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释义

§ 作者简介

海子

作者海子,本名查海生,1964年3月26日生于安徽省安庆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2年

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大学毕业,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校刊编辑部工作。1984年调至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任教。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2001年4月28日,海子与诗人郭路生(食指)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

§ 原文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 内容简介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对这个世界和这个世界的人是失望的,海子“面朝”的就是海子向往的,而海子背对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是一个令海子十分失望的世界。

这个令海子失望的世界使海子只能期望于明天,“明天”只是海子的希望,他想做的也是从明天开始,而明天也就是他死亡的开始。海子从“明天”开始而不是从“今天”开始,足以证实海子对今天是失望的、对现实是失望的。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这些都是日常生活,开始做这些事情也就是海子的生活将重新开始。

“和每一个亲人通信”,“通信”就意味着离别,对海子来说却是永远的诀别。海子不是和每一个亲人相聚,就说明了海子和每一个“亲人”还是保持一定距离。尽管是亲人,但“亲人”对我来说还是生疏的。而幸福只是“闪电”的,对于闪电一样的幸福你能感觉到吗?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暖和的名字生疏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暖和的名字”,就说明海子将会踏上一个新的世界,那里将有海子的设想、有海子的梦想,那里将是海子设计的世界。

“生疏人”(而不是“朋友”)我也为你祝福,请注重这个“生疏人”和“也”这两个布满了反讽的字,你能从正面的角度理解吗?

“生疏人”是不可能理解我(海子)的,“生疏人”不是我(海子)的朋友。“生疏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人在尘世获得幸福”

为你祝福的恰不是我所希望的,我对这个尘世是失望的。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愿你”和“我只愿”是对立的,愿你的就是我所不愿的,“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就是我所不愿在尘世获得幸福,海子要死后获得重生,也就是在明天重生,明天将会存在“大海和春暖花开”。

§ 诗歌赏析

这是已故青年诗人海子的著名诗作。作品采用直抒胸臆、暗示与象征等手法,把理性与激情、诗与真有机地结合在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手写版

起,表现了诗人排斥物欲、崇尚自然与自由的精神。

诗共分三节。第一节写作者的人生理想,那就是“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些生活都是质朴的乡村生活,是一种和土地休戚相关的生活。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对远离土地、虚伪堕落而又物欲横流的生活的厌恶。“周游世界”表示诗人性格开放,追求自由,这里的“大海”是一种深不可测的未知世界,置身这种世界,便有心旷神怡、春暖花开的感觉,表现诗人崇尚自由,超越尘世的精神追求。第二节写诗人要把这种幸福的生活告诉每一个亲人的喜悦心情。

第三节写诗人对世界的祝福。“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是诗人期望人世间处处有温暖照耀。接着诗人祝福这个世界里人们前程美好、事业有成、有情人皆成眷属。而至于他自己呢?那便是超尘世的理想追求,即“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和当年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所反映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不过,海子的幸福观,却是普通人无法认同的。所以他在写完此诗后不久,便选择在山海关卧轨自杀,永远地“面朝大海”,向尘世诀别了。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似乎宣告了诗人面向尘世,开始了一系列的体验式行动,不再任时间在贫穷、单调和孤寂中逝去。“周游世界”是诗人的理想,那便是让自己的心灵充分向世界开放,充分享有这个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粮食和蔬菜”本来是物质世俗的代表,是生存的最基本的资料。“关心粮食和蔬菜”是积极的生活态度,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从这可以感受日常生活本身包含的享受物质快乐,使人休闲放松的内容。诗人下定决心“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表明过去诗人缺少幸福感受,对生活漠不关心,于是踌躇满志,打算重整心绪,重建生活,追求幸福。“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在想象中构建着自己的幸福家园,想象自己有一个超离生活之外,眺望大海的姿态和空间,在那里,诗人可以面朝大海,获得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诗歌的审美意蕴往往凭借单个词语或者一句话产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情景显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富有生命力的审美情境,在此,我们感受到自然和人的内心世界融合为一体,达到了崇高的境界。

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我们能体会到一个超越自我的生命关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当诗人拥有了如此美妙的幸福感受时,他迫不及待地想把这种感受告诉每一个亲人,他甚至要将幸福送给每一个与他不相关的人。“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那幸福”如“闪电”一般,表明幸福的突如其来以及诗人对幸福的强烈的感受,似乎也表明了这种幸福会转瞬即逝,是那样的虚无缥缈。“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其实就是对那日常司空见惯的、早已感到失去光彩的山山水水的重新审视,重新感受,重新发现。“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幸福世界里,诗人的幸福感受因过于强烈而溢出,他用真诚的祝愿、世俗而实在的祝愿为陌生人祈福。关爱万物生命是诗歌的存在价值,此诗的抒情主体以一种“超越自我”的姿态关怀人类,祝愿所有的人都得到幸福,悲天悯人的人类情怀使得整首诗突破了通常抒情诗的情感表达,全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只愿”暗示了前边的一切,原来都是诗人在为别人祈祷,他自己根本就不愿去拥抱世俗,而是坚守自我的空间和姿态,只愿独自一人面朝大海,背对尘世,静看花开花落。

因而,无论是想象中抑或是现实中的尘世幸福,海子都不在其中。海子这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后一个牧歌诗人,将永远栖居在自己的麦地里守望着别人的幸福。

§ 语言特点

1、个别:质朴而富有意蕴 作者 海子

(1)“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喂马,劈柴,如何能周游世界?海子是喜欢周游世界的,每每把身上的钱花得精光,因此他的周游,不是基于物质的,主要是精神的流浪。

(2)“幸福的闪电”。闪电必须要有撞击——由面朝大海和春暖花开撞击,由明天和今天撞击,由亲人和陌生人撞击……

(3)“给每一条海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新生才取名,取名就是祝福新生,新生的祝福必须赋予新的名字。

(4)“我只愿”。这是诗人的固执,是对理想的献身,是对美的崇拜。

2、整体:工整而富于变化

第一章:以两个“从明天起”对称引出幸福,明确点题。

第二章:以一个“从明天起”暗合第一章的幸福体验,以写信来阐释幸福,句法不是对称,而是以“幸福——幸福的闪电”进行内在的勾连。

第三章:未以“从明天起”引文,但以“取名”暗合新生,表示从明天起的新生式幸福和理想,且以陌生人与熟悉人对举,最后以我只愿落脚,一个傲岸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显得无比高大。句法采用的是外在的排比(亲人,陌生人,我)和内在的排比(三个愿你)布篇,非常富有气势

§ 创作起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写于1989年1月13日,距海子卧轨自杀只差两个多月的时间。根据张应中先生的推断,构成《海子传》

这首诗的起因可能是海子不成功的初恋。“海子在中国政法大学任教期间与女生B发生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1986年分手,B于1987年毕业后去了深圳发展。海子虽然与初恋女友结束了恋爱关系,但仍保持着友情性质的通信往来,特别是海子去世前一段时间。”张应中还在文中列举了海子在这前后期间所写的诗歌加以佐证:“第一首《遥远的路程》(1989.1.7)说:‘我站在元月七日的大雪中,还是四年以前的我’,‘四年多像一天,没有变动’,四年前的一九八五年初,海子与B正处于热恋之中。第二首《遥远的路程》(1989.1.22)说:‘我坐在水上给你写信’,(《折梅》1989.2.3)又说:‘寂静的太平洋上一封信’,‘是她写给我的信’”。根据张应中的推测,再结合《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把它理解为一首爱情诗无疑是比较确切的。不难看出,该诗所表现出来的感伤情调正可以作失恋解之。“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诗人经历了失恋的阵痛,终于想从失恋的悲伤中站起来了,终于想重新追寻自己的新生活了。或许,诗人是因为物质的贫困导致的失恋,诗人通过这“一劫”,终于悟出了物质生活的重要性?因此才开始准备试着放弃自己以前浪漫的玄想,开始准备“关心粮食和蔬菜”?海子从小生活在农村,经济贫困让他饱受了饥饿之苦。即使参加工作了,依然监守着贫困。在执教政法大学期间,诗人曾因为无法满足母亲索要80元肥料钱的要求而发愁(见燎原《扑向太阳之豹——海子评传》)。正因为物质贫困,海子才想到要在尘世中获取幸福。因而,诗人在第二节热情洋溢地写道:“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由于诗人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幸福的人”,因而他获得了短暂的幸福与满足,这瞬间的安慰让单纯的诗人欣喜若狂,竟然想把“幸福的闪电告诉每一个人”。显然,这些幸福的感觉是诗人心态放松之后的结果。在第三节,诗人还是抑制不住心中喜悦的冲动,甚至想“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甚至打算祝愿自己的“情敌”(“陌生人”)与前女友“终成眷属”。然而,诗人终究无法走出失恋的阴影,这一切达观与快乐都不过是他自己的“虚设”,这只是他在“下决心”的时候心中的意想而已。诗人不可能忘掉那份逝去的恋情,就像他不可能获得理想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样。尽管他要自己强作欢颜,可他的内心却是极端的痛苦,所以,诗中这些看似快乐的语言与心态不过是忧伤之情的另类表达罢了。这有点类似于诗歌中常见的“以乐写哀”的例子。

§ 揭示生存境遇

海子被文学史家定位为“后朦胧诗”的主要代表之一,他早期的诗歌清新透明,后期的诗歌却十分的晦涩难懂。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手写版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是其后期诗歌中最为好读的篇章。在海子的心中,一直存在着知识分子“达则兼济天下”的精英意识,试图拯救这个世界。他说:“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就是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他还说:“我要探讨的是,在时间和生活中对于神的掠夺是不是可能的?!”在海子的心中,似乎有一个农业帝国,那里山明水秀,给人以无限慰籍,因而,他早期的诗歌中无不充满着“天空”、“土地”、“村庄”、“麦子”、“农妇”、“风”、“夜”、“月亮”、“大海”等意象,早期的作品是“以浪漫主义为底色的生命意识和乡愁意识。”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海子所向往的“农业帝国”在现实生活中不堪一击,不得不宣布破产。因而,诗人长期以来的精神信仰也不得不宣告破产。由此以来,诗人心中便深感极度的空虚,生存境遇也随之孤苦起来,诗人一度所向往的远离尘嚣的美好生活与世俗所拥挤的现实相去甚远,他一直企图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可尘世却对他穷追不舍。根据海子的好友西川介绍,海子在政法大学期间,一直孤独地生活着,他“在贫穷、单调与孤独之中写作,他既不会跳舞、游泳,也不会骑自行车。在离开北京大学后的这些年,他只看过一次电影……”然而,诗人毕竟不能免俗,他所居住的地方本是一块世俗之地。诗人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中,以反讽的笔调,在看似快乐的叙述中表现了自己心中的哀伤与绝望的情绪。开篇时,诗人写道:“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诗人为什么要“从明天起”而不“从今天起”呢/?显然,此时的诗人心中还充满着矛盾与困惑。因为他从明天起打算做的那种“幸福的人”,并不是他心中最想要成为的那种人。他需要的幸福不是尘世之中诸如“喂马,劈柴”之类的日常生活,也不是诸如“周游世界”的物质享受,也不是诸如“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的浪漫情绪,而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那种精神的超脱。显然,诗人所追求的幸福在现实之中是注定要碰壁的。因而,他也只能用语言幻想自己能够获取到“超物质”的超凡脱俗般的“幸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借此表现自己不愿流俗,愿永葆精神的绝对洁净美丽的超越情怀,从而有力的揭示了诗人孤苦的生活现实和生存境遇。

§ 追问人生价值

文学(诗歌)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它始终负载着一定的文化意义。它既要揭示人类的生存境遇,又要对存在作《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出终结关怀,扣问人类的生存意义。海子正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体现了他对人类生存价值的终极思考与追问。

在阅读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时,我们不妨放开眼界,把该诗看成是诗人对人类存在的一个隐喻和象征性的描写。“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该诗的前两节,诗人为我们展示的不过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日常生活场景。在这些场景中,不仅有物质的感官享受,还有友情的温暖。这一系列的生活场景,或许是诗人一直不曾具备的,这是多么和谐生动的生活场景!在对这些场景的描绘中,诗人海子饱含深情的歌咏与描绘的,其实并非是世界个别具体的幸福生活,而是人类所向往的理想境界。诗中的“我”,在此时是人类的化身。诗中的欢乐也是超越了“小我”而上升为“大我”立场的欢乐。诗人此时成为了人类的代言人,他站在人类的高度来关注我们所应有的“幸福”。然而,这样的“幸福”在哪里呢?很显然,在尘世中,更是在我们的想象中,在我们对别人(自己)的祝愿之中。因此,诗人热情洋溢地写道:“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在这里,诗人表面上是在“愿你”,事实上诗人也是在“愿我”,“愿我们自己”,只不过,这样的愿望难以实现罢了。于是,诗人不无失望地安慰自己:“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在失望之中,为自己描画了一幅美丽的 “乌托邦”,为自己设计了一个理想的“桃花源”。就是这样,诗人以婉曲的笔调,感伤地摹写出了人类的美好愿望,又随之把它轻轻地否定和毁灭。但是,正是在这样的美好愿望的生生灭灭之间,人类社会得以向前发展进步,人们也在希望与失望之间,“痛并快乐着”生活。——人们渴望的幸福,看似切近,实则遥远。它仿佛在你眼前,然而,又永远不会真正地兑现。它能够给你的,或许只能是永远的在自我安慰与追寻中得到精神上的抚慰。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诗人巧妙地用一系列象征意象营造了优美的意境,充满了对人类前途命运的忧虑与祝福,充满着对人类生存价值的终极思考。

§ 参考资料

[1] 中国朗诵门户网 http://www.xikls.cn/k(1)/lsxiksg3t10.htm

[2] 公文网 http://www.govyi.com/lunwen/2008/200811/273247.shtml

[3] 齐鲁网 http://www.iqilu.com/html/huodong/tushu/zuopin/20081127/58017.html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7: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