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蒙自
释义

§ 概述

位于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东部,东临文山县,南接屏边苗族自治县,西连个旧市,北与开远市接壤。北回归线由境内雨过铺乡仁厚村、大屯海西坝一线穿过,地垮北纬23°01′—23° 34′,东经103°13′—103°49′之间,全县总面积230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1994.36平方公里,坝区面积316.64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33万人,辖7镇4乡。县域内最高海拔2567.8米,最低海拔146米,北回归线横贯县境。占县境面积22%的蒙自坝,是红河州第一大坝子。

§ 介绍

蒙自置县始于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置益州郡,沿至东汉,三国至西晋隶兴古郡。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蒙自县,治所在今蒙自县城,县名沿用至今。

1950年隶蒙自专区,县城为蒙自专署所在地。1957年隶红河州,县城为自治州首府所在地。1958年,自治州人民政府迁往个旧市,于2004年11月18日州庆时迁回。

蒙自地处云南省东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新州府,北距昆明289千米,南距国家级口岸河口168千米,历史至今有米轨铁路联结,陆路、水路畅通无阻,战略地位尤为重要,历来被视为滇南重镇。随着泛亚铁路、红河机场和昆河高速公路规划建设,蒙自将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进行经济大循环的“大动脉”,滇越国际大通道上最重要、最便捷的枢纽城市;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与越南 “两廊一圈”(两廊即昆明—河口—河内—海防经济走廊、南宁—友谊关经济走廊,一圈即北部湾经济圈)、昆河经济带建设步伐的加快,红河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蒙自将成为我省打开南门,走向亚太的前沿阵地。

蒙自地势北高南低,海拔146米~2567.8米之间。县城海拔高度1302米。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明显,坝区干热,山区温凉。年降雨量1097.2毫米,年平均气温18.8℃。

全县植物资源丰富,高等植物有200余科,500余属,2500余种。其中,有珍稀树种7种,但已濒危。动物有黑麂、马鹿、大灵猫、林麝、獐子、岩羊等。矿产资源有银、锡、铅、锌、锑、锰、磷、煤等8个矿种,已查明的矿点有白牛厂多金属矿、茅山洞锑矿、木梳坎锡矿、岩子脚锰矿、烂木桥磷矿、石灰窑褐煤矿等18个矿点。水资源较为贫乏,全年径流总量8.741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6.4688亿立米,地下水2.273立方米。境内有大小河流14条,天然湖泊两个,较大的泉水22处。

§ 景点介绍

南湖

南湖位于蒙自县城南,总面积41万平方米。最初这里是雨水汇合成的小 泽,又名草湖。明代将其开掘成湖,在湖中堆积成三座土山,以神话中的蓬 莱、方丈、瀛洲三仙山命名。公署内竹秀林幽,鸟语花香,一个个精巧雅致 的亭台楼阁隐于翠绿丛中。公园内终年杨柳依依,四季碧波粼粼,景致有如 仙境。从前,当地的文人学士常喜欢到这里吟诗作赋,发奋苦读,故又称 “学海”。

云南过桥米线的故事起源于这里。

玉皇阁

又名通明阁。在蒙自县城承恩街口东侧,始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由玉皇阁及东西两阁组成,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阁坐南朝北,三重檐歇山顶,通高约20米,面阔,进深各19。1米,梁架斗拱用材粗大,,阁内存明永历五年(1651年)《常住通明阁碑》及清康熙二十六年(1627年)《重建通明阁碑记》。东西两阁位于玉皇阁两侧,清雍正十二年(1731年)建,重檐歇山顶,通高12米,面阔,进深各12米,具清代早期建筑风格,三阁鼎立为蒙自县城时代最早的一组建筑。1983年公布为蒙自县文物保护单位。

缘狮洞

缘狮洞位于蒙自县鸣鹫乡灵鹫村静灵山的悬崖峭壁间,俗称观音洞。从 山脚到洞口有100多级石阶,洞口高约10米,宽约4米,挂有琳琅满目的牌匾。 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有清初石窟造像20多尊,过去曾有“滇南 第一洞天”之美誉。

诸天寺

在蒙自县新安镇南屯街西北隅,始建于明嘉靖初(1522年)。寺内铜钟年款为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清嘉庆,道光年间重建。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现存山门,中殿,后殿,两厢等建筑。中后殿皆单檐歇山顶,中殿具清初建筑风格,后殿斗拱装饰精巧,寺内有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常住田碑》及雍正,乾隆间的《断案碑》记寺院始末。1983年公布为蒙自县文物保护单位。

蒙自租界址

位于蒙自县城。中法战争之后,根据1878年签订的《中法续议商务专条》,蒙自开为商埠,县城东门外辟为租界址。蒙自海关,法领事署随即建立,法,英,意,日,德,美,希腊七国设领事。洋行,银行,铁路局,监狱,教堂,酒店等相继建立,计30余处。于1889年开关后,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恣意掠夺。现存海关税务司署,法国领事署,花园,监狱,希腊哥胪士洋行等五处,为帝国主义侵华遗迹。抗日战争期间,部分建筑曾用作西南联大文法学院校址。1987年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闻一多先生旧居

在蒙自县城南湖旁原希腊哥胪士洋行二楼。抗日战争期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南迁昆明后,1938年春在蒙自设文法学院。闻一多在南湖边哥胪士洋行一间14平方米的宿舍里潜心治学,很少下楼,邻居郑天挺教授约他说“你何妨一下楼呢”,于是,大家称他的宿舍为“何妨一下楼”。现已开辟为闻一多先生事迹和西南联大分校史略陈列室。1983年公布为蒙自县文物保护单位。

西南联大文法学院旧址

抗日战争期间,西南联合大学迁至云南,其中文法学院曾设在滇南重镇蒙自,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等著名教授均在蒙自任教,西南联大文法学院在蒙自的校舍,包括蒙自租界址的蒙自海关,法国临时署和哥胪士洋行和武庙街周柏斋的住宅"颐楼"等处。其中颐楼有名听凤楼,既是联大的女生宿舍,又是蒙自县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占地约2300平方米,主体建筑是一单檐硬山顶三层楼房,院中古榕成荫,典雅幽静。1983年公布成为蒙自县文物保护单位。

马鹿洞旧石器时代遗址

在蒙自县南7公里黄家山麓,为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洞坐东朝西。1989年进行发掘,洞内文化层堆积厚5米,出土人类头骨,牙齿化石,打制石器,角制品等,并存人类用火遗迹,经测定距今约10000余年。1991年公布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物保护单位。

王喆墓

在蒙自县新安镇南1公里黄栗树坡。圆形围石封土墓,墓高1米,径3米,碑坊式墓碑,清乾隆三十年(1766年)立。王喆,字二吉,一字梁溪,蒙自新安所人,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贡生,早年科举失意,在本乡教书育人,成绩显著,其门人王诺,尹宗梁,杨潞,王锡圭等皆以文学成名,著有《王喆诗集》传世。1983年公布为蒙自县文物保护单位。

邓学先墓

位于蒙自县新安所镇南1公里任家坡。圆形围石封土墓,高1米,径3米,碑坊式墓碑,高1.08米,宽85厘米。邓学先(1801~1831年),字典于,号虹桥,清道光二年(1822年)举人。虹桥善诗文,有《抱其书屋诗集》收入《云南丛书》,后人有集《虹桥遗诗补》一卷。1983年公布为蒙自县文物保护单位。

龙宝洞

在蒙自县南20公里五里冲水库。石灰岩溶洞,深约500余米,由三个厅堂组成,洞内景色既有凝固的石瀑布,又有定格的石梯田,高低错落,令人叹为观止,与洞外五里冲水库相映成趣,为蒙自理想的旅游胜地。

观音殿

位于蒙自县东与攀枝花村毗邻的布衣透壮族村二龙山。1938年西南联大教授浦江清,汤用彤,钱穆等同游二龙山,登玉皇阁,对寺院有详细记录。现玉皇阁已倾祀,存阁后观音殿,近年来已重建山门,大殿。此处深藏山坳的古寺,以其深幽的环境,吸引着香客和游人。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Cnenc.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4: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