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释义

§ 研究所概况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全所设有2个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和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3个研究室:1、工业控制系统研究室,2、光电信息研究室,3、自动化装备研究室;一个研究中心:水下机器人研究中心;一个负责科研信息、文献、网络等支持服务的信息中心。管理部门设有:综合管理办公室、科技处、人事教育处、质量条件处、财务中心。

沈阳自动化所自建所起长期从事工业自动化工作。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又在机器人、光电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方面不断取得引人瞩目的成绩。获得大量国家、科学院及地方奖励,为国家高技术科技攻关、国家安全、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成为值得信赖的一支攻坚力量。自1985年起在中国机器人事业发展历史上创造了十八个第一的辉煌业绩,成为我国机器人事业的摇篮。现在这里是“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先进制造基地”,“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每年培养大批博士、硕士等高级青年人才,吸引大量优秀海内外专家学者。

1999年,国家批准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沈阳自动化所成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开展先进制造基地建设。创新试点中全面贯彻科学院新时期办院方针,实施创新战略重点转移,深化改革,调整了内部组织结构,优化人员结构,全面建立人员流动与岗位聘任制,项目聘任制。在现代国家科研体制与机制的建立方面取得新进展。

研究所的主要学科领域为:制造科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智能机器、先进制造系统和光电技术等。

以2002年为例,除部署了一批基础研究课题外,全所承担国家攻关、国家863、973、科学院重大及方向性等项目34项。企业和地方重大攻关、改造项目10项。如:科学院重大项目“数字化智能制造装备与系统”,科学院方向性项目“总线集成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自走式海缆埋设机”,“空间对接光学成像技术”,“工业机器人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等。当年正在执行的科研项目合同总额2.1亿。

2002年,实现专利授权9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13项,获沈阳市首批专利实施特别支持奖。成果获奖6项,其中“现场总线分布控制系统开发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共发表论文221篇,其中国外61篇,进入EI索引42篇,进入SCI索引8篇。共出版著作3部,译著1部。

研究所主办中国科技核心刊物《机器人》和《信息与控制》 。图书馆藏书5.3万册,期刊300余种(其中外文期刊124种,中文期刊200多种,自动化领域核心期刊占90%)。

研究所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内外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有长期合作关系。与俄罗斯科学院、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德国、日本、韩国等大公司建立了紧密的科技合作关系,合作研究与共同开发产品,共同培养研究生等。与国内多所大学、研究单位以及地方,如上海交大、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声学所、中科院大化所、中科院光机所、沈阳市、无锡市等地方政府、企业共同承担和完成国家、科学院的重大研究或工程项目,共建高技术研究与开发实体。

沈阳自动化所投资控股或合资的公司有“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先进制造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2000年研究所制定的“开发西区、建设东区、挺进浑南”的发展计划,已经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在沈阳浑南开发区规划的先进制造产业化园,正按整体规划实施建设中。

中心区(东区)环境建设已经结束。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配套,具有现代化科研与工作氛围的园区已经形成。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将为国家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国防安全做出更多、更大的创新性贡献。

§ 现任所领导

所长

王越超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1960年生工学博士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主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主要研究领域:智能机器人

副所长

于海斌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1964年生工学博士研究员

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专家组专家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

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

全国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IFACNetworkedSystems技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工业自动化

§ 战略目标

开拓自动化领域前沿创建先进制造一流基地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中,我所被批准为“先进制造基地”,归结起来,我所定位于高技术创新类型的研究所。

确立的科技目标是:建设成为在先进制造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具有领先和带动作用的研究开发基地。

其学科方向是制造科学。重点研究领域是智能机器与先进制造系统。

围绕这一主攻方向,在基础研究、高技术攻关和工程应用产业化三个层次上部署了前沿探索性创新课题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攻关和863计划项目以及国家军工项目。实施了大量应用工程并正式成立新松机器人与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进而达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目标。

§ 学术委员会

学术委员会

我所新一届学术委员会组成

经民主酝酿和选举,我所新一届(2003年-2006年)学术委员会已在最近组成。

主任:王天然

副主任:封锡盛、王越超、于海斌

学术秘书:赵明扬

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海斌、王宏、王天然、王成恩、王越超、史泽林、曲道奎、朱枫、朱云龙、李令奇、张艾群、封锡盛、赵明扬、谈大龙、黄莎白

§ 机构设置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RoboticsLaboratory,ShenyangInstituteofAutomation,ChineseAcademyofSciences)成立于1989年,原名中国科学院机器人学开放研究实验室,2001年更改为现名。实验室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实验室自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学术委员会的带领下,在机器人学应用基础研究、机器人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现已成为国内机器人学研究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基地、学术交流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中国科学院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在1989年成立之时,就聘请国内高水平知名学者组成了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学术委员会制定和把握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与目标。1989年成立的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嘉墀研究员担任。1993年第二届学术委员会主任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高为柄教授担任。现在任职的第三届学术委员会主任为谈大龙研究员,副主任为贾培发研究员、王越超研究员。

实验室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分布式智能系统、MEMS技术以及危险作业机器人等。实验室的发展目标是紧密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机器人学基础理论、进行机器人系统与集成的关键技术和应用技术攻关。力争把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建设成国际著名的实验室、建设成培养从事机器人学研究与开发的人才基地。

现任实验室主任为王越超研究员。现有固定科研人员19人,其中研究员5人,副研究员7人。除固定人员外,还有许多流动人员参加本室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3名受到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资助的海外优秀人才,4名高级访问学者,以及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客座人员与项目聘用人员。目前,实验室的固定人员与流动人员之比已达1:4。实验室有"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与"机械电子工程"两个专业的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与硕士点。实验室现有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0人。

实验室作为中国科学院的开放实验室,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对外开放。通过设立实验室基金课题的形式,先后资助42个单位的客座研究人员来实验室工作。为了使研究室的研究工作更加与国际前沿相结合,实验室近年来加强了对外交流与合作。不仅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室做学术报告,还多次派出人员参加国际重要的机器人学术会议并到有关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与访问。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机器人学重点实验室热忱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我室进行指导交流与开展合作研究。

§ 光电信息研究室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光电信息研究室长期从事图像处理、模式识别、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在成像跟踪、测量和控制、指挥自动化等领域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任务。研究室现有各类在职研究人员共38名,其中研究员6名,副研究员10名。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名。是一支年轻而有创造力的科研队伍。

光电信息研究室在致力于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同时,非常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在成像跟踪方面采用前沿的理论和算法,运用先进的VLSI硬件技术,研制开发出针对不同用途的多品种、多功能的视频跟踪器、电视测角仪等系列产品,可满足不同背景条件下对不同目标的可靠跟踪与测量,具有实时性强、测量精度高、跟踪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广泛地应用到国防和民用高技术领域。在智能决策指挥自动化方面,以决策支持系统为核心,综合网络、数据库、通信等高新技术,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特色,出色完成了诸如沈阳市消防指挥系统、沈阳市急救指挥系统等多项大型指挥系统的研制和建设任务。多次获国家和科学院的科技进步奖。

§ 学科方向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从七十年代起追踪世界自动化前沿技术,在我国率先开创了机器人研究新领域,并在机器人、工业自动化、电视跟踪与测量三个方面形成了自身优势。现已进入科学院首批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建立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发展基地。

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发展基地以制造科学为发展学科,开拓先进制造学科研究的新领域,研究开发先进制造技术并使其推广应用。目前重点面向三个研究方向:智能机器与智能系统、制造系统的结构与模式、先进制造支持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发展基地按照发展目标主要从事四个层次的工作任务

·基础性研究:主要研究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思想和新方法。

·高技术攻关:从事技术创新、形成我国自有技术的知识产权。目标是不断产生可以在制造业发挥作用的新技术。

·示范应用:这一层次工作是基地与产业、研究与应用的桥梁。

·高技术产业化公司。

利用基地的单元技术、集成技术为企业进行示范应用,推动产业化工作是先进制造技术研究发展基地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1]

§ 科研成果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5:4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