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魏冉 |
释义 | § 基本简介 魏冉 魏冉亦作魏厓,即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弟弟。从惠王时起,就任职用事。昭襄王立,他受任为将军,警卫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曰穰侯。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深受宣太后宠信。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 公元前288年10月,秦昭王派穰侯魏冉去齐国,约齐湣王与秦昭王同时称帝,秦为西帝,齐为东帝,准备联合五国攻赵,并三分赵国。当时订立了共同伐赵的盟约,但秦国这一连横策略没有成功,被苏秦的合纵破坏了。 公元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合纵破齐,他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攻齐,夺取陶邑(今山东定陶西北),为己加封,扩大自己的势力,这是与秦孝公之后的历代秦王着眼于统一中国的战略目标背道而驰的。由于他权势赫赫,“擅权于诸侯”,“富于王室”,专权跋扈,“一夫开说”,导致人心不附,对秦王政权构成了严重威胁。前266年,被秦王罢免,由范雎代相,最后“身折势夺而以忧死”于陶邑。 魏冉,战国时代着名政治家,军事家,秦昭襄王母宣太后异父弟,原楚人,芈姓,后改姓魏;形成以封地陶居住的另一魏姓分支。司马迁在《史记·穰侯列传》中说“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子天下,天下皆为两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魏冉少年成名,军功显赫,为秦名将。长期掌握秦国的军权,秦国的高级将领如司马错和任鄙都出自魏冉门下。魏冉长期担任秦国相国,5次为相。着名军事家白起也是在魏冉的提拔下,取得了对东方各国作战的一系列辉煌胜利。 § 军事生涯 魏冉 魏冉臂力过人,豪爽猛断。武王即位后,在自己熟悉的亲戚中选拔大臣,特别重视军事人才。尽管魏冉是武王的挂名舅舅,但两人实际年龄相差不多,性情相投。且魏冉矫健力大,与好力的武王终日在一起习武。魏冉与武王的另一位重要大臣、武王的叔叔里疾的私人交情也不错。在魏冉的帮助下,里疾挤走了位在自己之上的甘茂。甘茂是惠文王和武王重用的楚籍名臣。 魏冉长期掌握秦国的军权,秦国的高级将领多出自魏冉门下。惠文王朝的司马错和武王朝的任鄙都是秦国的重要将领,也都投靠了魏冉,在与惠文后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魏冉提拔的大批青年将领中,白起是最出色的一个。由于魏冉的悉心培养,白起很快成为可以独挡一面的青年将领。在伊阙之站前,魏冉力荐白起为将,而昭王要重用自己的亲信向寿。魏冉说服了宣太后,昭王让白起代向寿为将。《战国七雄》游戏中将领也是各有特色的。能否知人善用,能否在战争中掌握并熟悉运用这些将领,将左右战局。 魏冉在多年地军事生涯中,早明白军事将领越是出名越是没有好下场,不是让敌人杀死,就是让自己人害死。在《战国七雄》游戏中也不要把自己放在锋头上,所谓木秀于林风必吹之,不要因为一时的虚荣,成为众矢之的。 魏冉长期主持秦国的军事工作,既有攻韩魏的大胜,也有被攻破函谷关的大败。魏冉在秦国已经是最尊贵的大臣了,到了无已复加的程度。而战争必然会有胜负,胜则无益,败则影响魏冉的声誉。于是让白起出任主将,这样标志着魏冉仍掌握军权,不必因战绩影响自己的富贵。在游戏中的你也不可能百战百胜,所谓有胜有负,有得有失。在一场战斗中获得胜利或失败,不管是胜或负从中吸取宝贵的经验才是重中之重。 在魏冉早期的国际战略构想中,是实行远交近攻。与远方的齐国结盟,攻击秦国的危险邻居们韩赵魏楚。齐国非常狡猾,表面答应秦国,暗中却将自己的策略调整为远攻近交,与韩赵魏楚结盟,挑唆他们进攻秦国,齐国成了攻击秦国的策源地。在《战国七雄》游戏中同样可以利用远交近攻策略来慢慢的使自己强大起来。 [1]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