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瓦德西拳乱笔记》 |
释义 | 瓦德西拳乱笔记 内容简介 瓦德西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的联军统帅,这本《拳乱笔记》是他在1900年8月7日受德皇电旨任命,至1901年11月回国期间日记、笔记和往来文件之汇编。全书除随时记载联军侵华行动及个人活动、观感外,尚载有作者与德皇往来之函电、与八国公使、将帅对侵华政策的协调磋商,以及与清廷议和大臣之谈判等重要记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历史的真实一幕。 瓦德西拳乱笔记 本书前言 举世闻名的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近百年来,有关这一事件的中外著述汗牛充栋,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部《瓦德西拳乱笔记》,则始终以其独特的价值受到世人重视。 瓦德西(Alfred heinrich Karl Ludwig ,conut von waldersee,1832-1904),德国志帝国军人,历任参谋总长、兵团长、陆军元帅等职。1900年6月,俄、英、美、日、德、法、意、奥等八国政府相继批准了联合侵华政策,组成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八国政府相继批准了联合侵华政策,组成以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为的侵华联军,自大沽口登陆,大举侵犯京津地区。7月14日,联军攻陷天津后,在联军统帅人选和进军时间等问题上争吵不休,陷于内讧。经过一番勾心斗角的激烈斗争,最终决定由德军元帅瓦德西接任联军总司令,并于8月4日增兵至二万余,沿运河向北京进犯。其时瓦德西尚在德国,他接受德皇威廉二世任命后,于8月20日(北京时间8月19日,下同)离开柏林东来,9月27日抵达天津,10月17日到北京正式上任。在此期间,北京已被东侵的八国联军攻陷,中外议和谈判也已逐步开始。瓦德西抵任后,为了增加谈判桌上的筹码,立即扩大侵略,分兵进犯山海关、保定、正定以至山西省,同时参与列强对华谈判,迄次年6月解任离华,取道日本返欧。《拳乱笔记》即其在这一段时间内的日记、笔记和往来文件之汇编,始自1900年8月7日受德皇电旨任命,迄于1901年11月回国后给威廉二世的报告。全书除随时记载联军侵华行动及个人活动、观感外,尚载有作者与德皇往来之函电、与八国公使、将帅对侵华政策的协调磋商,以及与清廷议和大臣之谈判等重要记录。 以历史研究的眼光看,这部堪称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纪实作品的《拳乱笔记》,所蕴含的价值是多方面的。 众所周知,义和团运动之所以成为本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最震撼人心的重大事件,就因为它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由此造成中国民族危机更加深重之《辛丑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因此,在义和团运动是否起到了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作用这个重大问题上,中外史学界一起存在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从《拳乱笔记》中,我们即可以看到作者的自承:早在义和团运动兴起之前,德皇便"常有"'瓜分中国'之笼统思想"并以此种政策之目的"仅欲在世界政治舞台占一席地"的诠释,揭示出这也是强列共同的对华政策。而在其来华抵任后,马上感受到就在侵华联军已拼凑起所谓"临时政府"的京津地区,中国人民依然在进行着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自河左岸,尤其是上游一带,则尚为拳队猩獗之地"(10月17日在北京之报告)。此后如小股联军遭受袭击、哨兵接连被镣以及被杀戮之义和团员"安然就死,无动于怀"的凛然气概,莫不令其震惊。为此,他不得不承认"实则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如欲实行此下策,则后患又不可为防矣。"其后更在给威廉二世的奏折中明确指出,瓜出中国是"绝对不能实现"的,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彼等之败,只是由于武装不良之故,",而中国民众"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生气。"通观全书,这些来自侵华现场的秘密报告,对于变"瓜分"为"保全"的《德英协定》的成立,具有直接影响,而这个最终得到列强承认的协定,正是被史学界公认为中国瓜分危机第三次缓解的标志。这样《拳乱笔记》便从一个帝国主义侵华分子自供的角度,为义和团运动之历史作用的评估,提供了真实的说明。 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各自在华利益而产生的尖锐矛盾,特别是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及整个议和期间,这些矛盾的激烈化和表面化,也一向为中外史家所关注。对此,《拳乱笔记》提供有大量翔实记载,如英国与沙俄在撤兵与议和问题上的争斗,日本与沙俄在争夺中国东北问题上的矛盾,法国对英国向两广地区扩张的嫉视,德国企图侵占烟台而独占山东与列强利益的冲突,以及美国趁机提出《第二次门户开放宣言》的真实动机所在等,因瓦德西的特殊地位,均能在本收中得到集中、清晰,乃至是形象的展示。此外,该书对联军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的滔天罪行以及残暴行动对联军官兵精神状态的影响等状况亦有一定程度的披述,并承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凡此,都构成后人深化对这一历史事件认识的独特资料来源。 瓦德西拳乱笔记 文章节选 正月6日之日记 我们与山东、南京、武昌三位督抚,不在交战状态之中。此三位先生颇能于(中国)皇帝及联军之间,设法应付,极为机敏,形成双方以外之(第三)势力,使人必须加以顾虑尊重。由此而产生出一种极为奇特之现象。联军舰队大本营,自夏间以来,即已靠泊扬子江口,并与驻有重兵之吴淞要塞,甚为接近,可以直从海上明白望见垒上大炮,以及后面操练之军队,而且双方时常皆在准备交战之状态中。虽然如此,而各位海军提督仍与(该省)总督往来拜访。在山东方面,则该省巡抚现正力促铁路工程之进行,妥为保护该省教会,做出一种我们第一好友的样子,并曾向余拍了一个"敬祝新年"(Happy new year)的电报。到于握手子江流域方面,其情形本可愈趋简单,倘联军各国之间若不彼此互相猜视。盖英国欲将该地划作英国独有势力范围,而其他各国――除俄国为例外,因彼之视线,比较集中于北方一带――则不愿英国独具此种优势,因而各循英国之例,在沪派兵登陆,所以现在该处驻有日本、法国、德国支队。余对于增派德军之举――两个中队――认为必要。而且余曾迫切呈请(当局)现在勿将吾国主力所在之铁甲舰队召还,盖因柏林某方面曾有此项召还之倾向,敌也。两次希图召还之议,皆为余所驳回。 正月10日之记 今日余曾与俄人辨论良久,对于此中真相,乃得明白一二。彼等欲从直隶撤退,仅留两个步兵大队、三个哥萨克队,以及一个炮队而已。其实彼等若愿全体撤去,尤为余所馨香祷祝。在天津方面,俄国只欲留驻一个中队。但彼却将许多宏大建筑物,如东武库及大学堂之类,每处可以容纳几个大队之众者,独自占有。此事将来尚不免发生问题。至于铁路移交事件,则北京、柏林、伦敦之间,电报往来不绝,但至今尚未有所决定,令余极感不乐。 正月10日德皇来电 现在英国使馆方面,曾向余反对阁下与俄所订之铁路条约。盖英国以此约实有危害该国私人权利之虞,故也。尚望阁下在英国正式提出抗议并吾人对其主张详加考究以前,幸勿签字该约。此外余以为处此令人不快之英俄争论中,德国方面之责任,当可切实卸去,倘若阁下能照日本、英国、美国10月6日提议(按,即阁下前此在二0八一号之报告中,所曾述及者),从速召集各国司令共同讨论。至于讨论之问题,当为"最有效力之方法,以使――军事行动所需之――铁路,从速开始全部工作,并力谋其安全。"经过第一次会议之后,为再行减轻我们责任计,阁下最好另以年纪最老之他国司令一代,代主其席。至于德军方面,则由参谋长代表与会。关于法律问题一事,阁下暂时不必直接提出讨论。但此事终当自会牵入讨论之中。我们所持论点,应为:侵害私人权利,只以军事行动无法避免者为限,而且对于此项被害之私人权利,应该许以合法赔偿。同样,所有铁路用品之取留等等,自当在讨论铁路工作能力之时及之。请将前此所拟条约内容电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