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黑太子 |
释义 | § 概要 黑太子肖像画 爱德华三世的长子,他是英法百年战争第一阶段中英军最著名的指挥官。“黑太子”的绰号,大概是由于他穿戴黑色盔甲(最早见于16世纪文献中;爱德华生前从未被这么称呼过)。1346年,爱德华指挥了英军获胜的克雷西战役。1355年他的军队洗劫了阿基坦。1356年,爱德华指挥了他最出名的战役:普瓦捷战役,他与父王配合大胜法军,俘虏了法王约翰二世。同年,他被封为阿基坦公爵。 爱德华积极干预西班牙事务。他支持(残忍的)佩德罗一世争夺卡斯蒂利亚王位。 1362年—1372年,爱德华是阿基坦的统治者。然而,他的军队在阿基坦横行不法,令他的声名受损。1371年1月爱德华返回英格兰,并于1372年末正式放弃公爵称号。此后他过着打猎、比武的骑士生活。1376年爱德华在威斯敏斯特去世,葬于坎特伯雷。 § 初上战场 1330年,爱德华三世推翻其母伊莎贝拉与情夫摩德莫的统治,掌握了实权。1336年,爱德华三世以要求继承法国王位的名义入侵法国,16岁的黑太子随父并肩作战。其间发生著名的克雷西(Crecy)之战,法国骑兵组织了15次冲锋,均被黑太子指挥的长弓手击退,英军大胜。在战后清理战场的过程中,爱德华三世父子发现了法国盟军波西米亚老国王的尸体,此人是个盲人,但是作战异常勇敢。太子被他的精神感动,摘下他头盔上的羽毛装在自己头盔上,同时,将他的箴言“我服命”(I serve)作为自己的口号。太子此举又进而感动了爱德华三世,他认为这是他儿子壮丽人生的开端。 § 受封法国 1356年9月,黑太子率1800英军扫荡法国,从波尔多出发(Bordeaux),越过加龙河(Garonne)到达法国中部,深入劳瑞谷地(Lorre Vally)。在他返回格斯肯尼(Gascony)的过程中,遭遇法王“好人约翰”率领的8000法军拦截,双方在普瓦捷(Poitiers)展开大战。尽管法军在人数上占据明显优势,仍然没能摆脱克雷西之战的命运,再一次遭到英国长弓手的痛击。结果法军大败,法王约翰被俘并被押至伦敦。 1360年,英王爱德华三世和法王约翰签订布莱提格尼条约(Bretigny),在得到法国大片土地后,放弃索要法国王位。同年根据布莱提格尼条约,黑太子受封法国阿基坦(Aquitaine)公爵。英法之间战争告一段落。 § 西班牙受挫 黑太子在英国坎特伯雷大教堂坟墓的的模拟塑像 黑太子同时热衷于西班牙事务,支持残忍的佩德罗(Pedro the Cruel)为卡斯提利亚国王。此举不仅失败,而且损失巨大。 1369年,太子希望能通过在阿基坦征收新税来弥补西班牙失利的损失,遭到领地民众的严重抗议。阿基坦人厌恶黑太子的残忍好战,感情上与新任法王查理五世接近,于是向查理五世提出诉求。由于受到布莱提格尼条约的限制,查理五世仅要求黑太子在法国议会上解释他的行为。但是黑太子给予的答复是,他将率领6万英军参与法国议会辩论。于是英法战争又起。 此次战争沦为对法国平民的抢劫与屠杀,爱德华三世父子向来所称的“为了骑士精神的荣耀”彻底宣告是个谎言。而在这次战争中,黑太子由于在西班牙感染疾病,不能骑马,只能被抬着辗转于法国的一座座城市。 1370年,黑太子指挥英军在法国利穆赞省(Limousin)首府利摩日(Limoges)展开大屠杀,他令城里所有男女和孩童都站在他的面前,观看他们被英军杀戮。 在一系列倒行逆施之后,黑太子疾病加剧返回英国,法国的事务由其弟兰开夏公爵约翰刚脱接手。他没能扭转英国在法国的颓势,法国上下在查理五世的带领下展开大规模收复失地的斗争,而英军在转战过程中损失一半兵力却毫无进展。 § 政治危机 随着国外的失败,英国国内也爆发危机,一方面因为黑死病,一方面因为长期战争导致的农民、平民负担加重。1370年,英国议会分裂为两派,一派奉黑太子为代表,成员主要是平民,他们中很多人曾是出色的长弓手;一派以约翰刚脱为代表,成员主要是各地贵族。国王爱德华三世已经尽显老迈之态,失去对政局的控制。黑太子由于疾病而无法参与政治斗争,他过着一种比武和狩猎的骑士平凡生活。这些使得约翰刚脱成为政局的实际控制者。约翰刚脱的统治不能顺利展开,因为其兄的影响力太大。 1376年,平民在议会发起反对约翰刚脱的斗争,约翰刚脱党人被判有罪。但是,在判决即将宣布前一刻,“平民的伟大捍卫者”黑太子去世。 § 死后余波 1337年,老迈的爱德华三世去世。王位由黑太子的长子波尔多的理查继承,称理查二世,时年十岁。 1380年,法王查理五世去世,查理六世上台。由于英法国王都处于弱龄,两国休战。 理查二世继承其父残忍、严苛的性格,同时与其父一样爱好奢华和排场。他在位期间没能处理好与议会的关系,特别是与约翰刚脱的关系(他流放约翰刚脱之子亨利波林布鲁克,后者处处与他作对)。理查残忍的统治遭到举国痛恨。 1399年,亨利波林布鲁克迫使理查在伦敦塔退位,亨利随即即位,称亨利四世,因此创立兰开夏王朝。退位的理查被囚禁在兰开夏郡,不久被亨利派人暗杀。这场于14世纪中后期开始的黑太子与约翰刚脱的斗争,到了15世纪终于以约翰刚脱之子亨利四世的继位而告结束。 § 普瓦捷战役 英国坎特伯雷大教堂陈列的爱德华黑太子作战装束与装备(实物) 第一阶段(1337年-1360年)是双方对佛兰德斯和基恩的争夺战。首先在1340年的斯吕斯海战中,英军打败法军,夺取制海权,以防止法军入侵。然后在1346年8月所发生的克雷西会战中,英军取得陆地上的优势,并在围攻11个月后成功占领了法国海防要塞加莱港。英国挟著胜利的余威,在内维尔十字战役当中,打败苏格兰的入侵,并且擒获亲法的苏格兰王大卫二世,此役也大大地减少苏格兰对英格兰的威胁。1348年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两国停战十年,直到1356年英国再度开战,攻取了法国的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随即又在普瓦捷战役利用相同的战术再次击溃法军。而因为英军的横征暴敛和法国全国的经济崩溃,使得法国平民发起起义运动。结果法国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被迫于1360年于布雷蒂尼签订极为不平等的和约——《布勒丁尼和约》,将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领土全部割让予英国。 第二阶段(1360年-1400年)是因为法王查理五世欲报仇雪恨,夺回英国所占的地区而发生的。查理五世重组军队以雇佣步兵代替大部份骑兵,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重建舰队。在内政方面亦作出较大的改革,并整顿了税制,以安抚民心。时机成熟后,他任命B.迪盖克兰这位为军队总司令,以突袭和游击战术攻击英军,在多场战役中均大败英军,至1380年时已将英军迫退至沿海地带。英王为免法国的领地全部丢失,结果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只保有五个港口,分别是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和加莱及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份连接地区。 克雷西战役中的爱德华黑太子[画作]第三阶段(1415年-1429年)是英国乘法国国内的勃艮地派和阿曼雅克派发生内讧,而农民和市民亦发生起义之际重启战端。在1415年,英军于阿赞库尔战役中大败法军,并随即与勃艮地公爵结盟,攻占法国北部大部份地区。法王查理六世在无法组织有效抵抗的情况下惟有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几乎等同于承认法国亡国的和约——《特鲁瓦和约》。将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随即宣布自己为法国的摄政王,并有权于查理六世死后承继法国王位。但是,在1422年,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同于这年死去。结果新法王查理七世和新英王亨利六世为争夺法国王位,再启战端,百年战争进入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1429年-1453年),法国人民因为不堪英军的压迫,纷纷组织游击战,这给予法军很大的帮助。游击队经常设置埋伏,捉拿英国的征税者,消灭英军的部队,达到了牵制英国之效。虽然于1428年10月,英军与勃艮地派进逼至奥尔良,并包围了此城,使得法军形势大为不利,但此时法国出现了一位千古传颂的救星——圣女贞德,在她的指挥下法军于1429年5月解除了英国对奥尔良的包围,赢得了重大胜利,从而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形势。虽然贞德于不久后便英军所捉拿,并以女巫罪处死,但这反而激起法国的民族义愤,使法军作出大反攻。在1437年法军光复首都巴黎,于1441年收复香槟,又于1450年解放曼恩和诺曼底,随后又于1453年夺回吉耶讷。最后于1453年10月19日,波尔多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了除加莱外的全部领土,百年战争至此完全结束。 [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