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离开雷锋的日子》
释义

§ 故事梗概

《离开雷锋的日子》 刘佩琦扮演乔安山

乔安山是同雷锋一起入伍的,他们同在一个班,同驾一辆车。1962年8月15日,两人执行任务回来,乔安山在倒车时,无意中撞倒一根木杆,正巧打在指挥倒车的雷锋的头上,经抢救无效,雷锋牺牲了。

乔安山转业到地方。三十多年来,他坚持学雷锋,做好事,尝尽了甜酸苦辣。一次乔安山所驾驶的长途汽车上坐了七、八个陈站长的亲戚,他们一个都没买票。对陈站长的以权谋私行为,乔安山坚决抵制,将这些人轰下了车,为此得罪了陈站长。汽车行驶途中,被一哑巴拦下,原来哑巴的女人难产,要赶快送医院,乔安山果断地采取甩站急驶,及时地将产妇送到医院。在运输途中,乔安山和儿子乔兵驾驶的汽车坏了,父子俩向过往车辆求助,有的视而不见,有的伸手要钱。直到晚上有辆车相助,但由于车小无法帮助乔家父子。可是,第二天早上,那辆车的一位中年女士带领一群头戴小红帽的人们前来帮忙,原来那位女士是雷锋生前辅导过的学生。乔安山深受感动,他意识到不只是他一人在学雷锋。一天深夜,乔安山驾车救起一位被车撞伤的老人,并将老人送到医院抢救。不想,老人在家人的压力下,违心的指认是乔安山撞了他。乔安山痛心,家人寒心。最终,撞伤老人的司机找到了,老人的良心也受到谴责,拉着乔安山的手,认了错。三十多年来,乔安山只要遇上困难,总要到班长雷锋的墓前坐坐,和班长聊聊,什么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 编剧介绍

《离开雷锋的日子》编剧  王兴东

王兴东,中国电影编剧,1951年2月生于辽宁大连,1968年毕业于大连第十中学初中部,随后去农村插队,197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延边军分区宣传队创作员。1975年入长春电影制片厂任助理编辑,1978年在北京电影学院编剧班进修,回厂后于1984年任编剧。1979年起与王浙滨等人合作编写电影文学剧本《白桦林中的哨所》、《飞来的仙鹤》、 《狼犬历险记》 、 《我只流三次泪》 、 《陆军见习官》 、《蒋筑英》、《天国逆子》、《留村察看》、《离开雷锋的日子》等20部影片。王兴东在创作中坚持现实主义方法,每一部原创剧本都经过无数次的实地调查,采访撰写而成,王兴东将深入生活视为创作所必须的科学活动。王兴东的剧作注重叙事结构的均整安排,叙事节奏张驰有致,在人物塑造方面突出生活化的小细节,显得真实可信。在生活场景的铺排上除了做到真实外,还注意环境与剧情的互动作用,王兴东的作品大都为“主旋律”作品,他认为颂扬时代,颂扬人民,颂扬先进生产力,发掘生活的力度,写人情、人道、人性就是时代的主旋律,没有主旋律就没有历史的进步。王兴东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国际获奖。

§ 主要演员

演员  刘佩琦

刘佩琦1983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貌不惊人,十几年来以往角色大多是坏小子、地痞、汉奸、阴险的军师等。虽然戏不是很多,但他都认真对待,给观众留下了印象。在张艺谋导演的《秋菊打官司》中,他一改往日形象,演了个土得掉渣的老农民,憨憨厚厚的秋菊丈夫。刘佩琦在创作中寻求表演如何回归生活自然,努力把握这种尺度,在《秋菊打官司》中,他的表演才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通过这次和张艺谋的合作,他在表演分寸和把握人物的度上来了一次革命。

1994年刘佩琦又主演了由周晓文导演的电影《二嫫》,这部电影受到了国内各界的好评,并在“洛加诺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四项大奖。对每个人物,他都悉心琢磨、认真对待,赋予角色以生命。正是由于他的认真、努力和积累,使他在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中扮演乔安山,有了出色的表现,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男演员奖和第1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他的电影作品还有《西洋镜》、《和你在一起》等。

§ 背景人物

乔安山曾经和雷锋在一个工厂劳动,一起参军到部队,还分到了一个班。只因那场意外的事故,雷锋就倒在战友乔安山的车轮旁。雷锋带着他那腔对党和人民的未了之情在生命的旅途上写下了22岁的永恒。几乎是与此同时,乔安山就远远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直至30多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现任辽宁省军区政治部秘书处秘书的蔡原征第一个找到了雷锋这位沉默的战友,并在全国最先报道了他。

§ 影片赏析

雷锋牺牲了,乔安山悲痛万分。

《离开雷锋的日子》的主人公,是和雷锋同开一辆车,后又不幸地无意造成雷锋牺牲的乔安山数十年间,始终无法摆脱沉重的负疚感。一个坚不可摧的信念牢牢控制着他:别人可以不学雷锋,我不可以!编剧选取乔安山这个极为独特的人物切入,可谓独具慧眼。因为题材本身为作者刻画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这个题材也向电影创作者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如何描写乔安山在几十年漫长的日子里学雷锋的事迹。毫无疑问,可供选择的素材数不胜数。电影的编导们没有简单地公式化地展示乔安山所作的一件又一件好事,而是把主人公置于起伏跌宕、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

影片以现在时态的乔安山的回忆作为贯穿线。乔安山出场伊始,便陷入常人无法忍受的困境。影片开头仅数分钟,就造成了一个巨大的悬念,一下子使人屏息揪心。然后,讲述离开雷锋之后的日子。乔安山成为长途汽车司机。影片未专注于他的扶老携幼,而是突出了疾恶如仇的他和以权谋私的孙科长的面对面的斗争。售票员小吴,被乔安山的精神所感动,把原先想据为己有的一枚乘客遗失的金戒指,悄悄挂在方向盘上。继而,影片进入了整部作品的“戏核”:乔安山救助被汽车撞伤的卖豆腐梁老头,反被梁家亲属讹诈、冤枉为肇事者。真正的肇事者逃逸了。老头的子女不肯交纳医疗费,无耻地诬陷乔安山为肇事者。此刻,老实巴交的乔安山有口难辩。他再次陷入比当年无意撞死雷锋更深重的绝境。他感到无比孤独,甚至绝望。除了妻子,连亲生儿子也一时间站到对立面。《离开雷锋的日子》 吴军扮演雷锋

事情发生在1988年。乔安山周围,几乎无人相信,现今社会还有雷锋式的乔安山这样无私无畏的人!围绕这起事故,各色人等的灵魂,宛如初生儿一般,赤裸裸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救人反被诬为害人。被逼到了绝境的乔安山,“连死的心都有了!”矛盾激化到了这个地步,加上那几个财迷心窍、猪狗不如、天良丧尽的丑类,活灵活现,耳熟能详,岂能不深刻地唤起观众的道德义愤和对主人公的无比同情!真相终于大白这场戏,安排在医院,主要人物都出了台。刘佩琦扮演的乔安山和宋春丽扮演的乔妻,在长长的整场戏中,完全沉浸于憎爱分明的规定情景,表演到位准确,激情澎湃,道白句句掷地有声,让人热血沸腾。正是这场在某种程度上看似舞台化的重头戏,赋予乔安山高尚磊落、顽强淳朴的人格力量以巨大的深度。

在一部影片中,倾注全力,精心拍好一个独具特色的中心段落(华彩乐章),是几乎所有优秀电影作品的成功“秘诀”之一。《离开雷锋的日子》找到并拍好了这样一个中心段落。它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心!

§ 艺术价值

《离开雷锋的日子》电影原型乔安山在大学作报告

《离开雷锋的日子》比较尖锐地触及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社会生活里,对于人们的道德状况的热切关注——这是时代的话题,历史性的话题,可以唤起人们共鸣的话题。在艺术欣赏中,美感是复合体,是道德感、理智感(求知欲得到满足等引起的情感)和审美知觉的复合体。其中,道德感经常起主导作用。《离开雷锋的日子》由乔安山折射出来的雷锋精神,其巨大的道德力量,激起欣赏者强劲的道德感,使他们不知不觉地置身于影片的特定情境,移情银幕,自我审视,在善与恶,无私与自私的较量中,内心世界波澜起伏,欲罢不能。与剧中人共同体验善终于战胜恶的观众,灵魂得到了升华,正面的道德感得到了满足,从而肯定了这部影片的艺术价值。须知,在优秀的艺术作品中,正面的思想道德力量,或曰思想内涵,是作品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基础。缺乏思想道德力量的作品,或许可以引起观众的兴趣,但是绝对无法引起他们的兴奋和共鸣。显然,《离开雷锋的日子》的创作者们自身早已被他们所描述的对象深深打动,才能以如此深厚的真诚和充沛的激情,挥毫泼墨。艺术创作一旦丧失这种真诚和激情,精品便无从产生。

§ 现实意义

雷锋精神永存

《离开雷锋的日子》应当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重重一笔。它具有在题材上的特殊性和内容上的道德评判意义。

“雷锋”毕竟是中国大地上十几亿人人人皆知的名字,而最熟悉的往往也是最陌生的,这部影片正是对生活中雷锋精神的一次近距离、全方位、真实而又毫不夸张的扫描与展示,从更深的层次上讲,它回答了人们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有意识、下意识、无意识中对雷锋精神的疑惑,有力地批驳了拜金主义与利已主义对雷锋及其精神的诬蔑与攻击,从而在公众心理、社会价值观、舆论氛围中重新塑造了雷锋的形象。紧紧抓住人们对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道德失衡现象的不满和忧虑心理,把握住全社会大张旗鼓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契机,毫不掩饰地表达出人民对自私、冷漠、麻木的痛恨和对真诚、善良、爱心的期盼之情,正是这部影片成功的原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2:4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