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鸡眼草 |
释义 | § 概述 鸡眼草鸡眼草出自《救荒本草》。 1、鸡眼草 一年生草本,高10-30cm。茎直立,斜升或平卧,基都多分枝,茎及枝上疏被向下倒生的毛。叶互生;托叶膜质;三出复叶,小叶被缘毛;叶片倒卵形或长圆形,长5-20mm,宽3-7mm,先端圆形,有时凹入,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两面中脉及边缘有白色长硬毛。花通常1-2朵腋生;稀3-5朵;花梗基部有2苞片,不等大;萼基部具4枚卵状披针形小苞片;花萼钟形,萼齿5,宽卵形,带紫色;花冠淡红紫色,长5-7mm,旗瓣椭圆形,先端微凹;雄蕊10,二体。子房椭圆形,花柱细长,柱头小。荚果宽卵形或椭圆形,稍扁,长3.5-5mm,顶端锐尖,成熟时与萼筒近等长或长达1倍,表面具网纹及毛。种子1颗。花期7-8月,果期8-9月。 2、竖毛鸡眼草 一年生草本,高5-20cm。茎斜升或直立,分枝开展,小枝细弱,茎及枝上疏生向上的细硬毛,有时仅节处有毛。叶互生;托叶卵形,三出复叶,小叶长3-8mm;叶片倒卵形,宽倒卵形或倒卵状楔形,长5-15mm,宽3-12mm,先端微凹或近圆形,具针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中脉及边缘有白色长硬毛,侧脉平行。花通常1-2朵腋生;花梗被白色硬毛;小苞片4,比萼筒稍短或近等长;花萼钟状,萼齿5,裂片卵形;花冠淡红紫色,长5-7mm,旗瓣椭圆形,先端微凹,基部有爪,龙骨瓣较旗瓣及翼瓣长。荚果椭圆形或卵形,长约4mm,稍扁,表面被毛。种子1颗,平滑,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同属植物长萼鸡眼草形态与鸡眼草相似,但茎较粗壮直立;小叶倒卵形,密生长毛;萼片稍长。有些地区亦作鸡眼草使用。[1] § 药品简述 鸡眼草药名:鸡眼草 汉语拼音:ji yan cao。 英文名:Japan Clover Herb, Herb of Japan Clover, Herb of Korean Lespedeza。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Kummerowia striata (Thunb.)Schneidl. [Hedysarum striata Thunb.] 2、Kummerowia stipulacea(Maxim.)Makino[Lespedeza stipulacea Maxim.]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健脾药。 科属分类:豆科。 别名:掐不齐、人字草、小蓄片、妹子草、红花草、地兰花、土文花、满路金鸡、细花草、鸳鸯草、夜关门、老鸦须、铺地龙、蚂蚁草、莲子草、花花草、夏闭草、花生草、白扁蓄、小关门、瞎眼草、小号苍蝇草、红骨丹。 性味:甘;辛;微苦;性平。 归经:肝经;脾经;肺经;肾经。 功能: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活血止血。 主治:感冒发热;暑湿吐泻;黄疸;痈疖疮;痢疾;疳疾;血淋;咯血;衄血;跌打损伤;赤白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鲜品30-60g。捣汁或研末。外用:适量捣敷。 生态环境: 1、生于林下、田边、路旁,属常见杂草。 2、生于山地、丘陵、田野,属常见杂草。 资源分布: 1、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各地。 2、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鸡眼草和竖毛鸡的全草。 采收储藏:7-8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炮制方法: § 用药禁忌 (暂缺资料) § 中药化学成分 鸡眼草茎叶含有染料木素(genistein),异荭草素(isoorientin),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异牡荆素(isovitexin),山柰酚(kaempferol),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ucoside),槲皮素(quercetin),芸香甙(rut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葡萄甙(β-sitosterolglucoside),黄酮甙类。种子中含有黎豆胺(stizolamine)。 § 药理作用 鸡眼草1、鸡眼草水浸剂在体外对四种痢疾杆菌(弗氏、宋氏、志贺氏、舒氏)和大肠秆菌无抗菌作用,仅醇浸液对弗氏痢疾杆菌显示微弱作用。长萼鸡眼草水浸液在体外对弗氏、舒氏、志贺氏痢疾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平板法)。 2、槲皮素具有较好的祛痰、止咳作用,并有一定的平喘作用,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此外还有降低血压、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脆性、降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等作用,对冠心病及高血压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抗肿瘤作用与抗血小板聚集:槲皮素能显著抑制促癌剂的作用、抑制离体恶性细胞的生长、抑制艾氏腹水癌细胞DNA、RNA和蛋白质合成。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5-羟色胺(5-HT)的释放作用。槲皮素对ADP、凝血酶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对PAF的抑制作用最强,也能明显抑制凝血酶诱导的兔血小板3H-5-HT释放。 § 临床应用 治疗传染性肝炎:每日用新鲜鸡眼草6两(小儿减半),洗净加水煎煮20~30分钟,去渣分3次服,连服10天。据23例观察,对黄疸消退及肝功能恢复有一定作用。治程中亦未发现毒性反应和副作用。 § 常用选方 鸡眼草1、治突然吐泻腹痛:鸡眼草嫩尖叶,口中嚼之,其汁咽下。(《贵州民间药物》) 2、治中暑发痧:鲜鸡眼草三至四两。捣烂冲开水服。(《福建中草药》) 3、治湿热黄疸,暑泻,肠风便血:鸡眼草七钱至一两。水煎服。年久肠风,须久服有效。(《中医药实验研究》) 4、治赤白久痢:鲜鸡眼草二两,凤尾蕨五钱。水煎,饭前服。(《浙扛民间常用草药》) 5、治红白痢疾:鸡眼草五钱,六月霜二钱。水煎,去渣,红痢加红糖,白痢加白糖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6、治疟疾:鸡眼草一至三两。水煎,分二、三次服。一日一剂,连服三天。(《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7、治小儿疳积:鸡眼草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8、治胃痛:鸡眼草一两。水煎温服。(《福建中草药》) 9、治小便不利:鲜鸡眼草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10、治热淋:鸡眼草七钱至一两。米酒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11、治妇人白带:鸡眼草七钱至一两,用精猪肉二、三两炖汤,以汤煎药服。(《中医药实验研究》) 12、治跌打损伤:鸡眼草捣烂外敷。(《湖南药物志》) § 文献论述 鸡眼草1、《本草求原》:治跌打扑肿,解毒。 2、《植物名实图考》:除火毒。中暑捣取汁,(和)凉水饮之。 3、《南京民间药草》:利小便。 4、《福州草药》:治蛇咬伤。 5、《中医药实验研究》:治妇人白带,湿热黄疸,暑泻,肠风便血,红白痢疾。 6、《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吐血,泻痢及小儿疳疾。 7、《贵州民间药物》:止血。治腹痛。 8、《四川中药志》:解热、散痧。治腰痛腹泻,发痧,白痢。 9、《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利湿健脾,解热止痢。 10、《上海常用中草药》:治感冒发热,咳嗽胸痛,尿路感染,肠炎,痢疾。 11、《福建中草药》:利水消积。治消化不良腹泻。 12、《陕西中草药》:收敛,固脱。治子宫脱垂,脱肛。 § 生药材鉴定 鸡眼草性状鉴别 1、鸡眼草茎枝圆柱形,多分枝,长5-30cm,被白色向下的细毛。三出复叶互生,叶多皱缩,完整小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5-15mm;叶端钝圆,有小突刺,叶基楔形;沿中脉及叶缘疏生白色长毛;托叶2片。花腋生,花萼钟状,深紫褐色;蝶形花冠浅玫瑰色,效萼长2-3倍。荚果卵状矩圆形,顶端稍急尖,有小喙,长达4mm。种子1粒,黑色,具不规则褐色斑点,气微,味淡。 2、竖毛鸡眼草 茎多枝,较粗壮,长10-25cm,疏被向上生长的硬毛。三小叶,完整小叶倒卵形或椭圆形,长7-20mm,宽3-12mm;叶端圆或微凹,具短尖,叶基楔形;上面无毛,下面中脉及叶缘有白色长硬毛。花簇生于叶腋,花梗有白色硬毛,花萼钟状,花冠暗紫色。荚果卵形,长约3mm。种子黑色,平滑。气微,味淡。 显微鉴别 鸡眼草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细胞多为椭圆形,外被角质层,尚有非腺毛或其残基。表皮下可见1-3列细胞组成的厚角组织,常边续成环。韧皮部外侧具帽状纤维束,其周围可见草酸钙方晶,纤维壁微木化。形成层成波状环。髓部宽大。 叶表面制片: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浅状弯曲。下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上下表皮均有平轴式气孔。非腺毛常为2(1-3)个细胞,基部细胞甚短,顶细胞长,先端渐尖,壁密生壁疣。 § 综合治理 农田杂草的防治方法主要有人工防治、 化学防治、机械防治、替代控制和生态防治等方法。 人工防治 1、控制杂草种子入田人工防除首先是 尽量勿使杂草种子或繁殖器官进入作物田, 清除地边、路旁的杂草,严格杂草检疫制度, 精选播种材料,特别注意国内没有或尚末 广为传播的杂草必须严格禁止输入或严加控制, 防止扩散,以减少田间杂草来源。 用杂草沤制农家肥时,应将农家含有杂草种子 的肥料经过用薄膜覆盖,高温堆沤2-4周, 腐熟成有机肥料,杀死其发芽力后再用。 2、人工除草结合农事活动, 如在杂草萌发后或生长时期直接进行人工拔除或铲除, 或结合中耕施肥等农耕措施剔除杂草。 机械防治 结合农事活动, 利用农机具或大天型农业机械进行各种耕翻、耙、 中耕松土等措施进行播种前、 出苗前及各生育期等到不同时期除草, 直接杀死、刈割或铲除杂草, 化学防除 主要特点是高效、省工, 免去繁重的田间除草劳动。 国内外已有300多种化学除草剂,并加工不同剂型的制剂, 可用于几乎所有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地的除草。 替代控制 利用覆盖、遮光等原理, 用塑料薄膜覆盖或播种其它作物(或草种) 等方法进行除草。 。。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