹑司﹑荆﹑北雍﹑秦﹑东益﹑宁﹑交﹑广﹑北并﹑北冀﹑雍﹑梁﹑徐﹑北兖等二十五州。其中幽﹑冀﹑东秦﹑青﹑并﹑兖﹑秦﹑雍等州为侨州﹔其它诸州中﹐也有侨郡县。

南朝宋初﹐基本保持东晋末疆域﹐此时关中已为夏所据。永初三年(422)以后﹐河南州郡﹐又渐入于魏。此后疆域政区﹐大致以泰始为界。泰始以前﹐有扬﹑东扬﹑南徐﹑徐﹑南兖﹑南豫﹑豫﹑江﹑青﹑冀﹑荆﹑郢﹑湘﹑雍﹑梁﹑秦﹑益﹑宁﹑交﹑广﹑兖二十一州﹐其中南徐﹑南兖﹑南豫﹑冀﹑秦为侨州﹔其它各州中也有侨郡县。其版图西至秦岭以南﹐东至淮河以北﹐有今河南南部﹑江苏﹑安徽两省北部及山东半岛。泰始以后﹐宋多内乱﹐魏大举南侵﹐加以边将降魏﹐淮北四州(徐﹑兖﹑青﹑冀)及豫州淮西之地﹐一时俱没﹐版图遂蹙。东以淮水为界﹐侨徐﹑兖二州于淮南﹐青﹑冀二州于赣榆县之郁洲﹐有扬﹑南徐﹑徐﹑南兖﹑兖﹑南豫﹑豫﹑江﹑青﹑冀﹑司﹑荆﹑郢﹑湘﹑雍﹑秦﹑梁﹑益﹑宁﹑交﹑广﹑越二十二州。

齐州郡建置﹐初有扬﹑南徐﹑豫﹑南豫﹑南兖﹑北兖﹑北徐﹑青﹑冀﹑江﹑广﹑交﹑越﹑荆﹑巴﹑郢﹑司﹑雍﹑湘﹑梁﹑秦﹑益﹑宁二十三州。其中巴州乃建元二年(480)分荆﹑益二州置﹐永明元年(483)即省﹐存在时间极短﹐基本上仍是二十二州之制。及建武(494~498)末﹐失雍州沔北诸郡。永元(499~501)中﹐又失淮南豫州之地﹐疆域更见减缩。

梁五十余年(502~557)中﹐州郡设置和疆域变化都很大。天监初﹐大体因齐之旧。有州二十三﹐郡三百五十﹐县一千零二十二。中大通(529~534)时北伐﹐曾达到河南﹐后虽败退﹐仍有淮北之地。又开拓闽﹑越﹑平俚洞﹐破牂柯﹐以旧州辽阔﹐多有析置。至大同五年(539)﹐有州一百零七。其时州名虽多﹐但大小不等。又以边境镇戍﹐虽领民不多﹐欲重其将帅﹐皆建为郡﹐或一人领两三郡太守。侯景之乱﹐建康陷落﹐梁元帝萧绎建都江陵﹐诏令所行﹐不及千里﹐民户着籍﹐不满三万。平定侯景以后﹐江北﹑淮南之地﹐悉陷北齐﹔汉中﹑巴蜀﹐则没于西魏。萧又引西魏兵南下﹐攻陷江陵﹐杀梁元帝﹐建立政权﹐史称后梁﹐为西魏附庸﹐江陵附近地区﹐亦不为梁有。

陈朝疆域以太建(569~582)时为最广。太建五年伐北齐﹐得和﹑南司﹑衡﹑巴﹑罗﹑定﹑扬﹑霍﹑合﹑江﹑西楚﹑东广﹑淮﹑泾﹑南谯﹑东豫﹑光﹑建﹑谯﹑仁﹑潼﹑安﹑朔﹑青﹑冀等州﹐不仅恢复了淮南故土﹐而且也恢复了淮北的部分州县。但至十一年底﹐江北之地﹐又尽没于北周。十二年﹐北周相州总管尉迟迥与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等起兵反杨坚﹐司马消难以郢﹑随﹑温﹑应﹑土﹑顺﹑沔﹑澴﹑岳九州及鲁山﹑甑山﹑沌阳﹑应城﹑平靖﹑武阳﹑上明﹑涢水八镇归附于陈﹐陈又得江北﹑淮南部分地区。旋因司马消难失败﹐仍入北周。至于陈末﹐史称“土宇弥蹙﹐西亡蜀汉﹐北丧淮﹑肥﹐威力所加﹐不出荆﹑扬之域。州有四十二﹐郡唯一百零九﹐县四百三十八”。

隋平陈后﹐改陈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结束了自东汉末以来﹐历时四百余年的州﹑郡﹑县三级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2: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