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青色菩提》
释义

青色菩提 特色及评论

要知道上什么是佛教,就必须知道创立佛教的始祖释迦牟尼;要了解佛教的教义和僧团精神,就必须了解始祖佛陀的生平行事和经历。 本书以崭新的角度客观认真地叙述佛陀的生平及教义,阐述佛教的精神、佛陀的真实人格,并扼要介绍佛陀出世印度社会的背景,以及僧团成立的状况及其矛盾和困境……

青色菩提 本书前言

记得在北大读书时,我就喜欢读《金刚经》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时甚至将唐玄奘法师《译撰全集》也借了来翻阅。《玄奘法师译撰全集》共三十四函,我只借了一函,看了《大般若经》的一部分,当时准备将它全部抄下来,结果部头太大,无法抄全部。但第一函结究没有看完,自然余下的三十三函更无法读了。只不过,给我的印象非常深,我觉得《大般若经》是真正的好书,而“般若”一词译成汉语,仅以“智慧”勉强对应,因此《大般若经》即是“大智慧经” 我向往人有智慧,而且以智慧力到达极乐的彼岸,更让人钦羡,但真正给我最深印象的还是《金刚经》。《金刚经》我也全部抄过,期中一句话多年来一直铭记于心,那就是“于无所住而生其心”,后来才知道,六祖慧能法师是因一句而深悟佛法的。可见,古人今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原来世间万物,其实都不是泛然而无牵系的。佛说因缘,即此就是因缘,因此我从一介于佛学毫毛基础的青年变而为时常有意关心起佛学来。但当时还是有些懵懂,虽然又读了不少经,却于佛学始终还是茫然。

后来从学校走上了社会。由于工作的关系,虽然偶尔还能,翻阅佛经,但并没有更深入,或者说更主动地去真正了解佛经和佛学。仅知道佛学博大精深,走过任何一个宗派,这是在与儒家的学问比较之后,才得出的结论。一部《大般若经》就是无人匹敌的了。更何况其他?精锐处加《心经》、《金刚经》也不是一般经典所能企及的。但仅有此种认识还是于佛学没有多大关系,因为我并不真正懂得佛学究竟的意义,不懂得佛学究竟的内容,虽然懂得了一些名词、一些句式,如金刚、般若、波罗蜜、五蕴、不二法门,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等,而于体系始终茫然无知,内心的遗憾是可以想见的。我想,什么时候能真正有条理地、有系统地懂得一些佛学,使自己的疑问尽释,使精神的境界提高呢?正如佛所说的因缘那样,我在等待着我因缘的到来。

因缘的到来,是在去年年初,一位朋友说,你能不能写一部《释迦牟尼传》呢?

我听了,想了大约有半天的时间,“对,我应当写一部《释加牟尼传》,虽然这对我是最大的挑战”

我默默地下定决心,而且使我恍然大悟的是,写《释迦牟尼传》对我想真正弄通佛学的内容是有极大帮助的,自然也可以弄清楚佛陀之时的背景及同时各派思想之间的关系,理清佛学的一个基本体系,即要了解某一个宗派真正的面目,从从支流上溯,不仅费时费力,事倍而功半,不如从源头着手,高屋建瓴,易于把握,大约所有的学问都可以作如是观的。比方要了解道家是个什么样子,当然最彻底的办法是读《道德经》和《庄子》,要了解儒家是个什么样子,自然也必须从《论语》、《礼记》、《易经》等入手,从源头着手,就好比手中握住了纲,纲举目张,舒卷随意。古人有一句话,叫“舒之弥宇宙,卷之不盈分”道理是相同的,这样,接受朋友的建议之后,我就全力着手来研究佛教始祖释加牟尼佛的生平经历了。

这需要读许多佛经,因为不仅要知道佛陀的生平,更重要的是要懂得与佛陀有关的基本精神和思想,佛陀是为什么出家的,佛陀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出家之后以何种修行而悟道成佛,成佛之后有什么对宇宙人生的觉悟,又是怎样向人间传播他的教义,他的教义与其他教派有什么样的区别,究竟有什么样的价值,等等,只有阅读大量佛经,从大量佛经中梳理出原始的面目,才能约略解决以上的问题。

我出于了解佛教和佛学的目的,极有决心地踏上了研究佛陀生平的道路。

两年来,我翻读了《大正藏》的大部分《本缘部》,读完了《长阿含经》,节略读了《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增一阿含经》,择要读了《摩诃僧祗律》以及许多与佛陀有关古人写的或译的经典和一般书籍,读了南传佛教的一些新译经典,翻阅了许多今人写的有关佛教史及原始佛教研究类的著作,总之,是贪多务得,只要能找得到的与佛陀有关的图书就买来或借来拜读。阅读积累之后,佛陀的整个生平及教义就渐渐地从字里行间活生生地走了出来。我终于能够看清尘封的面纱之后金色如来的真身了,虽然经历了风沙的摩挲,面目毕竟有些模糊,但风采是有着殊胜的魅力的。有谁为了解脱天下众生的烦恼而走出温暖的家庭,踏上那漫漫求正觉的荆棘之途的?有谁为了众生的烦恼之不得解脱在自己悟道之后不即时进入涅磐而游行人间孜孜不倦地传播所悟得宇宙之间的至道的?这是佛陀,这是大觉者佛陀,天人之间异口同声地复述着同样的言语。

于是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我写出了一部《释迦牟尼传》,在许多地方吸收了前人的成果,同时有我自己亲切的感受,我觉得我在逐渐地懂得佛陀,略知佛陀的意义,于是在某此方面,有了与其他佛传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了不同的认识境界,有了不同的叙述方式。我的意图在不仅反映佛陀的生平,而且更要反映佛陀出现的背景及其意义和一个较为全面的佛陀,有时并不太避讳地涉及到僧团内部的矛盾及弊害,虽然与佛陀的精神不大相干,但总是在僧团成立之后所不可避免的问题,将它叙述出来,更有助于了解佛陀及其佛教的真实情形,所以我觉得取名为《释迦牟尼传》似有些不太贴切,因为与其他佛传相比较,我的这本更具有全面、新颖的视角,甚至在叙事方面,也更亲切,具有形象生动的意义,于是我将它取名为《青色菩提--释迦牟尼成佛之路》。

当然究竟是否真的十分“新”十分“全面”自然需要读者的判断,但我想,从我的角度来说,我从研究释迦牟尼佛并撰写佛传之中,真正比较清晰地了解了佛陀的生平及其教义,甚至基本了解了整个佛教史传播及其部派分裂的情况,可谓穷本溯源,事半功倍。

因此我为了我所得的,我必须赞美佛陀,必须赞美佛陀的人格、教义及其精神。佛是大觉者,是大悲者,任何人都能从他那获得沾溉的。

我从滔滔三千之河中,取了瓢饮,觉得味美津甜,烦渴的感觉在无形中悄然隐去。我记得佛陀用他的拈花妙手,将心法传给了后人,我想这后人包括所有有佛性的种子。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是二千余年前佛陀的教诲,也是二千余年后的甘露精华,我想,我们应知其内涵。

因此而赞美佛陀!赞美一切使人心觉解者!

因缘之后的果实,或许会有新的因缘产生。我希望我的书能成为一座了解佛陀的桥梁。

愿天下众生福善具足!

合掌敬礼释迦牟尼佛!

伍恒山

2000年11月27日于南京

青色菩提 本书目录

序方

自序

释加牟尼佛陀世系

南亚次大陆---古印度概况

印度文化、种姓、妇女和佛的意义

印度人耽于思考的根源

佛陀之前及同时的哲学思潮

太子生生

少年时代的教育

超群的武艺

奉命成婚

郊游所见(上)

郊游所见(下)

决心出家

出家的阻碍

夜半逾城

深山断发

跋伽仙苦行林

王宫中的悲苦

途中的考验(上)

途中的考验(下)

参仙访道

菩提树下

降魔

夜睹明星 悟道成佛

成佛是怎么回事

鹿野苑初转法轮

最早的居士和信女

竹林精舍

佛教的发展和壮大

教化的地区

释迦族王子出家和佛的教诲

提婆达多叛教

沙门果报

好生之德

善生问法

波斯匿王礼赞佛法

最后的行程

宽忍的精神

佛法总结

制戒末节(上)

制戒末节(下)

世界是永存的吗

佛经的结集

佛陀的著名弟子

结束语

佛陀传法编年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3 16: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