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中华造船厂 |
释义 | § 简介 中华造船厂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是由原沪东造船集团和原中华造船厂联合组建而成的中国特大型造船企业,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领导下的既造民用船舶、军用船 舶,又造大马力柴油机和大型钢结构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资产总额100余亿元人民币,职工12000余名。集团除拥有原沪东、中华两个大型造船厂之外,下属还有一百多个船用设备制造分厂和公司。集团拥有VLCC级干船 坞和12万吨级浮船坞各1座,12万吨级和7万吨级船台各1座,2万吨级以下船台3座。 公司拥有一流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和2000余名中高级 职称的技术人员,设计手段先进,普遍使用瑞典TRIBON船舶设计系统软件和CAD、CAM技术。公司先后通过中国CCS船级社、挪威DNV船级社、美国 ABS船级社和英国LR船级社ISO9001质量认证,具备了一整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多项产品荣获国家金质奖和银质奖。 集团具有70多年的造船历史和丰富的造船经验,曾经为国内外不同的的船东建造过各类大中型集装箱船、LPG船、化学品船、滚装船、储油轮、成品油轮、原油轮、散货轮、客船、特种工作 船、军舰和军辅船等共计3000多艘,产品除满足国内用户需要外,还远销亚、欧、非、大洋洲、南美洲和北美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船东的好 评。集团下属沪东重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船用柴油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 公司曾以南浦大桥、京城大厦、大庆电视塔、上海证券大厦和干式30万立 方米煤气柜等一大批标志性的大型钢结构工程,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几十年来,公司为我国的海军装备和市政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公司以强大的竞争力和实力 承接了我国目前首次LNG船的全部建造任务,建造工作正紧张而有序地进行。LNG船是世界船舶货运业中的一颗明珠,其货舱围护系统是保温的关键。[1] § 历史沿革 江泽民题词 中华造船厂的前身是大中华造船机器厂,创建于民国15年(1926年)。中国造船实业家杨俊生向浙江实业银行贷款5000元,购买原由日本人管理因经营不善而倒闭的上海东华造船株式会社的部分设备,租用该厂一小块地皮,独立开办大中华造船机器厂,杨自任厂长兼设计部主任,开始船舶修造业务。民国16年,曾为民国海军建造码头方船2艘;民国19年,为江苏常熟县公安局建造“镇虞”号炮艇1艘。 民国20年,大中华造船机器厂被英租界当局逼迫迁至周家嘴岛(今复兴岛)另建新厂,厂区面积1.6万平方米。民国21年,为四川川港军方建成“长江”号炮艇。该艇长41.2米,宽6.1米,型深2.4米,排水量400吨。 民国21年淞沪战争中,大中华造船机器厂曾被日军强占,后经杨俊生向日本驻沪总领事交涉,始得发还。民国23年为天津航业公司设计建造国内第一艘破冰船“天行”号。 民国25年6月,因工厂亏损,改组为中华造船机器厂股份有限公司,下设造船厂,由金城银行董事长周作民任股份公司董事长,杨俊生任厂长兼总工程师。民国26年8月,日军占领上海,中华造船机器厂被日军强占,职工解散。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厂被国民党政府当作“敌产”接收,后经杨俊生多方交涉,据理力争,于民国35年才得归还。 § 发展 10万吨级双船台 上海解放后,中华造船机器厂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53年1月实行公私合营,改名公私合营中华造船厂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私合营中华造船厂;1953~1956年6月,先后有14家私营小厂并入,1960年又有2家公私合营小厂并入;1966年11月更名为东方红造船厂,1973年1月重新定名中华造船厂。 自1975年来,先后为马来西亚、德国、美国、丹麦、阿尔及利亚、日本、泰国等国家和港、澳地区建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符合GL、LR、BV、DNV、ABS等船级社规范的船舶35艘,还为香港东健发展公司等建造了2艘豪华型长江三峡旅游船。 § 企业文化 艺术节文艺演出 根据沪东中华资产重组“八统一”原则中“统一企业文化”的要求,自2001年4月8日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后,本着“继承优良传统,立足当前实践,展望未来发展”的原则,着手整合并努力建设“具有造船行业特色,新时代特征,沪东中华特点”的新公司的企业文化,并通过集思广益、上下结合,确定了公司的企业精神和企业基本理念: 1、企业精神:团结拼搏,争创一流。 2、公司宗旨:创沪东中华品牌,塑一流企业形象 3、公司方针:科技兴企(厂),质量强企(厂) 4、公司价值理念:自觉奉献,追求卓越 5、公司质量理念:精良产品,精诚服务 6、公司经营理念:顺应市场、信誉为本 7、公司管理理念:科学、规范、创新、高效 8、公司道德理念:敬业爱岗、诚实守信 § 科研设计 计算机中心 公司的科研设计工作由企业技术中心负责,技术中心成立于1995年8月,是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家海关总署批准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公司技术中心紧紧围绕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按照公司“数字造船、绿色造船”的发展战略,贯彻“开发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战略思想,持续不断地开发高技术船舶新产品,高新船舶产品的开发成果的不断涌现,先进造船技术有效推广应用,使企业持续发展有了技术支撑和保障。2004年,我公司被国家发改委授予“国家认定技术中心成就奖”,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 技术中心包括综合技术部、综合试验所、船舶开发研究所、LNG船研究所、造船设计一所、造船设计二所、信息技术研究所及档案馆八个部门。技术中心办公室负责技术中心管理协调工作。技术中心现有人员704人,其中,高级职称168人,中级职称206人。高级以上职称科技人员占总人数的28%。 在船舶新产品开发研制领域,根据海军需要,开发研制系列水面舰艇,满足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并根据市场需求,成功开发了“中国沪东型”75000吨巴拿马型散货船,荣获国防科工委及中船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72000吨成品/原油船、10万吨阿芙拉油船;4100TEU、5688TEU、845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填补了我国大型集装箱船设计、建造技术的空白;继建造8400M3液化气船后,我公司又成功开发了147210M3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签订了广东LNG项目2+1艘造船订单。成为国内有能力建造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LNG船的第一家船厂。 § 产品简介 船舶产品 11万吨油轮 集团建造的船舶品种多、技术先进,既有超大型的8530箱集装箱船和体现先进造船技术的14721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船,又有2700箱冷风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自卸式散装水泥船;以74500吨“中国沪东型”为代表的各种规格散货船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52000吨储油轮、5000吨成品油轮和71000吨原油轮等油轮系列获各国用户好评;LPG船、以POD电力推进的1A冰级化学品船和三用工作船、豪华游轮、客轮等高技术船为企业赢得了广阔的市场。 非船产品 钢结构工程 杨浦大桥 主要承接制作超高层建筑、大型桥梁和煤气柜、压力容器、大型金属结构件等,曾承造过总高度207.26米、56层的北京京城大厦钢结构,打破了外商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随后建造过享誉海内外的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大厦、上海证券大厦、上海香港新世界大厦等和258米全钢结构的大庆电视塔。由于建造过南浦、杨浦、徐浦三座黄浦大桥,因而有钢结构大桥主力军的美誉。集团制造的90余座1-30万立方米干式煤气柜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 产品目录 75000吨船 序号 船型 船东 交船期 1 17500吨多用途货轮 香港 1981 2 4400/6400吨多用途货轮 德国 1982 3 8200DWT多用途集装箱船(4艘) 香港 1983 4 8200吨集装箱货轮 香港 1983 5 47500DWT散货船(5艘) 中国 1986 6 2700DWT多用途货船(12艘) 丹麦 1987 7 2700吨多用途货轮 丹麦 1987 8 8400HP三用工作船(2艘) 澳大利亚 1987 9 胜利3号钻井平台 中国 1987 10 胜利三号钻井平台 中国 1987 11 5000吨油轮 中国 1988 12 2700DWT集装箱船 德国 1990 13 2700TEU冷风集装箱船 德国 1990 14 北京号火车渡轮 中国 1990 15 3000吨货驳 日本 1991 16 1500立方米耙吸式挖泥船 澳门 1993 17 三用工作船 中国 1993 18 豪华渡轮(2艘) 香港 1994 19 豪华旅游船 香港 1994 20 2000方挖泥船(3艘) 中国 1995 21 2000立方米耙吸式挖泥船 中国 1995 22 3300DWT多用途船(2艘) 缅甸 1995 23 3300吨多用途货轮 缅甸 1995 24 9000DWT多用途船(8艘) 丹麦 英国 1995 25 海洋调查船 中国 1995 26 3,700DWT货船 马来西亚 1997 27 9000DWT水泥运输船(2艘) 挪威 1997 28 9000吨散装水泥船 挪威 1997 29 东方皇帝号旅游船 中国 1997 30 豪华游艇 中国 1997 31 3000DWT石油平台 中国 1998 32 4900DWT集装箱船(2艘) 德国 1998 33 4900吨多用途集装箱船 德国 1998 34 4999DWT成品油轮(2艘) 香港 1998 35 73000DWT散货船(7艘) 新加坡 中国 1998 36 13600DWT化学品和油轮 丹麦 1999 37 71000DWT原油轮(2艘) 新加坡 2000 38 11000吨滚装船 瑞典 2001 39 1500立方米耙吸式挖泥船 中国 2001 40 16000吨多用途货轮 荷兰 2001 41 3500DWT渡轮 毛里求斯 2001 42 8400立方米液化气船 挪威 2002 43 10000立方米液化气船 挪威 2003 44 300立方米耙吸挖泥船 中国 2005 45 5000立方米耙吸挖泥船 中国 2005 46 17300dwt多用途船 荷兰 2007 47 480TEU集装箱船(5艘) 香港 丹麦 英国 1983-1986 48 52000DWT浮式储油船(2艘) 中国 1988-1989 49 62200DWT原油轮(2艘) 智利 1988-1990 50 68000DWT双壳原油轮(2艘) 香港 1992-1993 51 34600DWT原油轮(2艘) 中国 1993-1994 52 70000DWT散货船(11艘) 中国 香港 挪威 1993-1996 53 28000DWT散货船(2艘) 新加坡 1996-1997 54 3750方LPG(3艘) 荷兰 1996-1997 55 27000DWT两用散货船(15艘) 香港 丹麦 中国 1996-1998 56 9000吨多用途货轮 丹麦/英国 1997-2001 57 1104TEU集装箱船(2艘) 丹麦 德国 1998-1998 58 1714TEU集装箱船(4艘) 德国 1999-2000 59 74500DWT散货船(44艘) 意大利 香港 中国 希腊 1999-2007 60 5618/5688TEU集装线船(9艘) 中国 2003-2005 61 4100/4250TEU集装箱船(11艘) 中国 香港 2003-2006 62 72000DWT原/成品油轮(11 ships) 希腊 意大利 2003-2006 63 110000DWT原油轮(2艘) 香港 2005-2006 64 8530TEU集装箱船(4艘) 中国 2007-2008 65 147000方液化天然气船 中国 2007-2008 § 公司荣誉 国家海关总署批准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贯彻“以船为主,多种经营”方针,调整产品结构,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合资企业,引进国外先进造船模式,开拓国际船舶市场,科技兴厂,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工厂得到不断发展。 自1980年来,先后有19项产品46次被评为国家级和市级、部级优质产品,其中国家金质奖1项,国家银质奖5项;并获得70余项市、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和技术成果奖。是全国第二、三届设备管理优秀单位。1985年以来一直保持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1989年以来持续保持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