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汉书·艺文志》
释义

《汉书·艺文志》《汉书·艺文志》是当时公家藏书的分类目录,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献目录。它是今人研究先秦秦汉文化学术史的重要参考资料。中国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自周代以来,官修私著,书籍繁多,内容宏富,故需校理群书,以为目录。刘向受命校书,在校书过程中著有《别录》,刘歆继承父业,并在《别录》基础上著成《七略》。《七略》分辑略、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等七个部分;班氏自言,“今取其要,以备篇籍”。本志名曰“艺文”,所谓“艺”,以《诗》、《书》、《礼》、《乐》、《易》、 《春秋》六者为六艺;所谓“文”,指文学百家之说而言。其内容,在简短的序言之后,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等六部分,共收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每种之后有小序,每部分之后有总序,对先秦、秦汉学术思想的源流和演变,都作了简明的叙述。可以想见,班氏对《七略》做了些删繁取要的工作,加上吸收刘氏观点及掺以自己学术见解而成之。其辨章学术、考竟源流之功,不可磨灭。

§ 简介

《汉书·艺文志》的编写者-----班固中国最早的史志目录,《汉书》十志之一。东汉班固在撰《汉书》时,为纪西汉一代藏书之盛,根据《七略》改编而成。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6略,共收书38种,596家,13269卷。

班固自称对《七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而成《汉书·艺文志》。具体做法是: ①保留《七略》的6略38种的分类体系。②新增入 《七略》 完成以后刘向、扬雄、杜林三家在西汉末年所完成的著作。③对《七略》所著录的图书基本上按照原来的情况保存下来,但对著录重复和分类不妥的地方加以适当的合并或改移,例如凡从某类提出的图书在总数下注明“出”若干家、若干篇;凡由于重复而省去的图书都注明“省”若干家、若干篇;凡增入或移入的图书都注明“入”若干家、若干篇。④将《七略》中“辑略”的内容散附在 6略和“诗赋略”除外的各种之后;⑤删简《七略》中各书的提要,必要时节取为注释(见《别录》、《七略》)。

《汉书·艺文志》开创了史志目录的先例,汉以后史书多仿其例而编有艺文志或经籍志。由于《七略》已佚,《汉书·艺文志》便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宋代王应麟撰有《汉书艺文志考证》10卷,清代姚振宗撰有《汉书艺文志拾补》6卷和《汉书艺文志条理》8卷。

§ 编写的背景

《汉书·艺文志》现存两部最古的图书目录就是《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图书目录,它是东汉班固所撰《汉书》中的一篇,著录了西汉时国家所收藏的各类图书,是了解上古到西汉末年这一时期学术文化发展变化的重要参考资料。《隋书·经籍志》则是中国现存的第二部图书目录,它是唐初魏征等人奉敕编撰的《隋书》中的一篇,著录了隋代国家所收藏的各类图书,是了解东汉到隋代这一时期学术文化发展变化的重要参考资料。从《汉书·艺文志》到《隋书·经籍志》,中间经过了五、六百年,而这两部目录,就恰好反映了中国古典目录学在这五、六百年中的一个巨大变化。

这一巨大变化,主要指的是图书分类法从“六分法”演变为“四分法”。

西汉成帝河平三年(前26年),杰出的学者刘向、刘歆父子受命主持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整理群书的工作。在每一部书整理完毕时,刘向便撰写一篇叙录,记述这部书的作者、内容、学术价值及校雠过程。这些叙录后来汇集成了一部书,这就是我国第一部图书目录《别录》。刘向死后,刘歆继续整理群书,并把《别录》各叙录的内容加以简化,把著录的书分为六略,即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再在前面加上一个总论性质的“辑略”,编成了中国第一部分类目录《七略》。

《别录》、《七略》奠定了中国目录学的基础,也形成了中国目录学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清代章学诚《校雠通义》中所说的“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例如《七略》,它以六略三十八类的分类法,条分缕析先秦到西汉的各种文化学术流派;以辑略的形式,在整体上评述了各种文化学术的兴衰分合;以各书叙录,具体而微地介绍了各种学术文化著作的优劣真伪是非,不啻是一部先秦至西汉的学术文化史。

可惜的是,《别录》、《七略》在唐末就佚失了。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它们都佚失了,怎么知道它们奠定了中国目录学的基础和特点,怎么知道它们的分类、辑略、叙录的内容和作用呢?这就因为《别录》,尤其是《七略》的概貌,基本上保存在《汉书·艺文志》里了。

班固是根据《七略》来编写《汉书·艺文志》的。首先,他沿用了《七略》的六分法,把天下图书分为:(一)、六艺略,著录易、诗、书、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九类图书,这些都是儒家经典或与儒家经典有关的著作,它们被安排在最突出的位置,单独为一略,体现了汉武帝罢黜百家之后,儒家经典在政治上和学术上的指导作用;(二)、诸子略,著录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著作,西汉去古未远,诸子书保存颇多,而西汉后期虽尊儒学,但对诸家学说基本上还是兼收并蓄的,不象后世那样极端,所以诸子列第二大类;(三)、诗赋略,著录了辞、赋、歌诗等五类文学作品;(四)、兵书略,著录了兵权谋、兵形势、阴阳、兵技巧四类军事文献,包括了战略思想、战术技巧各个方面;(五)、数术略,著录了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六类图书,这里既有天文历法数学物理方面的科学知识,也有荒诞不经的迷信,如占卜吉凶、相宅看风水之类的名堂;(六)、方技略,著录了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著作,大体上是医学科学及方士巫术两方面的杂拌。以上六略三十八类,共著录了当时可以看到的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图书。它就象一组分类陈列的大“橱窗”,各种文化、学术著作都按照它的性质分别开来,象陈列品一样有条不紊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其次,班固将《七略》的《辑略》,也就是《七略》对各家学说著作及流派的论述按其内容分开,作为各略各类的大、小序散入各略各类之后,使论述和分类著录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班固的一个创新,因为这样一来,读者就可以免省反复检寻之劳,在看到各家著作的著录同时,就能读到总论式的大小序。这就象每个大“橱窗”的总说明书。

再次,班固为了使目录符合史志的要求,便对刘歆《七略》的叙录再次进行简化,择取那些最主要的部分作为小注,附于各书之下,它就象大“橱窗”中每个陈列品上的简介。比如六艺略论语类中有“《论语》古二十一篇”,小注便说:“出孔子壁中,两《子张》。”又“《齐(论语)》二十二篇”,小注便说:“多《问王》、《知道》。”这一来,这两种《论语》篇目与今本篇目的不同就很明白了。

《汉书·艺文志》就这样,用分类、大小序、小注的形式,保存了《七略》的分类、辑略、叙录的大概面貌,同样起到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在这个学术大“橱窗”中,可以看到先秦到西汉琳琅满目、灿烂辉煌的学术文化的成就与发展。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班固只是凭借一部《七略》,稍加改头换面,称作《汉书·艺文志》的。其实,班固也花了许多心血。除了前面提到的分解辑略,散入各类之外,他还补入了西汉末年杜林、扬雄、刘向等数家,使《汉书·艺文志》真正成为记录上古到西汉的图书的完整目录;他还对《七略》中归类不当的地方进行了调整,如《司马法》原入兵书略兵权谋类,班固则改归六艺略礼类,《伊尹》、《太公》、《管子》、《蒯通》、《孙卿子》等原既入诸子略,又入兵书略,班固则全部移入诸子类,这就使图书归类更准确更科学了。

总而言之,《汉书·艺文志》继承了《七略》以“六分法”为核心,以总论、叙录为辅助手段,揭示文化学术发展脉络的中国古典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并开创史志目录这一体例,使古典目录学更加成熟,因此,价值是很高的。

§ 内容

《汉书·艺文志》节选自《汉书》。标题另加。作者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扶风(今陵西咸阳)人,东汉著名史学家。他继承父亲班彪的遗愿,著述《汉书》,历时二十馀年完成初稿,死后由其妹班昭及同郡马续完成《天文志》和八表。《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共百篇,一百二十卷,分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传,记载自高祖刘邦至王莽二百馀年间的历史,是研究西汉历史的重要资料。《汉书·艺文志》系据刘向父子的《七略》、《别录》著录而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分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数、方技等六略,共收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每种之后有小序,每略之后有总序,分别简述先秦学术思想之源流与演变。

本文总序中概述秦汉以来图书典籍的播迁经历,记载刘向父子奉诏校书情况。在医经、经方、房中、神仙的小序中,分述它们的用途,并反复向医生提示不能“失理”、 “失宜”。最后在《方技略》总序中对方技的学术渊源、作用等作了简要总结,指出它们的作用是“生生之具”,被列为“王官之一守”。文中所列书目,现大都已亡佚,但从中可窥见当时医学著述已相当丰富。

§ 参考资料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3937922.html?si=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1:2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