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我为WIKI狂》第21期
释义

我也要加入《我为WIKI狂》,万人共写一本书!

[ 本期维客 ] 李安科

一、李安科自白:

《我为WIKI狂》第21期

李安科,曾用网名“南宫昭仪”。最正宗的狮子座,缺点多多,优点也颇有几个。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现任139.com移动个人空间总编辑。曾任央视东方时空编导、《游戏基地》月刊总编辑、《多媒体世界》月刊总编辑、博客网执行总编。

自白:

曾经是一个跳槽狂人,一个典型的职场失败者。原因有二:一来情商太低,不懂如何与人相处;二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是那种“躺着撒尿,流哪儿算哪儿”的主儿。现在年岁渐长,时长处于反思状态:怎样才能“成功”而不是“成仁”?

金山的雷军在很多年前曾经跟我说过:安科,你很聪明,但天下聪明人太多了。那时还不明白这话到底啥意思,碰壁多了,才渐渐领会。

聪明是一回事,做事是另一回事;想到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一回事。这二者之间的距离是长是短,取决于如何“做人”,或者还取决于机遇。懂做人,懂做事,再有合适的机遇,那离成功就不远了。

而现在我离成功还是很遥远。只能疯狂加油、慢慢修炼。

二、李安科大作:

WIKI潜力亟待发掘

李安科/文

在绝大多数关于Web 2.0的综述文章当中,提及Web 2.0的诸种应用,你都会发现WIKI这个词儿,与Blog、Podcast、SNS等并列。但其他几种应用都很常见,至于WIKI,相比而言还显得有些阳春白雪。

研究一下WIKI与Blog的发展历史,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WIKI比Blog出现得更早,也更早迈入实用阶段。1997年,Userland公司CEO,Dave Winer运作的Scripting News被认为是最早的博客;而在两年前,极限编程理论的创始人Ward Cunningham为了方便社群的交流所建立的波特兰模式知识库,就是最早的WIKI。

从本质上来说,WIKI是一种共笔系统,也就是多人协同创作工具。WIKI也就与生俱来地具备社区概念,同时也有了SNS、BBS的特性。一些开源的WIKI软件还具备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功能。因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WIKI是Web 2.0诸种应用的集大成者,具备无穷的应用潜力。

但现实是,无论中外,大多数网民心目中都没有WIKI,即便有,也只是将其当作“百科全书”。之所以会有这种局面,我认为,Wikimedia基金会难辞其咎。该基金会旗下的开源项目MediaWiki是目前应用最广的WIKI系统软件,在2002年2月份被用作维基百科Wikipedia的系统软件,开始了引导公众远离WIKI真正价值的序幕。在很多源于他们的文稿中,我们不难的表述;并自Wikipedia开始,引发了诸多关于WIKI在百科全书应用方面的讨论:WIKI是不是就应该匿名?如何做到辞条的客观与公正?等等。时至今日,Wikipedia的辞条不过区区百万,但微软将Encarta上线并作为MSN网站的一部分,辞条多达数千万;大英百科全书也历经艰辛实现了数字化,辞条也在千万数量级。Wikipedia作为WIKI理念应用之下的百科全书,好歹也显示出了自己的优势:在对于最新概念的解释上面,比那些传统百科全书的在线版更为快捷,当然,也更容易出是非。读者如果有条件,可以去Wikipedia看看Web 2.0相关的辞条——或许不能称作是辞条,是个专项讨论区。

其实,Wikimedia基金会使用MediaWiki这个系统软件,运营着诸多项目,如辞典、文库、名人名言录、新闻、物种、教科书、共享资源等等。之所以他们要主打“百科全书”这张牌,是因为这样便于宣传,有利于吸引眼球。我相信,在客观上造成WIKI与百科全书的等同,这并非Wikimedia的初衷。

MediaWiki软件,虽然市场占有率大,但绝非最好的WIKI系统。其弱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模板功能差,导致使用该系统建立的WIKI,面孔大同小异,绝大多数都是换个LOGO了事。第二,还在使用类似于UBB的WIKI语法,客观上提高了WIKI应用的门槛。第三,非线性的内容发展方式,在内容多到一定级数之后,会显得零乱、难于管理。第四,权限功能较弱,因而无法控制恶意纂改现象。这些缺点限制了MediaWiki的发展,同样也阻止了WIKI的兴旺发达。

与此同时,WIKI也在沿着另一个方向发展着。Google、Motolora等大企业的内部网,都架设有WIKI系统,供大家共享信息,共同编辑文档。WIKI所带来的便利令人吃惊,据说传统的企业内部群件象Lotus Notes,都因此承受了一定的压力。从这个角度出发,Jotspot公司开发了一整套面向企业内部应用的WIKI系统,据说销量不错,是屈指可数的有大量现金流的Web 2.0企业。

Jotspot展现了WIKI在企业应用方面的潜力,这给同业者以极大启示。适逢Web 2.0盛世,半年之内,关于WIKI的应用大量浮现。WIKI终于开始展现了自己的潜力。

PBWIKI,这个由3位斯坦福大学学生创建的、位于硅谷湾区的私人企业,于2005年6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WSP(WIKI Service Provider)的概念。在开站的48小时之内,用户蜂拥而至,创建了超过1000个WIKI。一年后的今天,该站拥有55000个WIKI,以及上百万个用户创建的页面,内容从电子游戏到时尚风情,成为用户共享信息与创建社区的又一个选择。与PBWIKI类似的网站还有Wikispace。他们都已经清除了MediaWiki的诸多不足,把初级用户与WIKI之间的门槛降到了最低。总之,会写BLOG的人,就会可以去玩WSP。

Wetpaint所选择的道路与上述两个不同,倒是与Wikimedia类似。他们开发了一套全可视化操作、具备页面层级组织功能、结合了TAG/标签应用的WIKI系统,并由此运作了宠物狗、癌症、Xbox 360、达芬奇密码等几个主题WIKI。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新鲜的WIKI应用让人倍感亲切,对WIKI的未来充满信心。但对于WIKI来说,这还远远不够。

WIKI与BLOG殊途同归

文/ 李安科

现在很多朋友都拥有了自己的BLOG网页,尽管他们可能并不打算走木子美那种写私人日记的路子,但彰显个性、张扬自我的目的,大都类似。其实在这个时候,中国的许多技术迷们已经把目光投向了WIKI.

历经了网络反黄与木子美,中国的网友们对BLOG已经耳熟能详了。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理念,配以成熟技术的支持,BLOG大大降低了网站制作的难度。现在很多朋友都拥有了自己的BLOG网页,尽管他们可能并不打算走木子美那种写私人日记的路子,但彰显个性、张扬自我的目的,大都类似。其实在这个时候,中国的许多技术迷们已经把目光投向了WIKI.

WIKI是什么?说得"学术"一些,这是一种内容的创建、更新、监控、审查和档案管理都非常自由开放,同时遵循一定技术规则和文化的网站。说得通俗一些,这是一种任何人都可以上去新增、修改、删除网页的网站。听上去有些恐怖吧?有人乱改怎么办?宣传黄赌毒怎么办?哦,你这担忧也不是没道理。这样吧,如果你有条件,请马上登录zh.wikipedia.org(Wikipedia,维基百科),你会发现,你想改哪一个页面都行。"编辑本页"或者"Edit this page"这些字词,就像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每一个WIKI页面上。但是,你敢在那上面发点歪理邪说或者其他任何不适宜的内容吗?反正我是不敢的,尽管我一直是个恶作剧爱好者。我一见到那个页面上所宣讲的WIKI理念,就马上严肃正经起来,并且为这个地方做点事的冲动就油然而生。那时中文维基百科刚刚开张,主页上所列的结构我并不认同,我翻了翻手头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还认真地冥思回想大学时老师教的类书辞书构架策划课,郑重其事地略微调了调结构设置。但是,过了两天我再上去看,结构又变了。看样子是又被人调整过了。仔细品味,比我上回调的,要更为合理。现在这个页面呢,架构是更为成熟了。

后来我还在上面增加了"电子游戏"类别,因为我是个骨灰级玩家。当我阴错阳差,在"游戏厂商"子类下面添加"智冠公司"时,错把大宇的一款产品给列上去了(不是《仙剑奇侠传》哦,我可不会弱智到那种程度)。过了两天想起这事儿,后悔不迭,马上就去改。但我发现已经被人修改过了,整个辞条都重写了一遍,比我写得漂亮多了,简单明了。

嗯,WIKI就是这个样子的,是一个共同创作的社区。在这里,你可以干坏事,但你不会去做。尽管WIKI的技术架构里面并没有等级分明的权限设置,不会让你注册然后输用户名和密码,也不会记录你的IP.

当然,人与人之间的认知不可能一样。所以,WIKI不适合用来承载一些非常有争议的内容,比如对木子美的看法一类。我认为到现在为止WIKI最成功的应用要算是百科全书了。百科全书里面记载的,都是一些对于事物的客观平实的描述,目的在于知识普及而不是观点的交锋。比如《中国大百科全书 电影卷》里对"导演"的解释是:把文学剧本搬上银幕使其成为影片的主要艺术家。你对这个有意见吗?我的一位朋友就非要认为"导演都是大流氓",也许这有他自己的道理,但这……上百科全书合适吗?

是互联网的源本精神给予WIKI以力量:免费、自由、共享,或者还应该有"信任".从2001年1月上线至今,英文Wikipedia已经有了187340个词条(中文的只有3538个)。这增长速度不能说是"WIKI"的(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土语Wee Kee Wee Kee,意为"快")。据很多接触过Wikipedia的朋友说,那里面的内容,还说不上特别有用??微软的Encarta,现在6张CD已经装不下了。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现在还相当强大的微软,其力量必然还不能和"全民"来抗衡。现在的Wikipedia呈现出来的一个特色,就是对新兴词语的反应速度。像Wi-Fi、MMS之类的词语,在这里能找得到,Encarta里面就不会有。Wikipedia的成长需要每一个人的参与。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加入到WIKI的行列,你需要做的,仅仅是花10分钟时间了解一下它独特的语法,然后,把你所知道的内容给添加上去就行了。

除了在百科全书之外,WIKI还在文档创建与维护、团队沟通协调、文档的备份等方面,多有成功范例。摩托罗拉公司很早就把WIKI用于公司内部的知识管理了,很有成效;在很多人都景仰的Google公司里,就同时架设着BLOG和WIKI两套系统,前者用于工作日志与总结,后者用于公司的内部交流。

WIKI与BLOG虽然同属在线内容生产的网络技术,都简单易用、花很低的成本就可以维护管理;但从精神气质上来说,BLOG是个人英雄主义的,一个人写,很多人来看。对于读者来说,这是一种被动的信息接收过程。如果对BLOG主人的某个观点不满,最多也不过在文后附上几句话的评论而已。而在WIKI里,每个人都是浏览者,同时又都是写作者。参与或者说贡献,在这里显得特别重要。即便你做出来的内容很出色,但没有人会知道这个词条或那段内容是你写的,他们会认为这是WIKI带来的。如果BLOG发达了,它能造就很多英雄,也能造就很多暴君;如果WIKI发达了,我们迎来的则是知识共产主义。

但二者共生共长是最完美的。WIKI用于旧有知识的普及,BLOG则用于新知识的创新。英雄在前面冲锋,人民在后面补给,这岂不是一场可以预见的知识大革命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敬请期待下期《我为WIKI狂》!

加入《我为WIKI狂》赚取我的稿费!

查看《我为WIKI狂》所有精彩内容!

加入《我为WIKI狂》的步骤如下:

1、先加入这个小组,成为我们的一员;

2、写出你与WIKI的故事,范围可以很广,只要牵扯到WIKI都行;或者写出你对WIKI的认识、使用心得,甚至批评。具体先看这儿,例子请参考这儿;

3、创建几个属于你的条目,这个很自由,比如条目可以是百科知识,可以是你的某篇blog,可以是你的原创文章,也可以是日记。如不了解创建规则,请看新手帮助;

4、写出自我介绍,推销你自己或者你喜欢的东西。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成为作者和明星,并与他人形成交友圈子。在此基础上大家共创最大的百科全书,共享属于全人类的知识!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0 4: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