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西方美学名著提要》 |
释义 | 西方美学名著提要 内容简介 美学,作为一门研究自然界、社会和艺术领域中美的一般规律与原则的科学,它着力探求美的本质、艺术和现实的关系,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等重大命题。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对美的规律的探索和寻求,倾注了一代代先哲、才杰的汗水和热血。 在浩如烟海的西方典籍中,筛选出其中的大家之作,并进行提要式的介绍,对引领人们畅游於博大精深的美学海洋,确是有益之举。江西人民出版社继出版西方心理学、法学、教育学、哲学等学科的名著提要后,又出版了《西方美学名著提要》一书,这是一项浩繁的学术基础工程,是吸取外域学术精华,有助於中华文化建设的功德圆满的善举。这是一套有品味的、有较高学术价值、利於学术普及的重量级的读物。也是一套积淀文化、助人了解西方学术的书。因而,值得我们研读和品味。 《西方美学名著提要》所取著名美学著作计八十八部。著者计数十个国家,时间跨度达二千四百年。每部作品前都有各名家生平业绩的简要介绍,读了这些「背景」文字,对其著作内容的了解就顺当多了。该书广涉西方近九十位思想大师的代表作,这些原著有不少尚未译成中文,故对其精选、研读,并写出精短的提要,工作量之巨大可想而知,该书正是数十位研究者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尽力保留原著中的精华和风格,这正是《提要》刻意追求的,也是书的特色。在许多篇章的介绍中,名家论著的精彩之处、重要观点、创新之见,警句、格言等「重头戏」,都留存在这部书中。如郎吉努斯《论崇高》、黑格尔的《美学》、尼采的《悲剧的诞生》等篇章。 这部五十八万言的书,基本上囊括了历代西方美学的名篇巨著中代表性作品,述评文学既不失原汁原味,又体现了新时代的观念。编选者可谓是引领研究者和广大读者阅读西方美学著作的称职「导游」。 由於著述者的学力、素养的差距,所选各篇也有少量的提要显得单薄柔弱了些。有的文章只是「述」,而有的篇章能对所选名著「评头品足」,体现了一家之言,有的篇章还简介了该名著的社会影响等,这就比「述而不作」对读者更有帮助。读者在「导游」的率领下,可有目的地在美学宝库中寻珍觅宝。 该书有较高价值的介绍美学史的导论,各篇均有对原著者的简要介绍,这是有益的。但多数介绍过於简单,只是「流水账」,有特色的篇目不多。笔者认为,应将这些名家的著作中,有关美学的著作单独列出,着重评介其美学研究生涯及贡献。还需介绍所选文章,在原著者美学生涯中的地位。如能选取其在学术研究中的生动业绩,奋斗历程,有一点「形象」,定能增强书的「魅力」、「诱惑力」,使读者更深地体悟其在美学上的创造,必更有好处。 西方美学名著提要 本书目录 导论 柏拉图 《大希庇阿斯篇》 亚里士多德 《诗学》 贺拉斯 《诗艺》 郎吉努斯 《论崇高》 普罗提诺 《九章集》 但丁 《论俗语》 布瓦洛 《诗的艺术》(1669-1674年) 维柯 《新科学》(1730年) 夏夫兹博里 《论人、习俗、意见与时代等的特征》(1711年…… 哈奇生 《论美和德行两种观念的根源》(1725年) 休谟 《论趣味的标准》(1755年) 卢梭 《论科学与艺术》(1750年) 狄德罗 《论美》(1750年) 鲍姆嘉通 《美学》(1750年) 温克尔曼 《古代艺术史》(1764年) 康德 《判断力批判》(1790年) 博克 《论崇高与美》(1757年) 莱辛 《拉奥孔》(1766年) 赫尔德 《批评之林》(1769年) 歌德 《歌德谈话录》(1823-1832年) 席勒 《审美教育书简》(1794年) 黑格尔 《美学》(1835-1838年) 施莱格尔 《雅典娜神殿断片》(1798-1800年) 谢林 《艺术哲学》(1802年) 叔本华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9年) 费希纳 《美学入门》(1876年) 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 波德莱尔 《美学论文》(1868年) 车尔尼雪夫斯基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1853年) 丹纳 《艺术哲学》(1865-1869年) 狄尔泰 《体验与诗》(1906年) 弗里德里希・尼采 《悲剧的诞生》(1870-1871年) 弗洛伊德 《释梦》(1900年) 普列汉诺夫 《艺术与社会生活》(1912-1913年) 柏格森 《笑》(1906年) 杜威 《艺术即经验》(1934年) 弗莱 《视像与构图》(1920年) 格罗塞 《艺术的起源》(1894年) 桑塔耶纳 《美感》(1896年) 沃尔夫林 《艺术风格学》(1915年) 克罗齐 《美学原理》(1902年) 卡西齐 《人论》(1944年) 荣格 《心理学与文学》(1927年) 贝尔 《艺术》(1914年) 沃林格 《抽象与移情》(1908年) 雅斯贝尔斯 《悲剧的超越》(1900年) 卢卡契 《审美特性》(1963年) 海德格尔 《诗・语言・思》(1971年) 科林伍德 《艺术哲学》(1925年) 维特根斯坦 《美学讲演录》(1938年) 本雅明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1963年) 瑞恰兹 《文学批评原理》(1924年) 什克洛夫斯基 《散文理论》(1925,1982年) 英伽登 《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1932年) 巴赫金 《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1963年) 朗格 《情感与形式》(1953年) 雅各布逊 《隐喻与换喻的两极》(1942年) 门罗 《走向科学的美学》(1956年) 马尔库塞 《审美之维》(1978年) 伽达默尔 《真理与方法》(1960年) 萨特 《什么是文学?》(1947年) 杜夫海纳 《审美经验现象学》(1953年) 麦克卢汉 《人的延伸--媒介通论》(1964年) 弗莱 《批评的剖析》(1957年) 戈德曼 《隐蔽的上帝》(1956年) 巴特 《神话--大众文化诠释》(1957年) 阿尔都塞 《保卫马克思》(1965年) 德・曼 《解构之图》(1998年) 贝尔 《资本主义文化矛盾》(1976年) 耀斯 《审美经验与文学阐释学》(1977年) 伊瑟尔 《阅读行为》(1976年) 米勒 《小说与重复》(1982年) 哈贝马斯 《交往行动理论》(1981年) 哈特曼 《荒野中的批评》(1980年) 阿多诺 《美学理论》(1970年) 布尔迪厄 《区分》(1979年) 布鲁姆 《影响的焦虑》(1973年) 德里达 《文学行动》(1998年) 詹姆逊 《政治无意识》(1981年) 萨义德 《东方学》(1978年) 凡蒂莫 《现代性的终结》(1985年) 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1954年) 迪基 《艺术界》(1984年) 拉伦 《意识形态与文化身份:现代性和第三世界》(1994年) 布洛克 《美学新解》(1979年) 伊格尔顿 《美学意识形态》(1991年) 汤林森 《文化帝国主义》(1991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