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国式摔跤 |
释义 | § 简介 民族传统运动-中国式摔跤清朝善扑营武士~ 后排左四是善扑营首领宛八爷,前排左三为郭定昌 清王朝的国家摔跤组织是“善扑营”,摔跤者穿特制的短上衣(叫“褡裢”),系腰带,穿长裤,衣、带可以抓,全身可以握抱,但不许抓裤子,不许击打,不许使用反关节动作,三点着地(两脚加一手一膝着地)为失败,3跤2胜,没有时间限制。民国时期,北京、天津等地都有不少人以表演摔跤为职业。在北京天桥附近形成了几大“跤场”,其中首推沈三(沈友三),后有宝三(宝善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式摔跤有了很大的发展。1953年第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中国式摔跤被列为正式竞赛项目,前几届全运会也均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全国锦标赛。1956年和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相继颁布了“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等级制”和“中国式摔跤规则”,将中国式摔跤运动正规化。 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按体重分为10个级别,每场比赛分3局,每局净摔3分钟,两局之间休息一分钟,比赛在平坦柔软的8米×8米的垫子上进行。运动员身穿柔软结实的短上衣,系腰带,穿长裤,全身可以握抱,可以抓摔跤衣和腰带,但不许抓裤子。按照把对方摔倒的不同程度,分别判得 3分、2分、1分。每场比赛得分总计多者为胜。 § 产生 摔跤在中国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根据文字记载和传说,早在四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了摔跤活动。当时,人们为了求得生存,在与自然界进行斗争中,在部落之间的冲突中,利用自己的力量、技巧取得食物和进行自卫,从而产生了古代的摔跤。 中国式摔跤 据南朝人任昉著的《述异记》中记载:“奏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戟,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翼州有乐名蚩尤戏,其两两三三,头戴牛角以相抵,汉造角抵戏,盖其遗制也。”这种“蚩尤戏”就是我国古代摔跤的雏形。 由此说,我国古代摔跤始于黄帝时代。 摔跤渊源 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初年,摔跤作为练兵的一项军事科 目出现。据《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由于当时兵器差,射箭、驾车、角力都是军队操练的主要科目。 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列强对峙,互相攻伐,战争频繁,作为军事训练的摔较活动也 得到广泛的开展。《公羊传》中记载,宋闵公手下有一员大将叫长万,是当时闻名于世的大力士,由于宋闵公揭露长万曾被鲁师所俘,故“万怒,搏闵公,绝其脰。”结果,宋闵公被长万摔死。秦汉时期,摔跤不仅作为重要的一种军事训练手段,也是节日和宫廷内表演项目。秦统一六国后,进行了“车同轨、书同文”等一系列的工作,同时也统一了摔跤的名称为“角抵”。 1975年在湖北江陵县凤凰山一座秦墓中出土的木蓖曾有古代摔跤的画面。这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公元 前208年)的有关古代摔跤的史料。图案上三名男子,他们在进行摔跤比赛,气氛紧张热烈。左边立者为裁判。上边悬 挂的帷幕,表示在舞台上进行的比赛。一按画面的排场看,似在宫廷内举行的。由此可见,秦统一六国后,把掉跤列为宫廷的一种娱乐项目,并在民间也有一定的开展。 从秦末到汉景帝的半个世纪中,摔跤活动曾处于低潮。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时,摔跤活动又盛行起来。据《汉书.武帝记》中记载,规模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皆来观”;一次是元封六年“夏,京师民观角抵戏于上林平乐馆。”河南省密县打虎亭2号东汉墓中的一幅壁画,描写了当时摔跤表演的一个场面,陕西省长安客省庄汉墓出土的铜牌上也刻有摔跤图,画面上是两位农民打扮的男子在树荫下对摔。此图足 以说明,汉代摔较活动已较普遍地开展,田间地头也成了摔跤的场所。由于汉代重视摔跤活动,摔跤的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三百里皆来观”。同时,摔胶比赛胜负有裁判员来判决。山东省临沂地区金雀山汉墓中出土的绢画上有一对健壮的摔跤手,挽袖对视,准备决一雌雄,并有一名裁判员在旁拱手而言,以判胜负。 三国鼎足之后,曹操曾大力提倡摔跤活动,除把摔跤作为训练士兵的手段外,还列入百戏之内。在河南省南阳市出土的大块汉砖上刻有角抵戏。中国式摔跤唐朝历经贞观、开元之治,国富民强,太宗皇帝李世民以隋亡为戒,选贤任能、虚心纳谏,社会经济很快得到发展,而讲武、习武的风气不懈,故摔跤活动在唐代的历史上蜚噪一时,就连帝王也要上场助威,鼓励士气。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每逢元宵节和七月十五的中无节均举行摔跤比赛,许多帝王不仅爱看,而且有的还是摔跤能手。唐朝末年,朝廷还建立了官办的相扑棚,收罗和训练摔跤能手,入选者称为相扑人,每当朝会、宴聚、祭祀之时,相扑人专门进行摔跤表演。 秦汉以来,摔跤的主要技术是较力量,并可以拳打脚踢,用擒拿方法扭断手臂、腿脚,直至把对方摔死。明朝万历年间出版的《万法宝全》一书中,就有古摔跤图样。当时把摔胶列为六御之内,作为军队作战训练的重要手段。据《明史.江彬传》中记述,御史乔白岩和应天府丞冠天叙还很注重选材和采用针对性的训练(别教法势)方法,在战术上注意到以矮制长, 这些,无疑是对摔胶在选材、训练以及战术运用上的一大贡献。 公元1638年,明朝官员陈元斌,为了复兴明朝的天下,东渡日本,求援兵于德川幕府,结果求援未遂,留居日本,这样陈元斌就把中国武术和摔跤传到了日本,后经日本改革和发展,成为日本现在的相扑和柔道。 清朝用武力起家,入主中原,一直保持着尚武崇战的风气,加之清朝历代皇帝大力提倡摔跤运动,因而“布库”之戏得以广泛传播。 总之,摔胶运动由于清代皇帝的大力提倡,满族、蒙族和汉族跤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摔跤技术不断提高、不断完善,最终发展成近代中国式摔胶,所以说,中国式摔跤是我国各族跤手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 § 和柔道区别 柔道 中国式摔跤和柔道最明显的差异是:1.中国式摔跤除两脚外身体任何部位触地既被判输,柔道则不然,它有寝技,既到地后的技术。2.柔道有反关节技术,中国式摔跤则不用。实战除外。相同点主要是在摔法上,名称不同但技术是一样的。中国式摔跤和柔道最明显的差异是:1.中国式摔跤除两脚外身体任何部位触地既被判输,柔道则不然,它有寝技,既到地后的技术。2.柔道有反关节技术,中国式摔跤则不用。实战除外。相同点主要是在摔法上,名称不同但技术是一样的。 § 与蒙古摔跤的区别 蒙古摔跤主要是规则不一样。 中国式摔跤和蒙古摔跤,一样是只要让对手的膝盖以上任何部位触地,就算得分。但蒙古摔跤只能用手抓、抱对手上半身,也可以用绊腿,但不准手触对手腰部以下部位,因此抱腿摔、抱腰摔都不能用;而中国式摔跤更加全面一些,可以使用包括抱腿在内的任何技巧 另外,蒙古摔跤一般不分量级,选手穿蒙古传统的牛皮背心、摔跤裤和马靴,比赛一般伴随着传统音乐,且只要一方得分(让对手膝盖以上任何部位触地),比赛就结束。中国式摔跤则分量级,穿短袖开襟的跤衣,得分后可以继续比赛,直到比赛时间结束后,依照双方得分判胜负 § 主要技法和名称 任何一项竞技体育运动都有一套与其项目特点相适应的基本功与练习方法,摔跤运动也不例外。 中国式摔跤 摔跤基本功既有单式练习又有联合练习,既有徒手练习又有器械练习。 摔跤的基本功不仅是熟练地掌握和提高摔跤技术的重要环节,而且是有效地发展专项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摔跤的技术是千变万化的,只有全面地掌握摔跤的基本功,练习基本功,才能为掌握摔跤技术打下良好基础。 倒地功 中国式摔跤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项目,目的是要摔倒对方而自己保持平衡。常言道:“要想摔人,必须先会倒地。” 这就是说,练习摔跤,要先学会倒地的功夫,才能避免受伤,做到自我保护,同肘锻炼身体能经受震动,发展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在练习倒地功时,必须注意: 1.倒地时,身体接触地面的面积要大。 2.倒地时,要憋气、团身、全身紧张,以免内脏受到 震动。 3.手撑地时,手指稍向里扣,屈肘。 4.被摔倒时,要及时松手,以防砸伤. 倒地功的内容有: 1.前倒:同“前滚翻”的动作。 2.左前倒:由左架开始,上体前倾,两膝交屈,左手 在前,右手在后。左手指向里撑地,接着迅速屈肘、低头、 团身左前滚。左肩先着地,然后右肩着地。 3.右前倒:方法与左前例相同,只是向右前方倒地。 4.左后倒:由左架开始,低头、团身、屈膝,身体向 左后方倒。左手指向里,并在身体左侧撑地,然后迅速屈 臂,使身体向左后方着地。 5.右后倒:方法与左后倒相同,只是向右后方倒地。 6.后倒:同“后滚翻”,但手臂和后背要同时着地, 低头、含胸、憋气。 7.直立前倒:身体直立前倒,两臂微屈,两手手指稍向里指,两手撑地后,以迅速屈肘的动作来缓冲落地的冲击力。在整个动作的过程中,要抬头、憋气,全身紧张用力。 f练习倒地的功夫,最好从原地开始,根据掌握的情况,可改变姿势或在活动中练习,逐渐增加难度,以适应比赛时的情况 中国式摔跤是通过摔跤衣发挥手法的作用。术语讲:“手是两扇门,全靠腿赢人。”形象地道出手法技术在摔跤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实战中有了有利的把位才能组织进攻,从而战胜对方。 中国式摔跤 中国式摔跤优于其它跤种,手脚分工明确就是中国跤鲜明的特点。它说明了中国式摔跤的先进性和文明性。中国式摔跤技法博大精深,功法和技术繁多。就手法而言,有抢手(抓握),防手(防抓握),蹬手(蹬把),引手(主动给对方抓握,借以反攻),借手(借对方紧握我时我借其手进攻)。拿法就是借用跤衣或肘腕拿摔。 一般情况左侧进攻者左手为上手,也叫前手。右手为底手,也叫后手。术语讲:“跤摔一把手。”就是讲一把底手,也叫准手。抢手也就是抢底手,也叫争手。抢底手争上手是手法技术的基本技术。 中国跤在实战中运动员均要穿布制开胸、半袖的短上衣,叫跤衣。也叫褡裢。腰系中心带也叫腰带。跤衣跤带各部位均有名称。 中国式摔跤一、 跤衣把位名称,把位和抓法 ● 跤衣部位 1、 衣领叫领 (1) 正领 (2) 偏领(磨盘领) (3) 倒扒领 2、 衣袖叫小袖 3、 胸襟叫门子 (1) 直门 (2) 偏门 (3) 挂门 (4) 软门 4、 腰带叫中心带 (1) 前带 (2) 偏带 (3) 后带 5、 跤衣下摆游离部分叫小杈 (1) 直握 (2) 反握 6、 跤衣背后部分叫后契 (1) 后带上 (2) 后带下 中国式摔跤国际邀请赛...)● 实战中除抓握跤衣外还可以抓握身体上肢各部位 1、 握腕 (1) 反握腕 (2) 正握腕 (3) 双手握腕,又叫双剁腕 (4) 掳腕 2、 握肘 (1) 掐肘 (2) 掳肘 3、 抱脖 (1) 单臂夹颈 (2) 单臂反夹颈(反夹锅) (3) 单手抱脖(向后扒抱) (4) 双手夹颈(双手扣腕) 2006全国中国式摔跤冠军赛唐...)● 跤衣把位抓握方法 1、 抓握大领方法 (1) 正领、偏领:拇指在内,四指在外 (2) 倒扒领:由对方腋下扒对方领,四指在内 2、 抓小袖方法(抓异名侧衣袖) 四指在内,拇指在外 3、 胸襟的抓法 (1) 直门:抓异名胸襟上部,拇指在内,四指在外,将跤衣翻起。 (2) 偏门:抓同名侧胸襟上部,四指在内,拇指在外。 (3) 反挂门:反腕抓异名侧胸襟上部,拇指在外,四指在内。 (4) 软门:抓异名侧中带上,胸襟下部,拇指在内,四指在外翻起。 4、 跤带抓握法 (1) 正握后带:又叫盖后带,拇指插入,四指下勾。 (2) 反握后带:又叫挎后带,四指反腕插入,拇指在外。 (3) 偏带:双手或单手抓握异名侧偏带,拇指在内,四指勾挂。 (4) 中带:又叫中心带,单手或双手抓握对方前带,拇指在外,四指插入,反腕抓握叫端中带。 5、 后契的抓握法 (1) 单手抓握对方背后带上跤衣 (2) 但手抓握对方背后带下跤衣 6、 杈的抓握法 (1) 反手抓:反手抓握异名侧跤衣下摆游离部分。 (2) 正手抓:正手抓握异名侧跤衣下摆游离部分。 § 基本姿势 中国跤术要求非常严谨,它有着固定的基本姿势,这些姿势一般称为之“跤架”,这些姿势都是平时训练中形成的. “跤架”的基本姿势是在才一出架的瞬刻间,上体成半斜面,两腿微屈;要求扣胸、紧臂、垂尾骨,头部要正直,鼻尖向前不得超过前脚尖,后脑不得超过后脚跟;两手指松开并拢成松握拳状,上手在前,底手在后,沉肩垂肘,两手高不过鼻,低不过嘴,这样为封门出架的上半身姿势。跤架分为右架与左架。左脚在前时为左架,右脚在前时为右架;前脚为虚,后脚为实;身体重心前脚支撑承负全身40%重量,后脚支撑承负全身60%重量,后脚为主要站立基础,这样前脚为先锋,后脚为后卫。这种姿势在传统武术“形意拳”里面叫“三才势”即“三体势”。此动作姿势形成前后腿紧密相随。如属右架者其右手也在前,在前之手叫上手,捎后之手叫后手(底手),又称“上把”“底把”,前手抢把,后手辅助上手。 1、左跤架(图1)。 2、右跤架(图2)。中国式摔跤基本姿势 3、右对左跤架(图3)。 4、低架姿势(图4-5)。 低架姿势是一种应对时的过渡性姿势,这是一种双方相互揪抓一起都进行防守时才出现的,突然低架矮下之后立即借力进攻。 5、顺架(图6-9)。 顺架就是对阵的双方都以右对右或左对左。顺架是双方在对摔时可灵活顺方向转圆圈,双方相互用前脚进招,无论是奔向对方前腿或后桩都很顺便。 6、顶架(图10-13)。 顶架就是对阵的双方在一方右另一方左,或一方左另一方右,双方的前腿(脚)互相顶裆,周旋起来形成一进一退。双方都是一边进攻时会感到别扭,只能使用滑步向后伸腿即可用招。 § 基本步法 跤架的前脚为先锋,后脚是后卫,这是摔跤中步法的基本要求,俗话说:“走对步赢跤,走错步输跤”。步法在摔跤里是极为重要的,灵活的运用步法是每个跤手必须熟练的环节。跤术的基本步法必须掌握。 在走架时右架向右转行或左架向右环行,不论走快步或走慢步,双脚运行一定保持走斜丁步;在摔跤的过程中一但要挪动,必须是底桩先走,横向跨步而前脚紧跟;在走跤步时前后脚横跨一尺而前脚跟步三寸,后卫保先锋,跤步永不乱跨。在摔跤时步法后退也可以,前脚滑退而底桩横跨,永远保持斜丁步的步伐。 1、盖步(图14)。 盖步需要很硬的功夫,它是使用各种填腰绊子的前奏,这种姿势很优美。中国式摔跤基本步法 2、背步(图15)。 背步的主要动作步法是,左脚往后挪一步,身体随之左转身,这种步法也是使用各种填腰绊子的一个步骤,它与盖步起的作用是一样的。 3、钻子脚(图16-19)。 钻子脚是将对方施跤完成盖步或背步以后,步法背过来,在将往起背对方之时上体扭身,以两脚掌为轴,拧转双脚跟,转过脚后,脚跟不落地,这种拧转就叫钻子脚。拧转的同时弯腰、低头,后沙脚,蹬直双腿,方可见跤。 4、滑步(图20-25)。 滑步的主要动作是前脚往前一滑,后脚跟随滑动,滑动脚步,脚落于对方身后。 5、车轮步(图26-27)。 车轮步是手插入对方腋下时,必须往后大撤车轮步。中国式摔跤基本步法 6、冲步(图28-29)。 冲步的步法是:前脚前冲,落于对方中门两脚中间,同时上底手将对方狠力挣拧,后脚前冲将对方踢翻。 7、跟步(图30-31)。 当把对方刁缠紧紧撮住,基腿向斜方向跳步,底桩跟步搓进,用棚劲将对方先往下闷按,将对方摔倒。 8、弧行步(图32-33)。 弧行步的步法是不走直线,而是弧行,走的是划步,向侧方向进步,也叫划切步。 9、跳步(图34-35)。 跳步是为了争取时间,前桩向前纵跳上步,后腿紧跟,把跳步和盖步汇成一个动作,跳过来是为了使底桩站稳,同时又扔腿使别。 10、跨步(图36-37)。 跨步也叫蹬步,是在对方使跤,为了便于插腿,在打腿之前先横进跨步再插腿,双臂向前跪切对方前胸,将对方摔倒。 § 竞赛规则 中国式摔跤的守望者 老跤手老...)第一章 通识 第一条:竞赛性质 一:个人竞赛:以个人在所属级别内竞赛所得的成绩,确定个人名次。 二:团体竞赛:以每个团体所有被录取名次的运动员的成绩总和确定团体名次。 第二条:竞赛制度 一:单败淘汰赛 二:双败淘汰赛 三:循环制 第三条:年龄组别及体重级别 一、年龄组别:根据运动员的年龄分为青年组和成年组。 1、青年组:15周岁~18周岁。 2、成年组:19周岁以上。 3、青年组运动员一般不允许参加成年组竞赛,但具有一定训练水平的经教练申请和主办单位同意,也可参加成年组比赛。 中国式摔跤二、体重级别 1、青年组: (1)不超过46KG级别 (2)46~49KG级别 (3)49~52KG级别 (4)52~56KG级别 (5)56~61KG级别 (6)61~66KG级别 (7)66~72KG级别 (8)72~80KG级别 (9)80~90KG级别 (10)90KG以上级 2、成年组: (1)不超过48KG级别 (2)48~52KG级别 (3)52~57KG级别 (4)57~62KG级别 (5)62~68KG级别 (6)68~74KG级别 (7)74~82KG级别 (8)82~90KG级别 (9)90~100KG级别 (10)100KG以上级 女子中国式摔跤亮相赛场3、女子组: (1)不超过44KG级别 (2) 44~47KG级别 (3) 47~50KG级别 (4) 50~54KG级别 (5) 54~58KG级别 (6) 58~63KG级别 (7) 63~68KG级别 (8) 68~74KG级别 (9) 74~82KG级别 (10) 82KG以上级 第四条:称量体重和抽签 一、运动员比赛前1天进行称量体重,称量时间在1小时内完成。 二、由裁判长一人,裁判员数人,记录员和医生组成称量体重组,另聘请教练代表监督进行。 三、运动员称量体重时,男子应穿短裤或赤身,女子应穿短裤和T恤衫。如运动员体重低于或超过原属级别,并在规定时间内不能达到原属级别,则按全部弃权论处。 四、运动员可在规定时间内依次重复称量体重。 五、运动员称量体重后,由本人抽签,根据抽签结果进行编排。 第五条:比赛场数 运动员在一天内的竞赛场数原则上不超过四场,如有特殊情况可赛五场,但场与场之间至少休息15分钟。 第六条:竞赛通则 一、比赛礼节: 比赛开始前和结束后,双方运动员应站在比赛开始线互相抱拳致意,并对场上裁判和观众抱拳致意,如不执行该条规定将受到警告处罚。 二、比赛局数和时间: 1、 每场比赛三局,每局两分钟,局间休息30秒。 2、 比赛中,一切暂停时间均应扣除(如:场上裁判的叫停,宣告运动员得分、判罚及受伤处理等情况)。 3、 比赛进行中,因特殊情况有场上裁判员发令中止比赛时,双方的比分和已用时间均予保留,以便比赛继续进行。 三、比赛中的信号 1、 每局比赛均由场上裁判员发令开始。 2、 每局比赛结束均由记时员鸣哨或鸣锣示意。 3、 比赛进行中,场上裁判员发出停止口令后,双方运动员应立即停止比赛。 四、比赛服装 1、 运动员必须穿规定颜色及标准的比赛服装,相同颜色的运动裤及软底高腰鞋。 2、 运动员上场之前,必须穿好跤衣,扎好腰带(腰带由腹前绕到背后,再绕回腹前打扁结,松紧要适度,以手能插入为标准),以免妨碍比赛。 3、 比赛进行中,运动员必须经场上裁判员指令,才能整理服装。 五、比赛中的规定 1、 每局比赛结束时,运动员应到指定地点休息,不得擅自离场。全场比赛结束后双方运动员站在比赛开始线,待场上裁判宣布比赛结果,双方运动员相互抱拳致意,并同场上裁判员及场下观众抱拳致意后,方可离场。 2、每局比赛中间休息时,本方教练员、助手、医生(不超过两人)可以向运动员进行指导或放松,但在比赛中不得进行上述活动。 3、比赛进行中,教练员或助手不得干涉裁判员工作,如有异议,可向仲裁委员会以书面形式提出,裁判员不受理任何异议。 4、每局比赛中如运动员比分相差5分,则判得分多者胜一局。中国式摔跤比赛进行第二章 裁判方法 第七条:得分标准 比赛进行中,除两脚外的身体其他任何部位先着地者失分(跪腿摔除外),一方被摔倒后,根据倒地的情况,判对手得2分、1分或不得分。 一、得2分 1、将对手摔倒至头、躯干着地(肩、背、胸腹、体侧),自己保持站立。 2、使用跪腿摔时将对手摔倒,使之躯干着地,自己保持稳定。 注⑴使用跪腿摔(不限次数)不成功,虽然膝部着地但能迅速起身者,不判失分。 ⑵将对手摔倒至躯干着地后因对手未松手被拉倒者,仍判得2分。 二、得1分 1、将对手摔倒,仅使其手、肘、膝、臀部着地者。 2、将对手摔倒,自己也随之倒地者。 3、双方同时着地,躯干在上者。 4、使用跪腿摔将对方摔倒,但自己重心失衡者。 5、对手受到一次警告,自己可得1分。 6、对手出界,自己可得1分。 三、互不得分 双方运动员同时倒地,或者双方同时出界,或不分先后、上下时,互不得分。 第八条:进攻有效与无效 一、在比赛区域内使用动作将对方摔倒在保护区,判进攻有效。 二、在比赛区域内将对方摔倒后,自己踏入或跌入保护区,判进攻有效;对方倒地与进攻方踏入或跌入保护区同时发生,判进攻有效;将对方摔倒前,自己踏入或跌入保护区,判失分。 三、两名运动员有一只脚踏入保护区,裁判员及时叫停,判出界者失分,双方运动员回到场中央重新开始,进攻者在比赛区,对方在保护区被摔倒,判进攻有效。 四、踩着对手的脚或松开对手的脚后立即进攻,判进攻无效。 五、抓住对手的裤子使用动作,判进攻无效。 六、场上裁判叫停后仍然进攻,判进攻无效。 七、将对手摔倒与记时员鸣哨或鸣锣同时发生,判进攻有效;摔倒尚未着地(至空中)记时员鸣哨或鸣锣之后倒地,判进攻无效。第九条:犯规中国式摔跤 一、侵人犯规 1、使用反关节动作有意伤害对手者。 2、以手、肘、膝、头撞击对方或抓对方生殖器官者。 3、用脚尖踢对手或用脚蹬踹对手者。 4、用脚踢、弹对手小腿中部以上部位者。 5、按压对方眉口之间的面部或咽喉或抓对手头发者。 6、双手搂抱对手头、颈者。 7、已将对手摔倒、还故意压砸对方者。 8、将对手抱起使之失去控制能力,仍将对方头朝下垂直下摔,有意伤害对手者。 注:轻微撞击对手,或抬脚稍高轻踢、弹对方而无恶意伤害者,场上裁判应提醒其注意可不判其犯规。 二、技术犯规 1、场上裁判发出开始口令之前或叫停之后,仍然进攻者。 2、比赛进行中,作为教练员、助手干扰比赛或进入场地者。 3、比赛进行中,自行停止比赛者。 4、比赛中故意抓对手裤子者。 5、将小袖和直门连在一起抓把(串糖葫芦)者。 6、比赛中佩带饰物或坚硬护具者。 7、比赛进行中,跤衣带、跤靴带松开者。 第十条:消极 运动员在比赛中不积极主动进攻,有意拖延比赛时间为消极,以下为消极比赛具体表现: 一、比赛进行中,一直不让对手抓握。而自己又不抓握对手,故意后退无进攻意图者。 二、比赛进行中,不主动抓握,被对手抓握后又多次逃脱,逃脱后不积极抓握进攻仍有意逃避者。 三、比赛进行中,双手抓住对手,但不使用动作故意拖延比赛时间者。 四、比赛进行中,抓住底手封住对方而不主动进攻者。 五、比赛进行中,用头顶住对方,故意拖延比赛时间者。 六、比赛进行中,仅使用假进攻动作而无真正进攻意图者。 第十一条:罚则 一、 比赛前三分钟,三次点名未到,或点名报到后未经请假擅自离场,不能按时上场比赛者,按全部弃权处理。 二、 凡犯有第九条第一款“侵人犯规”之一者,根据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劝告、警告或取消该场比赛资格处理。 三、 凡犯有第九条第二款“技术犯规”之一者,裁判员应及时给予劝告。若劝告、警告无效,则出示红牌将其驱逐出比赛场地。并上报处理意见。 四、 双方运动员正在攻守中,一方犯规,如对犯规者有利时,应立即停止比赛,并按规定给予处理,如对犯规者不利时,则不停止比赛,等该进攻动作结束后再叫停,并按规定给予处理。(如犯规者将对手摔倒则不得分,如犯规者被对手摔倒,则判对手得分) 五、 因一方运动员犯规使对手受伤,而不能继续参加比赛,裁判员可根据情节轻重,取消犯规者该场比赛或全部比赛的资格,并判受伤者获得该场比赛胜利。 六、 两单位运动员为挤掉其他运动员或其他比赛队伍名次,有计划地进行非竞争性比赛,应取消一方或双方运动员该场比赛或全部比赛资格。 七、 比赛进行中,运动员采取消极态度逃避比赛时,场上裁判员可中止比赛,对消极运动员(一方或双方)进行教育、劝告,经对教育、劝告无效者给予警告处理。 八、 运动员消极比赛累计达20秒,可警告一次,在警告一次后,进行第二、三次警告之前,不再给予劝告。 九、 比赛中如一方运动员受到一次警告,则判对手得1分,一方受到三次警告,则取消该场比赛资格,判对方获胜,并取消被罚者的技术分。第十二条:运动员受伤处理中国式摔跤 一:比赛期间,经大会医生认为一方运动员因身体情况不宜继续参加比赛,则判对手获胜,该队员再参加比赛仍须有大会医生证明,否则不准参加比赛。 二、比赛进行中,因一方犯规致使对手受伤而不能继续参加比赛时,则判受伤者获胜。 三、比赛进行中,一方运动员因受伤(不因对手犯规致使)而不能继续参加比赛时,场上裁判员可宣布比赛暂停,但暂停时间不可超过2分钟,如果受伤者仍不能继续进行比赛,则判受伤运动员弃权。 第三章 评定胜负和记分方法 第十三条:评定胜负 一、采用三局二胜制,一场比赛分三局,胜两局者获该场胜利,如果三局中有两局是平局,则另一局胜者获该场胜利。 二、每局比赛2分钟,比分多者胜。 三、 若一局比赛中双方得分相等,则判为平局。 四、三局比赛结束后,如双方出现平局时,则比较三局得分总和,得分多者胜;如还相同,则比较得2 分次数,次数多者胜;如还相同,则比较技术分,技术得分多者胜;如还相同,则先得技术者胜;如还相同,则先受处罚者负(劝告或警告);如还相同,则比较个人体重(原始体重),体重轻者胜。如还相同,进圈决定胜负(设 3 米为直径的圈被摔到者或出圈者为负)。 五、 采用循环制时,每场结束后胜者计 2 分,负者计0分。因对方弃权获胜时,计2分弃权者为0分,其技术(小分)为0:0(不算优势胜利)。如果比赛进行中一方弃权,已有技术分,则按场上的技术分记录。 确定名次(循环制) (一) 确定个人名次: 1 、全部比赛结束后,按积分(即计分的总和)的多少确定个人名次,积分多者名次列前,少者名次列后。 2、如两人积分相等,则按两人在比赛中的胜负确定名次,胜者名次列前。 3、如两人以上积分相等,则以他们之间的比赛胜负确定名次。 4、如两人以上积分相等又为循环互胜,则按下列程序确定名次: (1)获局分多者名次列前; (2)比赛中受处罚少者名次列前(劝告或警告); (3)预赛或决赛中净得分数多者名次列前; (4)预赛或决赛,体重轻者名次列前。 5、参加预赛或决赛的场数不到一半者,成绩全部作废,不计名次,曾与他比赛的对方成绩均于注销。 6、参加预赛或决赛的场数已达到或超出一半时(如应赛六场,已赛完三场或三场以上)应按其积分确定名次,其余未进行比赛的场次,均按弃权论处。 (二) 确定团体名次: 1、按各单位运动员在各级比赛中被录取名次的总和确定名次,得分多者名次列前,少者列后。 2、如遇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团体积分相等,则判获得第一名多的单位名次列前;如再相等,则判获得第二名多者名次列前;依此类推。 注:每个级别录取几名及每个名次各得几分,由主办单位在竞赛规程中规定。中国式摔跤 第四章 裁判人员及其职责 第十四条:裁判人员的人数 一、总裁判长一人、副总裁判长一至二人。 二、每组裁判长一人,裁判员六至八名,记录员、计时员、挂分员和检录员各一人。 三、编排记录组:组长一人,组员三至四人。 四、宣告员一人。 五、医务人员若干人。 注:根据比赛规则可酌情增减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的人数。 第十五条:裁判员人员的职责 一、总裁判长: (一)解释规则 (二)领导裁判人员,负责裁判组的组织工作。 (三)比赛前对场地器材和设备进行总的检查。 (四)当裁判员的判定不一致时,可做最后的决定。 (五)裁判员或运动员不称职或发生严重错误时,可建议大会作适当的处理,必要时可停止裁判员职务,取消裁判员及运动员的比赛资格。 (六)如遇特殊情况(大风、大雨等)影响比赛时,可决定是否继续进行比赛。 (七)审定、签署和宣布比赛成绩。 (八)比赛结束后及时作出书面总结。 二、副总裁判长: 协助总裁判长领导裁判组的工作 三、裁判长: (一)领导一个裁判组的工作。 (二)比赛前检查本场地比赛的用具和比赛场地。比赛结束后负责收集记录表并审核和签署“摔跤记分表”。 (三)遇裁判工作发生疑难问题时,可提出意见并与裁判员研究,及时作出决定。 中国式摔跤的守望者四、场上裁判员: (一)检查运动员的服装。 (二)每场比赛中,指导运动员在场上的行动,并指令比赛的开始、终止或暂停。 (三)在比赛中判定运动员得分、犯规、消极和警告处罚。 (四)宣布该场比赛胜负,签署本场的“摔跤记分表”。 (五)参加称量体重。 五、侧面裁判员: (一)对比赛中每一跤的胜负情况,表示自己的意见。 (二)观察运动员在场上的行为,如出现消极和犯规情况,应及时向场上裁判员示意。 六、记录员: (一) 称量体重时负责记录工作。 (二) 临场记录运动员比赛中的得分、犯规等情况,并整理出该场比赛的结果。 (三) 每场比赛结束后,整理好记分表,并向场上裁判员报告比赛的结果。 七、计时员: (一)根据场上裁判员发出的开始和暂停的口令计时。 (二)用锣声或哨声报告每局终了的时间。 (三)每局比赛开始前5秒钟,发出准备开始的信号。 (四)遇有伤病等情况时,根据场上裁判员的指示计时。 八、挂分员: (一)根据场上裁判员每次宣布的得分,进行挂分工作。 (二)每局、每场比赛结束后,与记录员核对比赛成绩。 九、检录员: (一)比赛前10分钟,召集运动员点名,指定双方运动员穿好规定颜色的摔跤服(前面的或上面的运动员穿红色摔跤服,后面的或下面的运动员穿蓝色摔跤服),并检查运动员比赛的场地。 (二)通知运动员入场,并检查运动员的指甲及服装等情况。 (三)向裁判长和宣告员报告出场比赛或弃权的运动员姓名。 十、编排记录组: (一)审查运动员的报名单。 (二)负责比赛前的编排,比赛进行中的成绩登记和比赛结束后的整理工作。 (三)准备好竞赛用的记录表格,审查比赛成绩,排列名次。 (四)登记各级别被录取的运动员姓名,并协助大会准备好奖品。 注:编排记录组组长在总裁判长的领导下负责编排记录组的工作。 十一、宣告员 (一)摘要介绍竞赛规程和规则。 (二)介绍运动员的单位、姓名和级别,报告每场比赛的结果。 (三)负责临场的宣传教育工作,介绍大会期间的好人好事。 十二、医务人员 (一)审核运动员的“体格检查表”。 (二)参加称量体重工作。 (三)负责竞赛中的急救工作,并决定受伤运动员能否继续参加比赛。 中国式摔跤第五章 裁判人员的分工和手势 第十六条:裁判员的分工 一、每场比赛应有一名场上裁判员在场上执行裁判工作,两名侧面裁判员分别坐在对角,协助场上裁判员进行工作。 二、比赛中每摔一跤,场上裁判员应喊“停”,两个侧面裁判员应根据运动员的倒地情况迅速表示自己的意见。场上裁判员根据两个侧面裁判员的意见作出最后的决定,并及时用手势判定某方得2分、1分或不得分。 三、两个侧面裁判员与场上裁判员的意见有分歧或有疑难问题时,应请示裁判长,研究后作出决定。 四.两个侧面裁判员中有一个认为某运动员有消极或犯规行为时,应及时举起与该运动员服装颜色相同的牌子,向场上裁判员示意。如场上裁判员同意侧面裁判员的意见;应进行判定。 五.场上裁判员认为某运动员有消极或犯规行为时,在征求某一侧面裁判员的同意后,即可判定。 第十七条:裁判员手势 一.场上裁判员手势: (一) 比赛开始前,两臂向两侧举,手心向前,将场上双方运动员分开,并呼“预备”,然后两臂(内旋)在体前交叉摆动,同时发出“开始”的口令。 (二) 比赛中暂停:一臂(右臂或左臂)向前伸直,指向运动员(拇指在上,五指并拢), 同时发出“停”的口令。 (三) 得分:一臂平举(右手或左手)指向得分的运动员,而后屈肘,前臂上举,并以手指示分,得1分伸出食指,得2分伸出食指和中指。 (四) 平跤:两臂体前斜下举,手心向后,左右交叉摆动。 (五) 征求判罚消极意见:一臂侧举,五指并拢反复屈肘摆动,手心向上表示红方运动员消极,手心向下表示蓝方运动员消极。 (六) 劝告:一臂屈肘侧上举,五指并拢,靠近消极的运动员。 (七) 警告:一臂屈肘上举,握拳,靠近受警告的运动员。 (八) 出界:一臂向前伸直(拇指在上,五指并拢),在体侧前后摆动二至三次。 (九) 全场比赛终了,判定胜负:场上裁判员在中间,运动员分别在两侧,场上裁判员获胜运动员的一手向上举起。 中国式摔跤二.侧面裁判员手势: (一) 得分:比赛中运动员的得分情况用示分牌公开打分。 (二) 平跤:两手在胸前交叉。 (三) 消极:举起与该运动员服装颜色相一致的牌子。 (四) 发现必要暂停的情况时,应举白牌向场上裁判员示意。如场上裁判员没有看到则可起立。 (五) 举牌子时,一臂前平举,牌子直立。 三.记录符号: (一) 得分:“1”表示得1分;“2”表示得2分。 (二) 劝告:用“√”符号表示。 (三) 警告:用“×”符号表示。 (四) 先得技术分或先受得处罚:用“○”符号表示。 第六章 比赛场地及服装 第十八条:比赛场地 一.摔跤垫子厚度六至八厘米。 二.垫上铺黄色人造革盖单。 三.比赛区为八至十米的正方形。四周多出一米宽的红色区域为消极区(消极区包括在 比赛区内),界线外有二米宽的兰蓝色区域为保护区。 四、比赛区中间相距三米各标出红色和蓝色比赛开始线。开始线长三十厘米,宽五厘米。 2007全国中国式摔跤冠军赛五、场地的相对角标出红色和蓝色区域。 第十九条:服装 一、摔跤衣 (一) 摔跤衣用六层布制成,在领襟、胸襟、小袖抓握部位要缝的比后背部位稍密。 (二) 示意图为中号规格尺寸。大号和小号跤衣规格尺寸较中号增减4厘米,袖口增减2厘米。特号跤衣比中号跤衣的尺寸增加8厘米,袖口增加6厘米。小叉10厘米。 (三) 颜色:摔跤衣分为大红和天蓝两种颜色。前襟、下口及袖口的边要有宽3厘米的花边。颜色美观、大方、协调,应有民族特色、 (四) 摔跤带用六层布制成,颜色同摔跤衣。特号长4.40米;大号长3.70米;中号长3.40米;小号长3米;带子宽2.5厘米。 (五) 表演摔跤衣尺寸同比赛摔跤衣,但外层用绸缎。 (六) 运动员着摔跤衣后屈臂90度,袖口要有一拳的空隙。 二、摔跤裤 (一)灯笼裤 (一) 颜色与摔跤服相同 (二) 裤腿底部与胫骨下段距14厘米 三、摔跤靴 (一) 软底高腰靴 四、裁判服(略) 五、裁判鞋(略) 第七章 修改与解释权 第二十条:规则和修改权 由中国摔跤协会负责此规则的修改。 第二十一条:规则的解释权 对此规则条款理解有异议时,由中国摔跤协会负责解释。 相关文献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中国式摔跤发展的思考-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3)万方数据期刊论文不同运动水平和体重中国式摔跤运动员身体成分特征及与无氧代谢能力关系研究-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8)万方数据期刊论文优秀中国式摔跤运动员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的研究-体育科学-200828(8)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