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故事海》
释义 《故事海》《故事海》是取材于印度古代的一部故事集,名为《大故事》。该故事集将印度自古代流传下来的故事都汇集在一起,包括帝王和政治变化阴谋的故事,战争谋杀、背叛出卖的故事,鬼怪符箓、吸血鬼和幽灵的故事,寓言和真实的动物故事,此外还有乞丐、方士、赌徒、醉汉和娼妓的故事。采用史诗中颂的格律,朴素而生动,带有民间文学气息,反映了古印度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印度古典梵语文学和世界故事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简介

大梵天

《故事海》是古代印度一部诗体的故事总集。作者月天(音译“苏摩提婆”)是11世纪人,自称这部书是俗语作品《伟

大的故事》的梵文缩写本。全书约有22000诗节,篇幅与史诗《罗摩衍那》相当。作者在开篇时说明《伟大的故事》产生的传说,仿佛是全书的“楔子”。虽然其中有神话性质的虚构成分,但指明了这部故事总集来源。它在社会最下层的民众之中流传,是用所谓“鬼语”写成。

原本的篇幅超过史诗《摩诃婆罗多》,只因不用文言,不受国王赏识,原作者德富烧毁了诗稿,抢救出来的只是原诗七分之一,而这部梵文的《故事海》又不过是个缩写本。自称为《伟大的故事》的梵文缩写本的,现存有三部,都记载了这个传说。这部诗中包括了著名民间故事集《五卷书》和《僵尸鬼故事二十五则》中的故事,用诗体作了改写。全书分为18卷,又进而分为124个“波浪”。全书以国王父子两人的故事作为主线,夹叙了171个小故事,展示了古代印度封建社会中的生活图景;以德富和被反复引用的优填王及其儿子的故事为主干,插入约三百五十多个包括神话、传说、寓言、幻想、历险、爱情、妇女、傻子、骗子、动物、宫廷等大大小小的故事,像《五卷书》和《僵尸鬼故事》这样的著名故事都全篇收入,不愧为一部印度故事大全。

《故事海》原来都是写在贝叶上的手钞本。在上古时代曾被人焚毁了六十万叶,到月天的时代只存下十万叶。这些材料,采入了《故事海》。至于《大故事》本身,后来也另有一个单行本是由卡希曼特拉 (Kshementra) 整理汇集的,改称《大故事花束》 (Briliat Kaiha Man Jari) , 但是它的篇幅,不及《故事海》的三分之一。

《故事海》的内容,是在故事之中又包含故事,往往一个大故事之中包含了十几个小故事。有些故事追溯源流,可以上溯至公元前二千年, 因此印度古代民间流传的故事,以及经典里所载的故事,其精华可说全部集中在《故事海》里了。在结构上与古印度的许多故事一样,采取了“连串插入式”叙事方法,即将许许多多的小故事用一个主干故事连起来,使之形成一个整体。

故事里最有特色的是以城市生活为背景的世俗故事,反映了商人和市民的意识。如木匠制作机关木鸟、飞车飞行的故事,再如骗子贿赂国王,造成与国王密切假象而接受大臣贿赂,成为巨富,献给国王,国王无奈,收了一半,封其为宰相的故事等。里面也有很多笑话,如吃八块饼饱了,后悔浪费了前七块之类的。

故事饶有趣味,如有则这么说:三个青年爱上一个美少女,少女突然死去,火化后三人分别当游方僧、携遗骨朝圣、以骨灰为住所,后游方僧获起死回生术,合遗骨骨灰,使少女复活,少女应该嫁谁?健日王答曰:居骨灰者,因为游方僧所行如父,朝圣者如子,而躺在骨灰上的如丈夫拥抱她。最后的故事是:各有一对母女和父子,母与子,父与女婚配,各生一个儿子,二者之间什么关系?健日王不能回答,僵尸鬼就告诉健日王,那个修道人是想用健日王活祭女神。健日王将计就计,把修道人活祭,得超人法力。



这种猜谜答题式儿的故事是最能调动听者的脑筋和兴趣的,也是它流传的法宝。

§ 渊源

湿婆神

月天(Somadeva,音译苏摩提婆)的《故事海》(Kathasaritsagara)是德富(Gunadhya,音译古那底耶)的俗语故事集《伟大的故事》(Brhatkatha,或译《故事广记》)的梵语改写本。《故事海》写于十一世纪,而《伟大的故事》现已失传,成书年代难以确定。但它至少于七世纪。因为七世纪的梵语作家檀丁和波那都已提到这部故事集。檀丁在《诗镜》中将《伟大的故事》归入散文体故事,并说“《伟大的故事》内容奇异,是用鬼语(bhutabhasa)写的。”波那在《戒日王传》序诗中称赞“《伟大的故事》犹如湿婆大神的游戏,点燃爱神,装饰高利女神,谁不为之惊奇?”

《故事海》第一卷讲述了德富用“鬼语”写作《伟大的故事》的缘起:湿婆大神应妻子波哩婆提的要求,为她讲述新奇的故事。湿婆的一个侍从布湿波丹多出于好奇,偷听了湿婆讲述的七位持明王的故事。为此,波哩婆提罚下凡人间。湿婆的另一位侍从摩利耶凡为布湿波丹多说情,也受到同样的处罚。后经恳求,波哩婆提说,布湿波丹多一旦遇见一位名叫迦那菩提的毕舍遮人,并把偷听到的故事复述给这人听后,就能返回天国;而摩利耶凡一旦听到迦那菩提向复述这些故事,并在大地上传播后,也能返回天国。

布湿波丹多下凡人间,成为一位国王的大臣。后来,在文底耶森林遇见迦那菩提,复述了这些故事,返回天国。同时,摩利耶凡下凡人间,名叫德富,成为国王娑多婆诃那的大臣。这位国王不懂梵语语法,向德富请教。德富答应在六年内教会他。而另一位大臣说只须六个月。德富与他打赌,如果能在六个月内教会国王梵语语法,自己就终生不说梵语、俗语和方言。结果,另一位大臣获得成功。德富只得缄口不语,带着两个徒弟离开宫廷,出外漫游,来到文底耶森林。在森林中,学会毕舍遮族的“鬼语”,并遇见迦那菩提。迦那菩提用“鬼语”向复述了七位持明王的故事。

德富在七年内,用“鬼语”在贝叶上写下这些故事,总共七十万颂。为了使这些故事得以在大地上传播,派遣两个徒弟将这部故事集献给国王娑多婆诃那。然而,国王瞧不起这部用“鬼语”写成的故事集,拒绝接受。德富感到绝望,点燃一堆火,面对鸟兽朗诵这些故事,念完一叶,烧掉一叶。这样,总共烧掉六十万颂。只是由于两个徒弟特别喜爱持明王那罗婆诃那达多的故事,才保留了最后十万颂。此时,国王娑多婆诃那闻讯赶来,接受了这部十万颂的《伟大的散事》。德富完成使命,摆脱肉身,返回天国。

§ 特点

月亮神

1.惩恶扬善是故事的一个重要内容。

善良、正真、谦逊、忠于友谊、忠于爱情等高尚的道德品质受到赞扬,而且得到好报。这类故事很多,如《勒克希米和洋娃娃》、《谁更愉快》、《阿耶本》、《班鸠》、《印度鸳鸯》和《善有善报》等。与此相反,贪婪、诡诈、虚伪、忘恩负义、口蜜腹剑等行为则受到谴责,得到恶报,如《狮子和啄木鸟》、《月亮母亲》、《聪明的猴子和愚蠢的鳄鱼》、《 口蜜腹剑的印度鹤》、《不自量力的豺》等。这些故事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在长期生活与斗争中形成的道德观念。把这种道德观念用民间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用以惩治恶人,表彰好人。还可以把这些故事看作人民自己编写的教科书。在劳动者被剥夺了受教育权利的当时,用这些生动形象的故事作为教育后代,培养高尚品德的课本,实在是再好不过了。即使在今天看来,上述的道德标准也还是值得称道的。这类故事中,《善有善报》是颇有代表性的故事。这个故事说:兄弟二人,一富一贫。有钱的哥哥认为,在世界上“善不会有善报”,人只能顾自己才是正理。穷弟弟则认为,即使自己受苦也应想到帮助别人,“善总会有善报的”。两人争执不下,便以各自的财产打赌。后来弟弟穷得被迫把自己的两只眼睛都出卖给了哥哥。一个偶然的机会,弟弟偷听了魔鬼的谈话,找到了治愈眼睛的神药,并且救活了濒于死亡的一城百姓,治好了哑公主,受到了国王的奖赏。哥哥打听到弟弟发财的原因后,也连忙去偷听魔鬼谈话,却被魔鬼掐死了。这个故事不仅表现了弟弟的勤劳、善良,而且突出了舍己为群的优秀品质。坏心肠的哥哥却受到惩罚。显然,在人妖颠倒的封建社会里,勤劳、善良的穷弟弟往往是不会交好运的;相反,残忍、贪婪的富哥哥倒常常会飞黄腾达。尽管人民暂时还改变不了这种不合理的现实,但是在自己创作的民间故事里,却可以痛快淋漓、狠狠地处罚和嘲弄富有者,赞扬道德高尚的劳动者,即赞扬劳动者自己。这正是这类作品深刻的人民性所在。

2.歌颂弱者团结起来,战胜横行霸道的强者,这是故事的一个重要主题。

如《鹤鹤和大象比哈利》中,鹌鹑、乌鸦、苍蝇、青蛙四个小东西,团结一起战胜了欺侮他们的大象。《珍贵的友谊》写了鹰、狮子、雌鹗、乌龟四朋友战胜猎人的故事。《捕鸟人和鹌鹑》说的是鹌鹑王带领大家一齐起飞,抬走了猎人布下的网,不但自己获救,而且迫使猎人另谋生路去了。这些故事中,总是弱者用团结和智慧的力量打败愚蠢的强者。故事写的虽是动物,表现的则是现实社会中的斗争。它鼓励受欺侮的弱者起来反抗,启迪人们,在吃人的社会里,被压迫者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3.故事没有放过对权势者们的讽刺和揭露。

它把矛头对准暴君、奸臣、居心叵测的法官、贪心的地主、吝啬的婆罗门、狡猾的商人以及愚蠢的御用文人等。它毫不留情地揭穿他们道貌岸然的假面孔,还他们以丑恶的真面目。如《暴君》中,一个无恶不作的暴君突然死去。正当全国人民张灯结彩庆贺这件喜事的时候,一个卫兵却哭泣起来。新国王十分诧异,问他为什么哭,他回答说:“我现在哭泣,是担心先王对阎王爷也是这种态度,万一阎王爷也害怕他,再把他送回来可怎么办?”多么绝妙的讽刺!作者没有去写暴君生前的恶行,单写他死后给人们留下的余悸,这种揭露比正面的谴责还要入木三分。此外,《会变金币的海螺》嘲弄了贪心的商人;《男孩苏克纠里亚》通过机智的男孩,惩罚了一毛不拔的地主;《居心叵测的法官》以动物故事的形式,揭露了法官假正经、真害人的本质。总之,这些讽刺是辛辣的,一针见血的。这种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在等级森严的印度古代社会中出现,尤令人敬佩。同时,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阶级斗争的尖锐性。

§ 影响

印度文化

故事传入中国后,很大一部分保存在佛教书籍中,有些故事大概是印度佛教徒从民间流传的材料里取来,也有些可能是信仰佛教的人创作的。这许多故事传到中国被译成汉文后,便成了中国文学宝库的一部分。信仰佛教的人重视这里面的宗教教训,而一般人和文学家却对那些曲折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感兴趣。尽管故事情节有时很奇怪,故事里还夹杂着宗教教训。但是很多作品都是富有生活气息,为历代人所喜爱,被人们作为文学作品来欣赏。这类作品集很多,例如《杂譬喻经》、《杂宝藏经》、《六度集经》、《大庄严论经》、《百喻经》等等,这类作品译成汉语后,使人耳目一新。中国古代旧有的文学流传在新来的外国文学刺激下,生长出了新的花枝,得到了新的发展。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魏晋以来,渐译释典,天竺故事亦流传世间,文人喜其颖异,于有意或无意中用之,遂蜕化为国有。”中国文学的发展,早在远古时代就受到印度寓言的影响,那时候的所谓文学只是口头文学,还没有写成书,内容主要是寓言和神话。到后来影响就更大了,在先秦的书籍里有不少从印度传来的寓言。如《战国策·楚策》中的狐假虎威的故事就是其中一例。秦汉时,社会上盛行神仙,从东汉起,不少佛经被译成汉文,晋以后越译越多,佛经中有许多寓言故事,到了六朝时代,由于原来就流行神仙传说,加上从印度传来的说佛谈鬼的风气,于是出现了鬼神志怪之类的书籍,最突出的是“阴司地狱和因果报应”等内容。后来内容范围逐渐扩大,又达到一个新的阶段,发展成为唐朝的传奇小说。唐代的另一种新文化是“变文”,它是诗歌和散文相结合的形式,是一种通俗而生动的文体。它最初专门讲佛经里的故事,以后才增加了新的内容。因此变文的产生与印度影响有关,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到后来变文又直接影响了宋代的话本,就是所说的故事书。宋朝“说书”行业很发达,与上述影响有直接关系。

中国元代戏曲与印度文学的影响也有密切关系,正如季羡林教授所指出的,有很多杂剧取材于唐代的传奇,像马致远的“黄梁梦”取材于《枕中记》,郑德辉的“倩女离魂”取材于《离魂记》,尚仲贤的“柳毅传书”取材于《柳毅传》,这都是最著名的例子。因此可以说,印度的文学也影响了中国的元代戏剧。

鲁迅先生非常重视对印度文学的研究,在《中国小说史略》里,一再指出印度文学对于中国文学的影响。指出“汉武帝内传”窃取了佛教的东西;还指出,吴均《续齐谐记》里的阳羡鹅笼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中国书生,但是在晋人荀氏的《灵鬼志》里也记载了这个故事,这里不是一个中国书生,而是一个来自外国的道人。用这一例子来说明印度故事中国化的过程。

中国现代许多文学家也受到印度寓言的影响。例如“小说家沈从文有时候也取材于印度的寓言文学。利用这些材料主要是通过汉译的佛经”。一部叫做《月下小景》短篇小说集里,几乎都取材于汉译佛典。供取材的书有:《杂譬喻经》、《智度论》、《长阿含经》、《大庄严论》等。

印度寓言故事对中国的影响都是通过佛教、佛经的传入而发生的,伴随佛教俱来的还有天文、音乐、音韵、美术、医学、哲学等等。今天我们为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正在深入地研究中国文化,要研究中国文化,也要研究印度文化和印度佛教。季羡林先生说过:“弄不清印度文化和印度佛教,就弄不清自己的家底。”这话千真万确。回顾历史,不难看出,不仅中国文学发展受到印度的影响,如前所说,就连中国的绘画、语言、音韵、建筑、音乐、舞蹈、医药、天文等等也都无不深受印度的影响,弄不清印度的这些影响,就无法弄清自己的家底,“就无法写什么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再细分起来,更无法写中国绘画史、中国语言史、中国音韵学史、中国建筑史、中国音乐史、中国舞蹈史,等等。”可见印度文化、印度佛教同中国的重大关系。

§ 寓言故事

四面佛

印度的文化宝库里,有丰富的古代寓言。这些寓言,短小精悍,构思巧妙,语言深刻,把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一起,以鲜明的形象和简洁的哲理启迪人们的智慧,揭露丑恶的现实,影响人们的思想和感情,在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内均起了重要作用。印度寓言有明显的民族特色,不愧为巨大的思想和艺术宝库,在本国,乃至世界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即使在今天,寓言仍然熠熠闪光,有着现实意义,起着重要作用。

印度寓言故事,起初来自民间,是人民口头创作。“每一个宗教,每一个学派都想利用老百姓所喜欢的这些故事,来宣传自己的宗教,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因此,同一个寓言故事,可见于佛教的经典,也可见于耆那教的经典,还可以见于其它书籍。佛教徒把它说成是释迦牟尼前生的故事,耆那教徒把它说成是大雄前生的故事,其他人又各自根据自己的信仰把它应用到其他人身上。”因此,原来的寓言就有所分化。

印度寓言故事的高度发展,即它的黄金时代,大约是在公元前的几个世纪里。当时在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贸易繁荣的同时,由于小王国林立,相互攻伐,使商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印度人民从很早的时代起,就有一个强烈的统一愿望,希望过和平安定日子,人们思想非常活跃,从而引起了科学、文学和哲学等学术的空前繁荣,也形成了一个“百家争鸣”的局面;各教派的弟子们,为了宣传宗教和提供例证,以及统治者为了更好地进行统治,全部看中了民间流行的生动活泼、语言精辟、深入人心的民间寓言,或收集整理,编成专集,或改造修改,杂入经典。

印度寓言故事倍受欢迎,世代流传,影响很大,这与寓言的特点有密切关系。它的特点之一是富有反抗精神。而由于社会残酷,压迫沉重,斗争复杂,人民百姓的斗争和反抗方式也要讲究。出于斗争的需要,要曲折隐晦地表现自己的思想,需要托物寄言。加之印度的自然特点,多有珍禽异兽,于是大量动物形象进入了寓言故事,这是印度寓言的又一特点。它告诉人们:凶恶残暴的动物本性难改,是善良被害动物的敌人;只要他们存在,山林的世界就不会有和平安定的生活。这类寓言故事想象丰富,生动活泼,妙趣横生,自然应当把它们当作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艺术品来欣赏,而不会把它们等同于动物学的文章来看待。故事的结局,总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这是印度寓言的又一特点。例如印度寓言《聪明的兔子》,讲的是聪明弱小的小兔,为众兽报仇,巧计使凶恶的狮子掉进井里淹死。这些故事,总是弱者用团结和智慧的力量打败愚蠢的强者。写的虽是动物,表现的则是现实社会中的斗争。尽管这些在现实生活中虽属少见,有时也难于实现,但是却表现了人民的理想与愿望,它是劳动人民反抗压迫的意志体现。这些寓言故事,既是动物的事,又是关于人的事,但归根结底是关于人的事。这是人与动物的统一,现实与幻想的统一,拟人化的艺术手法,它鼓励受欺侮的弱者起来反抗,启迪人们,在吃人的社会里,被压迫者只有团结起来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不少寓言故事是通过不同动物的典型形象来表现。这是印度寓言的又一特点。大多数情况下,凶恶残暴的典型是通过老虎、豺狼来表现;善良被害的典型形象是通过山羊和兔子等表现;狡猾者的典型是通过狐狸、猴子等表现。这些典型形象与动物本来习性特点有关。但是,也不完全固定。如猴子有时做好事,有时做坏事。狐狸也是同样。老虎的形象也是如此,有时是凶暴者,有时又是被害者。它们的形象之所以不同,原因很多,主要同它们所处的地位、关系、行为的不同有关,因而人们对它们的态度也就不同了。因此,一个动物的习性特点,往往是多方面的。只是根据故事的主题需要,突出它的不同习性罢了。不能只看它的一个特点,一个性格,而是要根据时间、地点和条件的不同,以及故事的主题思想不同,来区别对待,看它处于什么地位,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和起些什么作用,给以具体分析。

寓言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印度寓言的又一特点。翻开印度的寓言,仿佛看到天鹅抬着乌龟在天空飞翔,接着又听到乌龟因自满开口讲话,掉在地上而被甩成粉身碎骨的声音;又仿佛看到一只狼掉进染缸后的可怜样子,而后又招摇撞骗的可憎举动;一只狐狸耀武扬威地走在老虎面前,也不由得使人深思,现实生活中有谁是这种形象,等等。印度寓言故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乃至一草一木,一鸟一兽,无不栩栩如生,生机勃勃。

印度的寓言故事主题很多,内容广泛,除了政治性和宗教性的以外,还有许多教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生活、劳动、学习、斗争等方面的寓言,或者告诫人们如何掌握事物的规律,避免犯错误等等。有的教人要未雨绸缪,勿临渴掘井,如《聪明的天鹅》;有的教人办事要调查研究,避免主观主义,如《鹦鹉黑姆林格》;有的教人要纳人善言,不要忘乎所以,如《爱唱歌的驴》;有的教人要有自知之明,如《狼崽儿》等等。有些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邃,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甚至读后使人捧腹大笑,而在笑的背后,却包含一些尖锐的讽刺和深刻的教训,给人们以启发。

印度寓言结构新颖,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故事的编排常常是全书有一个基干故事,然后故事中又派生出新的故事,如此环环相套,从而编织成一个庞大的故事集。故事集的规模之大,令人惊叹不已。而读起来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使读者恨不得一口气想把全书读完。这种风格,不乏其例。

上述寓言故事的特点,为印度所特有。同时,对中国文学艺术和思想影响甚大。

§ 参考资料

[1] 育趣网 http://www.yuqu365.com/contents/859/86050.html

[2] 三味搜书网 http://www.wenxueboke.cn/book/book.asp?id=zhbk914749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9: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