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侯少奎 |
释义 | § 基本介绍 《四平山》剧照 侯少奎,男,1939年1月10日生人。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家政府津贴。 梨园世家,祖父侯益才,著名昆剧演员。父亲侯永奎,京、昆剧表演艺术家,素有之称,曾多次为毛泽东、李宗仁演出此剧。女儿侯爽,著名昆曲演员、影视演员;二女儿侯小奎,舞蹈演员。侯少奎师承侯永奎先生,侯炳武先生,傅德威先生,赵松想先生,王瑞芝先生。继承的剧目有《林冲夜奔》、《单刀会》、《千里送京娘》、《麒麟阁》、《倒铜旗》、《闹昆场》、《夜出》、《武松打虎》、《五人义》、《钟馗嫁妹》、《挑华车》、《铁龙山》、《四平山》、《艳阳楼》,在全国各地演出均受到内外行的好评。1965年文革开始,解散了北方昆曲剧院,调到北京京剧团工作。演出了《节振国》、《红灯记》等。 § 艺术特色 侯少奎已经68岁高龄的北方昆曲剧院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侯少奎先生在文化部“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的资助下,近日把整出京、昆两下锅的《四平山》作为珍贵的艺术资料录了下来,《四平山》是描写“恨天无把,恨地无环”的隋唐第一好汉李元霸在四平山救驾隋炀帝的故事,属长靠武生勾脸戏。该戏是著名京剧前辈大师尚和玉的代表作,后尚和玉传给了侯少奎的父亲著名京昆大师侯永奎,侯永奎又传给了侯少奎,三代相传,时间跨度近百年。侯少奎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就没有再演此戏,如今,时隔20多年,侯少奎重新披挂上台,雄风不减当年,再现非常吃功的武生“看家戏”《四平山》,实属难得一见。 《四平山》前半部分的“观画”唱京腔,由京胡伴奏;自李元霸耍双锤起唱昆腔,由海笛子(小唢呐)伴奏。侯少奎扮演的李元霸有气魄,有工架,稳重端庄,从形似到神似,都和他父亲侯永奎当年一样。李元霸的服装分别为“开氅”、“软靠”、“硬靠”,非常漂亮。李元霸的脸谱为侯永奎亲传,勾金色雷公脸,面颊涂金,嘴形勾雷公嘴,极具侯派脸谱干净大方的风格,整个脸谱气势、威猛、美观。 李元霸一角,原为花脸应工,自清末俞菊笙(武生三大流派之首的“俞派”创始人)将之纳入勾脸武生戏,至今百余年,渐为武生专美,反不由净行扮演了。 尚和玉(俞菊笙弟子,京剧武生尚派创始人),官称“尚老将”。其《四平山》恪守俞派规范而自有其独到之处,台风朴厚大方,沉着凝重,每演必轰动。其师弟杨小楼也曾习此剧,因对尚之元霸十分叹服,故只唱《晋阳宫》头本。 侯永奎,号称“活林冲”,北方昆曲武生之集大成者,深得尚和玉青眼。23岁正式拜师。尚自得此徒,竟封箱潜心授艺。侯之《铁笼山》《四平山》《艳阳楼》等大都得尚亲传,其尚派戏极得内行赏赞。侯少奎,侯永奎之子,北昆武生表演艺术家。尤擅长靠勾脸戏,特为其关公戏扮相威风八面,做表肃穆凝重,极具儒将风度,而享有“活关公”之誉。侯少奎之身形嗓音和舞台表演均酷肖其父,《四平山》又得自侯永奎亲授,深得尚派的“稳、狠、准”之三昧。侯少奎的嗓音条件上佳,他的尚派戏一向被赞具有“尚和玉的功架,杨小楼的嗓子”,堪称一绝。 § 艺术人生 《林冲夜奔》剧照 梨园世家续芳华 “我们家算是梨园世家,从事戏曲事业有四辈儿了。”侯少奎说。从祖父侯益才、二爷侯益泰,到父亲侯永奎以林冲、关羽、赵匡胤等舞台形象成为“昆乱不挡”的著名京昆表演艺术家,再到如今自己的儿女辈,一个家,几代人,见证了昆曲艺术新旧好几个时代的变迁发展,更尝遍了人间的酸甜苦辣。侯家随戏班在京、津、冀漂泊多年后,于1936年在天津定居。侯少奎出生时,天津正闹水灾,加上抗战爆发,昆曲演出市场凋敝,刚刚“分箱”后的荣庆社由父亲侯永奎支撑着,虽说父亲的艺术事业正在上升期,名气很大,很受观众的喜爱,日子依然过得艰难。生活在梨园,侯少奎很小就接触戏,并且喜欢上了,整天耍耍蹦蹦的。父亲侯永奎给他制了一套小号的刀枪,二爷侯益泰就用嘴敲锣鼓点哄他玩。侯少奎说,也许正是因为从小喜欢刀枪把子,使他后来成了一名武生演员。对在天津的日子,侯少奎总爱说,我出生在天津,天津是我第一次登台演出的地方。因为演《天河配》时缺一个小演员扮牧童牵真牛过场,父亲问小少奎:“敢牵真牛上台吗?”侯少奎说:“敢。”于是就扮上了,戴上孩儿发,穿上小茶衣、彩裤和打鞋,牵真牛过去。 侯少奎真正走上昆曲艺术的道路,还是在解放后,而且其中还有点戏剧性。当时父亲侯永奎已被调到北京工作,侯少奎也到了北京。上学期间,侯少奎喜欢绘画、书法,想报考美院,将来成为美术家。北方昆曲剧院成立前夕,当时北方昆曲代表团的负责人金紫光跟父亲说起接班人的事,就让侯少奎去试一试嗓子,金紫光听了很高兴,马上动员侯永奎,说这样的嗓子不唱戏可惜了。侯少奎说,我从小跟随着父亲,被灌输了许多昆曲知识,也很喜欢昆曲,知道父亲从心里希望自己能继承他的艺术,我嗓子好,个头身段也好,但那时自己已经16岁了,胳膊腿不好练。不过,在父亲的鼓励下,侯少奎还是听从金紫光的建议,走上了昆曲艺术的道路。《单刀会》剧照 艰辛学艺话沧桑 此后学艺的日子里,寒冬腊月,侯少奎也坚持每天早上4点就起来练功,踢腿、压腿、打飞脚等,吃完早饭后再跟大伙一起练功排戏。因为起点晚,他总是花更多的时间去练,吊腿、练靠,也都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练毯子功的时候,因为雪地滑容易吃劲,别人在大厅练,侯少奎就在雪地里练,身上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功夫不负有心人,结果没有一两年,侯少奎就能够登台参加演出了。让侯少奎忘不了的是,自己在长安大剧院第一次正式演出,演的是《倒铜旗》,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先生也来了。演出结束后,马先生在王金璐陪同下到后台看他,很高兴地对他说:“你演得很好,嗓子也好,扮相儿像你爸爸,脚底下好,这出戏挖掘出来了,跟老师学得好,后继有人了。”第一次正式演出就博得前辈艺术家的认可,侯少奎甭提有多高兴了。 侯少奎说,可是父亲从来都不夸我,老说要继续练呀,人物方面要琢磨,说不能光靠年轻,靠脸蛋儿,靠嗓子,关键是演人物,演林冲的戏时,他让我行腔和情绪要做够,要把林冲夜奔的悲愤与血泪强调出来。出身梨园世家,给侯少奎的学艺从艺提供了许多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但跟父亲学戏,侯少奎感受更多的却是前辈艺术家的严谨和对艺术的精益求精。父亲的很多戏要真正演好,不光需要舞台实践,还需要年龄和阅历,甚至跟身体的胖瘦都有关系。侯少奎回忆道,学《刀会》时,父亲说你学可以,但要等岁数大一点演关公才能演出韵味儿来。那时我瘦,但关老爷在舞台上不能像棍儿一样,要有块头,有威,这威不仅是工架,也是阅历和舞台经验,甚至还要嗓子的苍老。 后来北昆历经了解散又恢复的历史沧桑,侯少奎也一度跟昆曲“分手”,到父亲侯永奎去世,转眼20多年过去。侯少奎说,父亲走的时候,还是把他身上三分之二多的戏带走了,我只继承了不到三分之一。由于各种原因,很多戏都没有留下来,非常遗憾,对昆曲、对京剧也都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和损失。现在一想起来,我就觉得很揪心。所以我想,只要是我会的戏,只要学生愿意学,我都愿意教,一直教到我不能动为止。侯少奎 蜚声海外仍执着 随着北昆的恢复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侯少奎也迎来了多年蕴蓄后的艺术芬芳。在1984年的北京市中青年演员戏曲汇演中,侯少奎获得了个人优秀表演奖;同年,又以《单刀会·刀会》和《宝剑记·夜奔》荣获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此后,侯少奎又多次在北京市新编历史剧汇演中获得个人优秀表演奖,他参与主演的昆曲新编历史剧《南唐遗事》还改编成了戏曲电视剧,获得了“飞天奖”。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侯少奎也走出了国门,把祖国经典的传统艺术带到了海外。侯少奎说,1992年北昆去俄罗斯演出,那是自己第一次出国访问演出,心里挺忐忑的,担心外国人可能欣赏不了,上座率不会太高。可是没想到演出时全场爆满,观众也都打扮得很正式,演出过程中除了唱腔、伴奏和掌声,偌大的剧场简直鸦雀无声。侯少奎深受感动,觉得好的艺术真是到了哪里都有观众,也说明了自己对传统艺术的坚持是正确的,心里高兴极了。还有一次去日本,侯少奎跟自己的大女儿侯爽晖同台出演《千里送京娘》。那是赵匡胤千里相送京娘、两人产生微妙感情的爱情戏,开始侯少奎还觉得挺别扭,可是后来都入戏了,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反响,连演一个月,场场爆满。近年来中俄两国互办“国家年”,而今年也是中日建交35周年,侯少奎表示,希望自己能够在与各国的文化交流和邦交友谊上做出一点贡献。 昆曲自南方流入北方,许多老艺术家对它进行了相应的改造,而改革开放后,侯少奎也对昆曲做了一些改革。谈到昆曲本身,侯少奎认为,昆曲的魅力是声情并茂载歌载舞的,不仅文学性高,动作也非常优美,但为了使它适合时代,同时又不损害它,就要对它进行谨慎的改革,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提高。好的东西绝对不能改革掉,而是应该去丰富它。他说,这是父亲给我的启示,他拜了尚和玉老师以后,就把其他戏的一些东西糅进了他的《夜奔》里。《单刀会》中唱“大江东去浪千叠”这一段时,我父亲基本不动,是站着唱的,第二段坐着唱。而后来我演时就开始动起来了,在唱的过程中跟周仓有各种各样的造型,我今天的《单刀会》、《千里送京娘》、《林冲夜奔》等戏,都有自己的演法了。侯少奎专门提到关公的眼神,过去舞台上关公是基本不睁眼的,但看不出眼神就显不出人物来,所以他就用微睁双眼,含着威严又无损他的丹凤眼,激动时眼睛突然睁开,把眼神亮出来,就恰到好处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了。侯少奎 传承京昆道衷肠 在侯少奎的艺术人生中,除父亲之外,许多前辈老师的教诲总让他难以忘怀,如侯炳武老师、王瑞芝老师和赵松樵老师。而影响侯少奎艺术生涯的另一个人,是他的老伴儿、北方昆曲剧院唱旦角的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王燕菊。侯少奎说,我们结婚那会儿挣钱不多,她总舍不得吃,让我吃。有时我演戏回来很晚,她就等我到十一二点,给我做夜宵吃。我有时候犯懒,不想练了,她就督促我。后来有条件了,每次演完戏侯少奎把录像带拿回来,两口子一块儿看,老伴儿就给他提意见,说这点儿不行,眼睛没睁开,没有神,或者说那个角度不行,等等。侯少奎说,我们两个就是这样,艺术是我们俩主要的生活,吃穿都是次要的。2004年老伴王燕菊的去世让侯少奎颇为感伤,他说,我觉得,我有一个贤内助,我今天的艺术成绩不是我一个人的,有我老伴儿很大的功劳。 对昆曲艺术,侯少奎在坚持着,也不断地寻求新的提高。在戏曲艺术处于低潮的日子里,他仍饱蕴着自信。一位日本学生千里迢迢到北京来跟他学习,让他对昆曲艺术的魅力深为感慨。他说,现在联合国把昆曲列入“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我觉得自己的责任更大了。如今,侯少奎配合国家保护昆曲的相关举措,先后录制了京昆皆演的《四平山》、《铁笼山》等“尚派”剧目,更多的录制工作也还在进行着。虽已年近七旬,侯少奎仍壮心不已。他说,教戏是我目前的一个重要工作,北方昆曲的武生戏很有特色,南北昆应该相互学习借鉴,一起进步。除了录戏、教戏,我还想到社会上去讲学,昆曲应该培养青年观众,而大学生就是最好的观众,他们有文化底子,有鉴赏力,一有机会,我就到大学去讲课,那里有许多对昆曲感兴趣的年轻人。我去讲,就是要把年轻人吸引过来,告诉他们昆曲的美,培养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关爱。[1] § 取得成绩 侯少奎 1975年为毛泽东录制了戏曲电视片《林冲夜奔》,毛泽东看后兴奋的说:“后继有人。” 1978年北方昆曲剧院恢复了,侯少奎有回到北方昆剧院工作。 1984年北京市中青年会演《林冲夜奔》获个人优秀表演奖, 1985年荣获第二届戏剧梅花奖。一九八六年排演了昆剧新编历史剧《南唐遗事》,后改编成戏曲电视剧,荣获中央电视台飞天奖,本剧饰赵匡胤。 1987年排演了新编历史剧《宗泽交印》,本剧饰一号主演岳飞,在北京市举办的新编历史剧会演中荣获个人优秀表演奖。 1996年排演了新编历史剧《水淹七军》,本剧饰第一号人物关公。在北京市举办的新编历史剧会演中荣获个人优秀表演奖。在大陆和台湾均受到好评。 1987年应香港新海华电影公司、北京电影制片厂、山西电影制片厂之邀,拍摄了大型历史故事片《关公》本片饰关公。在大陆、香港、日本放映后受到好评。曾在俄罗斯、香港、日本、台湾演出,受到高度评价。 § 活动年表 1975年4月,农历乙卯年:“中央文革”成立录音录像组录制传统戏 » 1985年,农历乙丑年: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 » 2000年2月4日,农历己卯年十二月廿九日:2000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 2003年1月31日,农历壬午年十二月廿九日:2003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 2004年1月21日,农历癸未年十二月三十日:2004年春节戏曲晚会播出 » 2006年9月22日,农历丙戌年八月初一日,晚:中国大戏院开业70周年庆典演出第四场 » 2006年12月24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初五日,19时30分:纪念侯永奎先生诞辰95周年暨庆贺侯少奎从艺50周年演出第一天 » 2006年12月25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初六日,19时30分:纪念侯永奎先生诞辰95周年暨庆贺侯少奎从艺50周年演出第二天 » 2006年12月26日,农历丙戌年十一月初七日,19时30分:纪念侯永奎先生诞辰95周年暨庆贺侯少奎从艺50周年演出第三天 » 2007年3月17日,农历丁亥年正月廿八日,19时30分:2007年“百花芬芳——京昆系列演出季”开幕式 » 2007年12月18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初九日,上午:北方昆曲剧院建院五十周年纪念演出第一天 » 2007年12月19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初十日,19时30分:北方昆曲剧院建院五十周年纪念演出第二天 » 2007年12月20日,农历丁亥年十一月十一日,14时:北方昆曲剧院建院五十周年纪念演出第三天 »[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