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陈季华 |
释义 | § 个人简介 陈季华陈季华,女,57岁,中国纺织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工会主席,环境工程教研室主任,九三学社中国纺织大学委员。 长期以来,陈季华教授不仅在教书育人方面,而且在环境保护科研领域勤恳耕耘,努力开拓,创造、发明了许多成果,申请了7项发明专利,有15项获得国家、部、市级发明和科技进步奖,为此获得了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中国纺织总会纺织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师称号,中国纺织总会巾帼建功奖和三八红旗手,连续两年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和巾帼建功标兵,国家环保局全国环境教育先进个人,上海市环保局先进个人等光荣称号。 §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 从七十年代末至今,以陈季华教授为主要负责人的课题组承担和完成的科研项目近50项,其中许多项目都是难度很高,国内外尚未解决的环保问题。陈季华教授与课题组同志一起克服种种困难,查阅国内外资料,奔波于全国各地,经常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室内研究,又频繁地到工厂、现场实践,解决工程上出现的难题。由于她具有严密的科学态度,使她所研究的科研成果创出新水平,成为国际独创。 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化纤原料,但对人体的危害极大,人饮用30毫克就会死亡,少一些可致人失明。地处黄浦江上游的上海吴泾化工总厂,是全国最大的甲醇生产厂家之一,该厂每天向黄浦江排放240吨高浓度的工业废水,其中甲醇含量高达5000-10000PPM,是黄浦江上游危险最大的污染源之一。1989年7月,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同志下了死命令,限期在1990年10月前,将该厂排放废水中甲醇含量降低到每升10毫升(即10PPM)的国家排放标准。并将此项目列为上海市政府1990年的实事项目之一。陈季华和她的课题组接受了这一艰巨任务后,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没有找到治理高浓度甲醇的文献记载,她们用熟悉的生化治理甲醇废水,用好氧菌法,甲醇最高含量为200PPM,用厌氧菌,也只允许800PPM。而现在吴泾化工厂排放废水为5千到1万PPM,对废液用25-50倍的水来稀释,不但要增加处理量,环保法也不允许,于是她们从现场到实验室,反复试验一年,不管炎热的夏天,还是严寒的冬天,她总是踏着自行车往返在学校与吴泾化工厂的途中。在试验中,陈季华同志从排球场上的二传手受到了启发,把既能在有氧环境又能在无氧环境中生存的兼氧菌夹在中间,让好氧菌“固定”在处理槽的上层,把厌氧菌“压”在槽的底层,而兼氧菌当作“二传手”,使三种性质截然不同的菌族在同一个系统和同一个装置中,互不干扰,但又协同作战的新工艺终于使吴泾化工厂的高浓度甲醇精馏残液的处理问题解决了,经测定处理后的废水中甲醇含量在0.5PPM之下,甲醇去除率达99.998%。1990年9月,工程通过验收,上海市副市长刘振元参观工程后说:“如果每个工厂污水排放现场能像这样,那么,黄浦江水质就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 陈季华教授近20年来节假日几乎很少休息,暑假、寒假也把大部分时间用于科学研究,长期的辛勤劳动,不断进取,以高新科技武装自己,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成绩,同时编写出版了《废水处理工艺设计和实例分析》(高教出版社)、《印染废水处理》(环境科学出版社)等科技书,以及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了近30篇论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594082条中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