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黑龙江垦区 |
释义 | § 基本概况 分布情况 垦区资源富集,草美林丰。现有耕地面积243万公顷、林地面积89.5万公顷、草原面积35.5万公顷、水面面积26.8万公顷。共建立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1个,其中洪河、挠力河和兴凯湖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在全垦区范围内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垦区是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群,下辖9个分局、114个农牧场,546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593家非国有企业,750多家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单位,分布在全省12个市74个县(市、区)。辖区总面积5.7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65.8万人,从业人员79.7万人。 1947年,当人民解放战争转向战略反攻阶段的关键时期,大批部队和地方干部按照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为迎接全国解放,组织亿万农民走集体化、机械化生产的道路”、“在北满创办一个粮食工厂(指国营农场)”、 “培养干部,积累经验,创造典型,示范农民”的重要指示,从烽火弥漫的战场转战到沉睡千年的北大荒,创建了宁安、赵光等第一批国营机械化农场,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50年代中后期,王震将军亲率10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翻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史上最为壮丽的一页。为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复转官兵、支边青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和城市知青组成的百万拓荒大军相继开赴北大荒,投身北大荒波澜壮阔的开发建设事业中,用青春、热血和汗水创造了人类垦殖史上的奇迹。 经过三代北大荒人六十年的艰苦奋斗,在昔日的亘古荒原上建成了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工商运建服综合经营,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具有区域性、社会性、综合性特征,相对独立的特殊经济社会区域。由于有38个农场分布在920公里的边境线上,垦区还肩负着屯垦戍边、繁荣边疆的重要使命。经中央军委批准,垦区设有一个师级建制的现役军事部(相当于军分区),是沈阳战区的一支重要维稳戍边力量。 六十年来,垦区累计生产粮豆1.8亿吨,向国家上交商品粮1.3亿吨,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累计实现利税134亿元,其中企业上缴税金86.4亿元,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经济建设。在北大荒的开发建设中,垦区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北大荒精神,它激励一代又一代北大荒人开拓前进,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北大荒农垦事业发展,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1961年,毛主席曾致信“问候北大荒的同志们”。朱德、董必武、王震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垦区视察。1983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垦区,亲切看望了北大荒的干部群众,做出了“垦区要发展多种经营”的重要指示。2000年,江泽民总书记为垦区题词“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垦区确实是在大踏步向现代农业方面发展”。温家宝总理也对垦区作出了“垦区国家商品粮基地的重要地位不能变,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不能变”的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十分关心和支持垦区发展,2006年出台了两个文件,要求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全省起示范带动作用,并把支持垦区加快发展列入全省重要日程,为垦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 § 发展现状 自然资源 改革开放特别是“十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的正确领导下,垦区上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垦区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十五”以来,垦区经济增速保持在12.7%,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7%。2007年,垦区实现生产总值365亿元,人均纯收入8120元,分别同比增长13%和11.5%;粮食总产1245万吨,可提供商品粮1100多万吨,约占省际间可调配商品粮的1/3;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到1.18吨标准煤,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在2007年国家统计局大企业集团排名中列65位,居农业行业之首。 现代农业 垦区基本建成防洪、除涝、灌溉和水土保持四大水利工程体系,一半以上的耕地有设施保护。坚持用世界先进农业机械武装农业,建设了200个现代农机作业区,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建成了以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骨干的科研体系,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7%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坚持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居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了全过程、全面积、全作物的标准化。现在,垦区职均生产粮食35.4吨,高于15个发达国家人均生产粮食25吨的水平,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垦区在全国率先启动绿色食品工程,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213万公顷,年生产绿色无公害食品?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垦区的畜牧业快速发展,建成各类标准化养殖小区1200多个,建立了宝泉岭、红兴隆无规定疫病区,奶牛小区饲养的比重达到40%,畜禽良种化率达到90%以上,形成了布局区域化、饲养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业化、防疫程序化发展格局,成为全省重要的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 工业经济 垦区的工业从无到有,有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米、面、油、乳、肉、药、薯等十大支柱产业,培育了“北大荒”、“完达山”、“九三”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商标。九三油脂、完达山乳业、北大荒米业、北大荒麦芽的生产能力居国内同行前列,生产销售网络已遍布全国、远销海外。引进世界一流的生产线,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大豆异黄酮、维生素E、乳珍、冻干粉针等20多项产品的核心技术在国内领先,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目前,垦区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到16家,年粮食加工转化能力已达到1400万吨,成为全省食品工业基地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农产品加工企业群体的拉动下,垦区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十五”以来,工业经济年均增长16.2%,2007年工业增加值62.3亿元,同比增长17.1%,正在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种业集团 垦区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经济总量。“十五”以来,第三产业增加值从42.5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96.5,翻了一番。北大荒种业集团是全省规模最大的种子产业集团,营销网络覆盖全省,辐射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年供种能力超过15万吨,占全省总供种量的1/3。垦区成立了全国首家相互制农业保险公司,立足农业保险,积极发展商业保险,业务网点覆盖全省11个市,为农业有效抵御自然风险发挥着重要作用。北大荒物流集团的运输网络遍布垦区,辐射海南、深圳等港口城市和发达地区,是垦区农资供应和农产品运输的重要力量。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建有洪河自然保护区、当壁镇兴凯湖、雁窝岛湿地等各级各类景区20多个,其中AAA级景区2个,AA级景区1个,形成了“一点三线”,即以哈尔滨为核心,覆射垦区东、中、西部,以北大荒文化、现代农业观光和边疆风景游览为主题的特色观光旅游线路,成为展示北大荒新形象的重要载体。 外向型经济 早在1978年垦区就在全国农业系统率先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农机装备,进行现代农业化试验,创造了较高的劳动生产率,使垦区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窗口。在利用世行贷款、补偿贸易和外国政府贷款改造农业装备的同时,垦区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粮油等七大类80多种商品出口到19个国家和地区,日本、俄罗斯和韩国是垦区最大的出口贸易伙伴国;发挥资源、品牌和诚信等优势,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先后成功与台湾统一等国际知名企业合资合作;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在俄罗斯、朝鲜、菲律宾以及非洲部分国家,开展境外种植、养殖、采矿和森林采伐,进一步拓展了发展空间。经过30年来的发展,垦区对外经贸合作的触角已延伸到世界六大洲,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和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初步构建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 小城镇建设 在远离社会依托的情况下,垦区建成了140座农垦小城镇,初步形成了以分局中心城镇为核心,以农场重点城镇为骨干,辐射带动管理区的城乡一体化格局。特别是2002年以来,垦区住宅建设步伐加快,每年的建设规模都在100—120万平方米,五年累计新建住宅580万平方米,人均住宅面积提高到21平方米,住宅砖瓦化率提高到98%,一大批职工群众告别泥草房,住进了新型住宅小区和别墅区。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城镇道路硬化率达到4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集中供热率达到36%,城镇人口比重已达到53%。垦区有8个小城镇被评为全省小城镇建设先进镇,建三江局直、宝泉岭局直和普阳农场被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试点镇。 社会发展 垦区有4所高等院校、2所中专学校、235所中小学校,分级办学的终生教育体系已经形成,人均受教育年限11.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年。垦区拥有各级医院127家,建立健全了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每万人拥有医生33人、住院床位8.6张,人均占有卫生资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层卫生所覆盖率10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完善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 “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体系,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使参保职工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业有救济、工伤生育有保障。公路交通四通八达,晴雨通车里程达12800公里,基本形成了与国道、省道和县乡公路连通、场场相通、区区相通的公路交通网络。广播电视通信网络全面覆盖,电话入户率达75%以上。北大荒文化健康发展,北大荒精神成为北大荒文化的灵魂,引领和激励新一代北大荒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上阔步前进。 § 未来展望 未来展望-发展目标 历经六十年开发建设的光辉历程,目前黑龙江垦区正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垦区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国家商品粮基地、畜产品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区工业化和农场城镇化进程,推动初级现代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经济为主导向工业经济为主导转变,小康社会向全面现代化转变,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全省农村率先进入全面的小康社会,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垦区。“十一五”期间,垦区要保持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5%的发展速度。到2010年,实现生产总值5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近4000美元,全口径销售收入1000亿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接近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到2013年,垦区提早7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引领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深入实施农机装备工程,建成现代农机作业区500个,实现旱作农业的现代农机全覆盖;实施灌区建设工程,加快兴凯湖、查哈阳、江川等9个大型灌区建设,把垦区有效灌溉面积增加到100万公顷;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强作物育种、高产栽培技术攻关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到2010年,实现粮食总产1500万吨,把垦区建成我国最稳定的优质商品粮基地和农业现代化主体功能区。 ——加快推进农区工业化。坚持以建设东北重要食品工业基地为己任,积极投身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发展。围绕米、面、油、乳、肉等十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现有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垦区食品加工业综合装备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食品加工能力达到国际规模经济水平,把九三油脂、北大荒米业、完达山乳业、北大荒肉业等龙头企业打造成国内领军企业或进入第一集团军行列,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把垦区建成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全省农区工业化示范区。 ——加快推进农场城镇化。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按照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要求,重点建设5个人口在10万人左右的现代城镇,50个人口在1万人左右的重点城镇,500个人口在1000人左右的管理区,完善以中心城镇为核心,以重点城镇为骨干,辐射带动管理区的城乡一体化城镇体系。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载体功能,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弘扬以北大荒精神为核心的良好思想道德风尚,提升北大荒软实力。到2010年,垦区城镇化率提高到65%,把垦区建成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区。 党的十七大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省十次党代会对全省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与时俱进的垦区人民,将进一步坚持和弘扬北大荒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伟大实践,把垦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推向前进,为国家和全省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