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黄绵土
释义

§ 概念定义

1.黄绵土的中心概念:黄绵土是在黄土或次生黄土母质上,发有微弱,剖面层次分化不明显,主体构型为A-C型的幼年土壤。

2.黄绵土的边界定义:黄绵土是初育性土壤,不具深厚暗色的腐殖质层有别于黑垆土;没有明显的腐殖质层和钙积层而不同于栗钙土;无褐色粘化层区别于褐土、栗褐土;又因形成于黄土母质而不同于风沙土、冲积土等初育土。

§ 土壤形成

黄绵土分布于温带、暖温带的半干旱和干旱地区,年平均温度7~16℃,年平均降雨量20D~500mm,集中于7~9月,多暴雨,年蒸发量800~2200mm,干燥度大干1。然植被为森林草原和草原,乔木主要是阔叶树种,有栎、榆、洋槐,并间有油松、柏等,多为次生旱生中幼年林,林相残败;草本主要为禾本科草类和冷蒿、胡枝子、地椒、甘草等,生长较稀疏。地形为黄土丘陵地和台地等以及这些黄土地貌区的川台地、洞地等非地下水浸润区。母质为黄土性物质,疏松多孔。黄绵土地区地形支离破碎,坡度大,雨量集中,植被稀疏,加之黄土抗蚀力弱,是造成土壤强烈侵蚀的主要原因。

土层深厚而性状松脆的黄土母质,在不良的耕种和经营方式以及强烈的侵蚀作用影响下,其成土过程速度远远落后于侵蚀过程,因而土壤性质停留在母质状态。倘每亩土壤流失指数如以0.83吨/年计算,则每亩每年需要形成830千克土壤物质才能补偿土壤的流失量。而黄土塬区一般土壤的实际平均流失量为3300~6500千克/亩,黄土丘陵区为6500~1300千克/亩,相当于土壤形成速度4~8倍或8~15倍。由于原有土壤剖面自上而下逐渐被剥蚀,熟土层无法保存。通过耕作又逐年从母质中补充生土,因而土壤肥力水平低,只能保持黄土母质的基本特征。黄绵土黄绵土的土壤形成过程主要是生草的淡色腐殖质积累、耕种熟化和土壤侵蚀三方面。

在自然草本和灌木疏林植被下发育的黄绵土,侵蚀减弱,表层具有植物根系,枯枝落叶残留层,形成有机质层。剖面由有机质层和黄土母质层构成的AC型,层次过渡明显,并有碳酸钙的轻度淋溶,可见霜粉状、斑点状或短条状的碳酸钙新生体,但无钙积层形成。

在耕种条件下,一方面进行着耕种熟化,另一方面又发生着土壤侵蚀,土壤形成处在熟化-侵蚀-熟化往复循环的过程中,特别是由于气候干旱和生物过程不强,就延缓了剖面的发育,所以土壤始终处在幼年发育阶段,剖面由耕层和黄土母质层组成,即Ap-C型,无明显淋溶沉积层。

§ 基本性质

黄绵土剖面1.剖面形态

黄绵土的剖面为A-C土体构型。在自然植被下,具有有机层,厚度10~30cm,颜色为灰棕色(风干土10YR5/4)或暗灰棕色(风干土10YR3/3),粒状、团块状结构,其下为母质层,稍有碳酸钙的淋溶淀积。通常林地比草地有机质层厚,有机质含量高,颜色暗,结构发育好。

在耕作条件下,黄绵土因侵蚀较强,耕层比较薄,一般15cm左右,有的陡坡耕地不足10Cm,颜色为淡灰棕色(风干土10YR6/4),碎块状结构,耕层以下为黄土母质层,但在塬地、川台地和久耕梯田,略有犁底层发育。

2.物理、水分性质:黄绵土的颗粒组成以细沙粒(0.25~0.05mm)和粉粒(0.05~0.005mm)为主,约占各级颗粒总数的60%左右,同一剖面各层颗粒组成变化不大,仅表层因侵蚀、坡积、耕作、施肥的影响稍有差异,但地域性差异显著,由北向南,由西向东沙粒含量递减,粘粒含量逐逐增加,这与黄土颗粒组成的地域分异规律是一致的。

黄绵土颗粒主要由0.25毫米以下的颗粒组成,细砂粒和粉粒占总量的60%。物理性粘粒约26~30%,粘粒只占12~14%,土壤粘粒含量呈南高北低的趋势。但同一剖面各层质地差别不大,仅表层因受侵蚀和沉积影响而略有变化。耕层容重在1.0~1.2克/立方厘米,总孔隙率50~65%,通气孔隙最高可达40%;透水速度大于0.5毫米/分钟。有效水量高,最大吸湿水为3~8%,凋萎湿度3~10%,田间持水量20~28%,2米深土层内可蓄有效水400~500毫米。丰水年份或加强蓄水保墒措施后可获较好收成。耕性好,比阻小(0.23~0.25千克/平方厘米),适耕期长,雨后能立即耕作。土色浅,比热小,土温变幅大,早春作物返青早、成熟快,易发小苗。

黄绵土疏松多孔,容量小,耕层容重一般为1.0~1.3g/dm2总孔隙度55%~60%,通气孔隙最高可达40%。黄绵士透水性良好,蓄水能力强,有效永范围宽,透水速度通常大于0.5mm/s,每个时渗透量为50~70mm,下渗深度可达1.6~2.0m,2m土层内可蓄积有效水400~500mm,田间持水量为13%~25%,凋萎湿度3%~8%,土壤有效水含量可达80~170g/kg,不同地形部位特别是坡面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较大,阴坡蒸发较弱,水分状况优于阳坡,一般比阳坡土壤水分含量高15~30g/kg,相对高200g/kg以上。黄绵土多处于温带,加之质轻、色浅、比热小,因而土温较低,变幅大,属温性—中温性土壤,一般阳坡高出阴坡1.5~2.5℃。坡向对土壤水热状况的影响,对黄绵土地区的作物布局、播种时间选择以及出苗生长状况都有重要的作用。黄绵土

3.化学性质:黄绵土的有机质含量耕地一般在3~10g/kg之间,草地10~30g/kg。腐殖质组成以富里酸为主,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为0.3~0.9。氮素含量低,全量磷钾较丰富,但有效性差,锌、锰较缺。

黄绵土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氧化硅和氧化铝,其含量分别为58~62%和12~13%;其次为氧化铁(4~5%)和氧化钙(6~8%)。粘粒部分的SiO2/R2O3为2.7~2.85,全剖面变化不大。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高岭石、赤铁矿次之。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1%),全氮量在0.01%以下。磷、钾含量较丰富,分别为0.12~0.2%和1.5~2.5%。全剖面呈强石灰性反应,pH值在7.5~8.5。

黄绵土弱碱性反应,pH8~8.5。整个剖面呈石灰性。碳酸钙含量90~180g/kg,上下土层比较均匀,阳离子交换量6~12cmol(+)/kg,保肥能力较弱。

黄锦土的矿物组成与化学组成和黄土母质近似,矿物组成以石英、长石为主,各层变化不大;粘土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其次是绿泥石和少量高岭石,粘粒硅铁铝率为2.8~2.9,硅铝率为3.5~3.7。

§ 分类系统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黄绵土属初育土土纲的一个土类。由于黄绵土发育微弱,无发生诊断特征和诊断层的明显分异,暂划黄绵土一个亚类。在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黄绵土近似于半干润淡色始成土(Ustochnept)相应于FAO分类系统中的钙积始成土(CalcicCambisols)。

§ 利用改良

黄绵土的利用1.从调节生产结构入手,退耕还林还牧,黄绵土地区地形破碎,坡度大,坡耕地多,尤其陡坡耕地比重大,如陕北黄土丘陵区耕种黄锦土占黄绵土总面积的67%~75%,其中大于25°的坡耕地占耕种黄绵土面积的43.5%,既不适于种植农作物,还加剧了水土流失,因此坡度大于15°的坡耕地要逐步退耕还牧还林。本着“米粮上源下川、林果下沟上岔、草灌上坡下土瓜”的原则,综合治理,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

2.抓好工程治理措施,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工程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方法,也是建设高产稳产基本农田的基础工作。工程治理措施主要是修筑水平梯田、隔坡梯田、高埂隔田、坝地、水平沟和护沟埂等。作到水不出田,泥不下坡,但工程措施要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3.发展灌溉,推行抗旱耕作技术:气候干旱,土壤水分不足是影响黄绵土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在有条件的地区后大力发展灌溉,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和配套,逐步推行喷灌、滴灌等先进技术,提高灌溉效益。旱地在建设梯田、坝地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抗旱耕作及保墒措施,如早耕、深松、适时耕耘、镇压、覆盖等。作到降水就地入渗拦蓄,增加土壤蓄水,抗御干旱。

4.增加土壤投入,培肥地力:针对黄绵土有机质和氮磷缺乏的问题,应有计划的分年施用有机肥料,秸秆还田,采用有机和无机肥料结合,增施氮磷化肥和硼、锰微肥。改进轮作倒茬制度,把豆科作物、牧草绿肥纳入轮作,特别是发展苜蓿对解决肥料、饲料、燃料都有积极的作用。[1]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2 1: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