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玻璃是透明的》
释义

§ 影片资料

名称:玻璃是透明的

导演:夏刚

演员:马伊琍 黄凯 许晓丹 马仑

类型:剧情 地区:中国 语言:汉语普通话 上映时间:1999

发行公司:中国电影公司,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北京电影制片厂

§ 剧情简介

《玻璃是透明的》

小四川自己也没想到在高中毕业后会来到上海,这之前他对上海的全部认识就是上地理时老师手里的竹鞭指着地图右边的一个蓝色的缺口。九十年代的上海成了一个大碗厂,造了许多的饭碗招得几百万的外地人来端,小四川就成了他们当中的一个。

在劳务市场门前晃悠的小四川被一个穿红裙子的王小姐看中了,小四川跟着王小姐来到了装饰着天蓝色玻璃门脸的“风满楼”,从此小四川就提起了那只长嘴大铜壶,成了“风满楼”的小茶房。小四川满足极了。

王小姐是东北来上海打工的,几年下来就打出了名堂,现在管着一个“风满楼”,很是令人羡慕。别看王小姐是个女的,生起气来也敢打人骂人。可小四川看得出她是个好人,不光是因为王小姐给了他一个钣碗。

王小姐不是“风满楼”唯一的老板,真正的老板是一个姓苏的宁波人。苏老板是从宁波过来的包工头,他的包工队在浦西做着工程,他就安排小四川住在原先包工队住的工棚里。苏老板总是冷冰冰的经常坐在雅座里喝酒,喝了酒就唱卡拉OK,唱得鬼哭狼嚎,可是小四川还是对他刮目相看。

收银台后面就站着一位陕西打工妹小丫子,头发染得黄黄的。小丫子很爱笑,笑起来很可爱。因为同是打工人,身份相同,小四川觉得她很亲近。小丫子带小四川逛了大上海的花花世界;在工作上给了他不少的指点;也让他知道了不少“风满楼”的重要事情的来龙去脉;还时不时的让正值年少的小四川有点想入非非。小丫子向小四川透露了她的梦想——挣了钱在上海安家。

初来乍到的小四川工作一丝不苟,没想到给他带来麻烦的是无处不在的玻璃。有限的空间被一尘不染的玻璃阻隔开来,因为玻璃的透明,便常常忽视了它的存在。先是雅座的玻璃门撞弯了长长的茶壶嘴,气得王小姐狠狠地拧了小四川的耳朵;不久,还是那扇门又撞得小四川鼻流鲜血,害得小丫子也跟着吃了王小姐的耳光。从此,小四川对透明的玻璃提高了警惕。但是小四川逐渐发现,人和人之间的那扇玻璃防不胜防:你不想看见的东西它偏偏透过来,你想得到的东西又偏偏够不着,不小心就会碰个头破血流。

“风满楼”的这几位最令小四川敬佩、崇拜和亲近的人物在小四川的眼前翻云覆雨,走马灯似的演出了一幕幕的活话剧,直看得小四川眼花缭乱,心猿意马。结局颇耐人寻味:王小姐带着她所剩无几的股份离开了“风满楼”;苏老板离了婚,把“风满楼”的股份都给了小丫子;打工妹小丫子成了“风满楼”的老板娘。正在为小丫子高兴的小四川却莫名其妙地再次丢掉了饭碗。

小四川再次游荡在大上海的阳光下,为了生存,在陌生的城市另谋职业,这次他可牢牢记

§ 导演阐述

《玻璃是透明的》改编自陕西驻沪作家李春平的同名小说。最近的十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逐渐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大都市,成为中国人通向外来文明的窗口。尤其是上海,其变化的速度日新月异,不但令人耳目一新,简直就是令人瞠目结舌。其浩大的城市规模、宏伟的市政建设、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市民素质,都应该成为我们民族今天的骄傲。千百万外来人口海潮特产涌入城市打工,成为城市的“漂泊者”,正是现代都市的一大景观。原著小说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作者提供了一个用外地人的眼睛看上海的视角,令人耳目一新。住了王小姐的话:玻璃是透明的。真的是透明的。

§ 幕后故事

《玻璃是透明的》

夏钢是一个很平实、认真的导演,素有“都市温情片”导演之称。他的影片如同他的人一样,很真实、真诚。他习惯于把镜头对准都市,直面生活,去关注都市下人们的心理以及情感的纠纷。新作《玻璃是透明的》秉承了其以往影片故事曲折、人物丰富、内涵深刻的特点,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夏钢那一贯熟悉的风格。不过,《玻璃是透明的》预示着一个变化。它与《遭遇激情》 、《大撒把》、《无人喝彩》、《与往事干杯》等七八部关于都市题材的影片不同的是,影片不只是描述都市人情感世界,而是更加关照都市下人们的生存。

影片通过一个初到上海打工的“小四川”的所见所感,演绎了诸多象他一样怀揣同样梦想到上海拼争的人,描述了人们在上海这座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中对于价值观、生活观的变化,关注了他们在城市不断发展、生活不断前进中对于自我角色的相应定位,揭示了在多方位角度下不同人的心态和感情。

“小四川”视角的独特在于,他既是这一切的见证者,又是这一切的体验者。他处在事情之内,但又时常处在事外关照这一切。他似乎在引导着我们去审视,似乎在代替着我们去体验。影片正是用小四川等外地人的眼光来审视变化中的上海,审视这种变化下人们之间的心态和关系。上海是一个移民的城市,外来者有相当大的比例。虽然移民对上海来说有不短的历史,但是对于外来者而言,上海依旧只是在他们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对于初到上海的人更是如此。他们对于上海的感觉是飘忽不定的,上海是他们的,又仿佛不是他们的。他们在追寻,但追寻的又仿佛是一种不确定的东西。上海又是一个生活节奏非常快的城市,容不得他们多想,他们必须安顿下来就做事。导演把这种城市的节奏感强化得非常的明显,对于肩扛摄影的运用,对于人物关系紧凑的描述,对于城市新旧交替中发展的体现,无一不在表现着城市一种“流力”的节奏。

“小四川”、“小丫子”、王小姐、苏老板他们都是上海的外来者。影片对于四人之间6组关系的描述,正是构筑了当前社会下各种人物的生存状态。“小丫子”聪明,很现实,会看脸色,会处关系,把苏老板“制”得服服帖帖的,最终取代了王小姐。而王小姐则是一个颇雷厉风行的女强人,果断、泼辣。苏老板则有生意人的精明,但在感情中却左右为难:对小丫子割舍不开的情怀,对王小姐又有说不清的迷恋。而‘小四川“则周旋于他们之间,傻傻的,但同时又是聪明的注视着他们。在一切的进行中,“小四川”正迅速地被催熟。 [1]

§ 影片形象

《玻璃是透明的》

影片塑造了四个成功的人物形象,对于人物心理的揭示是人物成功塑造的关键。由于阶层差别,外来者的心理和城里人还是不一样。甚至于老外来者和新外来者的心理也不一样。因为要生存,外来者的压力更大,他们必须面对许多的现实。在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之间,在心里欲望和为此的拼争之间,在拼争过程中的充实和空虚之间,他们要承受更多的东西。他们要生存,同时也要尊严。

在生存不易、每人都有自己难处的情况下,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却又是真诚、坦率的。在夏导看来,去发现人心灵中最善良的地方是最重要的。正如夏导所说,“对人物的解释应该重在发现人们心灵中的善良与美好,哪怕是美好的愿望……对我们的人物来说,重要的不在于他们得到了什么,而在于我们知道,他们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停止他们的追求。” “小丫子”虽然很咄咄逼人,但是心中又充满着理想。她是善良的,她对于“小四川”的帮助是出于真心的。而王小姐一方面照顾“风满楼”的生意,一方面还去炒股。在“嘴凶”的外表下,心里却很柔弱。表面上,她跟苏老板总是过不去,但内心里多多少少又有着对苏老板一种依耐。

这种“两面性”就是生存压力所造成的,是一种生存本能和内心情感之间的不确定性。“小丫子”取代王小姐掌管“风满楼”后,为了自己的地位和以后的生存,把“小四川”辞了。这是无法用道德的标准去评判的。相信对于“小四川”而言,他也是能够理解的。

§ 人物分析

《玻璃是透明的》剧照

苏老板当然不是什么先进人物的典型,但他对王小姐和小丫子在感情上是分得很清楚的。特别是对小丫子,他开始可能只是被小丫子的身体所吸引;但逐渐发展成了从心里喜欢她;最后终于回家离了婚来娶小丫子。可见他在男女问题上还是很认真的。他为小丫子和顾客打架,虽然挨了罚,但连民警也是同情他的,因为他的举动除了有感情的驱使外,不能不说还有一点见义勇为的味道。

剧本中的两位女性都是值得同情的。

王小姐与苏老板合伙经营风满楼,风满楼的兴隆显示了她的能力和人品,小四川是从心里感激她的,连小丫子也承认她“嘴凶,心里软”。几年的合作培养起了她对苏老板的情感,应该说也是自然的。王小姐和苏老板分手的直接原因当然是小丫子的介入,但事业上的分歧也是重要原因。因为炒股受挫,性格倔强的王小姐不愿意寄人篱下,终于离开风满楼去重新寻找自己的事业和爱情。

小丫子是个普通的打工妹,是大上海让她开了眼界,她的理想就是“挣了钱在上海安家”,“嫁个好男人”。苏老板并不是她最满意的男人,她也羡慕王小姐的追求者是个知识分子,爱一个人就死心塌地:“陈军要这样对我,再穷我也嫁他。”而苏老板在她的那个圈子里当然属于“好男人”之列。但小丫子的原则是“明媒正娶”“名正言顺”,否则就另作打算。她与王小姐之间的关系决非单纯的“争风吃醋”与“敌视”,也有出门打工的人们互相的帮助和关心,在王小姐最危险的时候,是小丫子的果断救了她。最终小丫子赢得了老板娘的地位,而顺理成章地成了风满楼的主人。这是她新的都市生活的开始。

主人公‘小四川’初来上海,虽然碰了不少钉子,也长了不少经验,风满楼使他成熟了。在大上海明媚的阳光下,带着家乡父老的嘱托,相信勤劳诚恳的小四川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饭碗和家园。

对人物的解释应该着重在发现人们心灵中的善良与美好,哪怕是美好的愿望。来上海打工的人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追求这自己的理想,但在客观上他们都参与着上海的建设,见证着上海的变化。最终他们中的一部份会留下来,变成新上海的一份子,其他的人,他们在上海的经历也将令他们终生难忘。对于我们的人物来说,重要的不在于他们得到了什么,而在于我们知道,他们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没有停止他们的追求。

我们影片的第一要求是好看,只有好看才能让观众有兴趣去发现其中的内涵;去领略其中的教益。小四川的独特视角;略带夸张的轻喜剧的风格;人物关系中注重挖掘感情因素;明快的节奏和肩扛摄影机的运动是我们始终谨守的原则。运用实景拍摄不但有利于控制影片的成本,更能如实地记录上海的面貌与变化,使故事发生的空间感更加容易被观众的经验所认同。

强调玻璃的存在,实际上是在隐喻被忽略了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但是既然是隐喻,就不要搞成一种强烈的象征,不要强求观众去读解,不妨让观众把它理解成一种情节中的笑料,或者留给大家慢慢去品味吧。 [2]

§ 幕后花絮

夏刚

夏钢是中国著名的第五代导演,他的作品有《无人喝彩》、《与往事干杯》、《大撒把》、《遭遇激情》等。《玻璃是透明的》继承了他以往对都市人生存状态的关怀,影片借一个到大上海打工的“小四川”的眼睛,描述了都市生活的一个角落。

最近的十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逐渐成为现代意义上的都市,成为中国人通向外来文明的窗口。尤其是上海,其变化的速度日新月异,不但令人耳目一新,简直就是令人瞠目结舌。其浩大的城市规模,宏伟的市政建设,厚重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市民素质,都应当成为我们民族今天的骄傲。千百万外来人口海潮般涌入城市打工,成为都市的漂泊者,正是现代都市的一大景观。影片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作者提供了一个用外地人的眼光看上海的视角,令人耳目一新。在大上海三百万外来人口的群体中,每天都在演绎着多少悲欢离合,相濡以沫的动人故事;同时当然也难免还有一些丑陋与肮脏。这一切构成了一幅从未被人们瞩目过的五光十色的新版图。

《玻璃是透明的》中的主人公“小四川”,就是这千百万打工仔中的一个少年飘泊者。飘泊既是一种居无定所的生存状态,同时也是一种暂时失去了方向、随风飘荡的精神状态。在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中,“饭碗”永远比“家园”更具有生命的诱惑力。人们在寻找“饭碗”的同时,也时时在寻找着“回家”的感觉。二者之不可兼得,就构成了本片的故事。影片生活气息浓郁,语言生动幽默,寥寥几个小人物,勾勒出转型期社会中某一个社群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人物有血有肉,有情有欲,“小四川”略带川味的第一人称旁白更是妙趣横生。之所以选择这个片名,夏钢导演说是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总是隔了一层看不见的、冷冰冰的东西,使人们难于交流。强调玻璃的存在,实际上是在隐喻被忽略了的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但是既然是隐喻,就不要搞成一种强烈的象征,不要强求观众去读解,不妨让观众把它理解成一种情节中的笑料,或者留给大家慢慢去品味吧。[3]

§ 影片评价

《玻璃是透明的》剧照

“玻璃是透明的”,导演用简单的一句话归整了影片的内涵。初来乍到的“小四川”工作一丝不苟,没想到给他带来麻烦的是无处不在的玻璃。先是雅座的玻璃门撞弯了长长的茶壶嘴,气得王小姐狠狠地拧了“小四川”的耳朵;不久,还是那扇门又撞得“小四川”鼻流鲜血,害得“小丫子”也跟着吃了王小姐的耳光。于是“小四川”只能天天念着“玻璃是透明的”,以此来提醒自己。

生活中的玻璃是可以提防的,但是人和人之间的那扇玻璃却防不胜防。玻璃横亘在人们之间,把我们和发生在旁边的一切隔开。但是玻璃是透明的,透过玻璃,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发生在另一边的故事。你离他们很近,但是又离他们很远。你会有一种对世界无能为力的感觉,因为我们对于人之间的这层玻璃无法捉摸。玻璃始终是透明的,但它又是冰冷的,你不想看见的东西它偏偏透过来,你想得到的东西又偏偏够不着,不小心就会碰个头破血流。我们似乎冷静、客观地观看,但是,我们往往又是参与者:在玻璃另一边的人看来,我们难道不是他们眼中另一种参与者吗?

玻璃是透明的。导演试图在玻璃的两边,用成长构造一种平衡。“小四川”最终再次游荡在大上海的阳光下,为了生存,在陌生的城市另谋职业。但是相信他经历的一切都已成为他成长中坚实的脚印,相信他会凭着他的勤快和真诚很快地找到新的工作;“小丫子”成为了“风满楼”的老板娘,实现了自己的心愿;而王小姐的离开,对她而言,也是人生的一个新的开端。只是这种平衡的背后或多或少带着些许无奈与牺牲……

也许这就是生活中的生存吧,抑或这本身就是生活?而当我们在玻璃的这一边窥视玻璃的那一边的时候,是否也会在里面看见自己的影子呢? [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1 10: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