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钢铁战士》 |
释义 | § 影片简介 钢铁战士1946年夏,国民党当局集结大量兵力进攻解放区。解放军某部排长张志坚奉命率部于某镇外高地进行阻击以掩护主力部队转移。经过五昼夜血战,弹尽粮绝,处境十分危急。在突围中,张排长、炊事员老王、通讯员小刘均受伤被俘。敌政工处长为了查找解放军埋藏的粮食和军工器械,采用软硬兼施的办法审讯张排长等三人。但他们威武不屈。敌人又让叛徒齐德贵诱降老王与小刘,亦未奏效。老王终因伤势过重去世;小刘夺枪未成,以钢笔刺伤敌政工处长的眼睛后壮烈牺 牲。张排长的坚贞不屈,使敌兵魏见吉深受感动,在他的帮助下,张排长幸得脱身,逃至村里隐蔽。敌人为捕捉张排长,威逼乡民。张排长不忍连累乡亲,挺身而出,又遭逮捕。敌人又施一计,抓来张排长的母亲劝降。但张母深明大义,鼓励儿子忠于人民,令敌人一筹莫展。不久,解放军攻 克该镇,张排长得以生还。领导授予他“钢骨铁筋”锦旗。 § 导演简介 成荫,原名成蕴保(1917.1.21-1984.4.26) 编剧、导演。原籍江苏松江(今属上海),生于山东曹县城内。1931年去上海,1936年就读于汉口善德英文学校。1937年参加抗日救亡演出活动。 1938年成荫由西安转赴延安参加革命,先后在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1938年 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1月调晋绥边区贺龙领导的120师政治部战斗剧社任导演、政治指导员、副社长等职,并随军参加了一些重要战役。尔后相继创作独幕剧《晋察冀的乡村》、《自家人》、《虎列拉》 、《求雨》、《敌我之间》、《打得好》,并导演话剧《雷雨》、《悭吝人》等。 1945年后任晋中吕梁军区政治部、西北野战军二纵队政治部宣传科长。1947年10月,调西北电影学习队工作,不久随队去东北电影制片厂学习,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导演。1948年7月首次拍摄了记录片《东北保育院》。 1949年初,编写并导演了故事片《回到自己队伍来》,是年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是年东北电影制片厂迁到长春,任该厂导演。9月根据歌剧《钢骨铁筋》改编为电影剧本《钢铁战士》,并导演了此片。影片钢铁战士为其成名作,于1951年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和平奖,1957年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 秀影片一等奖。1951年底赴上海导演故事片《南征北战》,1952年起任中央电影局秘书长,同年导演的影片《南征北战》获得好评。1954年任中国电影实习团副团长,去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实习。1956年回国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曾执导《万水千山》、《停战以后》、《女飞行员》、 《拔哥的故事》等影片。 1981年导演影片《西安事变》,以质朴的纪实风格,严谨、凝炼而稳健的导演手法, 展现了广阔的历史场景。他把广阔的历史背景和生动的人物刻划结合起来,再现了“西安事变”这个历史事件,在某些历史人物的塑造上有可喜的突破,充分显示了他的导演功力。1981年曾率中国电影代表团访问美国。成荫以电影《西安事变》于1982年获 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文化部1981年优秀影片奖。1982年任 北京电影学院院长。1984年4月因病逝世。 § 影片评析 《钢铁战士》拍摄于1949年,是成荫根据武兆堤、苏里、吴茵创作的歌剧《钢筋铁骨》改编并导演的。 《钢铁战士》是新中国电影初创时期最为受人瞩目的革命战争题材作品。他塑造了解放战争中张士坚、老王和小刘这三位具有钢筋铁骨般意志的英雄战士形象。影片中这三位战士个性鲜明:张志坚深沉刚毅,威武不屈;老王细心沉稳,善于辨析;小刘年幼天真,英勇无畏,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在中国战争题材影片中,突出写人、刻画人物性格,该片为率先尝试。1950年公映后,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特别是受到了部队指战员和青年群众的热烈欢迎。1951年,《钢铁战士》在捷克斯洛伐克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和平奖,并荣获文化部1949——1955年优秀影片一等奖。成荫也因在该片中显露出来的导演才华而引人注目。[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