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芪
释义

§ 概述

黄芪

黄芪属约有2000种,除大洋洲外,全世界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均产,但主要产于北温带。中国产270余种,分布于东北至西南部。[1]

药用植物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 Fisch .) Bge . var. mongholicus ( Bge .) Hsiao 或膜荚黄芪 A. membranaceus ( Fisch .) Bge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古代写作黄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为:“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意为“耆”指的是稳重而有威望的老人,黄芪为补药之长,因之称其为“黄芪”。[2]黄芪的药用历史至21世纪初已有2000多年,最早的应用记录见于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3]

§ 形态特征

膜荚黄芪

中文别名卜奎芪、口芪,多年生草本,高0.5~1.5米。根直而长,圆柱形,稍带木质,长20~50厘米,根头部径1.5~3厘米,表明淡棕黄色至深棕色。茎直立,具分枝,被长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叶柄基部有披针形托叶,叶轴被毛;小叶13~31片,卵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0.8~3厘米,先端稍钝,有短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被有白色长柔毛,无小叶柄。夏季叶腋抽出总状花序,较叶稍长;花萼5浅裂,筒状;蝶形花冠淡黄色,长约1.6厘米,旗瓣三角状倒卵形,翼瓣和龙骨瓣均有柄状长爪。荚果膜质,膨胀,卵状长圆形,长2厘米余,先端有喙,被黑色短柔毛。种子5~6粒,肾形,棕褐色。

内蒙古黄芪

中文别名红蓝芪、白皮芪,形似上种,惟其托叶呈三角状卵形,小叶较多,25~37片,小叶片短小而宽,呈椭圆形。花冠黄色,长不及2厘米。荚果无毛,有显著网纹。 [1]

§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

黄芪的植物形态

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属砂质粘壤土。

资源分布

1、膜荚黄芪:生于山坡灌丛及旱坡砂质壤土地区。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东、四川和西藏等省区。

2、内蒙古黄芪:生于山野。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和西藏等省区。

§ 化学成份

1、膜荚黄芪根含2’,4’二羟基-5,6-二甲氧基异黄酮(2’,4’-dihydroxy-5,6-dimethoxyisoflavone)、胆碱(choline)、甜菜碱(betaine)、氨基酸、蔗糖、葡萄糖醛酸及微量的叶酸。

2、内蒙古黄芪根含β-谷甾醇、亚油酸及亚麻酸。

3、含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calycosin)、3- 羟基- 9,10- 二甲氧基紫檀烷,还含黄芪皂甙Ⅰ、Ⅴ、Ⅲ( astragalosideⅠ、Ⅴ、Ⅲ) 。

4、黄芪含有蔗糖、葡萄糖醛酸、黄芪多糖A、B、C、D, 黏液质,多种氨基酸、苦味素、黄芪皂苷、胆碱、叶酸、黄烷化合物及含有硒、硅、锌、钴、铜、钼等多种微量元素。

§ 药理作用

黄芪

增强免疫功能

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数量显着增加,使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显着上升,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正常人服用后,血浆IgM,IgE显着增加,以全草效果最好。黄芪能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提高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具明显的碳粒廓清作用和增加脾重的作用。以上作用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存在,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同样有明显作用。黄芪对免疫功能低下不仅有增强作用,还有双向调节作用。黄芪的有效成分F3在体外试验中显示对癌症患者淋巴细胞功能有完全的恢复作用,在体内动物模型试验中显示出可全部逆转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抑制现象,提示黄芪成分在免疫治疗中可能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生物反应调节剂。黄芪可以提高淋巴因子(白介素一 2)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LAK)的活性。

对干扰素的作用

黄芪具有增强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易感冒者在感冒流行季节服用黄芪,不仅可使感冒次数明显减少,而且可使感冒症状较轻,病程较短。

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

黄芪多糖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能显着延长氢化可的松耗竭小鼠的游泳时间和增加肾上腺素重量,对小鼠多种缺氧模型均具有显着的耐受能力,可明显减少全身性耗氧以及增加组织耐缺氧能力。黄芪多糖有明显的耐低温作用,能使正常以及虚损小鼠的抗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促进机体代谢

黄芪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增强,这可能是通过细胞内cAMP, cGMP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黄芪还能促进血清和肝脏的蛋白质更新,对蛋白质代谢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黄芪扶正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改善心功能

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的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衰竭的心脏,强心作用更显着,表现为可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排出血量增多。 100%黄芪注射液可使离体心脏收缩加强、加快。黄芪能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还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延长有效不应期所致。

降压作用

以黄芪煎剂、水浸剂、醇浸剂皮下或静脉注射于麻醉动物(犬、猫、兔),均可使血压下降,且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暂。降压作用是直接扩张外周血管的结果。将黄芪注射液注入实验犬的冠脉、椎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脑血管、肠血管等内脏血管,可使血管阻力指数下降,但注入肾动脉,肾血管阻力指数反而增高,提示黄芪对肾血管的作用与对其他部位血管不同。

保肝作用

黄芪能防止肝糖原减少,对小白鼠四氯化碳性肝炎有保护作用。黄芪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转阴也有一定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0.05)。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有效率,肝郁脾虚型和肝肾阴虚型分别为92.1%和88.5%,均比对照组为优(P0.05),说明单用一味黄芪治疗慢性肝炎,显效率不理想。

调节血糖

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可使葡萄糖负荷后小鼠的血糖水平显着下降,并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水平升高,而对胰岛素低血糖无明显影响。就问健康

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黄芪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A,B,c及金黄色、柠檬色、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黄芪对口腔病毒及流感仙台BB1病毒的致病作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无直接灭活作用。

激素样作用

黄芪具有类似激素样作用,可延长小鼠的动情期,对小鼠的发育有良好的影响。

其他

黄芪能显着降低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其性质与强度和丹参注射液相同。100%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子宫有兴奋、收缩作用。黄芪注射液在试管内对鸡胚股骨有促进生长作用。黄芪还有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血清蛋白与白蛋白升高的作用。[2]

§ 药用价值

黄芪

药材基源:中药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4]黄芪商品中,野生品除东北所产三种关芪(卜奎芪、宁古塔芪、正口芪)较佳,最好的当数甘肃野生黄芪。由于野生品较少,在中国各省区均有栽培。

别名:绵芪、绵黄芪。

性味:甘,温。

归经:肺经、脾经。

功能:补气固表,利尿消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主治: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用法用量:9~30g,大量可用至1~2两。

采收储藏: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

炮制: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蜜黄芪:取黄芪片,照蜜炙法(附录Ⅱ D)炒至不粘手。

用药禁忌: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均须禁服。

各家论述:

1、《本草经集注》:“恶龟甲。”

2、徐之才《药对》:“恶龟甲、白鲜皮。”

3、《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表实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畏防风。”

4、《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

5、《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於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

6、《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

7、《本草汇纂》:“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8、《本草汇言》载“黄芪,补肺健脾,卫实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

9、《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 [5]

§ 栽培技术

黄芪

选地

黄芪是深根性药用植物,主根可深达1米以上,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保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或冲积土种植,土壤的pH值以7—8为宜。前茬以地瓜、萝卜、玉米地为好,不宜选大豆、花生等豆科植物。

施肥和整地

1、施肥量 每667平方米施土杂肥3—4立方米,碳酸氢铵100—150千克,复合肥25—50千克。

2、施肥方法和耕地 先把腐熟好的有机肥搅细均匀地撒在地面上,用深耕犁深耕50厘米,把有机肥翻入地下。然后再浅耕20厘米,此时,把100—150千克的碳酸氢铵和15—40千克的复合以撒入20厘米深的犁沟内。在耙地前,再把留下的10千克复合肥均匀地撒在地表,然后把地表耙细整平。

3、整地 如果地块能确保不产生涝害,可以平垄种植。但是丘陵梯田地一定要注意“半边涝”的问题,要深挖堰下沟;对于可能产生涝害的地块,要采取高畦种植。高畦整畦的规格是,畦高15—20厘米,畦面宽80厘米(播种3行),畦沟30厘米。

播种

1.种子处理 黄芪种子吸水能力差。不经处理的种子出芽率低。处理方法:将干种子对上2—3倍的细沙,放在水泥地上,用胶鞋底来回搓半小时,以种皮由棕黑色变暗、不伤种仁为止。搓好以后,除去细沙,在播种前用50℃的温水浸泡5—6小时,滗干水待播。浸泡好的种子如果没有播完,必须晾干,否则2—3天内就可发芽。

2.播种 春播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方法:播种行距一般是35—40厘米,土质好的可宽一些,土质差的可窄一些。大小行播种可采取2个小行(28—30厘米)、1个大行(50—55厘米),这样有利于喷药、除草等作业,更有利于播种后覆盖地膜。等行距播种,行距33—35厘米,沟深2.5厘米,下种后耙平地面,种子覆土1.5—2厘米厚为宜。每667平方米用种1千克。为防止春季干燥影响出苗,播种后,在行间取土加盖在播种垄上,作成“防旱垄”,防旱垄土厚约10厘米。6—7天后除去防旱垄。再过2—3天即可出苗。除防旱垄一定要适时、及时。北方地区多春季干旱,往往出苗不齐,可采用播种后盖地膜的方法。播种盖膜后,7天出苗,15天出齐,18—20天即可除去地膜。每667平方米用地膜2.5千克即可。

田间管理

1、除草间苗待苗高7—8厘米,复叶达3—4片时,可按株距4—5厘米进行间苗;待苗高10厘米时,按株距8—10厘米进行补苗、定苗。芽前除草可选用都尔、拉索等除草剂,但对黄芪小苗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生长季节可用盖草能防除单子叶杂草。

2、排灌水 一般黄芪不浇水,若遇到特别干旱年份,可适当浇水,宜在傍晚浇一次透水。在雨季要注意疏通排水沟,及时排除积水,防止烂根。黄芪

3、打顶 为了控制黄芪生长高度,减少营养消耗,应在6—7月份进行打顶,可增产5%—10%。同时,还可推迟花期,避开8月中旬以前高温引起的花而不实,提高结实率和种子产量。

4、采种 黄芪种子成熟时,荚果下垂,果皮变白,荚内种子呈绿褐色,此时即可采收。黄芪为腋生的总状花序,开花不齐,种子成熟也不一致,应适时分期采收。采种应在9—10月进行。一般采2—3次后,剩余种子随秸秆一起收获,晾干脱粒。种子收获后应及时晒干装袋,置于通风干燥的室内保存。

五、黄芪根的采收、加工与贮藏

1.采收 膜荚黄芪在山东省当年就可采收。栽培年限超过2年的,根内部易成黑心甚至成为朽根,不能药用。春秋均可采收,春季从解冻后到出苗前,秋季枯萎后采收,以秋季采收质量最好。立冬以后,地上部分开始枯萎,这时即可进行收刨。

2.加工 将采收的黄芪根去净泥土,趁鲜去芦头(近年来,商品黄芪根一般在芦头以上3个节处切去),去掉须根,置烈日下曝晒至半干,然后将根理直,捆成小把,再晒干或烘干即成商品。

3.贮藏 用麻袋或编织袋包装,贮藏于仓库干燥处,要定期检查,防止虫蛀。虫害严重时可用磷化铝熏杀。[6]

§ 民间传说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善良的老人,名叫戴糁。他善于针灸治疗术,为人厚道,待人谦和,一生乐于救助他人。后来,由于救坠崖儿童而身亡。老人形瘦,面肌淡黄,人们以尊老之称而敬呼之“黄耆”,老人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止汗、利水消肿、除毒生肌作用的草药称为“黄芪”,并用它救治了很多病人,在民间广为流传。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9 14:3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