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丝绸
释义

§ 丝绸简介

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中国古老的丝绸业为中华民族文化织绣了光辉的篇章,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 丝绸

几千年前,当丝绸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向欧洲,它所带去的,不仅仅是一件件华美的服饰、饰品,更是东方古老灿烂的文明,丝绸从那时起,几乎就成为了东方文明的传播者和象征。目前已知的最早丝织物,是出土于距今约4700年良诸文化的遗址。

关于丝绸中国有一个悠远的传说:远古时代,黄帝打败了蚩尤,"蚕神"亲自将她吐的丝奉献出来以示敬意。黄帝命人将丝织成了绢,以绢缝衣,穿着异常舒服。黄帝之妻西陵氏嫘祖便去寻找能吐丝的蚕种,采桑饲蚕。后世民间崇奉嫘祖为养蚕的蚕神,黄帝为织丝的机神。采桑养蚕与制丝织绸,便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的基本劳作手段。

中国是家蚕丝的发源地,养蚕,缫丝是我国古代在纤维利用上最重要的成就。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发明丝绸织造以

及朱砂染色技术,此后随着织机的不断改进,印染技术的不断提高,丝织品种日益丰富,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染织工艺体系,使我国古代的丝绸染织技术领先于世界各国。

§ 概述

丝绸是所有以天然丝和人造丝为原材料,经过各种加工处理生产出来的产品的总称。应该包括两大类:丝和绸。丝绸

狭义的丝绸指以天然丝和人造丝为原材料,通过梭织方法,织造出来的各种绸布。

广义的丝绸指以天然丝和人造丝为原材料,还可以包括:

1、各种丝、线类产品,可以用于缝纫、绣花、抽花、拉花、花边、线带等等的产品。

2、通过梭织方法,以丝织机生产出来的绸布。

3、以针织方法,织造出来的针织绸布。

4、以缂丝等其它机械或手工编织出来的产品。丝线

5、以丝或绸为原材料或为基布底布再加工生产出来的产品,如:抽纱制品、手工艺品、绢花、帐幔、网布等等。

丝绸与纺织或纺织品的概念在外延方面很多都是融合交汇的,很多产品既可以说是丝绸制品也可以说是纺织品,但它们还是有本质的区别:丝绸制品主要以长丝为原材料,采用梭织方法,通过漂练染等后整理工艺制成的产品,而纺织通常采用的是纺出来的的纱线为原材料。但二个行业在不断地创新融通,丝绸也有绢纺纱,或采用人棉纱,也常用混纺交织的方法;而纺织业很多产品都是采用各种化纤长丝、人造丝为原材料,也有混纺交织的,这时生产出来的产品就很难区分,到底是绸还是布,没有严格的规定。

§ 丝绸制造

丝绸将生丝作为经丝、纬丝,交织制成丝织品的过程,就是丝织工艺。各类丝织品的生产过程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生织和熟织两类。生织就是经纬丝不经炼染先制成织物,称之为即坯绸,然后再将坯绸炼染成成品。这种生产方式成本低、过程短,是目前丝织生产中运用的主要方式。熟织,就是指经纬丝在织造前先染色,织成后的坯绸不需再经炼染即成成品。这种方式多用于高级丝织物的生产,如织锦缎、塔夫绸等。

在织造前,还需做好准备工作,如使丝胶软化的浸渍、能改善产品性能的并丝和拈丝,还有整经、卷纬等。同时,由于蚕丝吸湿性强,还要做好防潮工作。目前丝织生产使用的自动化织机主要有:用于生产合成纤维长丝织物的喷水织机和于生产多色纬提花织物的剑杆织机。

丝绸织物从图案纹样上可分为简单的素织和复杂的花织物两种。

素织物

"素"顾名思义,就是不"花",指没有经过任何化妆修饰。由基原组织构成的表面素洁、无花纹的织物叫做素织物。以基原组织为基础,在一个经组织点或一个纬组织点上,沿纵向或横向或同时增加相同经纬的组织点,使其成为变化组织,这样构成的织物也称为素织物。

平纹变化组织包括经重平、纬重平、方平、变化重平、变化方平,仍保持着平纹组织的特征;斜纹变化组织包括加强斜纹、复合斜纹、山形斜纹、破斜纹、急斜纹、缓斜纹和阴影斜纹,其表面仍保持着斜纹组织的特征;缎纹变化组织则包括加强缎纹、变则缎纹、阴影缎纹。

提花织物

提花织物也称花织物。花织物分为小花纹织物和大花纹织物两种。小花纹织物是指应用及联合组织所构成的织物,在织物表面呈现细小花纹或条格。变化组织,就是指在三原组织上的经组织点任意添加组织点形成的组织。而联合组织就是指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基原组织或变化组织而构成的新组织。

大花纹织物简称纹织物,是应用某种组织为地,在其上表现出一种或多种不同组织、不同色彩、不同原料的花纹。纹织物一个花纹循环的经纬线数很多,可以是几百根甚至数千根,因此,只能在提花织机上制织。

绚丽多彩的丝绸是精致的染整工艺的结晶。印花工序在丝绸的生产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只有运用染整技术,才能随心所欲地将我们喜爱的花色及图案完美无缺地再现在白坯上,从而使织物更加富于艺术气息。该工艺主要包括生丝及织物的精炼、染色、印花驼。

§ 丝绸发展

丝绸现有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的丝织技术最少应该出现在5500年之前,中国人工养蚕则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传说中西陵氏之女,黄帝的元妃嫘祖是中国第一个种桑养蚕的人。据《通鉴纲目外记》载,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之患,后世祀为先蚕"。

周朝的时候中国已经设立了专门的蚕桑管理机构。到了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建立了通往中东和欧洲的通道。中国的丝绸和蚕桑养殖技术也逐渐随着丝绸之路传到了其他国家。中国的丝绸在古罗马时期就受到了高度的评价,而今,中国的丝绸仍然以其高质量而闻名于世。

蚕的发生期一般从桑树发芽时开始,蚕子发生时称为催青期、要在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当的室内保护12-13天。使蚕子孵化、孵化出来的蚁蚕只有3mm长,0.5mg重,经过桑叶饲养25-28天,蚕成熟前长7.5-9cm。重约4-5g,在整个育蚕期中,对于湿度通气、饲叶、清除蚕所排泄的蚕沙和碎叶,到蚕熟后上簇作茧,是一系列较细致的工序。

蚕熟上簇作茧之后,下一步就是绕丝。为避免蚕茧在贮存期间活蛹化蛾,简单的烘茧杀蛹设备会利用热能杀死鲜茧茧腔中的活蛹,并除去适量水分。缫丝的方法很多,按缫丝蚕茧沉浮的不同,可分为浮缫、半浮缫、沉缫三种,蚕茧的浮沉主要取决于煮茧后茧腔内吸水量的多少。将煮熟茧缫成生丝,要经过索绪、理绪、集绪、捻鞘、络交、卷取、干燥等工序。蚕茧经由缫丝机缫制成生丝后,便进入了丝织阶段。

一条蚕短短的一生吐出的丝却有1000米长,做一条领带需要111个蚕茧,而做一件女士上衣则需要630个蚕茧。

§ 丝绸起源

丝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已出现罗、绮、锦、绣等品种。秦汉以后,丝绸生产丝绸形成了完备的技术体系。唐宋之际,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丝绸工艺技术和生产区域都产生了重大变化。明清两代,丝绸生产趋于专业化,织物品种更为丰富,图案更加绚丽多姿。

§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指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道路也被称为“西北丝绸之路”以区别日后另外两条冠以“丝绸之路”名称的交通路线)。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广义的丝绸之路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甚至包括北非和东非在内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线路的总称。除了上述的路线之外,还包括在南北朝时期形成,在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和与西北丝绸丝绸之路同时出现,在元末取代西北丝绸之路成为路上交流通道的南方丝绸之路等等。

丝绸之路(德语:die Seidenstrasse)一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77年出版的《中国》,有时也简称为丝路。

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并成功将东西方之间最后的珠帘掀开。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中国古代服饰概略

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古代的具有特色的词汇,此次任务的目的就是整理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汇,并不涵盖所有古代服饰中的专有名词,因为这样的话工作就太艰巨了,具体细化的东西想要放到以后一次一次来完成。

石榴裙

凤冠

发髻

冠云肩

常服

半臂

铜镜

霞帔

丝绸礼服

纹饰

军服

帔帛

公服

冕服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