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诺斯费拉图》
释义

§ 影片简介

《诺斯费拉图》

“想看恐怖交响乐?情况不只如此,一定超乎你的想象,《诺斯费拉图》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是1922年该影片宣传时打出的警告语,默纳的《诺斯费拉图》是电影史上第一部以吸血鬼为题材的恐怖片。自从影片上映以后,与之题材相近的片子接踵而来,而默纳也被誉为吸血鬼类型片的鼻祖,他不仅提供了吸血鬼影片的灵感,而且为这一片种确立了标准。

《诺斯费拉图》这是最早的一部吸血鬼影片,由德国天才导演F·W·茂瑙(F.W. Murnau)在默片时代1922年拍摄,该片根据B·斯托克1897年的长篇小说《德古拉》(Dracula)改编,由于版权的原因,茂瑙被迫将吸血鬼的名字改为诺斯费拉图。影片特殊的摄影风格与饰演吸血鬼的Max Schreck的传神表演(据说他平时生活中也模仿吸血鬼,甚至在棺材中接受记者采访,一度有人怀疑他本人就是一只吸血鬼)使它毫无疑问地成为历史上最具开创性的电影之一,德国著名导演赫尔措格于1970年拍摄了《诺斯费拉图--夜晚的幽灵》,为茂瑙的原作赋予了新的内涵,而伊列斯·梅里格(Elias Merhige)也于2000年以茂瑙拍摄此片的过程为基础拍摄了《吸血鬼之影》(Shadow Of The Vampire)。[1]

§ 剧情简介

《诺斯费拉图》

布特是不来梅一家地产公司的职员,老板派他卡帕希恩山的古堡见诺斯费拉图伯爵交易一桩房屋买卖,临行前他将妻子托付给朋友马丁,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古堡附近的一家旅馆,当他们得知他要去古堡时都大惊失色,为了生意他还是去了。在古堡他受到了面目古怪的伯爵接待,伯爵晚上出现,早晨失踪让布特产生了怀疑,他决定探一究竟终于发现伯爵是个食人血的吸血鬼,他费劲周折逃离了古堡,而吸血鬼伯爵也已经启程去德国,他把自己的棺材装在了开往不来梅的船上,一路传播瘟疫到了港口船已经空无一人。伯爵住进了他定购的房子,恶魔的到来使得小城瘟疫肆虐,面对越来越多的人死去,布特的妻子偶然看见破解之法,于是决定和诺斯费拉图一斗,爱伦设法引诱伯爵上钩,她拖延时间,直到雄鸡报晓,正义终究战胜了邪恶,伯爵在阳光下化成了青烟,小城得救了。[1]

§ 影片背景

茂瑙影片中的吸血鬼诺斯费拉图有着显而易见的社会背景。1918年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战后的德国社会政治动荡不安、经济萧条、通货膨胀、失业率居高不下。一系列经济、政治上的沉重打击必然也将在德国社会的文化意识形态层面刻下深深的烙印。马克斯.施莱克饰演的诺斯费拉图在此时正是作为一个“暴君形象”的舞台符号出现的,在他的身上,人们不仅看到了以前只闻其声、不见其形的传说中的吸血鬼,而且也同样寄予了对魏玛共和国初期的大发国难财的政府官僚的仇恨与恐惧。吸血鬼和瘟疫笼罩下的小城镇也成为了凋敝混乱、人人自危的战后德国社会的缩影。

§ 幕后制作

本片以气氛和风格见长,叙事性不强,细节非常精致,台词稀少,似模拟默片风格。影片拍摄时用的是英语,后配成德语,专家认为德语版更纯正。市面上的英文版只有96分钟。

§ 影片评价

茂瑙电影

德古拉伯爵1921年,德国表现主义电影正值黄金时期,大师茂瑙拍摄了《诺斯费拉图》。这是首次有人用电影的手段讲述吸血鬼的故事。吸血伯爵的故事早在中欧许多国家普遍流传,其来源几不可考,版本却大同小异。将这个人们用来欺瞒不听话的小孩子的故事拍成电影,其志自然不在故事内容本身,茂瑙的作品也印证了这一推断:尽管战后德国百废待兴的混乱时期给了这部电影无法忽略的时代背景,但就观众的兴趣所在来说,电影革命性的技术手段和影像化的叙述本质带给这古老恐怖故事的新生仍旧超越了作品本身的隐喻性内涵。如果不算舞台剧的话,这是吸血伯爵第一次脱离了日常语言的囚笼而得以在人世间显露其“真实”的面目。

马克斯·施莱克扮演的吸血鬼诺斯费拉图是极为成功的,尽管茂瑙之后又有一些以吸血鬼为题材的影片问世,但是相比之下,马克斯饰演的吸血伯爵始终是最典型、最具代表性和给人最深刻印象的形象。据称因为马克斯.施莱克的表演和扮相给人的印象太过深刻,加之电影艺术初期观众欣赏水平有限,当时的很多德国人都误以为马克斯本人就是一个吸血鬼而深深陷入了恐惧之中。

虽然表现主义的兴起无疑是席卷欧洲的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一个组成部分,但表现主义的地缘区域主要在德国,它的得势和没落也几乎全部和德国联系在一起。这无疑展现了一种艺术形式的文化背景与形成该艺术形式的地缘民族文化心理的复杂而逼真的联系。表现主义的共时性文化内容就在于此。早在德国电影萌芽时期,就非常注重电影造型,特别是演员在特写镜头前的微观表情动作,这与由库里肖夫理论演化而成的苏联蒙太奇传统大相径庭。可以说,德国的早期电影是“演”出来的,而苏联美国的早期电影则是“剪”出来的。这其中也同样体现着不同民族文化语境对电影艺术的不同理解。德国早期电影的经验传统,无疑给了表现主义电影一个自然的传统积淀。甚至从表面上看,德国初期电影经过夸张变形,甚至都可以称之为表现主义。

不过茂瑙毕竟是一位艺术家,而且还很可能是一位怀着理想主义潜思的艺术家,在影片的结尾,他通过美丽少女的自我牺牲而拯救了整个城镇,他相信依然有这样耶稣式的救世主愿意用自己的鲜血和博爱来使罪恶得以清除,正义和善良得以伸张。茂瑙用来对抗恶的武器便是体现在格雷塔.施略德身上的爱与美。

佐格电影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辉煌已经成为了典籍旧章,然而另一场更大规模、更具影响效力的电影运动——新德国电影运动注定要再次将吸血鬼诺斯费拉图推上舞台。该运动的主将之一的沃尔纳·赫尔佐格在1979年把茂瑙的旧作翻拍成了一个彩色版本,也同样取名《诺斯费拉图》。在这部翻拍的旧作中,克劳斯·金斯基接替马克斯.施莱克扮演吸血鬼德古拉伯爵,影片出色的化妆师在70多年后赋予这个不死的妖魔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形象,当他出现在喀尔巴阡山中的神秘城堡的门口,那一袭黑衣包裹着的躯干上深陷的黑眼圈、苍白的面孔、蝙蝠式的双耳、尖锐的獠牙、利爪般的指甲宣告了茂瑙时代的诺斯费拉图的重生,而且还带着彩色电影时代更加逼真的障眼法。

沃尔纳.赫尔佐格的这部《诺斯费拉图》基本上没有改变茂瑙的原故事情节,伊莎贝尔·阿佳妮饰演的少女露西同样拥有着超群的美貌和坚韧果敢的性格魅力。当然,如果仅仅是为了表现一下彩色电影时代的摄影技术和向茂瑙致敬的话,这部电影就没有什么文化意义可言了。换句话说,这将是一个没必要由赫尔佐格来完成的任务。可以想见,1979年的德国虽然仍处于分裂之中,然而西德的政治经济都已经步入正轨,可以说难以找到茂瑙拍片时那些社会文化背景原因。赫尔佐格究竟要干什么呢?难道只是因为他是一个和茂瑙一样有着对幻想、神秘、恐怖与自然力的特殊偏好的作者?

赫尔佐格在影片的最终给出了答案。虽然那是一个令现在看惯了恐怖片的观众不会惊奇的结尾。露西的丈夫托马斯本是一个吸血鬼的受害者,在露西牺牲自己诱杀诺斯费拉图后,吸血鬼的灵魂移到了托马斯身上,一个新的诺斯费拉图诞生了,影片的最后一幕是已经变成吸血鬼的托马斯骑着马离开小镇,奔向了德古拉伯爵遥远的山中城堡。虽然这一模式现在已经普遍被运用到恐怖类型的影片中,但由于有了茂瑙的版本,两相比较之下,其深刻的不同是令人深思的。当吸血鬼诺斯费拉图失去了具有社会政治意义的符号所指之后,他完全成为了恶的化身,这种恶是普遍的,它不再只属于暴君,而是深藏在每个人的潜意识之中。吸血鬼诺斯费拉图的死后重生,意味着一个上帝死了、耶稣不可能复活、从来都没有什么救世主的时代的来临,在这样的时代中,人们不应该期待爱与美或者任何被当作救世良药的东西出现,而应当收起悼古伤今的悲怨,理智的承认在这个世界上善与恶的对立从来都存在,并且也将一直存在下去。

也可以说,善与恶的共存正是它们彼此的需要,这是一个永远斗争却又永远无法分出最后胜败的、荒谬的游戏。影片中的露西虽然依然是作为正面人物登场,然而,当她和吸血鬼对话的时刻,却也说出了这样的话:“任何人也不能使我取代我对托马斯的爱,上帝也不行!”这样,与茂瑙影片中的劳伦相比,露西牺牲自我的目的也就变得世俗化了许多,也许赫尔佐格明白,70年后,男女间至死不渝的爱情要比做一个伟大的殉道者更能唤起一个人视死如归的激情。[2]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19 1: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