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研究
释义

§ 内容简介

三峡水库135m淹没遥感监测影像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研究》。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是针对三峡工程引起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而建立起来的跨地区、跨部门、多学科、综合性和研究性的监测网络。该系统围绕三峡工程建设和今后的运行,对三峡工程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测,及时预警预报,为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生态与环境管理以及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三峡工程建成后进行环境影响回顾性评价积累完整数据。[1]

§ 综述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好于预期”——访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研究一书是第一本关于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的学术专著,从规划层面对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进行初步研究和总结。首先全面回顾三峡工程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环评成果,总结国内外大型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和监测的经验,构建了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的总体结构、各子系统和信息系统,讨论了监测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简单介绍了监测系统已经取得的本底监测成果。最后,研究了蓄水后监测系统的调整方案,概述了三峡工程在生态与环境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进展。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从事环境保护和监测的科技人员,生态与环境监测单位(部门)的专业人员,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对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问题感兴趣的读者参考。

§ 背景资料

生态与环境和社会经济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大型水利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但与此同时,工程建设中的库区移民、施工区的影响以及工程建成后将部分改变长江水文情势等导致生态环境改变的诱因又会对库区、长江中下游及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乃至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监测系统

根据三峡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要求,在国务院三峡办的组织协调下,从1994年起,开始组建目前全国唯一的由跨地区、跨部门组成的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工作的目的是围绕三峡工程建设和今后的运行,建立一个完整有代表性的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网络。对三峡工程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测,及时预警预报。

运行正常

监测系统自1996年以来总体上运行正常,该系统在水文、水质、大气、陆生动植物、水生生物、生态环境实验站建设、农业生态环境、高效生态农业试验、地质环境、地震、社会经济、污染源、人群健康和施工区环境等各项监测或专题研究工作均获得了大量生态与环境监测数据和结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该书分析了国内外大型水利工程生态环境的监测经验,系统阐述了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的缘由、系统的组成和总体结构、监测指标体系和蓄水前阶段性成果、信息系统等,对蓄水后的监测工作进行了展望。

§ 监测与评估

基于光学遥感、微波遥感与探地雷达等多元遥感协同反演复杂地表条件下生态参量,包括土地覆被、植被生理生化参量、土地质量(土壤侵蚀、土壤结构、土壤有机质量等),开发了三峡生态与环境监测信息系统。掌握三峡工程建设前后库区生态环境变化规律,以及库区生态环境空间差异规律,揭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驱动机制,甄别三峡工程在其中的作用力;结合环境变化条件下移民的响应与适应性,分析三峡百万移民生存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甄别三峡工程在全球生态环境变化背景下对库区人地关系的作用机制。另外,以遥感监测获得的水库水环境关键参量以及观测获得的水气界面、沉积物等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为基础,研究水库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估算方法,评价水库的温室气体排放效应。[2]

§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好于预期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好于预期”——访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汪啸风。新华网北京2007年11月15日电(记者 顾钱江 娄琛)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汪啸风15日强调,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既要建设一流水电工程,也要创造一流生态环境。“可以负责任地说,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没有超出当年可行性报告预测的范围。”汪啸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他说,由于采取了有效治理措施,三峡库区乃至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都取得了重要成效,有的现实情况甚至比预期还要好。

好于预期

三峡生态环境影响“好于预期”。历经13年建设,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三峡工程其主体工程已到建设后期阶段。随着这座巨型水库的投入使用,海外出现了“三峡工程可能引发生态灾难”的论调。汪啸风指出,三峡地区在建坝蓄水以前就一直是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这在三峡工程建设初步设计时就已考虑到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工程建设中,中国政府投入了大量防治专项资金对库区地质灾害进行了有效治理。目前治理项目进展顺利,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得到有效控制。“156米水位蓄水以来,三峡库区没有发生重大地质灾害和因灾造成的重大人员伤亡事件。”汪啸风说。据介绍,研究表明,特大容量水库可能诱发地震,但对三峡工程建设以来的监测表明,目前尚未发现明显的诱发现象。在库区监测到的地震发生频率和强度,与建坝之前比无明显异常,没有影响到大坝的安全性。“但为确保工程建设万无一失,对子孙后代负责,我们要防患于未然,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汪啸风说。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水流速度减缓,上下层水体交换减弱,这引发了人们对库区水质变化的担心。汪啸风说,目前只在一些支流发现了短时“水华”现象,库区长江干流水质总体是稳定的,仍以优于三类水质为主。他指出,三峡库区水污染防治大大好于开工前。三峡库区的各县区共兴建了47个大小污水处理厂,中央拨出专项资金保证其正常运转。同时,三峡库区内还实施了垃圾处理、植树造林、专业打捞漂浮物等其他生态环境治理措施。特别是,库区1500多家工矿企业被搬迁,19万多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到沿江沿海经济发达省市,有效地减轻了库区的环境压力。“从对污染治理角度看,三峡水库成库后水质不会有大的变化。”汪啸风说。为解决泥沙问题,中国耗巨资做科学研究和模型试验,并在三峡施工中增加很多措施,现在的观测表明,入库泥沙明显减少,水库排沙比(排沙量与来沙量百分比)优于原设计值。汪啸风说,这意味着100年之后,三峡水库仍可保持80%以上的库容。他说,三峡工程在洪水期有不可替代的防洪作用,在枯水期有重要补水功能,今年已首次发挥了拦洪调峰及补水作用,这都是生态效益。若长江中游地区没有两百多亿立方米调洪能力的水库,洪水问题是无法解决的。1935年以来的长江洪灾,夺去几十万人的生命。汪啸风说,三峡工程本身就是一个生态工程,是中国响应《京都议定书》的重大工程措施。如与同等装机容量火电机组相比,三峡电站每年发出的电能,相当于少消耗5000万吨燃煤,减排1亿吨二氧化碳。

仍然是科学可靠的

汪啸风提出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如蓄水后要防止水污染事件和塌岸、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严密观测建坝后长江泥沙运动规律发生的变化,像泥沙的淤积,坝下的清水冲刷,河口的水文、生物环境改变,支流富营养化的问题等。但他表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在1991年作出的结论——“总的来说,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仍然是科学可靠的。至2007年9月底,三峡累计搬迁安置移民122万人。汪啸风说,搬迁后的移民生产、生活水平较搬迁前有明显提高,国家采取了经济上的扶持、扶助政策,确保移民安居乐业。库区基础设施的改善、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对口支援工作的深化,令库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到今年9月,全国支援三峡库区资金逾341亿元,库区区(县)经济持续增长。今年库区农村移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同比增长20%;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汪啸风说,中国总共将斥资480亿元(静态)来解决移民问题。到2008年汛前,三峡工程建设将基本完成所剩移民的搬迁任务。“相信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三峡移民的日子会越过越好。”汪啸风说。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仍然需要继续推进

从1954年开始论证,至1992年批准兴建,中国对三峡工程的决策过程长达38年之久。汪啸风说,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峡工程建设历来高度重视,多次强调要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移民工作和地质灾害治理这三件大事。他说,三峡工程关系沿长江各省市现代化建设全局,其综合效益惠及全国人民。去年三峡总公司的总利润达85亿元,今年的经济效益还会更好一些。2004年以后,三峡建设期间的资金问题已不需新增负债,靠企业收益可投入扫尾,且大大缓解了华东、广东和华中地区的电力紧张局面。到2007年9月,三峡工程累计完成静态投资1153.47亿元,约占国家批准的概算的92%。汪啸风说,三峡工程静态投资可控制在国家批准概算之内,动态投资也可控制在预测的范围之中。三峡工程将于2009年竣工,但汪啸风强调,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仍然需要继续推进。据介绍,国务院三峡办正在着力推进“7+1”专项计划,研究实施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治理的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建设模式,主要包括消落区治理、支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支流饮用水源安全保障、库岸带生态屏障建设、农村截污、城镇截污、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以及对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进行效能评估。“我们要慎终如始、收尾有序,为全面实施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探索出新途径。”汪啸风说。他表示相信,实践将会证明,三峡工程是一个科学民主决策、生态效益良好和为民造福的好工程。 [3]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1 17: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