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纳粹狂种》 |
释义 | § 剧情介绍 《纳粹狂种》 本片改编自一篇八十年代初期刊登在《世界之窗》上的一篇科幻小说《九十四个小希特勒》 。主要描述一名纳粹军官战后藏于南美洲,他野心勃勃地希望以科学方法进行人种试验,以便东山再起,使纳粹党重振雄风。但有一名犹太人以缉捕纳粹余孽为其终生职志,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智斗勇。 § 演员介绍 格利高里·派克 格利高里·派克出生在美国加州,他的童年十分动荡,五岁的时候父母离异,派克被送去和祖母一起住。日后他回忆说他童年最快乐的时光就是每周一次和祖母去电影院看电影。上学的时候派克迷上了表演,决定当一名演员。他先加入了纽约的邻家剧场,又在毕业后登上了百老汇的舞台。1942年他在埃默林·威廉的舞台剧《清晨之星》中第一次登场。1943年他进入好莱坞并于次年出演了他的第一部电影《荣誉之日》 。同年他的第二部部电影《天路历程》 (The Keys To The Kingdom)为他带来了第一次奥斯卡提名。1945年他又出演了希区柯克的影片《爱德华医生》并受到好评,此后陆续以《鹿苑长春》 (1946)、 《君子协定》 (1947)、 《晴空血战史》 (1949)三部影片接连获得奥斯卡提名,并以《鹿苑长春》一片获得金球奖。这时的他已是片约不断,决定只接拍自己感兴趣的影片。派克身高1.91米,他的大多数时候都扮演着高大,正直严肃,充满着英雄主义的美国绅士,这一形象与他本人的性格十分相近(派克在好莱坞的公益事业上享有崇高的名声),因此演起来十分自如。 § 幕后制作 《纳粹狂种》剧照 本片快节奏且令人毛骨悚然,是一部颇有格调的间谍悬疑片,气氛处理甚佳。演员阵容强大,格里高利·派克和劳伦斯·奥利弗的表演内敛而有张力,可谓火候老到。有趣的是,派克从影60年,只演过两次坏人,一次是1946年在《太阳浴血记》演个惹麻烦的牛仔,另一次是1978年的这部《巴西来的孩子》演纳粹医生,可惜的是评价都不高,票房也非常差劲,因为观众都认定派克骨子里就是好人。[1] § 卖点 《纳粹狂种》剧照 《纳粹狂种》(The Boys from Brazil)这部电影的卖点绝对值得一说。影评请来了劳伦斯·奥利弗和格利高里·派克演正反派,而且发行于1978年就引入了克隆人的概念,只能说非常的前卫。劳伦斯·奥利弗扮演一位在战后致力于追查纳粹余孽的犹太人,格利高里·派克则一改往常的正派形象演起了一位纳粹的恶魔军医。医生用希特勒的细胞克隆出了94位“小希特勒”,把他们送到世界各地安排与希特勒小时候相似环境的家庭领养(基督教义家庭、老夫少妻、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溺爱孩子等等),并在十四年后要将父亲杀死,医生有自己严格的统计学依据,希望再造就出一个希特勒来。然后这个计划被人窃听到,奥利弗追踪了进来。 § 评价 《纳粹狂种》 看的时候整个感觉都是怪怪的。首先两位老牌明星扮演的角色、还有小希特勒们都说有口音的英语,结果就会觉得他们说话很搞笑,但内容是严肃的,会让看的人情绪脱离,而用口音来表明身份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相比之下,《卧虎藏龙》里大侠们不标准的普通话就要舒服多了。 在内容方面,可以探讨的就更多了。标题的“The Boys from Brazil”在影片当中基本没有意义,影片的头尾切的不够精致,前后两段的比重不协调,前面撒网很多、后面只一点收尾不够为整个电影做总结,而最后开放式的结尾,好象故作思考玩把深沉,但影片给出的这个命题是个不成立的寓言,即便再深刻也会是除了娱乐外没有任何意义。再回过来说,只要简单娱乐的话,这电影又弄的太过繁杂了。 这个有够疯狂的再造希特勒的《纳粹狂种》,没能成为疯狂的、或者颠覆的经典,实在是可惜了。 § 精彩海报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