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龙门书院 |
释义 | § 关键词 龙门书院 § 概念表示 龙门书院由道台丁日昌于1865年 (清同治四年)在上海倡办,最初借用其它学堂进行教学,1867年 (同治六年)道台应宝时拨银1万两,在吾园 (现在的尚文路龙门村)建设成讲堂、楼廊及学舍41间。1876年 (光绪二年)道台冯光拨款增建校舍10间。 书院第一期录取20名学生,后每年录取住读生30名。书院聘请著名学者任教,如刘熙载就曾担任书院山长,铁花、张经甫都曾就读于该书院。 1905年 (光绪三十一年)清朝废除科举制度后,书院改为苏松太道立龙门师范学校,增建了楼房31幢。1912年 (民国元年)改名为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7年与江苏省立商业学校合并成为江苏省立上海中学。1933年 (民国22年)上海中学在吴家巷的新校舍落成,占地约500亩,上海中学随即迁址至今。 § 龙门书院旧址 ,于1935年成为民居,称为龙门村。现该村是受保护的近现代优秀建筑。 § 历史 龙门书院(上海)清同治四年(1865)苏松太兵备道丁日昌创建。时借蕊珠书院湛华堂为学舍,延顾广誉主讲,按月分课策论,经解,考取入际者月给膏火,六年继任者应宝时就吾国废址建院,规模始备。各属愿就读之举贡生由道监甄别复试,择优送院肄业,定额30余人,挨次序补。宗旨以躬行为本,以专经为业,以先儒语序为入门之要。课程以经史性理为主,旁通时务,辅以文辞,兼及举业。初院规甚严,以砥行得士称盛,每午师生会堂上请益,住字者间10日始许一出。生徒每人置行事、读书日记各1册、逐日填记,定期呈交批阅。每月院课1次,岁终据此甄别决定进退,不住院者亦与,但给奖赏不给膏火。刘熙载主院事14年之久,死后一显官告休寓此,自此出入无禁日,院规亦驰废。先后任院长者还有孙锵鸣、吴大、汤寿潜等。光绪三十年(1904)改为苏松太道立龙门师范学堂。 上海中学的历史可追述到清同治四年(1865),当时为龙门书院,由巡道丁日昌创办。校舍初在今凝和路原也是园内的湛华堂。2年后(1867),巡道应宝时在今尚文路河南南路、原吾园旧址兴建新校舍,计有讲堂、楼廊、舍宇共40余间。书院周围有溪流环绕,植以桃柳,环境清幽。计耗银9600余两,据传由潮州一位中医师所捐建。书院礼聘名宿主讲,购置经史诗书供生员阅读。院规以朱子白鹿洞规为准,对肄业者发膏火费,以解后顾之忧。光绪二年(1876),巡道冯光,增筑学舍10间。三十一年(1905)改名苏松太道立龙门师范学校,添建楼房31幢,并将原二十二铺小学堂,改为附属小学堂,供师范生作实习用。1912年,改名为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7年,与在今陆家浜路迎勋路口的江苏省立商业学校合并成立江苏省立上海中学。1933年,上海中学在吴家巷占地约500亩的新校舍落成,上海中学即迁往新址至今。龙门书院旧址,于1935年建成了民居,名龙门村。现该村为近现代优秀建筑,予以保护。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