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黄花落叶松 |
释义 | § 简介 黄花落叶松 植物名称: 黄花落叶松 英 文 名: Korean Larch 拉 丁 名: Larix olgensis Henry § 适应地区 东北 北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沈阳、葫芦岛、大连、丹东、鞍山、辽阳、锦州、营口、盘锦、北京、天津、太原、临汾、长治、石家庄、秦皇岛、保定、唐山、邯郸、邢台、承德、济南、德州、延安、宝鸡、天水) § 相关 黄花落叶松 生态分类: 木本植物 > 落叶乔木类 观赏分类: 林木类 高度范围: 40 (M) §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根系较浅,移植较难,易遭风害,栽植成活后,应进行培土。 § 景观用途 庭荫树、风景林 。可于日照充分、风害较小处植之。宜与阔叶树混植或团丛式混合配置。 § 形态特征 黄花落叶松 树姿优美,果球中部的种鳞长宽近相等,广卵形、四方状广卵形或方圆形。 乔木。树皮灰色、暗灰色、或灰褐色,纵裂成长鳞片状翅离,易剥落。 [1]一年生长枝淡褐色或淡红褐色,微有光泽,径1—1.2毫米,有毛或无毛;二或三年生枝灰色或暗灰色;短枝深灰色,径2—3毫米,顶端叶枕之间密生淡褐色柔毛。叶倒披针状条形,长1.5—2.5厘米,宽约1毫米,先端钝或微尖,上面中脉平,稀每边有l一2条气孔线,下面中脉隆起,两边各有2—5条气孔线。 球果成熟前淡红紫色或紫红色,成熟时淡褐色或稍带紫色,长卵圆形,种鳞张开,种鳞16—40枚,种鳞背部及上部边缘有细小瘤状突起,有短毛,稀光滑;中部种鳞宽卵形或成四方状,或近方圆形,长宽近于相等,先端圆或圆截形微凹,基部稍宽,干后边缘常反曲;苞鳞暗紫褐色,矩圆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中部稍收缩,中肋延长成尾状尖头,不露出;种子三角状倒卵形,淡灰白色,或白色,具不规则紫色斑纹,长3—4毫米,径约2毫米,连翅长不到l厘米。 花期5月,球果成熟9月。 § 栽培技术 抚育管理要点:当出苗达50%时。可逐渐撤去覆草。如播前灌足底水,出苗期半月内可不灌水。当前多用全光法育苗,灌水是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幼苗期注意量少次多;而当气温高或天气干旱时,则应增加灌水次数,每天可喷水2至3次以上。幼苗期和速生期,应及时间苗,一般通过2至3次间苗后即可定苗,使每平方米留苗500至600株。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及时除草和中耕松土。如能应用化学除草剂,可以大大节省劳力和用工。速生期需肥量较多,可分数次进行追肥,随着苗木生长逐渐增加追肥数量。如用腐熟的人粪尿,每公顷可用1000至1500公斤,并加10倍的水;若用化肥,每公顷可施氮肥150至300公斤。黄花落叶松猝倒病多在幼苗期发生,出齐苗后喷一次1%的波尔多液,以后每10天左右喷一次,直至发病期过后为止.一旦发生猝倒病,应销毁病苗,并用1比1比200波尔多波,按每平方米用1公斤药液浇灌床面,每10至15天一次,共浇三次。落叶松属约18种,我国有10种。造林应用较多的有华北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和新疆落叶松。其树种特点、育苗技术和抚育管理大致与黄花落叶松相同。 § 生长习性 喜光,耐严寒,喜湿润,适应性强,有一定的耐旱耐水湿能力 。 § 生境分布 生于湿润山坡、沼泽地、谷地、河岸,常组成纯林或混交林。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及吉林。 § 采制 树龄25年以上即可采伐。在采伐前1~2年,用刀将树皮割掉,待树脂流出后刮取。 § 化学成份 树皮含鞣质。 § 功能主治 刺激皮肤。用于肌肉痛或关节痛。 §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入膏药或掺敷患处。 [2]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