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鸟类的迁徒 |
释义 | 到了秋天,许多在北方繁殖的鸟类,带着幼鸟成群结队的飞往南方过冬,来年春天再返回北方产卵育雏。鸟类的这种由于季节周期性的更替,而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所进行的一年两次的移居现象,称为迁徒。 根据迁徒的性质,可把鸟类分成留鸟和候鸟。留鸟是终年栖居在繁殖地区而不迁徒的鸟类,如麻雀、喜鹊等。候鸟是随季节不同,沿着固定的路线,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移居的鸟类。对一个地区来说,夏季迁来繁殖,秋季飞到南方越冬的鸟类称为夏候鸟,如杜鹃、家燕、黄鹂等;冬季飞来越冬,春季北去繁殖的鸟类称为冬候鸟,如雁、鸭、鹤等;夏季在北方繁殖,冬季在南方越冬,在春秋季节南北往来迁徙时,路过本地的鸟类称为旅鸟,如沙锥、柳莺等。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气候相差悬殊,有些鸟类,如丹顶鹤、白骨顶、凤头麦鸡等,在我国北方是夏候鸟,在南方则是冬候鸟,故候鸟的划分,随地区而有不同,并非固定不变。 候鸟迁徙的距离,有的仅在我国南北之间或我国与周围邻国之间,如在我国东北繁殖的白鹭、白枕鹤等,秋天迁到日本南部去越冬;有的则需飞行很远的路程,飞越高山,远渡重洋,如在我国东北繁殖的红脚隼,迁徙时经过辽宁、山东、江苏、福建,再飞越印度洋,一直到非洲东部或南部越冬。有人在北美海岸给一只尚未学会飞的北极燕鸥套环,结果在90天后,这只鸟在14,500公里外的非洲东南部被捕,另一只在苏联北极海岸被套环的燕鸥,竟在澳洲再度被擒,至少飞了22,500公里。 鸟类迁行时飞行的高度,一般在900米以下,小鸟常在100米左右。迁徙的速度,一般每小时40-80公里,夜间比白天快,春季比秋季快。飞行距离较短的鸟类,一天的旅程不超过100公里,长距离飞行的鸟类日程为150-200公里,中途遇到食物丰富的地方,要停下来休息。多数鸟类都沿着海岸和内陆河流迁徙,如家燕冬天在南洋群岛,印度及澳大利亚等处,春季沿海岸北飞,再沿河流到内陆。 鸟类迁徙的路程很长,但飞行路线固定不变,也不迷失方向。关于鸟类的空间定向和导航问题,有人提出鸟类能根据地球的磁场定向,近些年来有人提出鸟类可以根据太阳和星辰的位置定向,人们正在使用现代技术对迁徒的定向导航继续进行研究和探索。 对鸟类迁徙的研究,最常用的是环志法,即用标有编号和套环机构地址的铝合金环,套在捕到活鸟的脚上,经测量登记后将鸟释放,当这些鸟再度被捕或射杀时,请获鸟者将该环取下寄回,比较两次捕捉的时间和地点,即使有5%的环志回收率,也能获得许多有价值的研究资料。此外,还可使用把鲜艳的染料喷在鸟羽上,把微型无线电发报机载在大型鸟类的体上等先进有效的方法来研究候鸟的迁徙。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